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9K

一篇思想積極的心得體會有助於幫助我們改進人際關係,心得體會是情感的抒發,是內心情感的釋放閥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6篇

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篇1

改革開放與科學發展的辯證關係,概括的講就是,深化改革開放是推進科學發展的動力和保證,推進科學發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於這種認識,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一、這是從我們黨近30多年來理論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中獲得的重要啟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新理論成果,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全部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聯繫即一般規律性上把握,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科學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障。

二、這是破除科學發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礙、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需要。現實中,在人們的頭腦裏還存在着很多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在體制機制方面還存在着很多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轉變思想觀念,完善體制機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比如河北省在幹部作風建設年中出改革重拳為科學發展清障,最為典型的就是對房地產行政審批和收費項目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審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圍城,打開科學發展之門。

三、這是廣大人民羣眾參與科學發展、推進和諧發展的共同心聲和強烈願望。廣大人民羣眾擁護和支持改革開放,關心和參與科學發展,這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繁榮興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順民心、應民意,就必須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深化改革,不斷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切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擴大公民有序參與,使科學發展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在科學發展征程上能夠集中更多的羣眾智慧,凝聚更多的社會力量。

總之,只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才能切實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才能有效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才能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進而為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和不竭的動力源泉。

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篇2

40年前,發端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神州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無數的中國奇蹟、中國精神、中國故事、中國答卷,都歸結到一點,就是始終不渝推進改革開放。因此,我們既要看成就,也要看到成就背後的成因,更要看到改革背後的道理,切實把自豪上升為自信,把自信轉化為自覺。作為黨員幹部,身處這個偉大時代,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更要做改革開放的支持者。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強化大局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改革實踐,用具體行動來擁護改革、推進改革。下面,結合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改革開放40年,不僅僅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並且培育和塑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燒的歲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繼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為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供給精神動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0年改革實踐,我們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40年滄桑鉅變,改變的是貧窮的面貌,不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嚮往。我國國防裝備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個個大國重器的誕生、列裝,變化的是技術、本領,不變的是堅守國門、守護人民的意志與雄心。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我們能切實感受到,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着鉅變,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這次在黨員活動室觀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直播,看到的是一段段難忘的歷史,40年來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40年前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改革開放,從此打開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大門!從那一刻開始,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樣變化。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新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的展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到今日,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

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篇3

30多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打開了塵封幾十年的國門,做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從此改變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命運。這30年,是波瀾壯闊、激情澎湃、創意萬千、日新月異的30年,是給中國帶來歷史性鉅變、令世界為之驚歎的30年,是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30年。30多年的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社會主義中國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

30多年來,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展開,逐步深化;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循序打開,全方位推進。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使社會主義制度在除弊創新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並豐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使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脱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成功經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最有説服力。30年的實踐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這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作為一名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由於年齡限制,我無法確切知道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具體是什麼樣子,只能憑着長輩的回憶和書中的描述去盡力體悟,但這阻礙不了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巨大沖擊和幸福生活。巨龍騰飛的過程中,我們再也看不到一毛錢一根的冰棍,看不到裝訂死板的連環畫,看不到笨重的黑白電視佔據一隅。我們趕跑了霸據香港、澳門幾百年的歐洲列強,在霸權主義的重重阻撓下我們擠進了世貿組織,我們也用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強有力的回擊了反華勢力。中國近幾年來出口貿易逐年加大,gdp穩居世界第二,無不體現出來改革開放的巨大魅力。改革開放的30年,是教育事業發展的30年!大學聯考制度恢復當年,全國有570萬人參加大學聯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超過了1010萬,錄取新生逾570萬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努力學習,提升素質,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篇4

前幾日,我有幸參加了區委黨校組織的科級幹部理論培訓班,課上我認真聽取了教授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和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形式的分析講解,使我受益非淺。通過切身體會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使我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更加充滿了信心。

改革開放三十年,每個人都能看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經濟而論無疑是大大發展大大進步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無疑得到了極大改善,也似乎更現代化了。但是,弊端漸漸顯露,保障缺失已成眾矢之的。對於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30年,這個看起來本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事實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話題。因為,這些年來,不管是社會上還是黨內,人們對過去近30年的改革開放,在認識上並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簡單地都歸咎於改革開放本身。持有這些觀點的人雖然是很少的,但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在一定意義上説,中國能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達成對改革的共識,重聚改革的人氣,將直接影響着未來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也關係到能否真正把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堅持為實現小康目標而奮鬥的黨的工作大局落到實處。

眾所周知,近3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是在中國實行了30年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展開的,改革開放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又要對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一系列陳規陋習進行變革,在沒有任何可資借鑑樣板的環境下進行探索,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重構經濟和社會秩序,同步加快體制轉軌與社會轉型。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改革必將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巨大社會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探索從撥亂反正、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起步,緊緊圍繞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這個中心,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實踐。

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視野和戰略,總結、觀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開放。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證實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突顯了改革開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對中國經濟、社會,對普通民眾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雖然與我們漸進式改革的推進策略有一定聯繫,但最主要的是由於一些關鍵性的改革還沒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繼續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就顯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們前進道路上遇到問題的惟一途徑。用這樣的視野、高度來分析認識改革開放,不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勢,研判大勢,保持清醒的頭腦,也不會由於過多地糾纏一些具體的細微末節,影響對改革開放的總體評價。這正像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説的,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停頓和倒退是沒有出路的。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對近30年改革開放最好的概括。

回顧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無疑是為了更好地把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在某種意義上説,中國未來改革開放能否繼續深入發展,不僅關係到我們所面臨的一系列深層次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決,也關係到中國未來的前途和命運。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體來説,要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按照城鄉統籌協調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提高開放型經濟質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積極地推進對外開放;按照社會和諧的要求,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按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時代總是在進步的,倒退沒有出路!在當前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動盪的時期,我們更應該充滿信心,團結一致,堅定不移地走我們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路子。我相信我們的黨有能力讓中國普通老百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有能力讓中國的各類社會福利保障與世界接軌,讓最廣大同根同源的老百姓們也能共同分享改革收穫的成果!

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篇5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1987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40年後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帶領着全國人民回顧黨的發展歷程,展望黨的未來,指出我們黨雖走過來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的發展方向。40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改革開放40年,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台階,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質的飛躍;改革開放40年,國民素質不斷提升,伴隨着經濟的騰飛,我國教育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新時代教育的主旋律已上升為對優質教育的追求,中國正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改革開放4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現代化,40年來我黨的軍事指導理論不斷髮展創新,這是我國軍隊始終保持蓬勃朝氣、不斷髮展壯大的活力源泉,更是新形勢下我國軍隊由大向強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改革開放40年,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到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創新,生態環境日益優美;改革開放40年,外交事業蓬勃發展,當前,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始終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發展大國外交。

改革開放40年,使我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使我們懂得與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堅持全面改革開放,才是實現偉大夢想的正確道路,黨的十九大帶領全國人民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改革開放簡短心得體會篇6

改革開放,是指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我出生於1979年8月,算是全程見證了國家、社會改革開放的變化,以及改革開放對我和家人的影響。

我出生在南京市區,是家中獨子,父親是工人,母親是國營商店的營業員,在當時屬於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我隨父母和爺爺、奶奶、叔叔一家住在新街口管家橋的一座四合院內,我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國家搞建設,我家住的房子被拆遷。管家橋原來只是一條小巷子,後來慢慢拓寬,終於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我的大家庭也分開到各地過渡安置去了。

我上中學時,外資、港資大量湧入中國大陸,強力帶動了中國的經濟,在改變國人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豐富着人們的文化生活。當時電視上充斥着日本的動畫片,錄像廳裏放着港台的電影,大街上掛滿了港台明星的海報。經濟發展的同時,很多國有企業在改革的洪流中不適應發展的要求漸漸衰落了。我的父母所在單位的效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每況愈下,我也遇到了是讀職業學校早點出來工作還是讀高中上大學的現實問題。後來家裏的一位長輩鼓勵了我,建議我讀建築專業。他本身從事建築行業,認為中國將來的基礎建設活幹不完,肯定不缺工作機會。在他的鼓勵下,我報考了南京建工學院,後來被調劑到了測繪專業。畢業後,我從事測繪外業工作。在幾年的外業工作中,我感到傳統的測繪工作強度大,附加值低,而建庫、gis開發的效益更高,這也促使我考入南京師範大學gis專業進行更高一層次的學習。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步走對了,現在上級的要求和單位自身的發展,無不是要在技術創新上做文章。

縱觀改革開放這些年,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由一元化變的多元化。在這場變革的大潮中,個人想要發展,或者僅僅不被淘汰,就得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的母親珠算速度很快,寫的一手好字,在營業員的崗位上工作能力很強。可是她所在單位沒有順應改革開發的大潮,她的能力也無從發揮。而我們江蘇省測繪工程院近年來開展的項目,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從多規合一到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無不是緊扣時代發展的脈絡。相信在新的時代,面對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們這些測繪工作者一定能排除萬難,向着新的目標砥礪奮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