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歷史足跡個人心得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9W

  紅色歷史足跡個人心得感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儘管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不少學員已經向組織遞交了赴xx工作申請書,有的還連續遞交了幾次。英雄精神,歷久彌新,連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紅色歷史足跡個人心得感悟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紅色歷史足跡個人心得感悟

紅色歷史足跡個人心得感悟一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黨和紅軍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於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着,始終閃耀着火熱的光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要保證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紅色江山代代相傳,黨的事業血脈永續,必須傳承紅色基因,使之融入黨員幹部的血脈之中、內心世界、靈魂深處,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紅色精神,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獨特優勢。大別山地區許多革命前輩都是堅守信念的光輝典範,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捍衞心中的理想信念,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紅二十五軍創始人之一的吳煥先,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犧牲時年僅28歲,一家6人先後為革命獻出生命,妻子甚至餓死在給部隊送食物的返程路上。紅九軍軍長孫玉清負傷落入敵手後,懷着革命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念,面對敵人的屠刀大義凜然:“我從參加紅軍時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現在我死而無憾,並引以為榮”。紅色精神凝聚了共產黨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是當代共產黨人修身立德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曾經在豫鄂邊地區戰鬥過的陶鑄也説過:“一個人有了崇高的偉大的理想,還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沒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偉大的理想也是不能達到的。”

修身立德,是黨員幹部重要的人生課題,也是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任務。革命前輩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董必武在擔任最高法院院長時,審批調整工資人員名單,唯獨劃掉了自己的愛人;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部長鄭義齋掌管物資供應分配大權,從不佔用公家任何財物,一件灰布大衣從鄂豫皖穿到川北。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年來查處的腐敗分子,都具有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生活上腐化、作風上專斷的特點。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喪失理想信念後,也喪失了共產黨人應有的道德品質和高尚情操。弘揚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大別山革命精神,有利於將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實處,幫助黨員幹部樹立鐵一般的信仰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紅色歷史足跡個人心得感悟二

從南昌到瑞金,從井岡山到於都,在江西每一處紅色舊址,都流傳着動人的英雄故事。許多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年輕。

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犧牲時22歲,紅十一師師長張子清犧牲時28歲,紅四軍參謀長王爾琢犧牲時25歲……

“以前,總覺得英雄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他們也是我們的同齡人。”這是陸軍步兵學院黨的歷史學習教育課堂上的一幕。今年即將畢業的學員,正與戍守在祖國邊關的畢業學員視頻連線,追思昨天的英雄,暢談今天的選擇。

吳景偉是該學院20xx年畢業學員。那年夏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學院時,吳景偉作為學員隊訓練骨幹,示範彙報了障礙訓練情況。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吳景偉無比自豪:“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我們説,要把紅色資源運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培養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紅軍傳人。”那次彙報後不久,他以全優成績畢業,主動要求到北疆邊陲阿爾山衞國戍邊,用實際行動續寫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華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儘管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陸軍步兵學院不少學員已經向組織遞交了赴邊疆工作申請書,有的還連續遞交了幾次。

英雄精神,歷久彌新,連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在這片紅土地上,記者被眼前這些年輕而堅毅的面孔感動着。

紅色歷史足跡個人心得感悟三

20xx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於都考察時,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一幅“草鞋地圖”前長久駐足。當年8萬多紅軍戰士在於都河畔集結出發,走上了爬雪山、過草地的萬里長征。為了不讓紅軍赤足征戰,蘇區百姓家家户户打草鞋送給戰士們。

習近平總書記叮囑道:“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們要飲水思源”。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也是人民子弟兵的使命擔當。

“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這些年,江西軍地攜手在這片紅土地上打響脱貧攻堅戰。

過去,於都縣澄江村由於交通不便、產業單一,部分村民長期生活貧困。20xx年春節剛過,40餘名火箭軍工程兵即投入該村公路建設。短短半年,一條寬6.5米、裝有太陽能路燈的瀝青公路,把澄江村與xx國道連在一起。不久,全村數十條通組路、通户路全部建成。

公路進村入户,產業落地安家。通過提供專項幫扶資金,火箭軍機關幫助澄江村成立種植養殖合作社,讓貧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底,澄江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0073元,較4年前翻了5倍。

扶貧措施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

走進井岡山市坳裏鄉渡陂村,一棟客家風格的三層小樓房映入眼簾。這是東部戰區出資援建的項目,樓內黨建活動室、遠程教育室、會議室、圖書室一應俱全。20xx年,東部戰區機關將渡陂村確定為定點幫扶對象,扶貧工作組一次次進村入户,與當地政府和羣眾共謀對策,加大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擴建紅色旅遊文化設施,使渡陂村融入湘贛紅色旅遊圈。

記者看到,許多從三灣村開往井岡山的旅遊大巴都在渡陂村停下。遊客們走進渡陂村,不僅能參觀紅色舊址、聆聽紅色故事,還能體驗紅軍生活。村民們的收入隨着紅色旅遊升温而水漲船高。

近幾年,一個個小村莊的致富故事,從江西革命老區傳出。20xx年4月26日,江西省xx個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江西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

“當年為什麼那麼多窮苦人跟着紅軍走?就是因為相信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一心一意為窮人打天下謀幸福的。”站在村裏的“紅軍井”前,渡陂村黨支部書記謝新發感慨道,“幾十年過去,子弟兵的本色一點也沒有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