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到35的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7W

讀後感是一個反思自己的機會,通過它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寫讀後感是一個有趣的活動,它讓我們充分發揮想象力,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中,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等你到35的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等你到35的讀後感6篇

等你到35的讀後感篇1

最迷茫的日子,誰在你的身邊?你現在身處何方?10年後你嚮往的生活是什麼?你想成為誰?你想對你身邊最好的朋友説什麼?這些問題是否在你的日記中出現過?現在的你和10年後的你是否能給出同樣的答案?

在這個故事裏,36歲的自己以班主任老師的身份回到17歲的自己的身旁,重温自己17歲的青葱歲月,36歲諸多不順的他將怎樣去改變自己原有的生活軌跡?

當36歲的.自己遇見17歲的自己,17歲的自己會相信36歲的自己的話嗎?如果17歲的自己殺了自己,36歲的自己會憑空消失嗎?如果這件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像周校工一樣告訴年輕的自己未來發生的事情,而年輕的自己依然無法改變人生既定的軌跡而瀕臨精神崩潰?還是會像郝那樣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年輕的自己,潛移默化的改變自己?

讀這本書,書裏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次對話,是郝與劉大志的對話,亦是讀者與過去的自己的對話,每一種心境似乎都有自己的影子。

敞開心扉,向周圍的人訴説自己的心聲,將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當劉大志與離異的父母談話時,才發現他們仍是彼此的依靠;當叮噹與自己想象中的筆友見面時,才發現陳小武雖與想象中的"他"完全不符,卻是可以與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一個人;當別人眼中的壞學生與別人眼中的好學生成為朋友時,才發現他們彼此羨慕着對方……人生中有許多的錯過,不是情深緣淺,而是沒有訴説情深故而緣淺。

現在的自己覺得過去的自己虛度光陰,從而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懦弱無能、諸事不順,可當再次回顧過去的自己時,才會發現:不是過去太糟糕,而是現在的自己太麻木。埋怨過去不過是為自己逃避現實找一個藉口,讓自己生活在自己編織的世界,沒有流言蜚語,亦沒有驚心動魄,麻木的活着,嘴裏説着自己有目標、有信仰,其實什麼也沒有,那不過是安慰自己罷了。

要改變人生,並不是從哪一刻去改變,而是從此刻去改變。現在的自己想回到過去,那麼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回到過去改變什麼,那麼就改變現在的自己,我在未來等你,在每一個路口擁抱你。

等你到35的讀後感篇2

最近看了本書,劉同的《我在未來等你》,36歲的郝迴歸穿越時空見到17歲的還叫劉大志的自己。本是想着改變劉大志的人生,最後自己的思維和態度發生了改變。劉大志,17歲的高三學生,暗戀着好友微笑,怯懦,逃避。郝迴歸,36歲的大學講師,忍受着平淡無味的生活,憤懣,厭惡。一本時間日記,讓“兩人”見面,郝迴歸成了劉大志的班主任老師,他期待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注意到那些被忽略的事情,彌補了一些長期的遺憾,也讓劉大志有了改變。可更重要的是郝迴歸自己發現了17歲的自己那些被忘卻的閃光點,以及使自己思維態度發生了改變。如果真的`有時光機器,你回到從前,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你能改變什麼?你是否以為現在的自己比過去的自己一切優秀,可有沒有可能你已變成了討厭的人,喪失了少年時的熱情與活力。你在逃避什麼?現狀讓你如何不安?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在未來等你!郝迴歸讓劉大志敢於向微笑表白,也讓自己敢於説出自己的心聲。郝迴歸厭煩現在的工作,可穿越後做老師卻十分快樂,原來是自己不曾投入。郝迴歸覺得好友變得討厭,原來是自己忽略了他們自身的情況。一次時空之旅,郝迴歸重新認識17歲的自己以及現在的自己,再重新審視現在的生活,心態發生了變化。我們自己呢?是否也需要重新認識自己?要知道一個問題的產生是有本質原因的。現在的我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有這樣那樣的疑惑和不安是因為什麼?我們又總是因為什麼逃避?又在逃避什麼?27歲的我回想畢業4年來的生活,如何一步一步到了今天這種未曾預料到的境況。我必須承認自己的懶惰與無知。我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總是不安於現狀,總是三分鐘熱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在某一樣有益的事情上。沒有持續的積累,使得自己現狀堪憂。總是倉促決定,或是被動接受。未曾心甘情願的全力以赴,哪來的可交付、易識別的作品聲音。沒有太多可供交換和使用的個人價值,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的不平衡讓自己疲憊不堪。對我想説什麼是最重要的?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擁有什麼與別人不一樣的優勢?我需要的還是持續的在無差別的時間內,有效的輸出。我必須要知道,時光不負有心人。而你就是要用心觀察,全心投入,真心付出。

等你到35的讀後感篇3

我在未來等你,在每一個路口擁抱你。

如果你遇見17歲的自己,只能説一句,你會説什麼?我會説,抬起頭,別怕,要勇敢一點,自信一點。36歲的郝迴歸遇見了17歲的劉大志,他們彼此影響着,17歲的劉大志從開始的怯弱到後來的勇敢,正義,他的內心真的挺敏感的,太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慢慢長大了,理解了父母,理解了同伴的內心,越來越真實鮮活。36歲的郝迴歸,不滿現狀,卻一直不敢改變,活成了他自己討厭的模樣,面對17歲的自己,他努力幫他變得更好,也無形中影響着36歲的自己,完成了那些年少的遺憾。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總以為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總想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殊不知即使明知道是錯誤,但是我們那樣做了,不後悔不遺憾,也是值得的。

那些陪我們成長的小夥伴,見證彼此青春的朋友,是值得請進生命的。也許若干年後,我們會走不同的路,經歷不一樣的人生,但是那些你很冒險的.夢,我陪你去瘋,謝謝你們的陪伴。我們可能沒有郝迴歸那麼幸運,可以去完成未完成的遺憾,但是我們可以儘量減少遺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陪伴自己想陪伴的人。

故事未完待續,期待新的作品。

等你到35的讀後感篇4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陳桐,高大帥氣,品學兼優,也不是微笑,窈窕淑女,安靜温婉,更加不是郝迴歸,能回到過去播動命運的琴絃,我們更像是劉大志陳小武一樣,只是這萬千大眾裏最普通的一員。

但普通不應該等價於平淡。雖然已過了青春放蕩的年紀,卻不該缺少拼搏奮進的勇氣。想要什麼就大膽地説,勇敢地做吧,不要被生活現狀所捆綁,不要被周圍人的殷殷期待所束縛。(當然,你也要為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承擔責任)。哪怕結果是失敗的也不至於後悔。因為失敗只是一陣子的疼痛,錯過卻是一輩子的遺憾。

過去已經成為歷史,未來一直在繼續。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甚至不能改變現在,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我們對待事情的不同觀感,將會直接影響到未來,決定以後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很羨慕劉大志有郝迴歸這樣一個人生導師,一步一步引導着他的未來,我們的身邊沒有郝迴歸,卻又有很多個郝迴歸,他們在生命的旅途上某一個節點或某一段路途,無形的影響着我們。所以努力吧,像劉大志一樣努力,普通而不平庸,平凡而不平淡。

等你到35的讀後感篇5

從《誰的青春不迷茫》開始接觸作者劉同,他的前幾部作品都是散文樣式,《我在未來等你》這一部轉變為以長篇小説為題材。最具有新意且吸引人的是讓36歲的自己和17歲的自己進行了一場時空對話。看完後還有些感慨。

故事講述了36歲的大學老師郝迴歸,對自己的生活很不滿,之所以很差勁覺得是因為17歲的大志不夠努力,夢想回到17歲,結果真的穿越回到了過去,還陰差陽錯成為了17歲自己的高中班主任。那時郝迴歸的父母還未離婚,郝迴歸尚未改名還叫劉大志,因為生活中有太多遺憾,郝迴歸決心改變劉大志和好朋友們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郝迴歸發現已經發生的歷史沒法改變,自己卻慢慢地被一羣17歲的年輕人所影響。

當他真的回到了17歲,便着急地想要去改變大志,可在與他相處的過程中,他看到了大志身邊所有人關於年輕時青春的模樣,他知道了那個17歲的自己,是多麼的可愛。想做什麼就做,想説什麼就説,那麼簡單而純粹。在這個過程中36歲的自己和17歲的自己雖然產生過摩擦,但是更多的還是17歲的劉大志在郝老師的影響下在不斷的成長。有時候會讓36歲的郝老師覺得在面對或處理一件事情上還沒有17歲的自己做得好,或許這也是一種不一樣的成長吧。

誰的`青春不迷茫呢,人生中總會存在迷茫的時期,小時候想着快點長大,長大後又渴望回到無憂無慮的小時候。甚至在面對人生的不如意時還會埋怨小時候,如果再努力一點,是不是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如果能夠讓你回到17歲,你又想做出怎樣的改變呢?變得更優秀,還是變得更勇敢?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其實更多是源於遺憾吧。生活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一路向前。17歲的雨季,如果能夠回去,也許會更加努力,也許會更加勇敢的説出一直不敢説出的話,也許會更加珍惜校園時光。然而,一切都回不到過去,所有逝去的、想得到而未得到的都一一成為遺憾。可正是遺憾讓我們學會珍惜。

就像20xx年的開頭,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武漢封城,其他地方也相繼受到隔離管制。強制在家的第56天,和家人們聚在一起的時間變得異常的長,彷彿覺得這種日子無比的幸福也格外的珍惜。面對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珍惜了生命,也更懂得珍惜眼前人,享受當下的時光。

但願人生少一分遺憾,多一分珍惜多一分幸福吧。

等你到35的讀後感篇6

十七歲的時候,覺得那時的日子真的很難熬。劃拉了n張草稿紙仍然解不開的數學題,睜眼到天亮的失眠夜,時有時無的自我懷疑與孤獨,再加上月月考月月難以進步的成績單。十七歲的時候,又覺得那時的日子真的很開心。冬天的早上,呼吸間冒着白色的哈氣跑去食堂買上自己和同桌的夾雞蛋的芝麻燒餅,期待着一星期內的某天不住校的她會給自己帶來兩個外面早餐店裏的土豆餡包子。每天中午,與舍友飛奔去打上滿滿兩個暖壺的熱水。每天晚上,三節晚課的兩個課間,在樓道里隨便溜達,碰見熟人就侃十分鐘的大山。十二節課,早六晚九點半,被安排的滿滿當當。

我以為,那時的難熬就是很難熬,卻不知時間總會讓我承受更多的措手不及,拉扯着我帶着傷痕長大,於是那時候的難熬忽然變成什麼都算不上。

我也以為,那時的快樂永遠都會存在,卻不知何時起,我不用再去食堂排隊,也再沒吃過1塊錢一個夾着雞蛋的燒餅;再也不用去打熱水,更不會再接力般的喊着某人的名字隔着人羣往裏面遞同寢室的.水壺。

“如果有機會重回十七歲,見到那時的自己,只能説一句話,我想説什麼?”這是劉同微博上的一個話題評論活動,也就是這麼一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只説一句話,我該説些什麼呢?

多吃幾次五毛一串的麻辣燙,不然幾年後它會漲價的。多和好朋友們侃幾次大山,畢業後我很可能再也沒辦法和他們聚首。多追在自己喜歡的人的背影看幾眼,明年開學他就要換學校了。暑假的時候少一點葛優癱和擼貓,多兼職去補數學,這樣我可能會走進北大,體驗一把和現在截然不同的大學生活。

讀《我在未來等你》的這個故事,我會回憶起自己過去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銘記卻被時光掩埋的瞬間。

我會開始想要和久未聯繫的朋友聊聊天,説説我所在的城市房租多貴,早高峯的地鐵多擠,剛畢業的我有多擔心月月温飽需要救濟。

我還會無限悵惘,那時候如果有個未來的我陪在我身邊,我怎麼做,會怎麼選擇,會不會和現在走着兩條不同的路。

在這本書編織的17歲夢裏,願我也能沒了中二,沒了叛逆,留下的只是珍惜和努力。珍惜年少輕狂、鮮衣怒馬,珍惜兵荒馬亂、酸鹹苦辣,並在這段時光中不斷努力,活成自己理想中的那種“大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