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親讀後感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43K

書寫一篇讀後感可以深化大家對名著情感的體會,讀後感是人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種文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陪母親讀後感參考6篇,感謝您的參閲。

陪母親讀後感參考6篇

陪母親讀後感篇1

“母親,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她是悲痛裏的慰藉,絕望時的希望,軟弱時的力量。她是憐恤、慈悲、同情、寬容的源泉。誰失去了母親,就失去了枕靠的胸膛,失去了祝福的手臂,失去了捍衞的眼睛……”這席話出自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母親》。我有幸看到這篇文章,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全文。掩卷長思,也為“母親”這個詞深深感動了。是啊,母愛是無私的,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也讓我們更懂得去珍惜這份愛。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母親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她高興時會跳起來,傷心時也會偷偷地哭泣,我倆就像一對知心的好朋友,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學習。

一天晚上,我們兩個一起去散步,微弱的.路燈把我悲傷的心情升到了極限。媽媽關切地問:“怎麼了?”我愁眉苦臉地説:“我最好的玩伴陳曉歡被轉走了!”媽媽體諒地説:“她轉走了又不是不在了,你還可以跟她聯繫,約她出來玩呀!”“可是,我們在一個學校可以天天見面,天天講話呀!”“但你不是隻有一個好朋友,你還有喻文芳、葉旋呀,而且會轉來新同學,你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啊!人要和睦相處,每個人都要玩得好!”我這才懂得什麼叫友誼。

還有一次,很晚了,天氣很冷,我們一起步行去姑姑家送鴨蛋,要15分鐘才能到達。風一陣一陣地吹着,吹得我直打哆嗦,媽媽也冷得全身發抖。可她看見我冷成那樣,馬上停住了顫抖,把自己穿得熱乎乎的外衣給我披上説:“暖和些了吧!”“嗯!”霎時,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我至今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作家都寫母親,因為,母親給我們的愛如浩瀚的宇宙,帶給我們那麼的幸福,那麼的快樂!

陪母親讀後感篇2

你必須喝過純淨水吧,但你喝過包含着母愛的純淨水嗎

?母親的純淨水》主要講一瓶普純淨水,2元錢,名牌純淨水,3元錢。每逢體育課時,就有許多同學帶着純淨水,以備解渴。

她也有,每到週二和週五,母親就會給她一瓶純淨水。她接過水後,就高高興興的上學了。一次體育課後,同桌沒帶水,她就把自我的水遞給了同桌,“這好像不是純淨水。”同桌喝了一口説道。“怎樣會”她的臉一下紅了起來。幾個同學圍過來,七嘴八舌的討論着,有一個同學嚐了一口:咦,“這是涼白開!”大家都笑了。

他回到家問母親:“您給我的是涼白開嗎”“是。”這樣做能夠省很多錢,咱家一個月用7噸水,一共6元多,而純淨水一星期都6元……”她想:母親這麼做是為了省錢。母親像看透了她的心一樣,説:“咱們家雖沒錢,但還有志氣,沒有了志氣,就全沒了。”就是這句話鼓勵了她。如今,她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不少的薪水,她能夠喝起所有飲料,別説純淨水了。可是,只要在家裏,她還是喜歡喝涼白開。

作為學生,我們上學是去學知識、學文化的。不是去比吃、穿、喝的,學習好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方式。不管家庭是貧是富,每位母親都有自我表達愛的方式。經過文中的這些細節,能夠看出母親給她的不僅僅是一瓶清涼的白開水,還給她了一顆比水更晶瑩剔透的母愛。

陪母親讀後感篇3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耳熟能詳的優美旋律不經意間又在腦海浮現。從古至今,母愛在文人雅客筆下永遠是那麼的無私。在高官名流心中永遠是那麼高尚!

的確當代詩人孟郊並沒給世人流下多少詩篇,可惟獨他的《遊子吟》卻廣為流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首詩表達出了世間母愛的偉大,同時也是所有人的心聲啊!

母愛有如空中那輪明月般皎潔;有如田間的溪水般清澈,有如千萬簇的花朵那般香醇!有多少的例子想我們完美的展現了這一點!

2008年,汶川大地震來的是那麼的突然,在頃刻間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在解放軍的極力營救下,從廢墟下挖出了這麼感人的一幕:有一為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將孩子緊緊的樓在懷中,等到挖開廢墟是,母親的脊背早已被壓的畸形了,而懷中的孩子卻依然面色紅潤的酣睡着。地震的力量固然是強大的,可在母愛面前這有是多麼的渺小啊!

曾聽過這麼一則報道:有一母親買菜回來,在自己家的樓下卻恰巧目睹自己的兒子從是樓的窗台落下。那一瞬間,母親扔下手中的菜,拼了命的跑到樓下,結果竟出人意料的成功接住了孩子。據測算,若按百米衝刺的速度,這足以創下世界記錄!

這是一種力量,一種母愛的偉大力量!

然而母親給予我們的愛,將我們緊緊的包裹住。而我們有將怎麼樣去回報母親呢?世間有太多關於母親如何愛子女的感人報道,卻又有幾篇是寫子女關愛母親的呢?相反卻有很多人虐待老人,遺棄老人,有的甚至為了區區的幾萬元錢就對老人不擇手段。我的心不免有些觸動!

當母親產下我們的那一刻起,就註定着母親必將傾畢身心血於我們身上。是的,他們確實做到了,可以説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我們呢?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國,可這一國家無論是人均經濟、人口素質、科學技術水平都遠遠超過我們這個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的大國。為什麼?因為他們懂得“孝”。在中國,孩子們總認為在自己生日那天,父母便理所當然的應答應自己所有的條件。可日本的孩子則不然,在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母親辛辛苦苦十月懷胎聲下我們,難道她們就是希望產下一個不孝子嗎?

早在五千年前,中國的大學問家孔子便提出“百善孝為先”。他們對母親又是何等的尊重啊!是啊,試問一個國家如果連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那麼這個國家又如何去談人口素質!一個連自己的生身母親都不懂得關愛的人又如何去愛別人?那麼這樣的國家還談何發展?一切的規劃都將知識天馬行空!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母親讓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而我們最值得做的就是尊重、孝敬母親!

陪母親讀後感篇4

母親是偉大的,她為我們付出了一切.母親是一片藍天,對我們有無際的寬容。母親是一個太陽,照料着我們。母親是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我們。説起我的母親,他就好似一顆糖,一顆有着甜、酸、苦、辣的糖。

母親是顆甜甜的糖,每次見到她,她都笑得很燦爛,關心地問我這個,那個,天冷時,叫我多穿衣服,天熱時,叫我出門帶把傘。母親對我如此關心,我真像吃了蜜一樣的的甜糖。

我有時脾氣會不好,會跟母親吵嘴,母親不但不生氣,還跟我講道理,母親總以理服人,我鬧完後,母親又笑着叫我去做事。頓時,我的心酸了,我想:母親的心一定更酸,她的女兒是這樣的人。想到這,我就像吃了一顆很酸的糖,咽不下去,還在嘴裏打轉兒。

母親也真夠苦的,天天起早貪黑,早上給我做早點,然後叫我起來,吩咐我吃東西,就去上班.晚上又給我做晚飯,然後做家務。總之,母親一天到晚都沒有休息過,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我又好象吃了一顆很苦的糖,但不管多苦,都比不過母親的苦。

有時候,在我極為屢教不改的情況下,母親會打我,但我明白,痛在我身,痛在娘心.我就像吃了一顆很辣很辣的糖,辣出了眼淚。

母親,一個偉大的人物,令我難忘,母親是一顆永遠不化的“糖”。

陪母親讀後感篇5

“母親的羽衣”,乍讀文題,我心絃一顫:羽衣,那是曾經隨童話中的仙女潛入我兒時舊夢中的漂渺幻影,可是,它們幾時為平凡得近乎渺小的母親擁有?

多麼可愛的小女孩!身為母親的作家拈起筆勾勒着一幅似曾相識的畫。懵懂的女兒緊摮着她的脖子,天真爛漫地刨根追底。那雙大大的眼睛壞壞地窺伺着母親的祕密。温馨的`一幕真切得宛若我的昨日記憶――在母親膝間的遊走。

“媽媽,你説,你是不是仙女變的?”小女兒無意而固執的發問,如一顆石子在作家的心湖濺起圈圈漣漪。“每一個母親都是仙女變的。”她心想,可幼小的女兒能理解她嗎?即便自以為長大了的我,也難以領悟。

我的母親決不是仙女。漸老的面容,愈白的兩鬢,蔓開的魚尾紋,樸素的工作服,使她就像茫茫海灘的一粒沙,平庸無奇。她可不是什麼在星河之畔織虹紡霓,藏雲捉月,臨水自照,顧盼其容的羽衣仙女。

也許作家寫的只是像她那樣蕙心蘭質的母親吧。繼續向下讀,我發現她也曾是個普通的女孩,像許多孩子一樣,好奇地想了解母親已逝的韶光。從一把口琴抑或一幅湘繡中狡黠地讀出母親昔日的美麗與安靜。“她總是告訴我當年的餚肉和湯包怎麼好吃,甚至煎得兩面黃的炒麪和女生宿舍裏早晨訂的‘冰糖’豆漿(母親總是強調‘冰糖’豆漿,因為那是比‘砂糖’豆漿更為高貴的)······”她枕在母親的胃上,聽母親用無限温柔講自己的青春歲月。她驚訝着陪伴母親青春的那些仙境裏的東西,驚訝着母親如羽衣仙女般愜意的消逝的光影。她無論如何不能把那些事和母親聯想在一起,畢竟,“我從有記憶起,母親就是一個吃剩菜的角色······她自己的面前永遠是一盤雜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鍋飯’(擦鍋飯就是把剩飯在炒完菜的鍋中一炒,把鍋中的菜汁擦乾淨了的那種飯)······”我隨作家一起被她的母親深深震撼了:過去的美味佳餚,隨心所欲,如今的粗茶淡飯,平凡境遇,作家的母親不感傷,也不怨歎,並不要把那個唯美的世界拉回來——她鎖住了自己的羽衣,也把自己鎖在了這個家裏,鎖在了對家庭和兒女的愛裏。

作家動容地寫道:“哪一個母親不曾是穿着羽毛的仙女呢?只是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後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我們有時以為她一直就是那樣的。”我一直抱怨着母親的嘮叨,母親的平庸與不起眼,她一直就是那樣的麼?我不是個細心的女孩,然而我依舊注意到她年輕時旅遊的剪影,精心整理過的集郵冊,脣邊無意間瀉過的音樂······這些,也許是她昔日一時的心潮澎湃,一時的激情四射吧?然而都給沒在青春的花海中了;她也曾如天神最偏憐的小女兒被家人寵愛着,被自己的青春光華弄得如痴如醉。有一天,她還是褪去了那柔軟白亮的羽衣······

母親的青春,像文中描繪的湘繡,是孩子眼裏美麗得違了規,理應轉瞬會失的東西。母親,毅然拋開對如水年華的眷念,用羽衣換來粗布,也換來一個無法逃避的愛的責任;一任皺紋爬上額角,煩惱蔓上心頭,在默默裏。

有這麼一首詩,我曾經説不出什麼好來:“我們也愛母親,但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然而現在我不禁為之一動。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尾小魚,一直在母愛的海洋裏遨遊,游到哪裏,都有海水温柔的撫摸,輕聲的絮語。也許因為擁有,反而淡漠,我覺得一切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從未察覺母親背後的付出,如火的愛意······也許大海不需要我的回報,心甘情願地給予我一切,包容我一切,讓我在愛的温柔中游過一段段黑暗,一段段長夜的孤獨。也許,我的回報還抵不上涓涓細流,只能是滄海中的一滴藍色的海水,一朵潔白的浪花,但總能給母親,給她曾被我傷害過的那顆執着的心帶來一點安慰,幾片歡欣······

我不該吝惜我的回報,一句簡單的“您辛苦了”不該再咽在喉中,下班後媽媽垂睫休息時不該忘記給她泡上一杯香茗,在星期天不該打斷她關切的追問······感恩是這樣簡單。在成長中,我們不能只關注自己的足跡,而淡忘了曾為我們作出犧牲,和我們一起走過的人。

夢中,落入凡塵的仙女重拾了往昔的快樂。哦,她可沒忍心飛走!她在兒女的感激中甜甜地笑了。

陪母親讀後感篇6

今天,我讀了季羨林先生寫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讀完之後,我頗為感動,不時的傷心難過。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季羨林爺爺懷念她兩位母親的事。季羨林6歲時就離開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學二年級,這段時間,他在家中只待了幾天,他原本想大學畢業以後,就奉養母親,補下多年的虧欠,可偏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在季羨林讀大二時就離開了人世,僅僅活了40多歲,為此季羨林非常懊悔。後來,作者去哥廷根留學的日子,思念中多了祖國母親。

讀着讀着,我的眼睛裏冒出了一顆又一顆的淚珠。當我讀到“我痛哭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的時候,我確切的體會到了,作者因為母親去世而痛苦、懊悔、自責的心情,再聯繫下文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愛慕是那樣真摯,讀到這兒時,我不禁感到一股悲傷之情湧上心頭,一個失去了最親最愛的人,該那麼傷心。我帶着這種難受的心情,繼續讀了下去,當我又讀到“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

讀了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愛,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我6歲那年的一個北風呼嘯的夜晚,我躺在牀上,發燒到了39度,媽媽的眉頭緊鎖,不停地拿水給我喝,我隱隱約約看到媽媽的額頭上出現了晶瑩的汗珠,嘴裏唸叨着:“怎麼辦?怎麼辦?”媽媽突然張開雙臂,抱着我就跑,迎着北風,把我送到醫院,守在牀邊等我醒來。

雖然我讀完了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內容仍在我的腦海。以後,我一定會愛我的媽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