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精選最新讀後感示例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2W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傾聽者,這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非暴力溝通》精選最新讀後感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非暴力溝通》精選最新讀後感示例三篇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

這是一本想要安利給全世界的實用性溝通教科書。

在翻開書之前我從沒想到會是這樣一種閲讀體驗,很有趣啊,是很久沒有讀過的標準科研文章型指導讀物,讀起來邏輯通暢條理清晰,實操性這方面怎麼説呢,是一種要讓人一點一點潛移默化從而達到純熟運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種含蓄的語言,中國人也是一個含蓄的民族,我們總是更期待別人通過自己的字裏行間來感悟到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從而更吝嗇於真誠通透地表達,這樣反而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及隔閡。(看完書發現其實所有人類都有這種依賴性造成的溝通不暢)

這本書旨在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表達以及溝通,更或者説,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認識以及表達自己。觀察並瞭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引起情緒的真實需要,從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別人,幫助別人,傳遞“非暴力,愛自己”的精神,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觀點和理論非常實用,閲讀的過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況,不時在想“如果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法應該怎麼表達呢”,練習的這種過程其實也很有趣。至於具體實際操作,其實真的挺難,因為這種溝通方式需要順暢的溝通環境或者説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間,而現實生活中,哪怕自己內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溝通想要去愛人人,但是當遇到銅牆鐵壁一般拒絕溝通的對象,或者説一時之間的情緒波動,(就比如真正在路上開車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還是會很苦惱於難以控制自身情緒,無法熟練運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還是會盡量去做去練習吧,如果真的能熟練運用感覺還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2

自認為上次讀《非暴力溝通》已經很認真了,今天拿來重讀,居然又有好多新的.感悟。

《非暴力溝通》在前言當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改變溝通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開端。當我們遇到人際衝突時,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他不理解我,我的觀點完全正確,他為什麼總是執迷不悟?我們自認為自己正確無誤,是源於我們的自信,可是我又説服不了對方,因為他也有自信。

所以,雙方就糾纏於為自己辯護,最後誰也戰勝不了誰。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卻徒增煩惱。我們渴望進步,我們渴望良好的溝通,我們渴望和諧的人際關係,可是問題出在哪裏呢?我如何才能説服他呢?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轉變的是溝通方式,我們要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蘇菲派詩人魯米寫到:“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裏見你。”初讀這句話,覺得作者真是沒有底線,怎麼連道德與不道德都不進行區分了,那這世界上還有正義嗎?如果對於不道德行為不去譴責而放任自流,哪裏還有公平正義?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再往後看,慢慢理解了。

作者的意思是,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要條件反射地對對方以道德或不道德進行評價,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它不只是溝通方式,它更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提醒,使我們專注於更可能滿足我們人生追求的方向。

書中又講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表達—需要—請求

四個要素非常簡單,但真正做到卻很難。書中的“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對其中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是用什麼字眼進行交流”,這句話清晰的給出了一直困惑我們的問題的答案。

道理很簡單,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不到?那是因為我們的覺察不夠。我們表達的錯誤,是因為我們覺察的不準確;我們體會不出內心的需求,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覺察到內心真實的聲音。

“而我傾聽每句話包含的情感和需要。我並不將他的話視為攻擊,而當作來自人類同胞的禮物。”當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就是覺察了。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3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這句話一語中的,説到了點子上。

我們人類有很多感受,傷心呀,高興啊,失望啊等等,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話而引發,通常我們習慣把這種感受歸結於那些行為或者是言語帶來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們有這種感受的。例如有時候孩子不好好吃飯,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實我的這種感受,來源於我自身的需要(我做為孩子的母親,我希望他們健健康康的)!這是我深挖之後發現的,這個真的需要練習長期的練習,形成一個習慣,一旦發現自己的感受及時去挖掘內心的需求,否則的話,我們還是非常容易把別人的一些言行當成我們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個心得就是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目前,我應該是處於第二個階段,面目可憎階段。有時候覺得日子過的就特別憋屈,特別委屈,原來自己是在犧牲自己,迎合別人,光為別人的情緒負責,總想着讓別人滿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會好過一些。但是這樣做的後果,自己非但沒有更好過,而且確實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兒似的,不想讓任何人失望,那麼就只能委屈自己了。當別人一不高興,我通常會自責或者心虛。成長的第三個階段,生活的主人,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達到的一個階段,那個時候我們有愛有力量,我們樂於分享,樂於貢獻,樂在其中!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想要的就是那個香,我樂意要那個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