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8W

作為教師就是以教書育人為本,要對每一位學生奉獻自己的愛心,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以供參考。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作文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

從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改革以來,不斷湧現出一批批教育改革者,他們身體力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線,探索教育的規律,為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在這些有名的教育工作之中,人們常説的“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他們的教育思想影響了大江南北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當在教育實踐中遇到困惑時,我們會想到歷史,同樣的事情別人肯定也經歷過,前人的經驗總有借鑑之處。在大致瞭解李鎮西老師的經歷後,知道了他是在發表了《愛心與教育》後廣為人知的,李老師後來也有許多著作,個人認為最初的教育理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這本書也是後來思想發展的核心。

書本內容介紹:

本書介紹的是李老師早期的教育經歷,用作者的話説是“因為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對待優等生讓他們更優秀;對待後進生,逐步激勵,將對學生的教育與集體教育結合起來,“自己有了進步,是全班的光榮;自己犯了錯誤,是全班的恥辱”,為了促進後進生進步,李老師動用全班力量,在行動與精神上給予幫助。

李老師的未來班是一個團結,有愛心的班級。班裏一個學生有困難,全班學生都會自覺伸出援手,家庭陷入困難的伍建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同學們不忘生病的胡國文。對於未曾謀面的學生,李老師會通過信件的方式給予幫助,並長期保持聯絡,對待教育始終如一的態度讓人敬佩。

我的感受:

合上書,李老師的內心的教育思想對我啟發很大。首先,他是一生致力於教育的人。從走上教師崗位起,內心就十分篤定,他至今仍保持着童心。今年七月,李鎮西老師在樂山給他的第一屆未來班上完最後一堂課。他退休了,離開了學生,但他的精神傳播給了他的學生和千千萬萬的教師,他的教育信條“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影響了無數人。其次,從教以來,李鎮西老師能從學生的視角思考與解決問題。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進入轉折期,針對學生的心裏矛盾,他沒有從高大上的思想道德方面來教育學生,而是成為學生的朋友,傾聽學生,給出合理的學生可以接受的建議,幫他們解開煩惱,形成健康的心理。德國教育界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李鎮西老師的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未來班的學生有愛心,純潔,努力向上。再次,李鎮西老師真正參與學生的成長。通過閲讀,我明白了學生其實需要能理解他們,懂他們的老師,能和他們成為朋友,分享喜怒哀樂。李鎮西老師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課下一起玩耍;帶學生出遊;給學生過生日並送禮物;把學生帶到自己的家,工作生活不分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同學間寫短信互相表達情感,使得班級更加團結,讓人覺得未來班就是在一起學習的一家人。

對當下教育的啟示:

名師並非可望而不可即,教育是滲透到生活中的。歷史也總是不斷重複,教育像一日三餐那樣循環往復。教育是複雜的,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作為一名青椒,借鑑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反思並總結自己經驗,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靈。

首先,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每當説起教師角色,就想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辛苦的園丁”,教師是犧牲自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給教師貼的標籤是“犧牲”“奉獻”,讓人覺得教師是一個悲涼的角色。這是自我犧牲式的教師,個人並不提倡。讀後感·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己同樣在進步。義務教育不只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教會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紀要教他們學習真、善、美,也要告訴他們要有一個寬容的心,包容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還要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面對困難,也要迎難而上;在逆境求生存,在順境求發展。在日常的小事中培養優良品德,在小事中,發現感動,留住感動。傾聽學生的心聲,塑造學生健康的靈魂。其實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學生像小夥伴一樣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也樂意與學生交流。

其次,增加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班裏的管理幹部能鍛鍊學生,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讓每個學生在班級裏有自己的標籤,每個學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教師要儘量照顧到更多的學生。目前,在班級管理中,班幹部實行“終身制”,其他同學就沒有機會體驗當班幹部的感受,也導致班幹部把這些視為理所當然,這對學生的心理髮展是不利的,對其他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在班級強調奉獻精神,建設和諧團結的班級。

最後,教育的對象是人(兒童和青少年)。各種教育理論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對人的教育,而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與習慣,我們學習理論與借鑑經驗,都要結合自己的學生。另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外衣下,有應試教育的靈魂,就算是應試教育,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經驗與能力。首先把學生當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把學生培養成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如預想的一樣,著名的教師做出了職責範圍之外的事,這樣的行為是偉大的,與學生亦師亦友,教師成了學生的朋友,僅僅是因為李鎮西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既簡單又複雜,因為愛,把學生當親人;因為愛,對複雜的教育問題處理得具有針對性。新的課程改革情調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軟實力,是能力的培養。各種條條框框的規定,終究還是為了讓學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有愛心,從心理上理解學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信學生和教師都會有有所收穫。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

《愛心與教育》終於讀完了,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當整個教育體制並不特別有利於人的發展的時候,一個普通教師如何能夠與整個制度對抗,從而一步步地落實自己的理想?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鎮西師的偉大,反襯出了鎮西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裏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又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閲讀或許並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裏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為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羣體的出發點。是的,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

《愛心與教育》是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座、代表作,他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鎮西老是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鮮活的校園生活。透過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師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活動目標,並不是一張張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講到這裏,我有點慚愧,回憶我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們所説的那樣,把學生當成了承載知識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個孩子上課能夠認真聽講,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並且希望那些後進生們別考的太差,別把平均分拉動太大。事實上,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我們理由讓他們變成一模一樣的產品啊。

其次,通過本書的閲讀,我感受到的是李老師對學生門的一腔愛心,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愛着他們學生們,才能無微不至的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堅持不懈的寫下這麼多手記、札記。

説實話,我對教育類的書總是有排斥的心裏,如若晚上睡不着,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很多教育類的書籍總是用高深的理論堆積而成的,可能是我還沒有到達那個層次,所以領略不到他們所闡述的情境吧。但是這本書通過記錄校園中的生活,孩子們的日常表現,還有學生們的作文等夾敍夾議地講述事例,用最真摯、樸質的文字闡述着高深莫測的理論。

李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確實跟別人有這不一樣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説有位後進生上課特別愛唱歌(雖然有時候只是小聲哼哼),他知道同學們對他這個壞習慣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於是李老師就對他説:“你現在是每堂課都要唱歌,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這樣吧,你先試試儘量爭取每天有一堂課沒唱歌,你就給我來個喜報,好嗎?”第一天,他沒有來喜報,第二天他來喜報了而且特別興奮;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沒來喜報,第五天他來喜報了。儘管一週內他只有兩天來喜報但李老師還是給他熱情的鼓勵。就這樣,他犯這個錯誤的頻率慢慢少了;半個學期後,他基本上改正了壞習慣,李老師在全班人面前表揚他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毅力”。還有一位學生上課在抽屜裏偷偷研製炸藥,結果引燃了書包,李老師就把這位學生介紹給一個化學老師,結果他漸漸的迷上了化學。還有一位學生一上課就睡覺,李老師給他推薦既有教育意義又有精彩情節的長篇小説《烈火金剛》,叫他上課抄這本小説等等。

李老師認為對於後進生的教育很難一勞永逸,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等,便想把他變成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看的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認錯……”這是後進生普遍存在的循環。他推薦了幾種比較有效的據他的方法,如寫《駕校聯繫本》。讓後進生為自己確定一個幫助人,讓這個幫助人每天將後進生的當天表現卸載上面,然後讓後進生帶回去給家還在那個看。還可以採用填《報喜單》,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等方法。本書中被李老師作為案例的是一個名叫萬同的後進生,這位後進生到學校的第一天就偷竊,上課極端的不認真,從國小開始就被老師們所放棄的孩子經過李老師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教育,後來他成了國旗下的演講者,到最後雖然他沒有考上大學,由於基礎實在是太差,他成了一名通信兵,成了國家最“可愛的人”了。

李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正被我們現在所沿用。比如説他每個學期前總會印很多的報喜單,哪個孩子在學校有進步,不僅僅是成績上的進步,都可以讓他們填寫報喜單,並讓他們帶回家。李老師每天都會親自為學生朗讀小説,和學生一起品味“書”的味道,這正是我們現在正推崇的班級讀書會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