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7W

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所以我們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本身,你知道關於藤野先生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四篇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1

他是生長在荒郊野嶺裏的一株藤蔓,順着秀木纏縛,攀延,到達那個最耀眼的高點無疑是他畢生的夢想。於是他努力變得堅韌,頑強,甚至有些頑固,縱然外界再荒涼,無盡的風不斷的在打壓着他,他卻還是,也將永為向上的啊。

他,便是藤野先生,人如其名,而他所攀附的那棵樹便是他所深愛的醫學,他不斷擴開自己的枝丫,想讓更多的人領略其魅力。於是,兢兢業業已是稀鬆平常,每一個血管都瞭然於心,每一個場景都在腦子無限次回放。從此,他的人生似乎就只有兩件事,教學和科研,世界的嘈雜慢慢黯淡,均化為烏有,趨於黑白。他是一個奔跑者,也是一個領路人,他,從未停息,從未放棄過一個可造之材。

慢慢的,忘帶領結,衣服隨便套上一件……已全是小事一樁了。他的愛不可否認,是大愛,或許是愛屋及烏,國界又是什麼,中國學生又怎樣?一心教學,無理那些是非與謠言,他的心,是篤定的。充滿了對醫學的敬畏,和為人師表的本能。

無疑,藤野先生是執着的,屬於他的大樹一直在那裏,不曾動搖,大樹沒有盡頭,便只顧往高處慢慢爬好了,教書,科研,他的熱情絲毫不減。魯迅先生要走了,當然於心不忍,對喜得愛徒的喜悦還尚未完全發酵,便又要失去了。他們之間,不僅是師生情誼,更是跨越年齡,跨越民族的友情,沒有任何雜質,純真而簡單。

他是可憐的,直到終了,也未曾收到魯迅的一封來信。一天天的反覆查看信箱,信好像是有的,卻又似從未抵達,一次次的失望。眼前所展現出的魯迅那張臉,早已被歲月腐蝕的模糊不清,心裏是對知音的無限掛念。他看着滿滿的信箱,卻沒有一封來自他。默默的,他流淚了,竟無半點聲息……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2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十分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修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都要指出,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以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鼓勵着魯迅從事反對封建的鬥爭,“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督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隻煙,在繼續為那些‘正人君子’只流所痛疾深惡的文字。”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一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身那近乎完美的品質。

他以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為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替學生當面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説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為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

這本書中出現的人才以各種獨特的風格魅力出現在我們眼前,影響着我們。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3

藤野先生,他是一位平凡的的老師,也因此成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八字鬍鬚,鼻樑上駕着一副眼鏡,深邃的眼睛中藴藏着智慧與力量,一看就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博學多才。他是大文豪魯迅最敬佩的一位老師。他個子不高,可是他高尚的品質,使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顯得高大起來。

他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從魯迅記錄的一件小事中足以看出他的教學嚴謹。有一次魯迅把一條血管的位置稍稍畫偏了一點,這點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也沒能逃出藤野先生的慧眼,他還特地叫來了魯迅,指出這個錯誤。如果我也能想藤野先生一樣的細心,做事謹慎,那麼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毛病早就沒有了。

最讓我崇敬的是藤野先生的好脾氣,待人永遠温和,從不歧視任何人,他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有不公平的待遇,反而主動幫助魯迅學習,利用自己並不多的休息時間,耐心的幫他修改講義。與文中視中國是弱國,中國人都是低能兒的日本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思想沒有影響到藤野先生。不管別人的目光是否異樣,猜疑,他一如既往堅守着自己的原則。依舊笑臉迎人,依舊用抑揚頓挫的耐心地講解題目

當時正值年輕氣盛的魯迅,在日本一次看影片時,看到幾個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着觀看的一羣中國人竟都鼓起掌來,高呼“萬歲!”這一幕幕深深觸動了魯迅的心,也是從這一刻起,他醒悟過來,明白過來,解救中國人混沌的靈魂比治療肉體上的創傷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4

魯迅先生的這一篇《藤野先生》,雖説標題確實是關於藤野先生,可文章卻用了大篇幅去寫和藤野先生幾乎無關的事情。其中的冷嘲熱諷,確有深意。

在我看來,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不僅僅把自己情念藤野先生的情感寄予其中,更是用文字搭建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文章層次雜亂,但表達了自己對民族、國家、藤野先生的情感,也許可以説是“一舉三得”。

在上世紀初的“大日本帝國”,就像是插了一對隱形的翅膀,國民的膨脹之心,簡直就像老鼠覺得自己比雞要大一樣儼乎其然。而上世紀初的“大清王朝”,就像是吃了毒藥一般腐朽,可謂是“一手好牌打到爛”,國民猶如幽魂一般零零落落,國家如傀儡一樣,只有軀殼,沒有心臟。

而魯迅先生,恰好又以極其委婉的語言寫出了上述的對比。日本的學生給他寫了匿名信來挑釁,又用“漏”字來藉機嘲諷他,這樣地羞辱國人,讓日本人對大清國人的歧視可見一斑。而後的幻燈片事件,更是讓人感到那個時代的人心,沒有尊嚴,不知恥辱。而魯迅先生,只用了十分平靜的語氣,就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憤懣,以及對那時大清的諷刺。

這些令人忍無可忍的事情,都發生在“物以稀為貴”的仙台,那可曾想,“正人君子”數不勝數的東京,又會是什麼樣子?

萎靡的國民精神,與無可救藥的大清國,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根本原因,他不想再看到中國人圍觀日本人殺中國人的慘狀,他不想再有發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劇,所以,他知道,要從精神上來挽救一個頹廢的民族。

風起雲湧的文章,諷刺至極的歷史,讓我對那段歷史恨入心髓。無藥可醫,豈為醫者能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