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精選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7W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讓我們感受到只有有愛心的老師,只有擁有人情味的老師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你還在發愁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精選三篇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篇1

近年來很少系統完整地去閲讀書了,説實在的開始我也是帶着為完成學校佈置寫《愛心與教育》讀後感去翻翻這本書的,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使我連讀了二遍。然而是帶着欽佩的心情去讀這本書了,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人至深,受益匪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盡責,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

特別是他轉化後進生“萬同”的故事。遵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讓每一位孩子抬起頭來”,在李老師的智慧行動下,在集體目光的關注下,萬同最終成了全校國旗下的講演者,終於是萬同真正感受到自己能抬起頭來了!

然而聯想到我們學校也有一些“學困生、貧困生”,學校佈置了黨員與“學困生、貧困生”接對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應該説也有一定的成效,但與萬同的轉變相比是甚微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同樣在結對過程中只是把它當作任務去完成,甚至是應付,所以效果就大打折。

昨天上課前播放了自己製作的放燈片,二行醒目的大字,第一行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二行是××班因我而精彩,並簡單介紹第一行字的來源及含義,着重説明了第二行字的含義。從學生投入的眼神可知他們的認同。儘管我不是班主任,但同樣有責任有義務去做後進生的轉變工作,積極協助班主任建設好班級。同時,我想到我們學校的勵志課,是不是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精彩片段,比天天聽到××班的喊口號、唱歌要強一百倍!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儘管我們的教學中,總會碰到這樣的學生:倔強、不聽話、不愛學習。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幫助、和信任。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力求“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樑。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許多事實證明,一個被老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特殊的後進生我應尊重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用師愛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説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並改正錯誤。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篇2

假日,我再一次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是李老師寫的一本教育手記,書中有精要的理論闡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真是平凡之中見偉大,簡樸之中見激情,書中每一篇文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引言中的“素質教育”的解釋深深吸引了我,它這樣寫着:“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抱着對這一段解釋的認同,我認真地讀完全書。

“讓愛滋潤童心”是我讀完全書的第一感受。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反思自己,作為班主任,整天忙碌於教學與班務管理,平時與每個孩子單獨交流的時間似乎並不多。從剛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現在的職業倦怠,曾經對學生的那份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深深地觸動了我,牽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根細細的弦,也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愛與智慧的事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教師要用美好的愛,用對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來塑造人。”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成功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感情不能取代教育,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到學生中間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不瞭解學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書中講述了很多李老師親歷的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動我的是學生萬同的故事。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那樣的學生,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與李老師相比,我真的羞愧難當!其實每一個學校都有形形色色的“萬同”,也有很多老師為這樣的`“萬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愛心。但是又有幾人能如李鎮西老師那樣不棄不捨,耐心細緻地對待萬同的呢?很多人最後選擇了抱怨、選擇了放棄、選擇了任其自然。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我想就是源於他對教育的執着,對學生智慧的愛。

萬同的故事一路讀來,情感就隨着李老師的筆觸跌宕起伏着,時而忍俊不禁,時而痛徹心扉,時而感慨萬千。一個活生生的萬同形象,一個真真切切的追求教育理想的教育家形象,一個完整而豐富的教育過程,全都不經雕琢地展現在我眼前。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全憑他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從我們當老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讓學生在我們愛的澆灌下茁壯成長。但為什麼學生總不能按照我們的意願發展?我想是我們還沒有領悟到愛的真諦。李鎮西老師給了學生無私的、真摯的愛,使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他的學生是幸福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他們是滋補孩子心田的甘露。

從教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也會收穫孩子們對你滿滿的愛心與信任。我的教育之路已起步十年,回想起來,這十年的教育路似乎很淺薄,幸好未來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自己去實踐、思考、探索。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鏡,反觀自己,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進學生、走進教育。用我的真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播種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自己的教育事業。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篇3

久聞李鎮西老師的大名,作為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讀着《愛心與教育》猶如品嚐一份美味大餐。此書以手記的形式,通過大量故事性很強的案例描述,輔以畫龍點睛式的理論點綴,深入淺出地呈現了李老師的教育思想。

李鎮西老師在手記一的“愛心與童心”裏這樣寫道:“常常有人司我,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我總是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當一名老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這話但凡教育者都會説,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呢!李老師用個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他做到了。

如何愛學生?不妨用解字的方式來解讀李老師“愛”的真諦。

“愛”,《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從結構上看,“愛”字屬於上中下結構,上部為“…’,意為用手抓。手裏抓着東西給別人,所以愛首先是給予。 個老師所能給學生的無非是兩塊一塊是學科知識和技能,是為智育;一塊是為人處世道理,是為德育。李鎮西老師的手記告訴我們,與智育相比,德育更重要。寧瑋成績不突出,但學習勤奮,為人善良,樂於助人,李老師視她身上的這些優秀品質如珍寶,竭力肯定;伍建家發生火災,李老師號召全班同學為他捐款獻愛心……李老師如一位魔法師,變着法將人類的 些美好品質,婦正直、善良、誠實、謙遜賦予他的學生,讓他們走出校園後成為對社會有利,至少不會危害社會的人。

“愛”字的中間是一個“一”,與房屋有關。房屋是用來遮風避雨的,所以愛應該是呵護。李老師是學生的守護者。他盡心呵護着每一個學生,維護他們的尊嚴,發掘他們人性的閃光點,尤其是後進生。李老師始終堅信,即使是再壞的學生,在他的內心深處都是有“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因此,對於“後進生”出現的錯誤行為,李老師總是能看到背後的積極思想,如萬同上數學、地理課愛説話,不聽講,我們看到的可能是調皮搗蛋,但李老師卻看到了萬同聽不懂還要日復 日年復一年地坐在教室裏是多麼痛苦,故而給他找事做消磨時間——抄《烈火金剛》。想想自己及身邊的老師,又是怎樣對待學生的錯誤的呢?往往是簡單粗暴的,一通狠批算是輕的,更有甚者惡語相加,罰抄、罰站,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辱。對照李老師,我們應時常反思自己是否對得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

李老師對學生的細心呵護還表現在耐心對待後進生轉化中的反覆。就像萬同,時而好轉,時而又犯錯,有時還是同樣的錯誤屢犯,但李老師沒有放棄他,而是寬容他的錯誤,尋找時機與他談心,利用集體輿論引導等,一次又一次將他拉回正道。可以説,後進生轉化的反覆是正常的,可是我們往往就缺少李老師的這份耐心與寬容。

“愛”字的下部為“友”,這層意思大家看就懂,意為友善,視學生如朋友。從李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教育者。班裏的管理崇尚民主,凡事集體商量,老師有的是建議、提醒;休息日,他會和學生一起逛公園,在草坪上摔跤、鬥雞,到郊外旅遊,在田野追逐;學生在學習上有了進步,他就帶他們去吃火鍋以表慶祝;學生畢業多年仍與他書信往來,甚至輾轉多地就為看他……就是這樣,他以位朋友的身份親近學生,感化學生,改造學生,從而達成自己的教育目的。

在這本書中,李老師在轉化後進生、培養優秀生、青春期教育、突發事件處理中,方式方法都顯得相當睿智,這與他淵博的學識有關,但我認為根本上還是源於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

我相信,當學生圍聚在李老師的病牀前,當學生突然出現在李老師的出差地時,李老師一定倍感幸福。老師們,你是否已經久違了這種幸福呢?那就從現在開始,用你的愛去尋找這份幸福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