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概念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6W

總結心得可以提升我們對自己的自信和信心,心得體會是我們歸納自己經驗的方式,為未來提供指導,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概念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概念心得體會6篇

數概念心得體會篇1

概念教學心得體會

課程改革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化學教育的基本理念變了,化學教育的目標也在變。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人才素質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傳統式、滿堂灌的教育,已不能適應未來人才的需要。

在教學時,要努力學習課程標準,嚴格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和教學要求,克服傳統慣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隨意提高難度。下面是我的心得體會: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國中學生其認知水平是較低的,他們重現象輕文字,重感性輕理性,重具體輕抽象,對化學中可見可聞的具體事物充滿了好奇,充滿了興趣,而對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這樣抽象的、枯燥的知識感到厭煩,甚至於望而卻步。所以化學的教學的一個重點是要在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上下功夫。因為有了這種興趣,在以後的化學學習中才會一直保持着積極的進取心和極高的熱情,在化學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難懂抽象的理論才能保持耐心,才能有去搞懂和解決的動力。因此,化學教學要將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作為一個教學重點,一個基本的教學出發點。

2、語言表達準確,書寫規範。這一點同上面一點一樣也是對教師的要求。以往的經驗充分的説明,學生在練習或者在作業中犯的不少錯誤都可以從任課教師的“教”上找到根源,如在講解有關概念時語言不準確甚至出現錯誤的敍述;做氣體點燃實驗時不驗證氣體的純度:在寫化學方程式時忘了打沉澱符號:在進行摩爾質量的有關計算時不注意解題規範,不注意單位的換算等等。要糾正學生的這些錯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語言表達和書寫規範等方面對自己嚴格要求,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作好榜樣、表率。

3、控制教學深度,加強知識的橫向對比。 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本身就是比較難懂的,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切不可“深挖洞”,想一下把什麼都教到位,如我在聽同校的老師上“化合價”一節時,講了很多的內容,找了很多的課外的難題,生怕沒有講透。可這樣大量的知識學生難以承受,難以理解,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教師一定不要盲目加深,我們要讓學生透徹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知識,我認為橫向對比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如學生分別學了物質的量的幾個有關概念後,總搞不清他們的區別,於是我就讓他們分組討論,再各組交流,最後再一起總結,”運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和討論,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記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且教無定法。我們只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廣泛思考,博採眾家之長,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相信一定解決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教學的難題。

銀城一小 李金進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一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為了克服不足,總結經驗,使今後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六年級我教學 六(2 )數學,一個班 50人,這個班是我從五年級帶上來的,只有少部分人的學習習慣比較好,學習比較用心,但大部分人由於基礎太差而無法接受新知識,學習習慣問題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業,做作業過程中偷工減料,數學計算的過程的書寫格式不正確等。

二、成績分析 :六年級學生面臨即將畢業,因此,對學習成績的要求會更高。在數學成績方面,六(2)班的數學成績不盡人意,通過前面的總結使我認識到:教師要嚴格的要求學生遵守紀律,從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教和學能順利進行,特別是對國小生來講老師的嚴格要求就更重要了,教師只有通過加強教育,耐心的輔導,加上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三、工作總結:對於本人來説是已是第二次接任畢業班的課,由於班級學生數學成績較差,感覺學生的高分出不來,低分比較多,所以我有迷茫過,但很快調整過來了,現總結如下:

1、認真備課.備課時,我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不但要考慮知識的相互聯繫,而且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各教學環節的自然銜接;既要突出本節課的難點,又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認真寫好教案和教後感.特別是六年級的很多內容都比較容易混淆,如分數的解決問題和百分數的解決問題等,所以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2、認真上課.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體現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真正實施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以人為本,注重精講多練,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他們探究合作意識.對於每一節課新知的學習,我通過聯繫現實生活,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通過小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動手操作,掌握方法, 體驗成功等.鼓勵學習大膽質疑,注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從 而,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如六年級的《圓的周長》我讓學

生充分在課堂中利用小組的力量去想辦法解決,雖然時間用的比較多,但學生興

趣很高,課堂收益良好。

3、認真批改作業.對於學生作業的布臵,我本着"因人而異,適中適量"的原則進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業有基礎性,針對性,綜合性,又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實際, 突出層次性,堅決不做毫無意義的作業.學生的每次作業批改及時.個別錯題,當 面講解,出錯率在 50%以上的,我認真作出分析,並進行集體講評.另外,針對六年級即將畢業的事實,我從基礎的練習開始抓起,每天都布臵一些基礎練習和學生容易混淆的題目,如簡便計算和解方程,另外還有分數與百分數的解決問題等。

4.不足之處.沒有認真做好後進行轉化工作.上課和批改作業就佔用了大部分時間,因此在輔導學生這一方面做的不夠。只是一方面的鼓勵學生遇到問題一定要及時找老師解決,但畢竟很多學生的玩性比較大,主動性不強,導致沒有人自發找老師輔導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發現不好的作業或是出現的問題,只是針對整體強調,忽略了個體的能力和力量。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困惑.本人今後將在教學工作中,汲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總結人:李金進

2013.元.13

學習十八大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大順利召開,總書記的報告令人振奮,旗幟目標和途徑非常明確,對今後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身為一線教育的教師,我當然更加關注教育。從十八大總書記的報告中,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看到了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我會更加努力。既然選擇了當教師,就要勤勤懇懇地耕耘在教育教學第一線,選擇忘我,選擇無私,選擇清貧,我們應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爭創佳績。

總書記的報告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從中,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看到了教育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

為此,如何在教育教學一線深刻領會與落實十八大精神,成了當前我們做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去進一步學習、領悟、踐行。為推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為教育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發一份光多發一份熱。

十八大進一步指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學習十八大精神,必須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只有無愧於職責,無愧於使命,才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十八大”的要求。

首先,要明確自己所擔負的職責。充分體現責任感,做到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

其次,自覺把十八大精神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把這一內容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在教育領域堅持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理念。為保障這一理念的實現,報告中同時提出,要“深化教育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這幾項改革是切實把教育理念從增加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應對升學考試的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的根本。

德興市銀城一小 李金進

2013.元.13

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然還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麼以促進今後的教學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並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悦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布臵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科學課程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趣味性和靈活性。課程中的內容更注重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符合兒學生興趣和需要的學習內容。尤其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這樣,更有利於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創設開放性課堂。科學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有的學習內容,實踐性非常強,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在課堂上,需要提前布臵學習任務,讓學生蒐集材料、合作探究、從中獲取知識。而在課堂上,只是彙報交流結果。如鐵的生鏽。當然,雖然探究的過程在課外,老師不能看到探究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的指導更要及時、準確,這樣才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結論。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臵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惑,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想方設法解決。如:如何大面積地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更好地搞好小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學教學戰線上,我還是一個新兵,我將攻克一個個堡壘,擴大自己的陣地。不斷總結經驗,進行教學反思,始終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有利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利於學生進步成長。

總結人:李金進

2013.元.15

數概念心得體會篇2

數學概念就是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及其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在國小數學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如: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量與計量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統計初步知識的有關概念等(隨着年級的升高會越來越多)。這些概念是“雙基”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基礎知識的起點,是邏輯推理的依據,是正確、合理、迅速運算的保證。因此,學生應該正確、清晰、完整地掌握數學概念。那麼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呢?聽了楊明麗老師的講座後受益匪淺。

一、概念的引入

從實際引入(也可以説是從直觀引入)。國小生認識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像進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學中,教師從比較熟悉的實際事物中,提供足夠的直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看、聽、摸、做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引出概念,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採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礎上,以足夠數量的感性材料,組織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邏輯思維活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以便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運用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自舉實例。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從具體到抽象又回到具體,符合國小生的認識規律,使學生更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老師們經常使用這種練習方法。如,在學習射線、線段和角後,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這些圖形?

(2)運用於計算、作圖等。掌握概念對計算有指導作用,反之,通過計算對理解和鞏固概念也起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了乘法的運算定律後,就可以讓學生簡便計算一些習題。再如,在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就要求學生能熟練地進行通分、約分,並説明通分、約分的依據;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後,就可以讓學生把小數按要求進行化簡或改寫;學習了線段、射線和角後,教師安排了按要求畫一畫: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畫一個30°的角等。

(3)運用於生活實踐。數學就是服務於生活的,只有讓學生把所學習到的數學概念,拿到生活實際中去運用,才會使學到的概念鞏固下來,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運用技能。

數概念心得體會篇3

在課程與教學論中有兩個著名的追問:一個是來自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斯賓塞之問”——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個是來自美國教育學者菲德爾的“菲德爾之問”——怎樣學習知識才有價值?這兩個追問告訴我們,教學不僅要關心學什麼,還要關心怎麼學,尤其是要變“寬而淺”的學習為“少而深”的學習。

伴隨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4年版)》的發佈,一些新理念、新名詞開始走進教師的視野。其中“大概念”無疑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熱詞。按照業界專家的解釋,大概念是“少而重要”的專家思維方式,它具有統攝性和生活價值,是重構知識的重要橋樑。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學習科學系副主任劉徽長期致力於大概念教學研究。她認為,專家思維就是通過大概念來組織的,它反映了專家對學科的理解深度。大概念教學是為素養而教的時代選擇。

那麼,何謂大概念?大概念教學如何實施?在大概念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有哪些模糊認識?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日前訪談了劉徽。

大概念與素養的關係

中國教師報:每一次新課標的發佈都出現了一些新概念。“大概念”應該算是這次新課標中一個比較熱的概念了。當一個新概念出現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這個概念的來源和定義,請您通俗地解釋一下何謂大概念?

劉徽:如果打個比喻,大概念就是構造出的大腦內合宜的“主幹道”,引導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大概念與素養是密切相關的,大家都知道素養包括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是素養的構成維度。但要準確把握素養,很重要的是理解它的內核,素養的內核是“真實性”,即指向解決現實世界的真實問題。大概念與素養是什麼關係?如果説素養體現為“做”的話,那麼大概念就是大腦的“思”。只有想對了,才能做對。

我們來看一個場景:當一個人為工作面試準備自我介紹時,他會想到什麼?會想到國小、國中或高中學過的哪篇説明文嗎?還是會想到以前學過哪些説明方法,如列數字、舉例子?事實上都不會,甚至他都不會意識到自我介紹是一種説明文。那麼他想到的會是什麼?他會想“我如何才能打動面試官”“怎樣體現我的優勢”“我把專業排名寫出來是不是比籠統地寫名列前茅要好”“我做過的哪件事最能體現我的能力”。這就涉及“語言交流是一種有對象的目的性行為”“用數字等可以讓表達更精準”“舉個例子可以讓表達更具體”等大概念。大概念就像是黏合劑,有大概念才能調動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因此大概念是素養形成的關鍵。

中國教師報:為什麼説大概念是大腦內的主幹道呢?

劉徽:這就涉及對“人腦”的看法。從學習科學的研究發現看,人腦不是一個有若干格子的寶箱,學習也不是把一個個知識點填到格子裏去,而是在構建一個概念網絡。腦科學研究反覆證明,大腦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這可以理解為大腦有多個神經元羣集,刺激得越多,提取起來就越容易,反之就會越來越萎縮。這就像一個習慣的形成往往需要21天,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當刺激得足夠多時,這個神經元羣集會被自動激活,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習慣養成後不做反而會感到難受。這個概念網絡就像是動態的城市交通系統,由若干條道路縱橫交錯構成,城市道路的寬度往往是不一樣的,由主幹道連接各條道路,車流量越大的路一般也就越寬,而人腦就是動態變化的交通系統,大概念就是那些起組織作用的主幹道。

美國教育科學院院士季清華做過一個實驗對比專家和新手的思維差異。他讓專家和新手以“解決問題的相似性”為標準對大學《物理學導論》的問題用思維導圖進行分類,結果發現新手把表面上都有“斜面”這一共同要素的問題分成了一組,而專家則把表面上看來大不相同的問題分在一起,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用“能量守恆”原理。可見,“能量守恆”這一概念已經成為專家腦中的“主幹道”,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大概念”。因此要讓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就要通過不同的案例來刺激大概念的形成。

讓日常教學多一些大概念式的發問

中國教師報:您在《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一書中説:“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範式層面的教育變革,這場世界級的變革是在時代轉型背景下發生的。”這個變革的趨勢是什麼?您認為,一線教師如何能更好地順應和參與這場變革?

劉徽:全世界都提倡為素養而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面臨時代的轉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一樣了,未來人要做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那麼,什麼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簡單來講就是“創造性地解決真實問題”,也正因為這樣,像“項目式學習”“真實情境”等成為一線教師耳熟能詳的詞語。應該説,上一輪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體現為教學方法和方式更加多樣。《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4年版)》明確提出了“深化教學改革”。“深化教學改革”究竟“深”在哪裏?我認為,當下教學改革的注意力要從“教學方法”轉移到“教學目標”上來。如果目標都是模糊的或者是偏離的,後面無論用什麼教學方法和方式都是低效甚至無效的。而大概念可以幫助我們校準素養目標。

在實踐中,以往的目標撰寫通常會出現過低或過高的現象:過低的目標設計一般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將素養目標降格為知識或技能,比如説明文單元將目標定為學生會辨析各種説明方法。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儘管教師總説自己只關心“怎麼做”,不關心“為什麼”,但事實上如果一本書純粹只介紹各種方法,教師反而不喜歡,事實證明,教師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到課堂上靈活運用的。由此,教師也不難理解學生為什麼僅學方法也是學不會的,只有他們反思背後的原因,開始嘗試理解時才能真正學會。可以説“方法是死的,大概念是活的”。二是將素養目標侷限在單課或單個項目的目標之中。我在書中提到了一次教研活動:聽完一位教師關於“招聘廣告”的説課後,校長提了一個問題:“未來不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寫英語的招聘廣告,那你告訴我,你教這個內容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裏?”這是一個典型的大概念式發問。比如今天教“創意風箏,放飛我的中國夢”這個項目,不是為了學會做風箏而做,而是通過這個項目幫助學生建立像“外界環境影響人造物品的設計與製作”等學科大概念或“任務的明確常常要綜合考慮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等跨學科大概念。前面提到大概念要不斷通過案例的刺激來建立,無論有關“風箏”還是有關“風力渦輪機”等項目都涉及這些大概念,慢慢學生在大腦內就形成了這些大概念,並體現為一種素養。

過高的目標設計則體現為教師會將核心素養或學科核心素養直接寫入目標,比如“培養學生的合作素養”“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等,如果不能將其具體化,則意味着對素養目標的把握也是模糊的。以“合作素養”為例,教師會認為只要開展合作學習,就培養了合作素養。實際上,合作有不同階段,常見的就是“構思”和“執行”階段,當然在項目式學習中是“設計”和“製作”階段。構思階段合作的大概念是“對同一問題,每個個體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團隊合作就是要充分融合不同觀點,從而產生集體的效應”,相對應的素養目標就是“學會尊重他人,既能傾聽他人的意見,也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充分組織和融合不同人的觀點”,而執行階段合作的大概念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長,通過任務的合理分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提升作品的質量”,相對應的素養目標就是“學會將任務分解成不相交叉的部分,交給合適的人去完成,並能相互協調、互幫互助,高效完成任務”。可見大概念細化了素養目標,如果理解了大概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會在構思階段引導學生集思廣益,而在執行階段引導學生合理分工。

提取大概念的8條路徑

中國教師報:我發現大概念常常是與大單元聯繫在一起的。大概念與大單元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大單元教學為什麼要強調大概念的提煉?

劉徽:大單元和大概念是緊密關聯的,大概念必然要到單元教學中去落實,大單元則是以素養為目標的單元,圍繞大概念來組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大概念教學和大單元教學的內涵是相通的,只不過大概念教學是從目標的角度來強調,而大單元則是從教學組織形態的角度來強調。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4年版)》強調知識結構化,但如何理解“結構化”?大單元教學不是“大容量”,即把教材中更多的內容放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是指“大視野”,即站在素養的視角來進行教學。

這就像我們蓋樓房,“大容量”就像拿着別人給的圖紙一塊塊往上壘磚,隨着磚越壘越高,我們也會時不時地檢查這一大塊夠不夠牢固,卻始終不太清楚最終要蓋成什麼樣。以“測量”的教學內容為例,“大容量”體現在教學上是先教長度測量,再教面積測量、體積測量,最後將這些知識點都歸納在一起,形成測量的知識體系。而“大視野”則意味着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將藍圖瞭然於胸,帶着整體願景紮實做好每一步。體現在測量教學上,“大視野”看到的是測量的大概念,即“測量的關鍵是確定度量單位,因為單位是將整體轉化為部分,使之成為可測量和可比較的統一工具”,長度測量、面積測量、體積測量都是幫助我們理解大概念的。這一大概念不僅可以聯結長度測量、面積測量和體積測量相關內容,也與統計圖、比例尺、估算等相關內容有關。大概念不僅適用於學校教育,也適用於真實生活。當我們通過學校教育的各種案例理解了大概念後,未來就可以將大概念遷移到真實問題的解決中去。大單元教學就是通過各種不同的內容理解大概念。

其實大概念不僅與大單元是緊密聯繫的,而且與項目式學習、真實性問題情境、跨學科主題學習、表現性評價等概念都是相通的,因為它們都是在素養導向的教學轉型下提出的。

中國教師報:素養導向下,在備課過程中提取大概念的路徑和方法有哪些?

劉徽:提取大概念有8條路徑,其中4條是自上而下的,即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專家思維、概念派生;4條是自下而上的,即生活價值、知能目標、學習難點和評價標準。我們也提到大概念的提取可能會同時用到幾種路徑。

當然,不同學段和不同學科大概念的形態會有所區別,因此提取路徑也會有所區別。比如數學學科,用概念派生和學習難點的方式會多些,因為“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的大概念幾乎滲透在所有的數學內容中,不少學生解不出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不理解“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的大概念,因此我們要想想這節課或這個單元的教學有沒有幫助學生建立這些大概念,還是僅僅記住了公式等。又比如在語文學科中列數字的説明方法中,方法不同於大概念,但當我們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會用這樣的方法時,就開始接近大概念了,比如當追問“為什麼列數字是説明文的常用方法”,就能找到“列數字能更精確地説明事物和闡述事理”這一大概念。

如何走出大概念的迷思

中國教師報:當新的方法不熟練,舊有的方法又不願意捨棄時,教學中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些教師對大概念、大單元還停留在一知半解和淺嘗輒止層面,以至於陷入了誤區。因此,有人提出要走出大概念的迷思,對此,您怎麼看?使用大概念重構單元教學需要避免哪些誤區?

劉徽:的確,因為與以往教學方法的改革不同,大概念和大單元涉及目標層面,目標觸動的是更深層次的改革,所以這樣的改革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聽到各種聲音是好事,不管是在改革過程中得到的收穫、啟示,還是一線教師遇到的疑惑和困難,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改革,這些聲音也正好從另一個角度説明一線教師在行動。我們發現,在大概念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打開了視野,發現了教學的新天地。總之,如果一件事是錯的,那我們就應該及時止損,但如果一件事是對的,我想我們不能因為難就放棄了。

用大概念重構單元教學時常見這樣的誤區:第一類認為大概念是靠“記”的。大概念指向目標層面,要通過各種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大概念,而不是“記住”大概念,比如“語言交流是一種有對象的目的性行為”,教師可以通過提供各種案例,並激活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各種案例讓他們真正理解。第二類認為大概念是概念。一些教師會認為大概念只適合於科學、數學等學科,不適合於語文、美術等學科,因為他們覺得語文學科沒有那麼多概念。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大概念不僅包括概念,也包括觀念和論題等,所有學科都有大概念。第三類認為大概念教學會影響考試成績。這是妨礙教師開展大概念教學的主要顧慮,一些教師怕教大概念會影響考試成績,特別是中學階段的教師。教師之所以教一些方法、套路,讓學生背一些口訣、模板,就是因為能“立竿見影”,不論學生是否理解,只要記清老師提供的方法和套路就自然會了。問題也恰好在於此,如果學生不是真的理解,那麼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孤立的,或者只有表面上的相關。但學生能真正理解,學習就會呈現“滾雪球”效應,真正理解也不容易遺忘,否則就要靠不斷複習,而且這樣即使暫時能答題,也鮮有對未來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只有真的理解大概念,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價值,進而對學習產生興趣,真正培養學生的素養。最後,評價改革也是國家非常重視的,評價改革一定會朝着“為素養而考”這個方向走,因此“為素養而教”已刻不容緩。

?中國教師報》2024年12月28日第6版

作者:本報記者 褚清源

數概念心得體會篇4

大概念引領下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每一次學習都會有新的收穫,參加了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的培訓後,我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通過培訓,我更清晰了數學學科大概念的定義及主要特徵,瞭解到數學學科大概念是關於數學學科的理解以及數學教與學的重要思想或觀點。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和不同課型特徵,單元整體教學可以在大概念引領下進行,如在函數大概念引領下我們可以進行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的單元整體教學。

在進行二次函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大概念“函數”入手,自上而下運用大概念來詮釋二次函數的研究路徑和方法探究二次函數的概念、表示和性質,通過自下而上對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學習,進一步通過歸納的方法深化對“函數”大概念的理解。在提取單元大概念時要結合各個學段的相關領域對內容分佈進行分析,然後釐清不同知識之間的整體關係,發現共性和差異,確定單元大概念(知識性概念和方法性概念),關注概念的形成、表達、內涵、外延以及應用。根據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和數學課程標準,基於學情,確立單元總目標和重難點以及基於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規劃和課時教學活動方案,明確教學要點,落實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進一步開展教學。

總之,對於單元整體教學,我們要基於學情認知、學科核心素養,以數學課程標準為引領,研讀教材,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教材,整體把握單元內容,確立主題目標,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基於相應的內容設計具有挑戰性、探索性、適恰性、多樣性和發展性的學習任務,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師適時進行調控,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從而進行深度學習。

數概念心得體會篇5

淺論國中數學概念教學

勐臘二中 周朝旭

摘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法則和數學思想的基礎,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只要對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題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概念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取決於他對數學概念的牢固掌握與深刻理解與否。

關鍵詞:數學能力、發展、理解、剖析、揭示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數學概念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是學好定理、公式、法則和數學思想的基礎,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只要對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題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概念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取決於他對數學概念的牢固掌握與深刻理解與否。而在現實中,許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只注重盲目的做習題,不注重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對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做習題不懂得從基本概念入手,思考解題依據,探索解題方法,而是跟着感覺走。這樣的學習,必然越學越糊塗,因而數學概念的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與作用。下面僅結合本人平時的教學實踐,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概念的引入: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熟知的具體事例中進行引入。如“圓”的概念的引出前,可讓同學們聯想生活中見過的年輪、太陽、五環旗、圓狀跑道等實物的形狀,再讓同學用圓規在紙上畫圓,也可用準備好的定長的線繩,將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帶有鉛筆並繞固定端旋轉一週,從而引導同學們自己發現圓的形成過程,進而總結出圓的特點:圓周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從而猜想歸納出“圓”的概念。

2.在複習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

概念複習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教學新概念前,如果能對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概念作一些類比引入新概念,則有利於促進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就可以先複習一元一次方程,因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礎,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複習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識邏輯的。通過比較得出兩種方程都是隻含有一個未知數的整式方程,差異僅在於未知數的最高次數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分析概念含義,抓住概念本質。

1.揭示含義,突出關鍵詞。

數學概念嚴謹、準確、簡練。教師的語言對於學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特別注意用詞的嚴格性和準確性。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清概念的每一個字、句、符號的意義,特別是關鍵的字、詞、句,這是指導學生掌握概念,並認識概念的前提。

如:“分解因式”概念:“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在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注重“積”這個關鍵詞,而忽略了“整式”,易造成對分解因式的錯誤認識。所以在教學中務必強調,並與學生分析這兩處關鍵詞的含義,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2.分析概念,抓住本質。

數學概念大多數是通過描述定義給出他的確切含義,他屬於理性認識,但來源於感性認識,所以對於這類概念一定要抓住它的本質屬性。

如:“互為補角”的概念:“如果兩個角的和是平角,則這兩個角互為補角。”其本質屬性:(1)必須具備兩個角之和為180°,一個角為180°或三個角為180°都不是互為補角,互補角只就兩個角而言。(2)互補的兩個角只是數量上的關係,這與兩個角的位置無關。通過這兩個本質屬性的分析,學生對“互為補角”有了全面的理解。

3.剖析變化,深化概念。 數學概念都是從正面闡述,一些學生只從文字上理解,以為掌握了概念的本質,而碰到具體的數學問題卻又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在學生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反例或變式從反面去剖析數學概念,凸顯對象中隱蔽的本質要素,加深學生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

如:在學習對頂角的概念後,讓學生做題: (1)下列表示的兩個角,哪組是對頂角? (a) 兩條直線相交,相對的兩個角 (b) 頂點相同的兩個角 (c) 同一個角的兩個鄰補角 前後聯繫,多方印證,加深認識。

部分學生對概念的全面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這是個“正確”與“錯誤”搖擺不定的過程,更是一個對概念的理解不斷深化的過程。事實上,學生在初步學習某一數學概念之後,對概念的理解並不怎麼深刻,而是通過對後續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回過頭來再對概念進行加深理解,遵循“循環反覆,螺旋上升”的學習原則。

如:學生剛接觸“二次函數”的概念時,僅能從形式上判斷某一函數是否為二次函數。但當他們學習了其圖象,研究了圖象的性質後就能根據a得出圖象的開口方向,由a、b確定圖象的對稱軸,由a、b、c給出圖象的頂點座標。這時對二次函數的概念自是記憶深刻,能脱口而出了。

三、概念的記憶。

1.並列概念,舉一反三。、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為一(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清楚了“元”與“次”的含義,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概念就水到渠成了。通過縱橫對比,在類比中找特點,在聯想中求共性,把數學知識系統化,學生輕輕鬆鬆記概念。

2.易混淆概念,聯繫區別。

任何一個概念都有它的內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與內涵成反比關係。內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內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把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能大大增加學生對概念的明晰度,提高鑑別能力,避免張冠李戴,為此,把所教概念同類似的相關的概念相比較,分清它們的異同點及聯繫,也就顯得十分重要。如:學完“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後,可引導學生找出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聯繫:兩者都有對稱軸,如把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麼這個整體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把一個軸對稱圖形位於對稱軸兩旁的部分看成兩個圖形,那麼這兩部分成軸對稱。區別:“軸對稱”是指兩個圖形成軸對稱,主要指這兩個圖形特殊的位置關係;而“軸對稱圖形”僅僅是指一個圖形,主要指這個

圖形所具備的特殊形狀。通過這樣的聯繫與區別,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避免混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概念的清晰度。

3.從屬概念,圖表體現。

有從屬關係的概念其外延之間有着互相包含的關係,在複習階段若以圖表的形式表現,能使概念系統化、條理化,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四、概念的鞏固。

1.利用新概念複習就概念。如:在四邊形這一章中:平行四邊形具有四邊形所有性質,矩形具有平行四邊形所有性質,菱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質。這樣鏈鎖式概念教學,既掌握了新概念又加深了對就概念的理解。

2.加強預習。在課堂教學中優先考慮概念題的安排,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合理安排,選題時注意題目的典型性、多樣性、綜合性和針對性,做到相關概念結合練,易混淆概念對比練,主要概念反覆練。

3.對學生在練習中,課外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抓緊不放,及時糾正。概念教學的重點不是記熟概念,而是理解和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引導每一位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所犯錯誤是哪一個概念用錯了,或者是將哪一個概念的關鍵詞忽略了,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怎麼辦。即使是其它方面的錯誤也要找出是否概念不清而致錯,予以分析糾正。

4.每一單元結束後,要進行概念總結。總結後,要特別注意把同類概念區別分析清楚,把不同類概念的聯繫分析透徹。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而概念的運用則是一個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它們是學生掌握概念的兩個階段。

5.運用概念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教學過程中的高級階段,在應用中求得對概念更深層次的理解,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概念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理論的基礎,又是進行再認識的工具。當然應用概念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一定的梯度,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將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總之,在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耐心地幫助學生掌握邏輯思維的“語言”,逐步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就一定能夠增強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2013年12月

數概念心得體會篇6

概念是對感性材料的綜合,是對事物內在本質的反映。縱觀數學的發展過程,一切數學公式、法則、規律的得出都離不開概念。在國小裏,數學概念包括: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數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計量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應用題的概念、統計。的概念等,共約500多個。這些概念支撐了十二冊教科書中所涉及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應用等四個領域的龐大的數學體系,不僅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思維、培養數學能力的基礎。但是,當前的概念學習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重計算,輕內涵;重結論,輕過程;重課本,輕實踐等,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通過聽課、訪談、填寫調查問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認為產生的本質原因是缺失了對數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學術關照。因此,讓數學概念學習棲居在學術的土壤裏是一個值得重視和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想法:

一、從日常數學與學術數學的連接點切入

數學概念是客觀現實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中的反映,是由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研究數學歷史可以發現,任何一個新概念的產生都一定有着極其廣

闊的背景,有着不得不產生的理由,並且附着着人類進步和數學發展過程中積澱的最閃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產生的背景,並且分析學術數學與日常數學的區別,從而從本質上理解概念的內涵。

二、概念解讀能深入也能淺出

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概念一般依據感知——表象——概念——運用的程序,也就是説概念的有意義學習建立在豐富直觀的感知基礎上。為此,不管教師對概念的解讀有多深入,多學術化,在課堂上,我們還是必須通過演示、操作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體驗。

三、從舊知的錨樁處起航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數學概念相互間的聯繫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學習就是概念的同化過程,尤其是運算概念。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法則甚至運算定律都類同於整數四則運算,對這類概念的教學,就要從舊知與新知的連接點入手。

我讀了張奠宙、鄭毓信等數學教育專家的新著,指出了數學教育應防止去數學化,而應努力營建以數學為核心的教育。張奠宙先生説:數學教育,自然是以‘數學’內容為核心。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劣,自然應該以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為依據;數學教育啊,可否更多地關注‘數學’的特性!

受個人專業成長經歷的影響,這些年,我對數學課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於數學文化與數學思維上,總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們的數學素養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來一路思,而今先生精闢、深遂的論斷讓我眼前更亮。是呀,數學教育一定是數學與教育學雙重價值視野關照的,如果缺失了對數學本質的關照,那麼即便是再漂亮的課也只能略遜風騷。以上,我以概念學習為例,談了我對數學課堂基於數學學術視野的實踐與渴望,其實需要數學學術視野關照的又豈止是概念學習,因此,本文也只當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