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8W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

砥礪奮進強擔當,新時代需要樹立優良的作風學風。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線”,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根基,決定着科技事業的成敗。本站推薦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資料,歡迎參閲。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空中,閃耀着一代代科學家奮力前行的奪目光芒。其中湧現出以李保國、南仁東、黃大年、鍾揚、王逸平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以豐碩的創新爭先成果,詮釋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濃烈情懷,無愧於民族脊樑、時代之光。

新時代更需要偉大精神。在這些科學家的精神感召下,我們青年一代要接過前人的精神火炬,披荊斬棘、砥礪前行。自覺踐行“知識分子當以報效祖國和人民為抱負”的殷殷囑託,不畏任重,不懼時艱,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科技強國偉業,洞察變革於端倪,補短板、增長板,擺脱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打造未來競爭新優勢,拓展全球視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在奮鬥中成就創新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砥礪奮進強擔當,新時代需要樹立優良的作風學風。優良的作風和學風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線”,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根基,決定着科技事業的成敗。

青年科學家作為國家科研未來的希望,要真正摒棄學術不端、浮誇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為科技創新塑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做一個對科學研究理性的人、對科學精神敬畏的人!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二

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智能製造作為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正成為全球製造業變革和科技創新的制高點。智能製造作為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近年來發展成效顯著,但重大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短板和瓶頸問題仍然突出,智能製造支撐強國建設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增強科技報國的責任感、使命感,為實現製造強國的偉大目標勇挑重擔,建功立業。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光榮傳統,嚴謹求實、潛心鑽研、淡泊名利、奉獻社會。我們要崇尚學術民主,加強科學道德自律,恪守科學倫理。我們要深入基層、深入企業、紮實做事、不尚空談,用我們的科學知識和聰明才智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希望智能製造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堅持科學、嚴謹、求實、誠信的科研作風,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和科研誠信的自覺踐行者,為實現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偉大歷史性轉變而勇挑重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三

百餘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一代代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接續奮鬥,投身於“科技興國”的報國實踐中,孕育出以愛國精神、創新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協同精神、育人精神為核心的中國科學家精神。他們是塑造者、踐行者,於我們,是榜樣,是領路人,需要我們去傳承與弘揚。我個人有三點體會:

把獻身科學的情懷與愛國主義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籍。當科技成為突破國界,引領全球發展的重要力量時,祖國二字不僅不應褪色,反而更加珍貴。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愛國情懷作為第一位要求,把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鬥中,在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同時,為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秉持工匠精神,致力科研創新。科學研究往往失敗多於成功,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歷經無數次失敗,在上百種藥物中終於提取出抗瘧神藥青蒿素,這種對科學事業持之以恆的執着追求,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正是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做科研,其實就是反對浮誇浮躁、急功近利,堅持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立足臨牀實際問題,尊重事物發展規律,運用中醫原創思維,解決人民切實需要,是中醫藥人的初心與使命。

嚴守“一條紅線”與科研道德底線。維護學術氛圍的風清氣正是從事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務。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説道,科學研究的學術訓練和科學道德規範,是以科學為業的“兩個輪子”,是在科學殿堂中探尋求索的“兩個翅膀”。

新時代的科研守則,既有“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師德要求,也有尊重人權、遵守規律的倫理要求,還有恪守科研誠信、抵制學術不端的學風要求。“確保底線、不碰紅線”應成為科研人員的基本行為規範。在科研人員、學術共同體乃至社會各界築牢對學術道德的信仰,每個青年科技工作者都應義不容辭,從自身做起。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發展時機下,在屠呦呦等科學家精神的感召下,薪火相傳的中醫藥文化必將在科學研究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四

看完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我明白了我們要有為祖國的昌盛、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甘於奉獻的精神,要有教書育人、敢為人先、勇於開拓的精神。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學習心得1

在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進程中,科技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彈一星”、核潛艇等大國重器,令中國人民挺直腰桿;高鐵、跨海大橋等基礎設施,夯實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助推中國技術創新由“跟跑”向“並跑”轉變,並逐漸向“領跑”發起衝擊。這些輝煌成就背後,凝結着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與心血,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精神品質得以彰顯、傳承和發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匯、彼此影響,我們在內外環境上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從內部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前景向好,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必須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需要科技實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從外部看,全球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前夜,科技競爭愈加激烈,各國在能源與資源、信息網絡、新材料、醫藥健康等研究領域持續發力,期望通過重大科技突破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產生巨大沖擊,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可以預見,未來科技發展將呈現競爭與合作共存、自主創新與開放融合並行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弘揚科學家精神,就要讓科學技術更好服務國家發展需要,推動我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並通過營造科學氛圍和科學環境,在全社會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實現科學精神的代際傳承,助力科技事業不斷取得新突破。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心得感想五

黨的xx大以來,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長期科學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家精神,是國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攻克科學難題、促進科學進步的重要法寶,是推動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支撐。

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空洞的,而是現實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們要在逆風逆水的環境中開好頂風船,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需要站得住腳的科技成果,更需要挺得起腰的科學家精神。只有尊敬科學家,讓科學家精神激盪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氣魄,奮勇搏擊、敢戰能勝、百折不撓,才能使科學家精神和改革開放精神同頻共振,為實現既定奮鬥目標注入不竭動力。

馬克思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弘揚科學家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必修課、必答題,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形、實化於行,始終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不負年華、勇立潮頭、鋭意進取,勇攀高峯,不斷為科學家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讓科學家精神閃亮新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