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最新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9W

大家都讀過很多書籍吧,那麼有哪本書在讀後讓你念念不忘!是不是有寫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最新四篇,供大家參考。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最新四篇

《傲慢與偏見》小説讀後感

《傲慢與偏見》是我第一次以讀小説的感覺讀完的一部外國名著。這一點得感謝翻譯者孫致禮準確、流暢的譯文。也許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讀不懂或是覺得讀外國小説時感覺枯燥、語言缺乏表現力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於翻譯者缺乏足夠的能力來遵循原文作者的本意,從而使讀者不能與作者很好的交流。所以為了使讀者能夠完全置身於作者的所思所感中,更好的領略外國的文化,理解不同國度文學的魅力,要求我們的翻譯工作者能像撫養自己的孩子那樣,一絲不苟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特別是在現今這個文學作品走向市場化商業化的社會)。這樣我們的讀者就幸運多了!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1775——1817),是世界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女作家。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留給後人六部鉅作。她用現實主義的眼光,在著作中解讀人生。用理性的光芒照出了傷感、哥特小説的矯揉造作,為英國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現實主義小説高潮的到來掃清了道路。

小説《傲慢與偏見》以男女愛情為線索,作者以獨特的眼光解讀愛情、人性。其中的道理可以作為我們現代的人生參考。

1) 只貪圖美貌和情慾的愛情是不會長久的。小説中浪蕩的莉迪亞,不知羞恥地同威克姆私奔。若沒有達西的救助,她和威克姆的名譽何以存在。勉強結婚註定威科姆婚後尋花問柳,莉迪亞也只得忍氣吞聲向姐姐訴苦。

2) 夏洛特:她因為沒有錢財,長得不算漂亮,27歲沒有結婚,這時終於有一個還算有錢、可以供養自己的柯林斯到來了。即使他有多麼令人討厭,她也向他示好,即使那個人是自己最摯愛的朋友剛拒絕不久的對象,她也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他——虛偽、趨炎附勢的柯林斯,雖然她知道這一切並不會給她真正的快樂。但是她知道自己已經嫁人了,這就足夠了。這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也可以普遍現象中的典型例子了。

3) 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婚姻才是最幸福可靠的,這也是簡奧斯汀自己一生堅持的準則,也許它就是奧斯汀終生未嫁的緣由。小説中簡與賓利、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最讓人看好。倆人的家庭背景有時難以啟齒:有一個虛榮、缺乏教養、從來不關心女兒需要的碎嘴母親,一些沒有地位的親戚,還有三個不出眾的妹妹……然而簡憑着美麗的外表,善良謙和的品行牢牢鎖住了同樣優秀又有錢的賓利的心;富有個性主見的伊麗莎白從對達西的偏見到真正瞭解內心優秀、鍾愛着自己的終身伴侶達西。當然擁有美麗的容貌給了她們嫁入豪門的優先權,但是設想一個缺乏教養、放蕩不羈的女子,也許她們的行為會不知不覺貶低了自己的容貌。所以擁有美麗漂亮的臉蛋不能代表你就可以攀到高枝,提高內心的品行可以讓你更走捷徑。

作家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在婚姻糾葛的線索指引下,同時給我們描述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習俗、人與人的關係、和各式各樣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另外小説中一些對話以及內心剖白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如:你不瞭解我有什麼是在的有點——不過人在談戀愛的時候,説也不去考慮那個問題。 還有:你是我明白過來,我既然認定有位姑娘值得我去博得歡心,那就絕不會自命不凡的去取悦她。等等......

《傲慢與偏見》小説讀後感

“擁有一筆可觀財富的單身漢總嚮往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獨特的開場白,經典的名字,它來自於《傲慢與偏見》。一段關於等級階級的愛情故事。它向世人揭示了愛情在金錢與權勢的面前人們所展現出的各種姿態。有些人抵不住誘惑,而向它們屈服,有些人卻不為之所動。這篇名著歌頌的不是崇高的愛情,只是以親切的手法描繪出當時人們的真實面貌——對金錢與地位的追逐與執着,講着門當户對的愛情。但也正是這些人性的弱點才使枯燥無趣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以無比輕巧、細膩的手法講述了一個關於出身於名門世家且每年擁有一大筆財富的傲慢男士達西與一位出身卑微、生活在下等階級且對達西有着嚴重偏見的女子伊莉莎白從相識到相知最終步入幸福禮堂的故事。這本書描寫了在本奈特家,本奈特夫人瘋狂地想把五個女兒嫁入豪門的故事。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獨特的個性,唯唯諾諾的本奈特先生,貪財、愚昧、目光短淺的本奈特夫人,美麗、善良卻軟弱的簡,聰明、美麗、個性十足的伊莉莎白,放蕩、無知的麗迪亞,富有、傲慢的達西等等。他們每一個人都反映出了人類身上所無法避免的“缺陷”。

在眾多人物中,我最喜歡伊莉莎白,她的聰明才智與伶牙厲齒使我明白女人不是花瓶,而是有內涵的、會思考的完美藝術品。伊莉莎白和她那愚昧無知的母親不同。本奈特夫人所追求的拜金主義及不勞而獲的思想在當今的社會裏可謂成了主流,如今的少女整天做着明星夢,嫁入豪門當少奶奶,過着衣食無憂的日子。不僅如此,在當今的青春偶像中,少男卻也佔有一席之地。過分的注重外表而忽視了內在,使人類的精神世界正逐漸空虛起來,人那貪婪的本性也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再來説説伊莉莎白與達西那段階級愛情吧。達西對於伊莉莎白的卑微出身一直耿耿於懷,從小被灌輸了強烈等級階級的達西在無形中變得無比傲慢與自負,在他的眼裏對於伊莉莎白那樣沒有良好出身的女人,卻能有一個像他一樣高貴、富有的人願意娶她,她簡直應該在暗地裏偷笑了。當達西自鳴得意地向伊莉莎白提出求婚,妄圖用權勢及顯赫地位來收買伊莉莎白的心時,卻被伊莉莎白無情地一口回絕。在權勢和金錢誘惑的面前,伊莉莎白表現出了不屑一顧的鄙視態度。正是這種不畏強權,視錢財如糞土的性格深深打動了我。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抵禦這些誘惑,也很少有人能像伊莉莎白那樣的坦白直接的披露出高階級中的陰暗面——那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階級觀念。

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壯大這一強勢羣體,人們對於地區區域認識的嚴重分歧,作為上海人的我,體會由為深刻。從小的教育中,父母會警戒我,如果我不努力讀書,就會像那些鄉下人一輩子呆在山溝溝裏,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自視清高起來了,像普通上海人那樣輕視起外鄉人來。在許多上海人的眼裏自己是如何的高貴,高人一等。而從那些發展不如上海的、貧窮的周邊區域來的人被上海人“親切”地稱呼為“鄉下人”、“鄉巴子”、“民工”,時常用這一種鄙視、輕蔑的態度對待他們,使上海人的臭名聲在全中國裏廣泛流傳,許多外鄉人對上海人產生了偏見。近年來提出的“做可愛的上海人”也是想緩和上海與其他各鄉省的關係,給人們留下好名聲。上海人的傲慢、自負最終讓上海人嚐到了苦果。若達西不放下他那少爺架勢與自命不凡的處世態度,我想他永遠不會得到伊莉莎白的芳心。

人是可以避免這些可笑的瑕疵的,也完全可以擺脱那世俗的階級觀念的,像伊莉莎白那樣大膽呵斥自己的弱點,像達西那樣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吧,新一代的可愛的上海人即將誕生

《傲慢與偏見》小説讀後感

“達西和伊麗莎白一直與加迪納夫婦保持着最為親密的關係,並真誠地愛他們,一直把他們的恩情銘刻在心。正是他們把伊麗莎白帶到德比郡,才將她與達西永遠地連結到了一起。”這是本書中的結尾,看起來皆大歡喜,令人寬慰。可是在這部長篇小説中,總有意外不到的事,總有婉轉曲折的過程。

本書以鄉間生活為背景,描述了貝內特一家與其鄰居之間的故事。貝內特一家有五個待嫁的女兒,大女兒簡與剛搬來的鄰居賓利先生一見鍾情,互相傾慕。後又受到賓利的好友達西和賓利的姐妹的阻撓,使得賓利離開了龍博恩。伊麗莎白與達西一開始見面便給對方都留下了極為不好的形象。達西厭惡伊麗莎白的粗鄙親戚,而伊麗莎白討厭達西自身的高傲。但後來達西卻開始對伊麗莎白的美目和智慧有了新的認識,漸漸的對她產生了好感,甚至愛慕她。可由於伊麗莎白本身十分討厭達西,以至於達西在柯林斯先生家裏對伊麗莎白表達愛慕之情時被執意回絕。可是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亞這時與一個軍官威克漢私奔,給全家人帶來了極大的苦痛。而挽救這一事實的人卻是達西,達西還清了威克漢的債務,併為他倆舉行了正式的婚禮。使得伊麗莎白對達西的看法逐步有了改變。最後賓利回到了龍博恩,與簡訂了婚,而這時達西與伊麗莎白也互相傾慕。兩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人説過,第一印象便決定了一個人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可是這個結論在本書中卻被推翻。一開始達西與伊麗莎白是互相厭惡的。但在後來慢慢相處的過程中,各人發現了各人身上的優點。達西看到了伊麗莎白的智慧,而伊麗莎白看到了達西身上的真誠與無私。這才使得兩人互相理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印象與愛情是可以同時成立的。在看到別人的同時,心裏也就會不自覺的拿這個人與自己身邊的人去比較。得出來較好的結論的同時併產生好感。愛情就是在一步一步的理解與好感中成長的。並不能説一開始的印象就決定了一切。若是如此,也就沒有後來的曲折起伏,也就不會看到今天的《傲慢與偏見》了。

故事中還有另外兩對情侶。柯林斯先生是貝內特家的遠親。為人圓滑,處事呆板,説話枯燥而無味。這麼一個沒有情調與品位的人,夏洛特·盧卡斯小姐卻看上了。一開始書中並沒有描寫柯林斯對夏洛特的印象。只是在柯林斯對伊麗莎白求婚失敗後才轉移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一開始就是為了吸引柯林斯而準備的。所以柯林斯便迫不及待的向盧卡斯家求婚,其實他自己也心知肚明。柯林斯並不是為了愛情而結婚,他只是想娶一房太太而已。自己有了事業,有了金錢,就缺少一個主婦來料理家事。他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夏洛特呢,已經27歲了。27歲在那個時代就是一個老處女,嫁不出去的人。夏洛特自己心裏也着急,所以她要趕緊找個丈夫嫁出去。她也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像柯林斯這麼枯燥無趣的人,她其實也不願意嫁。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兩個想法相同的人,一拍即合,結成了夫婦。不得不説這是愛情的悲劇,雖不是印象造成的後果,但也是那個時代迂腐的表現。

麗迪亞和威克漢便更不用説了。麗迪亞貪圖威克漢的英俊瀟灑,而威克漢是為了逃債才和麗迪亞一起私奔。一個為了金錢,一個為了美貌,這樣膚淺輕浮的愛情,也維持不了多久。以至於後來威克漢對麗迪亞的感情逐漸淡了,麗迪亞也無可奈何。這對夫婦一直依靠着姐姐們的接濟來度日,也好不到哪裏去。麗迪亞對威克漢的印象是帥氣,幽默。而威克漢對麗迪亞一直不冷不熱。這説明了什麼呢?説明了威克漢是因為麗迪亞有着她母親遺產的一千英鎊才搭得上幾句話。印象還是為了錢。他看人首先看的不是外貌,而是家世和金錢。這樣子在外表和金錢上建立起來的愛情,有什麼值得可推敲的?

本書是以愛情為明線。四種愛情反映了不同的愛情觀。而作者是非常熟練的把握好了一種縮放的寫作技巧。縮放自如,使得本書如此耐人尋味,引人入勝。

我不看什麼驚天動地生離死別的愛情,我只看平常生活中的瑣碎愛情,這樣的愛情最真實,也最易打動人心。我看《傲慢與偏見》,我看印象與愛情,我看生活愛情。

《傲慢與偏見》小説讀後感

1816年,就在簡·奧斯丁辭世的前一年,夏洛蒂·勃朗特在英匡北部鄉村的一個牧師家庭出生了。

簡·奧斯丁與夏洛蒂·勃朗特,這兩位生活在同一國度、幾乎處於同一時期、集才華與智慧於一身的偉大女作家,因創造了伊麗莎白·本內特與簡·愛這兩個著名的文學形象而在文學史上奠定了她們不可動搖的地位,兩顆燦爛的文壇明星的光彩閃耀至今。

簡·奧斯丁與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不僅因為她們在創作方面的天賦與才情,也不僅因為她們獨特的文風與細膩的筆觸,當然也不僅限於她們對英國文學所作出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在兩位女作家的心中,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對平等的渴求,對獨立自強高尚人格的堅守。她們各自豐厚而鮮明的人格魅力分別在伊麗莎白·本內特與簡·愛兩個人物身上得到了完美呈現,她們用流淌着愛與思想的筆尖敲擊出在那個遙遠時代呼籲平等的最強音。

伊麗莎白這個小説中的人物,正如《傲慢與偏見》這個理性的書名一樣,是一個十分理智的女性。這份理智,使她對突然來臨的愛情略顯挑剔,抱有偏見,讓原本浪漫而曲折的“灰姑娘”式的愛情蒙上了一層堅硬的現實色彩。但毋庸置疑的是,屬於女性特有的這份高貴的理性正是她人格魅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因為理性,她蔑視權貴;因為理性,她獨立不羈;因為理性,她崇尚自由與平等。同樣,因為理性,她追求的是對於女性的尊重,她想要的是獨立自由的人格,是現實的、可感的、理智的而非在浪漫的華彩下不堪一擊的愛情與婚姻。

同樣地,夏洛蒂所塑造的簡·愛這個人物也是具有自強獨立人格的女性的典範。相比伊麗莎白,簡·愛的出身更加卑微。她吃過苦,受過窮,所遭受的挫折和困苦遠遠超過了一個平凡女子的承受力,然而,她執著,她堅強,她樂觀,她堅持原則,她敢作敢為。她認為女性的人格尊嚴神聖而不可侵犯,即使在愛情的問題上,她也要求充分的平等。在她那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她從未放棄自尊自愛的原則,始終認為“我與你是同樣的人”,在她的身上,要求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願望似乎更加強烈。

兩人不同的是,較之於伊麗莎白的理性,簡·愛似乎感性多一些。夏洛蒂賦予了這個人物浪漫而詩意的色彩,使簡·愛更加具有一種靈秀的、朦朧的、夢幻的少女氣質。

伊麗莎白與簡·愛兩個藝術形象的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她們呼籲平等的強音震撼了世界。時光如梭,年華流逝,雖然歷經歲月的淘洗,然而,伊麗莎白和簡·愛以堅持對平等的追求、對人格的尊重,在世界文學人物長廊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而這便是簡·奧斯丁與夏洛蒂·勃朗特與她們筆下的女主人公一起成為永恆的關鍵所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這在100多年前呼籲平等的強音直到今天仍然顯得彌足珍貴。

是啊,人與人之間最難能可貴的莫過於平等。無論我們出身如何,地位如何,是家財萬貫抑或一貧如洗,是學識淵博抑或一介白丁,是光彩奪目抑或默默無聞,我們都應享有平等的人格與尊嚴。在一個公正平等的社會,我們不需要仰人鼻息、搖尾乞憐的仰視,我們也不需要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俯視,我們只要自尊平等、互敬互愛的平視。收起可憐相,某些方面的劣勢不應該成為我們安於不公待遇的原因;也別擺出一副傲人的、不可一世的姿態,某些方面的優勢也不應該成為我們小看別人的資本。因為,當我們小瞧他人時,我們同時貶低了自己;當我們放大他人時,我們無疑輕視低看了自己。只有平等地對待他人,我們才能夠對自己、對他人有一個清晰公正的認知。

但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人平等的權利並沒有完全實現,強權、不公、歧視仍潛伏在社會的角角落落,戕害着那些孱弱無助的靈魂,要完全實現“我與你是同樣的人”仍然任重道遠。雖然前路漫漫,但我相信,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與現代公民意識的逐漸覺醒,一個平等、公正、透明、開放的社會必將出現,個體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堅守自強獨立的人格就不會僅僅是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理想,而是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你我他身上,出現在身邊的千千萬萬的人身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