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樹讀後感最新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6W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能夠將書中的人物與我們的生活聯繫起來,讀後感可以讓我們發現作品中的文化差異和多元性,增進我們對多元文化的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心中的樹讀後感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閲。

心中的樹讀後感最新5篇

心中的樹讀後感篇1

這個週末原本是計劃一個人去電影院看《泰囧》,但12月份的持續加班和極度的用腦思考,讓我覺得在這麼冷的冰雪天氣,窩在家裏看書會是比外出看電影一種更不錯的選擇。看着書架上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書,我決定還是選擇一種不需要用大腦去思考述事型的書來消磨時間,閭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成為了我的首選。我喜歡看人物傳記,特別是人物親自寫的傳記,因為會比別人的寫少一些杜撰,多一些真實。人物傳記可以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優秀名人的成名之路都是從普通的工作做起,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達到夢想。我們不僅要關注這些名人的成功,更要關注他們是怎麼成功的。因為每個人的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我們能學習他們優良品質,生活態度,職業素養。

書的封面上是一個剪着簡潔短髮,穿得很休閒隨意,雖然不漂亮,但光彩照人,能一下子吸引住你的女人,就是閭丘露薇本人。鳳凰衞視著名記者,因在伊拉克戰爭時作為巴格達地區進行現場報道的唯一一位華人女記者,而被譽為“戰地玫瑰”。

看了傳記之後我對閭丘露薇成名做了以下幾點的總結:首先肯定是她的職業技能非常優秀,出色的完成了本職的工作而得到大家的肯定。其次是她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時刻準備着。不會因為自己沒有漂亮的外表而否定自己成為一個站在鏡頭前的記者,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個女人,而放棄去巴格達戰爭做現場報道想法。而是做好一切的準備,為自己爭取到了這個機會,並且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從而為大家所關注所喜愛。當然,所有的這些前提的前提,她是一個有着優秀品質的人,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自信。

書的一開始就帶着我思考兩個問題: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要一種怎樣的生活?

如果在過去問我這個問題,我真的沒有辦法給出肯定的回覆,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以前也沒有去思考過這個問題,人生在按部就班的過着,走到哪就是哪。還有一點就是不夠自信吧,不相信自己能獲得自己渴望的那種生活,不自信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沒有真正去為之努力過。但是,在經過了這麼多的事情,也經過很多的嘗試,很多的失敗,我漸漸也知道了自己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就像書中説的,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按照當時的環境,以及自身的情況來做選擇。人是需要在不斷嘗試之後,才清楚地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以及到底要什麼。

閭丘露薇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雖然是名校畢業,但剛畢業的時候也並沒有獲得一份與專業相關,或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做過推銷前台行政之類現在的大學覺得不體面的工作。從上海到深圳,再從深圳到香港,換過六七份的工作,直到鳳凰衞視成為一名記者。她也是在不斷的尋覓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剛畢業的那些年,她肯定也不能料想到現在的她。雖然她的夢想是做一名記者,但環境所迫,生存下來才有機會成就夢想。我也特別不贊成有些人因為一時的夢想沒達到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很多的時候,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一些事情就是做不到,那是因為機緣還沒有到,不代表未來沒有機會。

從高中開始接觸計算機,我一直從內心深處排斥它,因為不斷有人告訴我,計算機不適合女孩子,以後會找不到工作的。我已經選擇了這個專業,我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它,但我很肯定的告訴我自己,我一定不會從事技術的工作。大學畢業那年,從長沙到温州,從温州到廣州,從廣州再回長沙,我都確確實實沒有從事技術的工作。當過培訓老師,做過外貿,做過行政,還曾經飽滿激情的做過銷售。但是兜兜轉轉來到北京,我最終還是做了技術,而且我發現自己竟然對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現在再也不敢輕易地給自己下定論我不合適什麼,也許只有當我老去的那一刻我能才肯定的説,我不適合。

相信緣分,有一個好處,不會那樣地執著,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因為懂得,一個人不能夠控制許多事情,甚至自己未來到底會在哪個城市生活,其實也未必在自己的掌控之內。計劃趕不上變化,隨遇而安並不意味着消極,而是一種鎮定和淡定。

對自己的動搖緣自對自己的不自信,但自信不是生來就有,一個人建立自信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真正皓齒就是刻意去創造的,這是需要時間,需要經歷,需要磨鍊,需要體驗自然而然得到的東西。有了足夠的積累,人會變得自信起來,真正的自信不是表現給別人看的,而是無意中散發出來的。儘管現在在工作的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多人跟我説女孩子不適合做技術,但是我不會再動搖,或許我現在的能力還不夠去證明什麼,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會有明朗的一天,得到大家的認可。

有時候特別羨慕一些人,但我對自己説,總有一天,我會褪去無知和羞怯,和她們一樣自信滿滿的在那裏談笑風生。當年的她們也一定拘謹忐忑過,只不過因為經歷得多了,習慣了,所以已經可以應付自如了。其實,誰都有一個過程,只不過是儘早和長短而已。一個人的自信並不是表現在什麼都懂,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自己不懂的東西了。一個人懂的東西越少,看到的東西越少,往往容易自我膨脹。反而看的多了,懂的東西多的人,更加謙虛。他們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定位,更加願意去學習和接受新的東西,讓自己保持進步,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信心。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化的年代。因為我們的機會多了,可以選擇的餘地也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如何應對和適應變化的出現。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會嫌太晚,而且自己主動要求學習,才會產生對自己有幫助的效果,這樣的效果不在於是否拿到一個文憑或者學位,而在於能不能幫助自己在工作,做人這些問題上獲得進步。其實,學習,應該是一個相當享受的過程,而享受的前提,就是自己要有期待。一個懂得思考,如何學習的人,自然有能力和世界相處,自然會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心中的樹讀後感篇2

今天,我認真地讀完了馬克·漢林的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我感觸很深。

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羣正在學校上課的孩子被困在廢墟下,其中就有七歲的阿曼達。阿曼達年輕的父親因為自己曾對兒子説過的一句話,一個承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而不停挖掘着,被困的阿曼達同樣堅信父親會來救他,於是,年僅7歲的阿曼達一直鼓勵同學們堅持。38小時後,父親終於聽到兒子的聲音,順利救出了兒子和其他13個同學。

這是,我感到了父愛的力量。要知道,阿曼達的父親整整挖了38個小時。38小時啊,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裏,不吃,不喝、不睡,甚至連歇息一下都沒有啊!這是一種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是父愛的力量!是父親的責任感!雖然他明白,這裏隨時會發生爆炸;雖然他明白,這裏隨時會有餘震;雖然他明白,自己稍一馬虎,就會有生命危險!但他為了自己的兒子,願意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這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我以前學習成績很差,我快要放棄了,老師的責罵,同學的嘲笑,令我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在我欲哭無淚時,是他,是父親,是父親為我拭去淚水,慈愛地説:“失敗乃成功之母,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努力啊,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你可以的,爸相信你,加油!”我笑了。那晚,我努力了,我在父親的陪同下一起復習功課。考試時,我同樣也在努力。成績快下來了,我希望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把發下的試卷蓋在桌上,一點一點的掀開。啊!太棒啦!滿分!我高興的笑了。我把好成績告訴了父親,他卻不以為然地開玩笑説:“嘿嘿,我就説吧,你能行的嘛!要相信我,但更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不過,別驕傲哦,在努力,保持這個好成績!”那天,我終於見到了雨後的彩虹,它,是多麼的美,我心中的雲層被父愛輕輕地撥開了。

父愛是深沉的、偉大的!我想,《地震中的父與子》將會感動更多的人!

心中的樹讀後感篇3

?果殼中的宇宙》是霍金的又一部偉大的作品。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以及愛因斯坦是如何以它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的,同時還説明了霍金本人的看法,比如介紹相對論簡史,這些內容聽了多遍,自然很熟悉。還有就是裏面關於膜的描述,很吸引人。這裏涉及到我們對於空間維數的感知。二維的人對她們的世界司空見慣,很難理解三維的空間。對於身處四維時空的我們,去理解更高維度的空間就更難了。但是想象一下更高維度將是什麼樣子也是很頭疼很好玩的。第二章講了一種假設。作者假設時間是有形狀的,並通過量子公式驗證了這種假設與相對論的理論是相符的;第三章作者是在解説宇宙。他認為宇宙有許多重的歷史,每一個歷史都可以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第四章講了一個預言,霍金先生預言在超引力的狀態下(如黑洞)時間彎曲,我們如何降低我們自身來適應未來;最後兩章用宇宙中的各種條件來擬出我們作為生物在時空中旅行的.種種可能性以及我們與宇宙的關係,還提出了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否虛無等假設。

這本書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讀了它,讓我再碰到其他奇怪的問題時不會再迷惑,我希望更多的朋友把他做為科普讀物仔細讀讀!

心中的樹讀後感篇4

前幾天,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

課文生動、真實地描述了在1994年洛杉磯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難,救出兒子的事。讀完文章後,我感慨萬千,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挖到38小時時,他忽然聽到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您嗎?’”時,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位父親因為深深地愛着兒子,堅信兒子還活着,所以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停地挖着……最終救出了兒子,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可歌可泣的人間壯歌。

讀完了文章,我陷入了沉思:阿曼達的父親多麼偉大呀!如果不是他對兒子深深的愛,如果不是他的堅持,阿曼達和他的同伴可就得葬身廢墟之中了。是啊,天下的父母不都是一樣的嗎?我不也同樣擁有一位深深愛着我的父親嗎?記得在一個下着傾盆大雨的傍晚,我發高燒了,剛下班回家的爸爸背起我就往醫院跑。醫生檢查後對父親説:“幸虧來的及時,要不然可要影響到腦部的發育……”聽着醫生的話,只見眼淚順着爸爸的臉頰流了下來,嘴裏不停地説:“都怪爸爸沒早點送你到醫院來。”當時,我百感交集,長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淚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一定認真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對我深深的愛!

心中的樹讀後感篇5

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一直是我很想讀的一本書,但讀完這本書後,説實話,我不是很明白,也許是對裏面的內容理解得不夠透徹吧,因此這本書包含的內容都不是很明白,懵懵懂懂的。

設計源於生活,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與設計有密切相關的聯繫,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

原研哉回顧了現代設計的發展歷程,並且策劃了“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展覽,通過與許多設計師的互動,共同思考設計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然而,在設計實踐中,原研哉師試圖建立一種信息建築的思維方式,讓平面設計不僅能作用於人的視覺,而且能夠觸動人的所有感官,設計其實是我們觀察和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但如果設計師能夠以一個動態的眼光,去判斷所面臨的項目,或許會生出一些更具生命力,更具開創性的想法,去指導設計的行為,其結果會更好。而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上,很多人和書都在提醒着我們,人應當保持一種純潔的心境。設計其實也一樣,雖然常常不可避免地與商業相關,卻不能成為市場利潤的奴隸。因為只有這樣,設計才能積極地影響社會和人們的生活,設計中的設計才不會失去它原本的意義。

因此,設計無處不在,時時刻刻地與我們的生活相互聯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帶來的5篇《設計中的設計讀後感》,能夠幫助到您,是一祕最開心的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