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寒假讀書心得感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5W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好,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那麼關於寒假讀書心得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寒假讀書心得感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精選寒假讀書心得感悟範文

寒假讀書心得感悟

對於貝多芬,許多人對他的外貌等都做出了許多假設,對於他的頭髮,從未梳理過,就像美杜莎頭上的亂蛇,他彷彿一個巫師召來妖怪之後反被妖魔制服了一般,這就是貝多芬。

“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像莫扎特成長於優越的環境,從一開始,人生之於他,就像是一場悲慘而殘酷的鬥爭。”他的童年苦極了,這裏將他的童年比作一場鬥爭,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他童年的悲慘,他需要每天都和音樂打交道。

他熱愛自己的母親,當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曾説:“她對我那麼仁慈,是那麼值得我敬愛,是我的朋友!當我能叫出‘母親’這甜蜜的字眼,而她又能聽見的時候,誰能比我更幸福?”他對母親充滿了濃濃的愛意,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母親生我們養我們,是我們需要用一生去報答的,我們也要深愛自己的母親,用優異的的成績去報答她。

貝多芬在波恩的一個家庭裏找到了親切的依偎,是他終身珍視的勃羅寧一家,他們女兒比貝多芬小,貝多芬教她音樂,帶她走上詩歌之路,她是他少時的伴侶,儘管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如此悲慘,但他對這段時日和消磨這時日的地方永遠保留着温柔的回憶。

然而痛苦已在敲門,它一旦降臨便不再離開,1796年至1800年,耳聾已開始了它的酷刑,耳聾日夜折磨着他,他的聽覺越來越衰退,內臟也承受着劇烈的痛苦,“連續好幾年,他瞞着所有人,獨自守着這可怕的祕密,就連最親密的朋友也不説”。他可憐極了,他是多麼想要好起來啊!貝多芬還抱着一種愛的熱情,這種愛情幾乎永遠是純潔的。

人生總是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幸,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你總能打敗不幸,迎來光明。

寒假讀書心得感悟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九十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直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小心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責任很重大重,女兒跟自己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時候在想自己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己都非常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面對自己,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己的獨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願意接受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寒假讀書心得感悟

在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它叫《騎在木桶上的獾》,講的是一隻叫獾丁的小稻草獾騎着一個巨大的木桶,和身上的小抽屜裏面放食物給小動物吃,可以幫助餓得睡不着的小動物。

整一篇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裏,天空中飄起了鵝毛大雪,山裏的大部分動物都已經去洞裏冬眠了,只有一些飢餓的小動物餓得睡不着。

有一隻名叫獾丁的小稻草獾不畏嚴寒、獨自待在半山坡上的雪地裏,它騎着一個巨大的木桶,和身上的小抽屜裏面放獾爸爸為冬天裏沒有食物又餓得睡不着的小動物們準備的食物,但是小動物們並不知道有這個神奇的木桶的存在。

忽然,雪地裏發出了在雪地中穿梭的響聲。原來是兩隻小野兔,獾丁馬上向兩隻小野兔打招呼,並讓它們來木桶裏來吃東西,它們吃飽了之後,又拿了兩根胡蘿蔔回家。它們又想了一想獾丁在雪地裏會不會生病,於是兩個好心的小野兔從儲藏室裏翻出一把大大的紅色太陽傘,將傘撐在獾丁的頭上,然後,它們將傘柄壓在幾塊石頭下面。獾丁高興極了,心想:這下好了,我再也不怕下雪了,下次再見到那隻兩隻小野兔,我一定要好好謝謝它們。

小野兔走後,獾丁聽到了山林裏有喧鬧聲,原來是小野兔把消息告訴了大家,飢餓的小動物們都來到了獾丁下的木桶裏尋找食物吃。吃完之後,獾丁送走了從飢餓到滿足的小動物們。

這就是《騎在木桶上的獾》的故事,這讓我們知道了獾丁的樂於助人。在現實生活裏,我們也要像獾丁一樣樂於助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