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9W

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瞭解內在的動機和激勵,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人生軌跡,更明晰地設定未來的方向,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7篇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篇1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

首先,家庭關係分為:

①相親相愛: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支持;

②兒童優先: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和有質量的陪伴;

③自立自強: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④共同成長:即是長輩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

其次,獨立和主動做家務的好處:

1從小培養孩子多做家務,可以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2孩子在家庭勞動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

最後,如何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1先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洗碗,洗自己的貼身衣服……

不要求做得多但是要讓孩子可以做到持之以恆。

第三期的家庭教育公開課兩位專家重點講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家務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責任心的關鍵之關鍵。培養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不用過於繁重,更強調的是力所能及和持之以恆。生活即是教育,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成就美好生活。

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做好一個積極的榜樣!

美好的家庭生活有利於兒童成長的生活,親子關係中具有四個特點:一是相親相愛二是兒童優先三是自立自強四是共同成長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篇2

説到教育孩子,家長多在怎樣“教”上下功夫,例如,講道理、教知識等。合理的“教”是需要的,這些屬於“顯性”的家教,是比較明顯的、外在的,然而,家教絕不止於顯性的。相對於“顯性”而言就是“隱性”,隱性家教是比較隱蔽的、滲透的。隱性家教在每個家庭中都存在,無論家長是有意還是無意,隱性家教都會緊密地包圍着孩子。

隱性家教主要指的是:家庭的物質環境、家庭的精神環境、家庭的氛圍、家長的素質、家長的教子觀念、家長和孩子關係的類型等。隱性家教像空氣一樣,瀰漫在家庭之中,不管孩子和家長願意還是不願意,孩子都會像呼吸空氣一樣,將這些影響吸進體內,融化在“血液”中。日積月累的“薰陶”和“滲透”,造就出了孩子的品行、素質和個性。可見,隱性家教對於培養孩子,是多麼的至關重要。

其中,親子關係對孩子的作用是多方位的,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而“心態”是形成個性的核心因素。國外的一些專家曾做過“親子關係對孩子個性作用”的調查,通過對眾多家庭的調查顯示,不同類型的親子關係對孩子形成不同個性特徵有直接的作用,如下:

遷就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執拗的、主觀的、自我中心的、積極的等。

保護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依賴的、膽怯的、神經質的、温和的等。

忽視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冷漠的、勇敢的、創造性的、率性的等。

專制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順從的、逆反的、被動的、消極的等。

民主的關係,孩子的個性多是:開朗的、自主的、積極的、獨立的等。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啟示:其一,在不同類型親子關係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會形成不同的性格;其二,一些親子關係對孩子的作用是有利有弊的;其三,民主的親子關係有明顯的優越性,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個性特徵。

親子關係的主要方面是家長,那麼,決定家長對待孩子的想法與行為的關鍵是什麼?是家長的教育觀念,這就是:怎樣看待兒童?怎樣看待對兒童的教育?

例如,過度保護孩子,從表面上看是“愛子心切”,但實質上是出於消極的“兒童觀”。他們認為:兒童是軟弱的,是無能的,是依附於大人的,是任人擺佈的。所以,他們要處處代替孩子,時時控制孩子,總是採取包辦和限制的做法把孩子握在手心裏,置於温室中。長期處於這種關係中的孩子,怎會不依賴,不怯懦呢?

西方國家的家庭,很重視孩子的獨立性,這不是西方的家長愛子不如東方的家長,而是西方的家長對兒童的看法不一樣。他們認為,兒童是有潛能的,是自主發展的,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愛就表現在促使孩子獨立、自主地發展。

我們家是力爭民主,但是這個度把握起來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家人的觀點一致至關重要,有時我覺得我可以理解孩子的地方,毛爹認為我是在遷就他,我管教孩子的地方,毛爹覺得可以理解他。

有時,我也在給這些矛盾找藉口,畢竟我們不是完人,能做80分的父母就已經不錯了,吼吼,是不是有點兒不求上進啊。所以説,什麼樣的家庭養什麼樣的孩子。

大毛小時候,毛爹對他有點兒嚴格,這兩年他跑國際,和兒子聚少離多,心裏難免愧疚,現在毛爹對兒子更多的是疼愛;記得有一次,毛爹回國,跟毛媽説:“兒子被你帶得真的很好“,其實我知道因為疼愛,他看兒子的角度變了,當然這也是對毛媽的鼓勵。有一次我跟毛爹説:“你現在對兒子沒那麼嚴厲嘍“,他説:“我覺得兒子很好啊,沒什麼問題,幹嗎要對他嚴厲“。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以在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而我們的閲歷經常讓我們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這也是不合適的我的一個親戚,是留德的博士,這種家庭的孩子自然要求學業上上進,但是有一天,親戚的兒子對他説:“爸爸,你讀了博士,但是你不能要求我也讀到博士“,親戚愕然。這件事情告訴我“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選擇“。

我個人一直秉承”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問題”的原則,只有讀懂孩子,才能正確處理好親子關係。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篇3

兒童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性、階段性,早期教育應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發育的特點,循序漸進,在兒童發育不同時期,施行不同的早期教育內容。

1、一歲以內。感知覺的訓練,包括視覺、聽覺、嗅覺、知覺等。嬰兒期視覺、聽覺發育迅速,可以在寶寶的前面放置有色、有聲的玩具,促進聽視覺的發育;4-5個月為味覺發育的關鍵期,添加不同味道的食物,促進味覺的發育;6個月能聽懂自己的名字,9個月能聽懂簡單的詞意,要不斷的和寶寶交流,對寶寶自發的表達,給予及時的應答,促進語言的形成;可以讓寶寶撫摸玩具或者日常物品,同時配以解釋,增強感知能力。

2、1-2歲。以語言訓練為主。1歲以後寶寶進入語言表達階段,開始先説單詞,後組成句子。先會用名詞,然後才會用代詞、動詞等。可以先通過實物、圖片學習單詞,並給於解釋,隨着詞量的增多,逐漸組成句子,連貫起來。學習過程中先以清楚、理解為主,慢慢提高速度。同時可以訓練寶寶自己拿取日常用品,如自己的衣服、鞋子,促進運動和認識能力以及聽力。

3、2-3歲。認識能力的培養。2歲以後寶寶愛表現自己,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可以執行簡單的命令,對外界充滿好奇。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這一特點,讓寶寶接觸感興趣的事物,增強記憶,培養興趣。對寶寶的提問,儘量給於正確的回答,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啟發思維,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

4、3-4歲。思維、想象的訓練。3歲時神經細胞70-80%已經形成,寶寶開始思考問題,辨別不同的事物;肢體運動迅速的發展。多鼓勵寶寶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如唱歌、跳舞,讓寶寶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可以給寶寶講故事,讓寶寶對故事中的情節、人物辨別分析,提高思維能力。

5、4-5歲。培養閲讀、背誦及數學能力。可以讓寶寶背誦詩詞、練習講故事、學看圖畫書,鍛鍊記憶、思考能力,進一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這一時期運動能力發展也很快,可以在遊戲中培養學習興趣;指導寶寶與小朋友團結友愛,提高與小朋友相處的能力;在文化教育的同時,注意培養寶寶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6歲開始進行學前教育。

父母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給於恰當的早期教育,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促進智力的發展,培養各方面的能力,為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篇4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三期後,我深有感觸。其中嘉賓孫老師的一個觀點説的非常好。他説:“想要給孩子獲得好的`發展,就必須要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這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要擁有相親相愛家庭和睦的生活關係,因為孩子的生活非常簡單,主要就是學校和家裏兩個地方。學校主要是教書育人增加知識,而家庭則是在更多方面更多層級給予孩子素質,心理,良好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造成影響。一個和睦的,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每天愉悦身心,開朗的心情。帶着美好心情的孩子也會互相影響,對學習,人際交往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第二:家庭要秉持兒童優先的觀念,兒童優先指對孩子的成長培養優先,除了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物質條件外,還要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心理引導,做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樹立正確的引導,包括價值觀,人生觀等。正確的灌輸和引導,可以讓孩子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

第三:要營造全家人共同成長共同學習的氛圍。家長們要以身作則,不要孩子們在認真學習做功課,家長們就滿不在乎的説一句,要認真做啊什麼的。然後自己自顧自的去玩手機,看電視,尤其在孩子邊上這樣做。這樣會給孩子心裏造成困擾,會產生一種不公平的心態,有的甚至可能會有叛逆心理。他們會覺得大人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們自己去好好學習,憑什麼?就因為大人和孩子嗎?都説大人是孩子的鏡子。所以我覺得我們做家長的也是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要自覺抵制娛樂內容。可以陪在孩子身邊看看書,或者檢查檢查作業,再或者也可以翻翻孩子的書包書本,知道孩子們目前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讓孩子們知道家長對他們的關愛是實實在在的,也可以在孩子們面前以身作則,成為榜樣。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篇5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生活即教育”,本期的家庭教育公開課便是對這一教育真諦進行了深刻而具體的解析。認真學習本期的教育視頻,我在腦海中也慢慢梳理出了自己在今後的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一、教育源於生活,生活成就教育

作為一位90後,我能明顯地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也因此,父輩們所擁有的生活技能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望塵莫及的。脱離生活的教育讓我們很多時候活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然,這樣的“悲劇”我們不希望延續到孩子們身上。所以,讓教育迴歸生活應該成為大家的共識!

是的,教育源於生活,生活無處不教育。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帶給孩子的是有序不亂的好習慣;家庭之間和睦友善的關係教給孩子的是與人相處平和有禮的智慧;父母忙碌疲憊卻笑容依舊的模樣傳遞給孩子的是堅韌向上的精神……良好的生活教育為孩子的茁壯成長輸送源源不斷的甘泉。

二、創造積極而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

節目中,孫老師提到,影響孩子一生髮展的要素之一便是積極的豐富多彩的生活。過於單一、枯燥的生活不能讓孩子們獲得充實而有意義的體驗。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為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而考量美好的家庭生活則有這四個準則——相親相愛、兒童優先(有利於兒童發展)、自立自強、共同成長。

相親相愛旨在強調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兒童優先則告訴父母分析有利於孩子發展的條件;自立自強是教育孩子的根本目標;共同成長則強調了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四個準則有力地指導了我們創造美好家庭生活的.目標和方向,也讓作為家長的我們明白了為孩子營造積極而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的策略和方法。

三、熱愛生活,共同成長

教育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我們教會孩子生活的本領,他們才能更好地感知生活,從而擁抱生活、熱愛生活。當然,唯有不斷地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我們的教育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節目的最後,劉校長的一句話讓我深受感動——“盛裝出席孩子唯一的童年。”家庭教育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作為父母,我們具備的學力和資源有限,不斷充實自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探索、反思、總結,這也是我們必須經歷的成長、蜕變。

讓我們和孩子一同在生活中獲得體驗和認識,在實踐中得到真知與智慧,一起感受與見證生活教育的美妙吧!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篇6

國小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國小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國小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國小、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説得好“萬事開關難”,國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那麼,怎樣搞好國小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國小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國小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國小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説“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國小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裏,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後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

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把工作生活當中遭遇到的煩惱向孩子傾訴,甚至把孩子當成發泄桶,人們常説“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説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常説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説什麼也不聽了。常常讓家長無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給兩巴掌。當然,這時做為家長是不能亂髮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説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説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後還是耐心地引導,説服。

總之,對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和諧的親子關係心得體會篇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是孩子學習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任何言行舉止都影響着孩子的成長,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明白這個理,但是很多時候往往會忽略細節,誤導了孩子的行為。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讓我們的思路更加地清晰,老師在課堂中的觀點,是我們家庭教育的指南。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生活中孩子的行為習慣,往往會在學習中體現出來,經過日常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比對,發現出門時會拖鞋放整齊、開空調時會檢查門窗、洗手後會擦乾的孩子,他在學習中不容易因失誤而做錯;我們身邊的孩子很多都沒做過家務,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曾經試過一段時間不幫孩子收拾房間,讓他感受到東西找不到、書桌沒地方寫作業,然後再和他一起收拾,後續真的有改觀,讓孩子從小多做家務勞動,真的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於兒童成長的生活,我們周圍的例子就有不少,有反面的也有正能量的,相信大家都想做好榜樣,但經常會是當事者迷,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修為,才能給予孩子良好的生活教育。

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

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