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3W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

《影響力》這本書是《財富》雜誌鼎力推薦的75本商業必讀書之一,很有閲讀的價值。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一

本來以為讀這些理論的著作會有點枯燥,但是隨着深入閲讀,我被書中那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這些例子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從這本書中,我覺得自我有以下收穫:

1、讓我避免今後再上一些小商小販,傳銷者的當,學到了一些對付他們的技巧。

書中銷售商、募捐者的一個個技巧真是令我瞠目結舌,眼界大開。從這些案

例中忽然發現自我是一個很容易上當的人。例如,每次買衣服,總是大包小包的回來。主要原因就是經受不住商家諸如這件衣服很合身之類的勸説;或者在買了外套以後被要求再搭配一件毛衣。想想貴很多的外套都買了,也就不在乎多買一件毛衣了。這些例子在書中的第一章——影響力的武器中就能夠找到。咱們不必動腦筋去權衡利弊,更不必再做任何困難的決定。讀了這本書以後,不敢説以後再也不會上當了。但我想必須程度上能讓自我更理性的消費,每次消費之前能讓自我更好的思考。

2、學到了增進與同事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技巧。

與同事的相處與溝通方面,我覺得書中的第二章——互惠對我的啟發比較大。

事實上,我發現身邊的很多同事都已經在用這種與人相處的技巧了。比如,辦公室中的同事經常會互相幫忙。在對那個同事建立起好感的同時,當他真有什麼事情請你幫忙的時候,你也不好意思再拒絕了。書中有很多技巧都能幫忙自我與學生更好的溝通。其中最有用的,我覺得還是和學生持續一致。例如要批評孩子之前,先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的……你此刻必須也很難過、後悔……,然後讓學生主動説出自我的感受,認識到自我的錯誤。當然在於孩子交談之前,也能夠和傳銷人員一樣,先問上一句:你這天感覺好嗎?高興嗎?以消除孩子的緊張感。這些技巧似乎跟暑假教師培訓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3、必須程度上學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邊讀邊想讀後感該從哪個角度入手,總是想把書中的資料與教育聯繫起來,但似乎總也聯繫不上。但最後,還是從書中找到了一些與教育沾邊的片斷。例如在第三章——承諾和一致中,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四年級的小男孩不玩一個很誘人的玩具。他發現,要讓一個小男孩暫時順從是很容易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威脅孩子們説,只要玩這個玩具的孩子被抓住,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如果弗雷德曼在的時候,沒有一個小孩子敢去玩。但6個星期之後,當他不在的時候,他的威脅就失去了效果。第二次試驗,他只是對孩子説當他暫時離開房間時不好玩這個玩具,正因玩這個玩具是不對的,並沒有威脅孩子。

6個星期之後,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沒有玩這個玩具。當然,我對這個結果並不是很堅信,第二次試驗中,弗雷德曼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居然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點我還是贊同的,去威脅孩子,只能得到暫時的順從,最後效果肯定是不佳的,個性是當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想法的時候。書中還有一些教育方法同樣對我又啟示。例如進行行為規範教育的時候,咱們可不能夠利用社會認同感的原理,給孩子看一些同類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的錄像,而不是純粹文本的説要怎樣做,或者背行為規範。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二

讀了這本書,雖然自己並未讀完,但是針對與前面一小部分內容,卻有着自己的理解。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你肯定會聯想很多?會猜測“影響力”這三個字到底是什麼含義?通過我對這本書前小部分的閲讀,這本書主要是向讀者列舉出各種各樣的例子,來説明它所想表達的觀點。以下便是逐步來解析自己理解。

針對於本書第一章的內容而言,《影響力》向我們讀者展示了這個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有行為,有思想。最先引入的便是高價使產品更好的銷售。其實使這件事情成功的除了價格外,還應該是產品。我們應該意識到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提高銷售量。本質的原因在於例子中的產品是珠寶。珠寶在人眼中都是昂貴的,所以當它超出市場價格外時候,沒有人會覺得這是“敲詐”,反而覺得是珠寶本身的物有所值。珠寶是奢侈品,試問一下,如果將珠寶替換成其他小型奢侈品(意思是説沒有珠寶昂貴),那提價的後果又不一樣。這個例子可以告訴我們,在我們購買同樣的商品的時候,要善於分析價格變動的前因後果,節省不必要的開銷。當然透過這本書的名字,我又得出這樣的解析:影響力,影響我們固定的思維,改善機械的行為。

通過上個例子,本書僅僅是為了引出“影響力的武器”。其實我不太明白這些武器,因為它們都不是實質上的事物。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中的許多例子後,這武器便不是武器,因為你已經瞭解對方行為的目的。但是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個優點,在例子之中告訴你表面中的實質。

針對第二章——互惠。如書所描述的一個古老的原理:給與、索取……再索取。針對我們學習這門課而言,關鍵在於去分析和理解消費者的心理,然後再適當用各種方法去攻破心理防線,最後達到自己的根本目的。

而互惠就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也許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沒有發現。但是當你讀了這本書後,你會發現互惠無處不在。我記得在大學裏,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一個身穿西裝的男士,突然就問我有關學校的問題,然後接着就問我是否在學校裏擔任幹部,然後問我是否想在大學裏嘗試創業,最後我才知道他的目的是在於吸納校園代理。我並不是牴觸校園代理,我覺得這個男士就是用了一種另類的“互惠”原理。他慢慢引導你在大學必須要有所作為,最後再説明怎樣有所作為!我想到了每逢大學開學的時候,總是有很多人上門賣英語報紙。可是很多人都是被賣報紙方所給與巨大的利潤所吸引,而其實真正能賺到的卻不是很多。當然我不反對這樣的事情,因為它能使我們成長,使我們在經歷某些事情後更加成熟。似乎有離“互惠”這個主題偏了。接下來讓我們迴歸這本書。

互惠原理的威力在於,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人喜歡或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先給我們一點小恩小惠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請求,將會大大提高我們答應其請求的可能性。其實在結合我們所學課程,我可以理解為如果去降低消費者對推銷者的防線。在大街上,你會遇見一些推銷人,他們一來就告訴你如果你填了這份調查問卷,就會有小禮品贈送,這種情況你肯定會停下腳步,為他們填問卷。相反,如果他們僅僅是叫你填問卷的話,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走開。因為我們做很多事情都要與自己的利益相掛鈎。當然,雷鋒的精神還是要一直存在的,但是現實也是殘酷的。也許往往隨着世界的改變,人類的某些很純真的東西也隨之消亡。

所以,如果能獲得消費者的心,在於你是否讓他們感覺到你的服務或者你的商品與他的“利益”掛鈎。比如,你去剪頭,剪完後朋友都説不錯,如果你下次剪頭,相信你還是會選擇同一家同一個理髮師。為何?因為這個理髮師讓你在你朋友話語中得到的稱讚,這也便是所謂的“利益”。

綜上,我認為最好的互惠就是讓對方感覺不到,在未來卻有明顯的效果,正所謂“路遙知馬力”。以上就是我暫時對於這本書前面小部分的感想。最後我想説的是,這本書列舉了許多例子,告訴了許多道理,但是書是死,人是活。何為影響力?就是要讓我們將死書變活,運用在實際之中。當然你可千萬別指望讀完這本書,你就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但是它能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三

《影響力》被某位我不曾聽説過的著名營銷專家推薦為從事營銷、銷售工作的人必讀的五本書之首,讀完之後,確實有一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別人算計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維侷限或者是來自社會的強大影響力操作而做出了違背內心真實想法的決定。

一直對心理學和社會學感興趣,這本書用一種簡單平實的語言和生動又有説明力的故事或者實驗向我們證明了這些被我們所忽略的或者壓根兒沒意識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多麼巨大的影響力。

順從原理---機械反應與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對比原理---經常看嘔吐劇的人總是覺得生活中的人長得都難看。當你買下一大件昂貴的東西時,總覺得原本比較貴的配件顯得不那麼貴了,有時候衝動消費就是這樣產生的。

互惠---給別人一點好處,別人也會幫你。社會中的人大多在仁義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縛中會不知不覺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雙刃劍,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則會讓很多人成為冤大頭。我向來屬於被人騙了還不覺察的那種人,只有用吃虧是福這種阿q精神來平衡自己了。這個原理可以很好的運用於買東西跟人砍價的情況,尤其是金五星那種漫天亂要價的地方。先使勁兒砍,再適當讓步,買東西的人一定算不過賣東西的,但至少不會損失太多。

承諾和一致原理---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和社會認同原理一樣,我們常常會由此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這個原理讓我最為之一驚,回想過去和現在的一些選擇,我明白了命運的推手其實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腦和有限的閲歷和知識。高中老師曾説應該改命運為運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能力和資源呢?一旦我們在內心不堅定的情況下選擇了某種東西,就會形成一套自我的支持系統,每個人都免不了有社會稱許性,於是總是執着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選擇是對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確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支持系統,自己欺騙自己的人是最無可救藥的。看完這一章之後,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很多選擇和想法了,不知道這是一種收穫還是一種干擾,總之,認清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社會認同原理的兩個前提:不確定性和相似性。對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對情況的不瞭解總是讓我們盲從那些和自己有着相似稟賦、處境或經歷的人。其實,大多數人也是都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之中,隨着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五花八門的信息和誘惑充斥着我們的雙眼。而這些信息抑或是選擇在我們的內心裏不停的盤旋,從一開始,也許我們所聞所見就讓一切變得混亂而不夠明朗,所以除非我們在龐雜的信息中保持一顆純粹的心或是清醒而足夠理性的頭腦,否則我們的判斷要麼是社會認同效應的產物,要麼就是一個荒謬的決定。但是沒辦法,有時候,聽不見自己的心聲時,最好的選擇就是盲從。只是,希望在我們某一刻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挽回。

作者在最後闡述避免受社會認同影響的兩種方法:環顧左右之後,別急着往前衝,向前看;抬頭跑。這讓我想起了不知道出自誰的一句話:在埋頭苦幹的同時,別忘了抬頭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確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我相信很多時候,從眾是人們所避免不了的情況,但偶爾,在決定自己命運的選擇面前,一定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