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字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7W

在認真讀過一本書後,不妨拿起筆寫一篇讀後感吧,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名著知識的認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二百字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閲。

二百字讀後感6篇

二百字讀後感篇1

早就知道《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當我坐在桌面前翻閲時,才感到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典雅的文辭,細膩的描寫,美妙的意境,講述了一個上等車伕墮落為社會垃圾的過程。書中一個個字如一顆顆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寫到:“拉到了終點,祥子的衣褲都擰出得出汗,嘩嘩的,像剛從水中撈出來的。他感到疲憊,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我從這句話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勞動者。為了掙錢,他頂着毒辣辣的太陽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層層洗禮,全心全意地為客人拉車,即使汗如雨下,也絲毫不減祥子的工作鬥志。他,是一個經歷辛酸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的真真正正的龍的傳人,在他的身上,處處散發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熔鑄而成的可貴品質——吃苦耐勞。

當我讀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為他沒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這句時,我憤怒。“舊社會!可恨的舊社會!”這幾個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靈深處——我憤恨——它腐蝕了祥子的可貴品質,摧殘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時,我不禁要問;“為什麼?為什麼舊社會不讓好人有好出路?為什麼舊社會要像陣陣狂風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為什麼要像一盆冷水般徹底澆滅祥子的理想之火?為什麼?”頓時,憤怒和惋惜之情溢滿心間,我不由地仰天長嘯……

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會是來之不易的。我一定會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將祥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學習中,好好學習,為不被社會淘汰而向上,為完全消滅舊社會而奮鬥,為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二百字讀後感篇2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多麼完美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以前歷過,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厭惡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我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此刻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一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我們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我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回想到剛升國中時的軍訓,衣服也洗不乾淨,一切都搞得亂糟糟的,與阿廖起來,我情何以堪啊!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我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忙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僅讓我珍惜這完美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就應怎樣做人和做事。

二百字讀後感篇3

?駱駝祥子》這部小説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伕,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車,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於是,他省吃儉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但是那時是抗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裏糊塗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的寄託—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誘惑他,祥子上了當,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於難產。

從此以後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為了行屍走肉。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説,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説,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明天會怎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二百字讀後感篇4

你見過一望無際的碧藍海洋嗎?你渴望去探索那充滿未知的海底世界嗎?就讓我們跟隨凡爾納的腳步,一起暢遊在《海底兩萬裏》裏吧。

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跟隨林肯號奉命抓捕一隻“龐然大物”,卻沒想到這是一艘先進的潛水艇,之後水手尼德。蘭、康塞爾和主人公成為了諾第留斯號“自由”的俘虜。他們跟隨着船長摩爾,欣賞珊瑚島奇景、海底狩獵,在珠場與鯊魚搏鬥、“進軍”南極、肉搏章魚……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放棄逃跑,自由與故鄉是他們的渴望,在一次北冰洋風暴中他們順利逃出,而諾第留斯號也不知去向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許多個夜晚裏,當船的電光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想象着會有成百上千的魚羣在你面前若無其事的遊過,偶爾還會有一條令人驚悚的鯊魚出現,周圍的海藻在推動器的動力下搖曳着,貝殼類靜靜地躺着,那深邃的小洞裏説不定還有某這奇怪的生物……我也真想去那個奇妙的海底世界遨遊啊!

令人感到奇怪的不僅僅是故事情節中脾氣古怪、有時善良有時殘暴的船長摩爾,他痛恨人類社會卻時常像人們伸出援手。還有令我們更為驚歎的是,作者凡爾納的小説幻想不僅僅是憑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還隱隱透出一些科學的依據,例如強大的電的力量和潛水艇已經成為了現實,並且登上南極已經不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了。這是多麼神奇的“預想”!

在《海底兩萬裏》的遊歷裏,我們不僅領略了別具一格的海底美景,各種奇異的生物,更能體會的,還有他們值得學習的探索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決心。

二百字讀後感篇5

?西遊記》是古代浪漫的主義長篇小説的高峯,在世界文學,它也是浪漫的傑作。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想象的長篇小説。

?西遊記》敍述了唐僧與徒弟四人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一路上降妖除魔,歷經八十一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過程。這部作品通過無數的戰爭的幻想情節,寫出了廣大人民羣眾對惡勢力的反抗精神。

師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實,一心想取到真經,令我感歎不已。

豬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難時,只想着退縮。

孫悟空的特點是勇敢,他不怕困難,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師 父被抓了,他一定會想辦法救出師 父。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唐僧就是囉嗦可是是個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有昏庸頑固,是非不分。意志堅強,慈悲善良。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懈怠動搖,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着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的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説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國小升國中,國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是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西遊記》這一本書給人印象真的是太深刻了。我都看了幾十次了。

二百字讀後感篇6

拿到這本書後,雖不能説是一口氣讀完它,卻也是用我最快的速度讀完了,正如我的一位友人所説,引起了極大的共鳴。

因為對兒子的成長越來越關注,但是在關注過程中發現我總是用我成人的思維去關注他,這樣便與他行走在兩個軌道上,不能很好地完成鏈接,他的需要我不知道,我的要求他也不理解,於是有時會產生衝突,對我而言有時侯的感受就是“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他為什麼會這麼想呢?他為什麼就不能理解我對他的一片苦心呢?”而對孩子而言,估計就是:媽媽怎麼會這樣要求我?我不想這麼做……而且又不得不做,因為他需要聽大人的,大人的安排貌似都是為他好。看着他無辜而委屈的眼神,我心裏一陣一陣的難受告訴我這裏面我存在着問題,至少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上存着的一些問題,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

於是,我嘗試着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但這只是隔靴弄癢,不能很好地做到共振。我要更好地瞭解他,我必須要進入到他的世界裏,真正地懂得他的需要,那我就要放下成人的心態,讓自己再回到過去。

就是這本書——《透析童年----讓愛走向成熟》讓我找到了我的童年,讓我回到了我自己的過去,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小女孩還站在那裏,抱着一個皮球,在等着我回去找她。我感受到了她的需要,感受到了她對無條件的愛、對接納、對認同、對歸屬、對安全的需要,對成長的需要……

正如作者在自序裏談到的:“我們都曾是孩子,擁有美好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環境中的缺愛、粗暴、壓制和傷害,我們封閉了自己的心靈,使自己變成一個缺失感受、單求生存的工具。”“現在,我們有了孩子。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雖然表面冷靜,但內心卻惶恐得一塌糊塗。因為我們發現,自己早已遺忘了所有孩童時候的內在需求。同時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狀態也幾乎一無所知。由此我們無從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能做的,或者説我們正在做的,就是用我們頭腦中自以為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和要求孩子的成長……”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記起了去年夏天發生在我和兒子及家人之間的一件事情。當時我和兒子還有爸爸媽媽帶着弟弟家的兒子一起去我的姥姥家(雖然有點複雜,但在其中這裏面的每一個人都很關鍵),兒子和小他四歲的弟弟在一起玩,大人們在客廳裏説話,正説話間我感覺到了兒子和小弟弟之間產生了一點衝突,原來他們同時看好了一個玩具,互不相讓。就在二個人僵持不下之時,坐在客廳裏的大人發言了:“貝貝,把玩具讓給弟弟玩一會,你是哥哥,他是弟弟,你要讓着他。”這本是一句經常在耳邊聽到的話,無論是在我們小的時候,還是現在,大人在對孩子之間爭玩具之類的東西的時侯,好像除了這句話之外再無他言。可這時,我看到了兒子眼裏的委屈和無奈,他無助地看着我,我的心被觸動了。

我只好説“貝貝,你自己跟弟弟商量一下,看誰先玩,你們倆自己解決。”這時,另個一個大人又説話了,“貝貝,弟弟小,你要讓他點。”在大人的集體關注下,貝貝很委屈地放棄了,很不情願的走開了。看着他的背影,我感到他受到了一些傷害,那時,那時的我還不能像現在這樣更好地處理這件事,我也有一些情緒地對對我而言也是大人的這些權威們説;“你們不能這麼説,為什麼大的就一定要讓着小的?他們自己可以商量的,這樣貝貝會受到傷害。”

我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也都很無辜地看着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美德就是要讓大的讓着小的。”我無語了。傳統教給我們的的確就是這樣,但是讓出去時的那份委屈以及來自大人的那份壓力,該讓還不懂事的大孩子如何化解?這會不會給他們帶來一種傷害,以致於在他們長大後的成人世界裏,也會受到一些影響?我當時明明從孩子的眼睛裏看到了那種委屈,這種委屈告訴我他不願意這樣做卻又不得不這樣做,而得到玩具的弟弟就會產生一種誤解,我要什麼東西,就應該得到滿足,因為前幾次的滿足就會導致他今後的每一次都要滿足,這也會從另一個角度影響到他的今後的生活和意識。我們完全可以變換一下説法和做法,讓這樣的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不要傷害到每一個孩子。

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因為我們現在連愛都不會了,明明心中有愛,給出去的時候卻附加了那麼多的條件,所以給我們自己,給孩子都帶來了傷害。

透析童年,先讓自己回到童年,感受到自己在童年裏的歡樂與悲傷,體驗到自己在童年裏的渴望與壓制,就會理解現在孩子的需要。首先,最貼切最有效的做法是,當與孩子對話時,一定要蹲下來,與孩子保持同樣高度的視角線,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的眼睛,即使什麼也不説,眼睛裏的對接也會直通心靈,讓彼此的心靈完成鏈接,真正的心靈鏈接比什麼都有助於溝通,這樣做到了,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

讓孩子成長,首先做父母的就要先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