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我們在學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將“讀”和“感”相結合在一起寫,突出寫作的中心點才行。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五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五篇

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1

當我第一次見到《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時,就表現出了對這種有政治偏向的書的厭惡,而當我打開它時,我終於明白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意義。

《紅星照耀中國》講述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色中國對中共各級領導人及農民、工人等民眾的採訪與觀察,以及對紅色中國的評價。

在本書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紅軍中的“紅小鬼”。在紅軍隊伍中,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儘管都還是些娃娃,卻跟隨部隊經歷風雨,在跋涉中漸漸成長,在戰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尋常的童年譜寫出一曲麴生命的壯歌。斯諾遇見的第一個紅小鬼是一個號手,只有十五歲,穿着網球鞋,灰色短褲,帶着一頂褪色了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顆模模糊糊的紅星。但是帽子下的號手可是一點也不“褪色”的:紅彤彤的臉,閃閃發光的明亮眼睛,看起來精神極了。這樣一位“紅小鬼”卻是已經當了四年紅軍的“老紅軍”了。這個孩子説他小時候被紅軍幫助過,那時他就發誓要參加紅軍。十一歲,他參加了紅軍,雖説只是吹號,但他作為一名軍人,是要有多麼堅強的意志與精神啊!他的年齡與我不相上下,但是他做的事卻是許多同齡人都做不到的,他們中的某些人還上前線打仗,冒着生命危險,他們也勇往直前。這樣的“紅小鬼”,確實是令人敬佩的。

我最敬佩的歷史事件就是紅軍的長征。紅軍的長征是迫不得已的,紅軍為了避免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不得不向西北長征,分成了西、南兩個縱隊,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出發了。紅軍在努力下終於撤出了江西(主力部隊),餘下的部隊則留在江西繼續抗爭國民黨。紅軍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線之後,就開始走向它歷時一年的`劃時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後向北,這是一次豐富多彩,可歌可泣的遠征。本次長征共有兩萬五千里長,在這途中,有無數的困難和挫折,犧牲了無數的紅軍戰士們,然而紅軍一直在往前,從未後退。這也是紅軍的長征是軍事偉大的業績之一的原因。“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此乃紅軍氣概。恰如斯,他們才走完,六千英里遙遙長征路,雖坎坷崎嶇,但他們終望見了“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那“正西風落下長安,飛鳴鎬。”的戰爭年代,他們知道“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紅軍戰士的誓言。

紅星永遠照耀中國!

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2

在紅軍中,像周恩來這樣的人是相當少見的。紅軍大多是農民出身的人,多多少少受過壓迫,反抗意識自然會覺醒;而周恩來則不同,他是一個大官僚家庭的兒子,似乎註定要做個讀書人——他有突出的文學天賦,在班上成績優異。

當今的中國也有不少叛逆的學生。但這些學生大多成績普通甚至糟糕。至於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呢,大多乖巧聽話,骨子裏有着順從師長的思想,自然缺乏反抗意識。但周恩來是個反例。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之時,周恩來作為學生領袖組織學生運動,因而被送入監牢。獲釋後,他加入共產黨。

周恩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叛逆者,他生於官僚之家,卻投身革命;他沒有受過壓迫,卻與被壓迫者共同鬥爭;他“背棄古代中國的基本哲學,中庸和麪子哲學”,“無私地忠於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被斯諾評價為“狂熱分子”。他的確是狂熱的,對革命充滿熱情,但他又是平靜的,談吐温和,頭腦冷靜——這是他受過高等教育的結果。因此,他又是一位富有知識的叛逆者。有的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思想保守頑固,沒有獨立見解;有的人,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卻因為受教育程度低,不知如何通過合適的渠道將思想付諸行動,而周恩來兩者兼備,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他的加入,無疑為共產黨注入了活力。

倘若中國有更多像周恩來一樣,有知識,又有獨立思想的人,想必中國該是一片生機吧?我們需要敢於向傳統,向主流思想挑戰的叛逆者,但這些叛逆者必須是有學識的、理智的、冷靜客觀的,否則,只會給社會添亂。

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3

五星紅旗緩緩升起,旗幟上的五顆明星,正照耀着全新的中國。——題記

中國紅軍是真正的國際主義者嗎?紅軍是為了中國的獨立而鬥爭的民族主義者嗎?紅軍沒有任何大工業基地,那他們是怎樣生存下來,並擴大了隊伍?

現在遠離硝煙戰場的我們,並未能體驗戰爭的痛苦,也並不瞭解我們先輩的經歷,缺少對紅軍的認知,但一本書卻拉近了我與戰爭的距離,好像日本侵略者醜惡嘴臉,以及紅軍英勇抗敵的英姿,就顯現在我的眼前。《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寫,他通過重重障礙,為我們記錄下了最真實的故事:xx黨的亂殺亂搶,百姓苦不堪言的日子,紅軍長征的壯舉…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紅軍佔領瀘定橋。為了順利渡河,紅軍不得不去面對架在急流之上的瀘定橋。那時,蔣xx為了阻攔紅軍渡江,將瀘定橋的木板撤去了一半,剩下一條條鐵索,橋下是急流深河,橋對面是敵軍冰冷的槍口,讓誰去奪橋呢?可沒想到,紅軍戰士一個個都願意站出來,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幾個紅巾緊緊抓住鐵索,一步一抓地緩慢前進,前面的戰士死了,接着便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接替!眼看就要到達對岸了,氣急敗壞的敵軍,竟在橋上燒起了火,企圖讓紅軍放棄。但是他們低估了紅軍,子彈能打死紅軍,卻不能打死紅軍渡江的信念;烈火能焚燒紅軍的身軀,卻不能焚燒紅軍要拯救中國人民的決心!如果沒有紅軍為我們打倒為富不仁的地方官僚,我們能過上今天的生活嗎?如果沒有紅軍英勇抗日,我們能逃掉被人壓迫的結果嗎?不能!正是因為紅軍懷着造福中國的決心,我們才有了今天,有了未來!對此,我們怎能忘記紅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

紅星還在照耀着中國,而我相信,那照在中國的希望之光會越來越光亮!

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4

這幾天我懷着好奇的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是一部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作者,來到亂動的中國在報社工作,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以一個公正客觀的角度描述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狀態。身處其中的經歷的,觸發了他當時寫作的願望。

這本書共12章節,語言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彙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着鮮明的特點。其開頭一章節開始就用反問句強調着紅色中國。此後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蹟,如毛澤東、周恩來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敍述,如蘇區教育、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但在這麼多章節中,其中第4章節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一個共產黨員的來歷。主要講述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改變以及成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他誕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其童年就倍受母親的疼愛,與之恰成對比的是,父親對他則格外嚴厲。自幼受父母雙方的影響,毛澤東鑄就了特殊的個人秉性。父母不僅給了毛澤東的生命,而且對他的一生影響深遠。所以年少時就產生了讓所有都中國人都吃上飯的樸素願望,立志為大多數中國窮苦人名某得幸福。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毛澤東決定改造中國,打倒剝削和壓迫人名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就算在那些壓迫的環境下,他還是筆直前行,秉持着他內心的初衷,去實習內心抱負。他的着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這本書以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鬥志戰勝蔣介石。勇猛戰鬥,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着中國後來人。紅軍戰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百折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從這裏給我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樑,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關於《紅星照耀中國》的讀後感範文5

如果以一個美國人的視角看戰爭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呢?美國記者,同時也是世界聞名的作家埃德加·斯諾就很好地為我們表現了出來。他冒着生命危險奔赴當時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據地,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然後運用平實、質樸的文字把一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了這本書上。

在書中,斯諾還對國民黨進行了批判,駁斥他們一直對外宣稱共產黨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的這種行為。他對毛澤東大加讚賞:毛澤東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羣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一絲不苟,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還有頭腦冷靜不屈不撓的周恩來,戰無不勝的林彪,令地主鄉紳聞風喪膽的賀龍,彭德懷、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權等一批優秀的革命領袖,他們用那火一樣的愛國情懷,燃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他們用那鐵一樣的堅定意志,斬去了舊中國的病根腫瘤。這些革命先驅雖出身平凡,卻有一股刻在骨子裏的救國救民意識。身為領導人,卻與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擺架子,他們那顆愛國愛民之心,不為功名,不為利祿,只為當時中國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在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着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我通過這一段段鉛字彷彿回到了那個硝煙瀰漫的戰場,看到了共產黨員們流下的鮮血。讀書讓人瞭解了歷史,更加讓人學會了思考。前輩們經久不衰的一腔熱血感染了我,我要學習他們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要學習他們為中華崛起而克己奉公的無私,我更要學習他們在強大敵人面前不服輸、勇敢克服困難的難得精神。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儘自己的一份力守護祖國,守護這一來之不易的和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