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4W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感受到書籍的魅力和力量,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寫讀後感是我們對書籍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讚美,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精選8篇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1

昨晚讀完《穆斯林的葬禮》實在翻來覆去睡不着,總覺得應該記錄一下我的心情,才不讓這個週末白白度過。誠然從中我瞭解了一些穆斯林的婚禮習俗和葬禮習俗,還有日常的某些習慣。但在看書的過程中卻慢慢忘記了那是個有着濃厚民族色彩的故事,只覺得新月與楚老師是那麼獨立的個體,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只有裏面的樑君璧充滿了回族色彩的人物。

豁達前輩説那是個真實的故事,當她從主人公的路線一路尋找着故事的片段時,聽到和主人公有着相當時間接觸的.人們對他們的故事緩緩道來時,那死去的人物彷彿在她的眼前復活了。她就好像一個站在當事人旁邊的旁觀者一樣,陪着主人公高興、難過、痛不欲生……當然文學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部分也是作者為了突出主題而即興發揮的。

好了回到我的世界吧!看到新月一次又一次被她那個媽媽傷害,真心疼,畢竟上一輩人的恩怨不應該報應在這麼純潔的她身上,可是命運的輪盤就是這麼寫的,她死了是悲劇,活着又何嘗不會是悲劇,楚老師應該是愛情的化身,他那麼炙熱的愛着新月,從來有人得到過這樣至死不渝的愛情,或許這方面她又是幸福的。

雖然我已不像以前那麼激進,當我看到韓子奇竟然和樑冰玉在一起時,那一刻我心裏氣急了,怎麼可以這樣沒有責任心,或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在異國他鄉流浪20xx年,想不清楚那應該是怎麼樣的心理歷程,又怎麼樣的文化程度和態度觀點才能讓他們做出這麼為世人所唾棄,起碼是比較傳統的人們是不能接受的,這也許就是儒家思想在大多數人心裏的根深蒂固吧。樑冰玉説:“因為我愛他,他愛我,所以我們就結合了。”説的那麼理直氣壯,一點不像是第三者。不過她的敢愛敢恨也讓我佩服。韓子奇終究還是比較傳統的,他扔不下他兒子和妻子和玉和名譽。他口口聲聲説:“我離不開你”,可是照樣過得好好的,或許有點苦,可是沒死,有點犀利吧。所以我也佩服樑冰玉説:“你的人生應該由你來做決定”,後來就是她失望的走了。帶走了這個人的愛,卻帶不走這個人的人。這也是一個女人的失敗。她姐姐樑君璧也失敗,留住人留不住心。還有一失敗,她有意冤枉老侯,卻最終敗了自己的家。這個小説裏還有個有點意思的角色:鄭曉京。好多次因為她我竟然哈哈大笑。楚老師性格穩重有文藝範兒,而這個鄭曉京卻是十足的政治革命家,起碼樣子是挺足的,兩個人有好多個碰撞那種完全不在一個頻率上的人的談話着實讓我覺得好笑,這裏其實體現着當人文人墨客在政治面前的尷尬與無奈。悲傷的事總是會發生,而且發生的太突然,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新月要死,可是當我看着新月在叫着:“楚……”,楚老師還沒有來那會兒,我覺得她不會死,一定會等着她的戀人到來再緩緩離世,可是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樣發展,她就真死了,真沒有睜着眼睛對自己的戀人説一句:珍重。沒有見到自己的親生媽媽,沒有見到最愛的爸爸,就這麼走了。那時我覺得作者肯定和我開玩笑,一定會有楚來了之後的迴光返照,可是沒有,故事結束了……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語言精闢,四字成語非常多,每一句都是斟詞酌句,而且情感細膩真摯。祝福天下擁有這樣純真愛情的人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2

20xx年,82歲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娶了 28歲的翁帆,一時間,這一組“老少配”“爺孫戀”被淹沒在“老牛吃嫩草”“吃年輕飯,攀枝附葉”輿論的巨浪中。28歲的翁帆被推向了風斗浪尖。

在前段引入這個話題,其實我想説:愛情中,比流言更可怕的是偏見。而在偏見中,愛從未停止呼喊。而這一對曾飽受爭議的夫妻,卻攜手共同度過了 14年。楊振寧曾表態過:“我不管別人對我們有什麼看法,但我只想和你在安靜的午後看看書。”

今日讀了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深有感觸,收穫頗豐。此前我對於穆斯林僅僅留有清真教、小圓帽的印象,但之後我對於這個民族有了更多的瞭解。甚至於是關於愛的理解。

全書是分為玉和月兩部分,整本書是以一個玉器世家的興衰滅亡來吟唱出幾代人的人生詩歌。劉白羽這樣説到:“這是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是的,那是一部寫出了浩蕩人生的作品!韓子奇、樑冰玉、樑君璧、韓新月、楚雁潮等人物的刻畫和跌宕起伏的情節發展,無一不生動可刻畫了民國時期封建人們的生活。

這部“人生”實在太過龐大,而我只能就事而論罷了,任取一瓢談談愛。

韓子奇為了護玉跟隨亨特先生來到了英國,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妻妹竟然偷偷跟隨他,來到這個離家萬里的異鄉。在英國的日子幾人過得還算安穩,但好運不長,英國後來被德國轟炸。在廢墟中的病牀上,病懨懨的冰玉終於對韓子奇説出了愛意,韓子奇也終於知道他真正的愛人是眼前人。

“我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這句維也納鬼魂的吶喊,應該是這對人對愛最大的宣言。樑冰玉不顧世俗,不懼罵名毅然愛自己的姐夫,這與民國時期女子思想恪守婦道、視名譽勝於生命是相悖的。而韓子奇,一個受封建傳統思想教育的匠人,又如何能放下家中的妻子接受眼前的真愛呢?在我看來,樑冰玉此舉真真正正是一個女子強大的表現。這樣矛盾的愛情的產生,其外在原因是樑冰玉接受了先進的,前衞的知識,而更重要的應該是兩個人的內心。

他們的心中燃燒着的是對愛的渴望,他們對愛的吶喊是決意與封建不同的抗爭。我們不管什麼時候的人,都有權利生活,都要愛的權利!梁祝化蝶、孔雀東南飛、簡愛等等不都是嗎?

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韓新月和楚雁潮兩人的愛。到如今,我依舊歎息那份過早凋謝的唯美愛情,雖只是曇花一現,但卻滿地殘香。這兩人的愛應是從初識的誤會便開始悄悄吐芽吧,然後美好地發展着,生長着……也許之後他們應該會幸福的一起過日子,可愛並不是如此一廂情願啊。楚雁潮與韓新月父母表明對新月的愛意時,卻被狠狠拒絕,分明指出“你的身份是新月的老師”;當楚雁潮與家人説出自己愛的人韓新月是心臟病人時,其母逼其與韓新月早點斷絕關係;甚至於被學生班長鄭曉京指責“師生戀”……他們遭遇的竟然是所有親人的偏見!是啊,在那時學生和老師相愛是不可以的,是不合規矩的。但這又如何?他們是相愛的,所以他們一起在偏見中相互鼓勵相互照顧。

度過了艱難應該有個好結局吧?我是如此期望的。但作者對於自己的“孩子”沒有留情,她讓愛到高潮之後突然直墜落谷底,以悲劇結尾,一切都沒有辦法挽回。雙親的反對沒有阻擋他們;楚氏漢人的身份也擋不住他們;但他們卻阻擋不了死亡的腳步,最後韓新月在等待天明中死去……也許我應該釋懷,並不是每一段度過艱難的愛情都能有個幸福的結局,並不是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但這些都是作者的偉大之處啊,這樣痛徹人心的悲劇結尾讓我久久歎息、久久回味、久久思考。結局之前,這對人從未停止對愛的呼喊,他們倔強,他們深愛。而結局之後,在韓新月的墳墓上,楚雁潮依然孤獨地奏着小提琴的“梁祝”。

愛應該如此:面對偏見,愛需要吶喊,需要在爭取中強大,不管結局是化作連理枝亦或是粉身碎骨。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3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糾心和欣喜不斷交錯。時空前段不斷地轉換,挺喜歡這種敍述方式。

第一次看關於少數民族在京的生活,那麼得真切。在京回族,生活地界融入漢族,可是依然保持着他們的習俗。每天都要向阿拉伯麥加的方向朝拜三次,不食豬肉,流淚,生活簡樸,淡薄。伊斯蘭的教文化在東方文化的顯現,可以讓我們瞭解那種特有的文化,以及他們的某些簡單的語言。神聖的宗教文化總是那麼得純淨,即使是非伊斯蘭的教教徒,也很容易被那種文化感染,在節日,迎親,葬禮中。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這是一個玉的世界,小説中的篇章題目要麼是玉,要麼是月。玉的製作,玉的銷售,玉的鑑賞。塑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他們的品格,也如玉一般,傳統的質樸,找不到絲毫瑕疵。可是,註定要承受命運的不公,生活的痛苦。堅守着未來的一樣。

我很喜歡新月在考上北大後的生活,純如雪,潔似玉。有理想,有動力,有青春,有活力。這裏一個無死亡,與頹廢無關的世界。是一個未被扭曲的,健康的世界。擁有最寶貴的人性和善良。她檢驗者心臟病後,和剛畢業不久留校英語老師楚雁潮的愛情。我想看了這書的人,對楚雁潮的人格,才華,以及思想會佩服萬分。我相信這種人,在那個年代,還是存在的。他愛新月,並非憐憫。而特別是在受到新月母親阻撓後的那翻話。開始以為他會放棄,但是沒有。他説“你們愛新月,我也愛她,我們都希望她好,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的”。後來新月離開人間,二十多年後,中年了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墳墓前拉曾經新月很喜歡的《梁祝》,讓人不禁感慨萬分。

給人一種心痛的情感體驗,雖然心痛,然而是一種淨化。新月知道生母后,百般留戀,看着相片,這就是她的媽媽。可是到最後也沒有見到媽媽一面便離開了人間。等二十多年,媽媽回來後。韓子奇,樑壁玉,姑媽都已經不在人世。就像天星説的,“想見的,不想見的,都見不到了”。天星和新月的兄妹情,懂事的天星對同父異母的妹妹百般疼愛,因為他知道,妹妹的親媽媽不在身邊。

就如新月説的`,“人在艱難的是否,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這不是藥物。而是一片的真情,一線希望,當這些全部歸於毀滅,人就沒有活着的動力和希望。”

霍達説過,一個真善的作家才能寫出真正真心情的作品。小説裏的很多言語,平淡中感人至極。裏面所面臨的人生問題,或者心理歷程,也都是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要面臨的。

如同《平凡的世界》一樣,《穆斯林的葬禮》成了我最喜歡的小説之一。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4

有幸拜讀《穆斯林的葬禮》得緣於文學社的好友推薦,初次看這個書名,覺得大概也就是講述穆斯林的喪葬習俗而已。經過認真讀過之後,才知道其實並非如此。

這本書我認真的看了兩遍,每次都有新的收穫。它一方面講述了一個世代以琢玉為生的穆斯林手工藝人樑亦清所創建的玉器作坊“奇珍齋”的興衰和韓氏家族的情感歷程。一方面又容納了建築、醫學、玉器、民俗等方面豐富知識的書籍。

我先談一下知識方面,從一位女士踏入一條熟悉的衚衕,站在“博雅齋”大門外起,作者開始詳細描寫這座四合院,用了很多專業的術語如“鴟吻”“垂花門”“門簪”“懸山頂”……當然,這些都是經過上網查資料後,我才有了初步認識。當第二次閲讀時,一座晚清的院子就出完整浮現於腦海了。

我是漢族,書中詳細描述了回族的起始發祥,並多處引用回族母語,以及回族人每天從“榜答”(晨禮)“撇什尼”(晌禮)“沙目”(昏目禮)“府蓋爾”(哺禮)到“虎伏灘”(宵禮)五次禮拜,瞭解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民族,學到了很多知識。為什麼説是“熟悉又陌生”呢?我的親戚當中就有回族人,可是對他們的風俗、母語、做禮、都一無所知。小説把回族婚喪嫁娶的習俗,描寫的非常仔細。讀樑亦清的葬禮片段,那是一個人在經歷了滄桑磨難以後,最終的歸宿,雖然心情沉重,但是也不乏是一種解脱。與讀韓新月的葬禮是不一樣的,新月太年輕了,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卻被命運的魔掌扼殺了,心一次次被她緊緊撕扯,生生的疼,淚眼朦朧,不禁為她歎息。

回族的婚娶,也是非常隆重的“按照回回的習俗,男婚女嫁,不是自由戀愛、私訂終身就可以了事兒的,任何一方有意,先要請“古瓦西”(媒人)去保親,往返幾個回合,雙方都覺得滿意,給了媒人酬謝,才能準備訂婚。訂婚通常要比結婚提前一年至三年,並且訂婚的儀式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初次“放小訂”,在清真寺或者清真飯館或者“古瓦西”家裏舉行,男方的父、兄預先訂下一桌飯菜,備了用串珠編織成的聘禮,前去行聘。女方的父、兄帶着一隻精巧的玻璃方盒,裏面放着“經字堵阿”和刻着待嫁女子的經名的心形銀飾。雙方父、兄見面之後“拿手”,互換禮物,然後聚餐,“小訂”即算完成。過了一年半載,再議“放大訂”。“大訂”比起“小訂”,就要破費得多了,男方要送給女方一對鐲子、四隻戒指、一副耳墜兒、一塊手錶、一對鐲花兒,裝在玻璃盒裏,連同“團書”(喜柬),由“古瓦西”送到女家,“團書”上寫了兩個日子,供女方任擇其一。“古瓦西”討了女方的口信兒,再回男方通知。“團書回來了嗎?訂的是幾兒呀?”“回了,×月×日。”這個日子就是預訂的婚禮日期,所以稱為“大訂”。“大訂”之後,男方就要依據婚期,早早地訂轎子、訂廚子,並且把為新娘做的服裝送去,有棉、夾旗袍,棉襖棉褲,夾襖夾褲……共八件,分作兩包,用紅綢裹好,外面再包上藍印花布的包袱。至此,訂婚就算全部完成,只待舉行婚禮了。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5

因為陌生,所以好奇;因為好奇,所以神祕;因為神祕,所以聖潔;因為聖潔,所以感動;因為感動,所以寫作。穆斯林,因為你,所以而寫。

不清楚看了多少天,不清楚流了多少淚,五十餘萬字的《穆斯林的葬禮》被我啃完了。最後的最後,我居然沒有哭。這注定是一部悲劇,卻留給我無盡的思考。

玉非玉,月非月;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雷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玉魔、玉殤、玉緣、玉王、玉遊、玉劫、玉歸、玉別,玉的`長河流入我的心海。

我不懂玉,卻被玉所俘虜,我成了玉魔老人、樑亦清、韓子奇,在玉的長河裏掙扎。我有信仰,卻逃不出命運的魔掌;我有希望,卻跳不出絕望的深淵。當我醒來,玉已不見,人已不存,我還是我。

獨彷徨,仰望蒼穹,又見新月一輪。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戀、月落頓浮於腦海。最是月兒多情,月,你讓我想到了新月。不如意事常八九,就是這八九奪去了鮮活的生命。我記得,她年輕貌美、才華橫溢,可在命運面前就不值一提。命運是愛絲美拉達,還是伽西魔多?信仰抵不過命運,穆斯林失去了明月。玉是玉,月是月,兩相結合,融入了穆斯林。

我看到了信仰,看到了信仰裏的愛情。一場二戰,拉近了韓子奇樑冰玉;一曲《梁祝》,成就了楚雁潮韓新月。葬禮無情,月老有情,玉與月的碰撞,是社會的新生……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6

從姑媽的女兒手中借了一本《穆斯林的葬禮》來已經好久的了可是一直都沒有時間看,因為要準備那可怕的期會考。

現在終於開始看了,如果不看過這本書我還不知道原來穆斯林是一個民族的名字的,這也讓我大跌了眼鏡。因為一直以來我只以為是一個作家的名字,開始是幾無聊的`````但如果不看開始的話又怎麼知下面講的是什麼呢?反正在家一天也是無聊的只好看它來打發時間羅,當我看到第三章了那個女主角才出現,我發現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她,她是多麼的純潔,文靜,寬容,是一個人見人愛的人,我的心也跟着回到了那個後代。那本書寫的`是二十世紀前期,中期一個家族的興衰,我的思諸也讓故事裏面的人物給帶走了,這也是我十八年來看的第一部中國文學作品,也是看過最厚的一本書,大概有五六十萬字,但我只花了三天時間就看完了,因為裏面深深吸引了我,我忍不住要花時間看,天也在幫我班主任剛好請了三天的假,所以我可以大膽地看,我從沒有那麼認真地看書,這一次竟然是一本文學書。但它是一個悲劇真讓我`````

當我看到女主角死的時候,眼淚也不知不覺地掉下來了,多麼悲傷的命運一個和我一樣大的女孩子。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7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着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説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堅持着自我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齊,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我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齊。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感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應對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應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樣可能讓自我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僅有樑冰玉明白,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能夠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感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敍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閲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對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篇8

穆斯林是一種宗教信仰,他們信仰真主。而《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就是以宗教信仰而引發的故事。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她用雙手編出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愛情交錯在一起。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着這樣一段對話。“楚老師,魯迅他為什麼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莊子為什麼要五百年的骷髏‘起死’呢?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我不知為何這句話讓我如此震撼。也許人生就像莊子説的那樣:要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不是嗎?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名名為韓太太的人物。她不是主人公,但她心計多端,專橫冷酷。她的一生遭遇了多麼凜冽的`背叛,承受着多麼沉重的負擔。她不是聖人聖母,她也會恨會痛。她恨丈夫的背叛,也因一個個親人的離去而悲痛萬分。她所做的一切在我看來她只是守護着她認為應守護的東西。雖然在他人看來十分迂腐。

這本書中還有如初生之月一般純潔的韓新月;文質彬彬的楚老師——楚雁潮……霍達將這些人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最終以悲慘的結局為這本書畫上句點。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緊閉雙眼,三代人都愛恨情仇仍然在腦海中不斷演繹着,不知從何處傳了楚老師那悽婉的琴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