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路遙《人生》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W

大家在讀書的過程中,同時享受着讀書的樂趣很是重要,那麼你的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路遙《人生》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2022年路遙《人生》讀後感

2022年路遙《人生》讀後感1

好的文學作品,其一能讓你身臨其境;其二會讓你反思。藝術真的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高加林可能當時就是為了突破桎梏與傳統,與劉巧珍開始了這一段沒有結局的戀情;黃亞萍平衡不了愛高加林與高加林幾經輾轉又變成農民的事實。高明樓與馬佔勝可能則是狡詐社會的部分代表。現在的快餐時代,讓愛變得也不再純粹質樸,摻雜了慾望與權衡;現在的素質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能原本的我們真的想保持本心,做一個內心善良的人,但在社會的大染缸裏,你這樣做,可能會顯得格格不入。

黃亞萍是個好女孩,劉巧珍更是一個金子般的姑娘,但高加林的命運也終究歸向孤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高加林的結局,雖説不完美,但最起碼他學到了一些東西,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但在現實社會的這場牌局,有很大的概率不會是這個結局。這也許就是小説與現實的區別吧。

2022年路遙《人生》讀後感2

買這本書,起先是因為作者是寫出了《平凡的世界》的路遙,但當我看完第一遍這本書的時候,作者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故事給我帶來的體驗。

故事是平鋪直敍的,沒有多麼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多麼晦澀高明的哲理,它就像一杯白水,遇到什麼樣的人,就自然的散發出什麼氣味的"生活氣息",以及什麼程度的"生活營養"。更沒有條條框框的灌輸你一堆客觀的道理和規則,而是讓你自發的從中思考總結並且吸收其中的"經驗"。

我想這也是小説在哲學方面的魅力所在吧。

故事階段性分明,總共三個階段:高加林回到土地;高加林離開土地;高加林再次回到土地。

我是個小眾讀者,不會過多的去關注小説體現的社會矛盾,但我喜歡關注故事中人物在人性上的表現,去體驗這些表現中體現出的人物的心理,再將這些心理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包括我自己)相聯繫起來,以此得到我想要的收穫。

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有四個地方。

一是,高加林強烈的自尊心、遠大的抱負以及融入縣城的強烈慾望與現實狀況的劇烈衝突下,劇烈的心理反應。

二是,劉巧珍在對高加林飛蛾撲火般的愛情中,那種只付出不索取的心理描述。

三是,德順爺爺的生活態度。

四是,黃亞萍在高加林進入縣城到離開縣城這個過程中,激烈而直白的心理活動。

每每讀到這四個地方,我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朋友的影子,父母的影子,甚至是名人的影子,因為人性是相似卻又不同的呀。

從中,看到故事人物面臨着和自己相似的困惑時,心裏也跟着矛盾困擾,作出決定後,又跟着人物內疚難受並且難以執行決定,當結果證明決定錯誤的時候,也跟着人物懊悔無助,又有那麼一絲慶幸那種經歷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初次讀完之後,那極其濃烈的人生滋味聚集於腦海,隨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持續發酵,趨於濃稠,就差一壺清水,將其稀釋成一壺清酒。而這盛着我一字一句的一席白紙,便是清水了。

真真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答:“你有故事,我便有酒。”

人生若清酒,萬般皆滋味。

2022年路遙《人生》讀後感3

好久沒有讀小説了,也好久沒有看電視連續劇了,因為怕那些複雜的情節所感染而一發不可收拾,果然如此,看了路遙的《人生》,他的入筆是那樣輕但是引人入勝,沒有恢弘的氣勢,沒有九曲迴腸的情節,但是會給人心靈的震撼,農村題材,如同《平凡的世界》也是農村題材,用細膩的筆劃刻畫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再用鮮活的人物説明着一個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人生》措寫了一個優秀的農村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歷程,從一個普通農民到一個代課老師,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從代課老師再到農民,因為叔父的關係又轉正成了國家公務員,後又因為別人告發(因為走後門),重新回到農村的經過。其間高加林經歷了愛情,深深愛他的農村姑娘巧珍,後因為成為國家公務員又戀上了城市女孩黃亞萍,當他再走回農村,不得不和黃亞萍分手,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一段人生歷程,一段愛情故事,雖然前前後後的幾年時間,但像是人的一輩子,什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人一生有很多的誘惑、有很多的理想,但我們不能夠飄,我們必須在路上走才會更踏實,命運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機遇,但機遇來臨,我們不能夠忘乎所以,因為命運也許會索回他的贈予。就如一句話:厚德載物。當人得到太多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德行來承載得到的所有。

我想作者為什麼沒有寫人的完整一生,也許他就是讓人有機會來自省,來修正自己的錯誤。但真實的人生是殘酷的,我們不能拿我們自己短暫的人生做為試驗場,我們必須好好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機遇。那樣才會少留遺憾,多些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