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關於《史記》的讀書筆記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7W
司⻢遷是中國的史學之⽗。《史記》就是他花了畢⽣精⼒寫成的史學鉅著,也是中國第⼀部紀傳體通史。下⾯是⼩編為⼤家整理的《七年級關於《史記》的讀書筆記四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關於《史記》的讀書筆記四篇

七年級關於《史記》的讀書筆記1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説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裏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敍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裏,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着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願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後我才明白,原來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瞭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為社會腐朽、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着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才是最重要的吧……
  
七年級關於《史記》的讀書筆記2
  
  “剛正不阿,留將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着成信使照塵寰”,司馬遷一部《史記》為我們訴説着古今的變遷,講述着英雄的史詩。讀罷《史記》,內心總有一個解不開的疑惑“何人可謂英雄”。
  
  或許有人説:“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謂英雄。”我認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三:其一、秦始皇雖掃六合,但統治極其腐朽。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求取仙丹,耗費國力。其二、秦始皇教子不當,其子胡亥同李斯、呂不韋謀權篡位。其三、秦始皇自認功勞勝過三皇五帝,過於驕傲。
  
  再有人説:“西楚霸王項羽可謂英雄。”項羽此人優點極多——懂得愛民,英勇無比,破釜沉舟打敗章邯。但項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亞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雖在戰場上揚言願與劉邦決一雌雄,最終兵敗自刎未能統一天下。假如項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劉邦未必能稱帝。不懂得用人,項羽不能謂之英雄。
  
  “漢高祖劉邦可謂之英雄?”我認為不可,漢高祖此人雖在破秦之時善於用人,但自從建漢後便開始大肆殺戮良臣,韓信、彭越、黥布三大開國功臣先後以“謀反罪”被殺,但還好有張良、曹參、蕭何三人幫助,不然早就亡國了。
  
  文種、伍子胥、蘇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時隱逸歸田,而偏偏去與君王同喜同憂,結果只落得自殺歸天,也不能謂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雖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但終究被胡亥所殺,而蒙恬卻怪罪於修長城,豈不荒唐!更不能謂之英雄。
  
  至於那戰國四公子: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嘗君也是各有短處,不能稱之為英雄。
  
  我認為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可以當選為英雄。因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過,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輔佐,故能稱霸一方。
  
  專諸報恩刺殺王僚,雖成但身死;豫讓報智伯之恩二刺趙襄子,臨死斬空衣報仇;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荊軻刺秦王未成被殺身亡……一生捨己為國,“義”字當先,個個可謂英雄!
  
  讀史記,嘗得古代酸甜苦辣,品得義士忠義英勇,歷史的星空因有了一個個的英雄才不會黯淡。
  
  星光閃閃,願英雄威名永垂千古;月亮寒寒,盼義士事蹟流傳萬年。
  
七年級關於《史記》的讀書筆記3
  
  中國⽂學家魯迅以前説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韻之離騷。我近期榮幸拜讀,期待將 讀後的體會與⼤夥⼉共享。史記勾勒了從⻩帝時期⾄漢武帝年⾥的歷史與本⼈的所有喜怒哀樂,以⼈物傳記的⽅式 去勾勒⼀個個新鮮的⼈物品牌形象。
  
  其對遠古時代傳説故事的記述與對奴⾪制社會的描繪, 是古往今來史籍的獨⼀⽆⼆的記述,因此其歷史調查價值是⽆窮⽆盡。但⽼百姓為什麼要讀 它呢?因為它⽆以倫⽐的⽂學類價值,《離騷》是戰國時期屈原的出⾊經典作品,史記能與它 ⼀概⽽論,是⼀種榮幸,從這當中能夠看得出史記的⽂學類價值是⽆以倫⽐的,這也是史記 深受古往今來社會各界⼈物⻘睞的緣故所屬。
  
  呂不⻙為了更好地幫⼦楚⽽遊説秦國,⼦楚同意:要是他遊説取得成功,便與他共享資 源秦國。因此呂不⻙拿五百⾦贈給⼦楚,有那五百⾦遊説秦國。我覺得⼦楚⼗分賢能,是個 候選⼈。因此,華陽夫⼈與皇太⼦安國君決策將⼦楚做為繼承者。呂不⻙調了好多個婢⼥與他同居⽣活,⼦楚要他們,呂不⻙給了他,但瞞報了在其中有⼀個早已孕期的實情,之後, 這⼀⼥⼈⽣下了嬴政。這時候,安國君繼位,沒多久,⼦楚繼位,之後,嬴政繼位,呂不⻙ 獲重賞。
  
  總⽽⾔之史記使我對歷史的⼼態發⽣了更改:⼀開始我覺得歷史是⼀種可望不可及⽽不 能侵害的⾃尊,是史學家才會科學研究的東⻄,史記離⼤家凡⼈很漫⻓;讀過它以後,我認為 歷史與⼤家的間距近在眼前,⽽並並不是那麼漫⻓,史記也早舊時王謝堂前燕,⻜⼊千家萬 户家了。
  
  例如從項⽻的的身上,⼤家就能看得出他那勇猛善戰的特性,正是如此他才擊敗了秦王 朝;還可以看得出他不尊重屬下,急於求成的特性,這也使他最後邁向衰落。史記中的每⼀個 ⼈物全是那樣,有優勢也是有缺陷,他遭受器重到衰落都是有他⾃⼰的緣故,從這當中能夠 看得出⼈⽣道路昌盛之道,這也是⼀種與眾不同的⻛採。總⽽⾔之,以史為鏡,能夠知盛 衰,綜合性到現在是:以史為鏡,能夠知⽅位。
  
  因此,史記是⼀部的的確確的好書,⼀部古代典籍,⼀部造型藝術佳品!
  
七年級關於《史記》的讀書筆記4
  
  在看完《史記》中彌⼦瑕與衞君的故事後,我的⼼中湧起⼀股悲切之感。⼈⽣在事,都 脱離不了“捧與棄”這兩種形態。可如何使⾃身不迷失在他⼈的影響中,清醒地活出⾃我呢?
  
  我認為,當本分⾏事,對贊與惡都做好⾃⼰的本分,便可處之泰然。君王本分,應理⼤於情,公正嚴明。⾃古以來,“王⼦犯法與庶⺠同罪”,“法律⾯前⼈⼈ 平等”,都向我們充分彰顯了公平公正對治國的重要。衞君,不應以⼰情愛,對彌⼦瑕徇私。周幽王烽⽕戲諸侯被滅國、商紂王寵愛妲⼰被滅國。對於君王⽽⾔,身上承擔的,是國家、 是⼦⺠。衞君未遵守⾃⼰本分,此乃其錯。⾂⼦本分,應嚴守規矩,切忌逢迎。宋榮⼦“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之⽽不加沮”正 是對譽⾮的良好態度。彌⼦瑕不該倚仗君王寵愛,不顧尊卑秩序飄飄然。“伴君如伴⻁”,⾂ ⼦的本分是協理君王治理天下,⽽⾮阿諛奉承謀取利益。彌⼦瑕未守其職,此乃其錯。
  
  君⾂和諧相處,更加為君為⾂之本分。唐太宗李世⺠與他的⾂⼦魏徵是流傳千古的君⾂ 典例。魏徵辭世,唐太宗⾔:“徵逝,吾失臂膀。”彌⼦瑕,在衞君過分寵愛他時,並未勸諫 衞君,反⽽失了本分;衞君,在容貌優異的⾂⼦⾯前未樹⽴出君王威嚴。君不君,⾂不⾂,此 乃國之弊也。為⼆⼈之錯。萬事紛紛擾擾,榮辱循環不定。沒有哪⼀個⼈的⼀⽣全是⼀帆⻛順的,也沒有哪⼀個⼈ 的⼀⽣全是荊棘滿地的。
  
  事物前進是發展性與曲折性的統⼀。即使道路坎坷,也要相信,未來光芒四射,希望充盈於⽣活。因此,⼀定不要在別⼈給予的快樂中迷失掉⾃我,只有堅守 住⾃⼰,明⽩⾃身本分,才可以萬事處之泰然。“命⾥有時終須有,命⾥⽆時莫強求。”現今社會,多的是“衞君”和"彌⼦瑕”。⽆數因反 腐落⻢的"⼈⺠官"、偷息逃税的企業家、還有吸毒害⼈害⼰的“⼤明星”。他們迷失在慾望深 淵中,被⼼性控制住了⾃⼰。由此可⻅,本分⾏事,才是平安度過⽣命的最好⽅法。
  
  ⼈⽣路漫漫。希望每個⼈都能恪守本分,對⽣活中的福禍,泰然處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