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後感600字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15K

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讀後感是看完書籍之後必須要完成的一種文件,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親愛的讀後感600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親愛的讀後感600字6篇

親愛的讀後感600字篇1

漫長的寒假中,我細細品讀了龍應台經典之作——《親愛的安德烈》。

我有為之顫動和發自內心的心靈共鳴。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我覺得無比新奇、見解獨到。既有偏激、天真爛漫,又睿智幽默的安德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烈的生活豐富多彩,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上學?這種兩點一線的生活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裏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也許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吧。在書中,只要滿十四歲了,就要用“您”來稱呼。但是,中國的家長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

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説:“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在書中,龍應台會叫這樣的家長去對安德烈説,而不是對自己説,這對安德烈,無疑是一種尊重和鼓舞。中國的家長們也應當向龍應台這樣的媽媽多多借鑑和學習。如果所有人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的懂事和一點點的叛逆,龍應台那樣貼心的母親,新式獨特的教育方法。學習書中的好方法,給孩子們一點應有的尊重,和自由。這樣能使像安德烈這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們,少走彎路。也能告訴家長,在面對如此棘手的叛逆期時,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和引導。

親愛的讀後感600字篇2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是著名的台灣女作家龍應台和她的兒子安德烈合著的一本書,共收錄36封書信,龍應台與安德烈透過這些信件相互瞭解、彼此靠近。

此書的大意可概括為:在安德烈14歲時,龍應台因工作離開安德烈去了台灣,母子兩個分離,等她回到兒子身邊時,安德烈已經18歲了。他們不但是兩代人,而且是兩國人。龍應台女士發現,雖然兒子長大了,但母子之間卻無形中多了一堵牆,這堵牆隔斷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對待同一問題,雙方意見分歧;這堵牆阻礙了他們之間的親情,兒子不願意向母親傾訴,更不願意聽母親傾訴。為了融化這塊兒堅冰,母子兩個用了三年時間,以書信的形式彼此進入對方的世界和心靈,龍應台瞭解了18歲的兒子,兒子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我非常羨慕這種真誠的沒有絲毫障礙的交流,希望我和自己的父母、兒女也能敞開心扉,深入交流,可以告訴他們我們的思想,告訴他們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傾聽他們喜歡什麼,他們希望什麼,最後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明白各自的難處和各自的目的。

我覺得書信是一種非常樸素的交流方式,運用書信交流沒有正面交流的拘束感,在信中的言語都是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受,你可以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煩惱,甚至可以向他們表達自己的不滿,希望他們改變或者達成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讓我學習到了育兒知識,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想我會多一些方法,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聆聽,少一些急躁。這真是一本好書,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做父母的朋友,讓他們也認真讀一讀。

親愛的讀後感600字篇3

在閲讀《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之前,因為聽了老師對這本書的介紹,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本書中的36封信都是在講龍應台和安德烈對人生的感悟或是一位母親淤兒子之間的普通對話交流,但是,等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卻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我記得在看這本中間二十幾封信的時候,感覺他們談論的東西離我很遠卻又很近,有談國家,有談離我們最近的生活,將每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行分析,並談論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觀點。

有時候在某件事情上龍應台有着她自己的看法,但她的兒子卻又有着他自己的觀點,不管是哪一種觀點,都各有各的道理就算有時候內心不認同、理解,卻也不能説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理解。

在第二十六封信中提到兩瓶牛奶的例子,大人覺得不應該浪費,小孩卻認為應該以舒服、享受為主,而我覺得有時候節儉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不管是一杯牛奶還是一顆蘋果,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換來的。其實在這種一瓶快過期另一瓶還是鮮奶的情況下是可以有很多解決方式的,我覺得有時候在處理事物的過程中,應該懂得變通,只要願意,總有能做到兩全的辦法。

後面的這幾封信,內容偏向於談人生,聊未來這一方面的內容。談的這些話題雖然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是卻又非常實際,特別是安德烈對龍應台發出的一系列反問,讓我突然也想問問我的媽媽,想知道她將會怎麼回答。有時候我也覺得,在什麼年齡段就應該做好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想明天之後甚至是更遠的事情,但是又有一些事情是遲早都要去想想的,這樣來來回回的去想其實還真的是挺累的,走一步看一步不是也挺好的嗎,將來的事等到將來再去想好了,並且未來的事現在也沒辦法預測,對吧!

親愛的讀後感600字篇4

第一次看到《親愛的安德烈》時還沒有書,只是順手翻閲第8期《讀者》,讀到龍應台和大兒子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的節選,感動的漣漪便一圈圈地在心中盪漾開來,經久不能平靜。如同一個好看且有意義的連續劇,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安德烈走過的路、經歷的事,也許有一天我也會遇到也會經歷吧。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感謝安德烈無私地把與母親溝通的經歷和我們分享。當我由懵懂無知,凡事依賴父母的孩提,成為了叛逆,急於追求自我與獨立卻因不夠成熟而不時令人頭的疼青少年,或轟轟烈烈,或跌跌撞撞得走過,直到我第一次看到那本書。我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足夠的經驗如鴻雁一般,在自己的天空中翱翔。我抗拒,嘗試著逃跑。想跑離父母經驗的網,跑離父母呵護的關懷。我堅持要往父母認知的遠路甚至是錯路走去,我強烈的逾越出父母所架設起的是非對錯。現在想想,那時的我實在是過於衝動過於自負。後來,我買下了這本書。第一次閲讀時,那感動卻在不經意間被一個問題所取代。

為什麼?為什麼年齡相差近三十歲,又隔着兩個不同文化的安德烈與他母親能如朋友一般在信中暢談?再往下讀下去,我對這本書有了發自內心的心靈共鳴。書中那對於母子關係的描寫讓我覺得無比新奇,卻又見解獨到。安德烈的天真爛漫卻又睿智幽默的性格讓我印象深刻。母親龍應台對安德烈的尊重與鼓舞令我感動。漸漸的,我彷彿看到安德烈與龍應枱面對面的談話,有時是互相寒暄,有時是互相鼓勵,有時在激烈的爭論着什麼,但這些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那字裏行間中透露出的淡淡的愛。對,是了,正是這其中的愛,再加上母子二人的互相理解才有了這温馨美好的畫面。再看看我呢,驕傲自負讓我幾乎完全聽不進爸媽的勸告,有時和他們談話更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現在想來,多半是我的不對。或許,我需要好好想想?

親愛的讀後感600字篇5

讀龍應台和兒子的書信集《親愛的安德烈》。書拿到手,由衷地喜歡。慢慢讀下去,突然明白為什麼龍應台的圖片為什麼這麼不加處理和修飾,任由歲月的痕跡坦露無遺,原來在這本書裏,她只是一個和我們所有的中國媽媽一樣,面對孩子的成長和越來越遠的距離而不斷掙扎的本色母親,心裏一下子變得非常温暖。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正是這樣的兩代人,所受的教育薰陶迥然不同的兩代人,兩種環境下長大成人的兩代人。卻相互敞開了心扉,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進行交流。

在龍應台的筆下,我們總能獲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不管是那篇曾經名噪一時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還是那本風靡全球的《野火集》,又或者是現在被稱為育兒典範的《親愛的安德烈》。

讀完全書,我驚奇的發現龍應台竟一改原本犀利的文筆,儼然成為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親,以最樸實無華的言語打動安安的內心深處。遇到兩代隔閡造成看法分歧的一些人、事、物,龍應台總能用温柔的口吻。堅定的語氣,訴説中國籍的媽媽為什麼會這麼想,這麼做,不為説服,只是要誠實表達心中感受。

而這本普通的書籍所包含到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大到嚴肅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在三十多封書信中,説實話,裏面涉及到政治的內容,我讀不太懂,但我感動的是一個母親對於已經成年的孩子漸行漸遠的那份不安,那種迫切想要溝通與瞭解的心情。不管結果如何,這份良苦用心已足以令人感動。

親愛的讀後感600字篇6

?紐約時報》有評論説:“極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體感,技巧出色。”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呢?這個暑假裏,我潛心閲讀了美國作家貝芙莉·克萊瑞寫的《親愛的漢修先生》,發現果然名不虛傳。

主人公鮑雷伊跟我一樣,也是一個國小生,他經常與喜歡的一位作者——漢修先生寫信。在信中,鮑雷伊傾訴了父母離異的痛苦、自己轉學後的孤獨。漸漸地,鮑雷伊學會了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的難處,還寫就了一手好文章。

在鮑雷伊的身上,我體驗到了成長的滋味——成長不一定全是甜蜜幸福的,必定伴隨着苦難、艱辛等許多的滋味。當我們感受甜蜜和快樂時,不要被幸福衝昏了頭腦;當我們承受苦難與艱辛時,不要自暴自棄,要坦然面對。

鮑雷伊轉學來到一個新環境,孤立無援,內心是多麼痛苦啊,這時候他還要面對父母離異的窘境,換作一般的孩子,肯定會不知所措的。可他並不是這樣,他用日記和寫信的方式排解了自己的痛苦,最終走出了生活的泥潭,迎來了絢爛的曙光。

這個暑假我也遭遇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最疼愛我的奶奶被檢查出患了早期肺癌,全家人都沉浸在痛苦之中,憂愁瀰漫着整個家庭

雖然我的內心也痛苦萬分,但我想:我不開心,會讓奶奶更不開心,這樣不利於她的病情,還會雪上加霜。於是我學着鮑雷伊的樣子,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了日記裏,把自己的煩惱鎖在了心裏。

我像往常一樣,開開心心地陪奶奶散步,幫奶奶捶背。我還化悲痛為力量,參加奧數培訓時,更加專心,更加刻苦,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奶奶時,奶奶蒼白的臉上終於綻開了笑臉。我的勇氣也感染了奶奶,使她坦然地面對病情,接受了手術。

成長的滋味就是這樣,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只有從容面對悲苦難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