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3W

心得體會的內容應該都是我們內心真實的看法和見解,為了記錄下自己的所想所悟,寫心得體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7篇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篇1

全市開展“警示教育月”活動以來,本人認真參加市科知局黨組組織的各項活動。近日,通過集中觀看警示教育片——《一個州長的瘋狂》,我深受教育,感受頗深。

一、進一步強化學習,堅定信念

通過這次警示教育活動,我心靈上受到極大震動,思想上受到深刻洗滌,從中得到一些深層次啟示和警醒。今後在思想上要進一步高度重視,積極參加集中學習、集體討論,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必須抽出一定時間自學。始終堅持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將其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黨員幹部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失去精神支柱,失去靈魂。自覺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堅定自己的信念,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過好權利關、金錢關、人情關,經受住各種考驗,抵禦各種誘惑,立於不敗之地。

二、進一步廉潔自律,拒腐防變

廉潔自律是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黨員幹部能否以身作則,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反腐敗鬥爭的深入發展至關重要。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是每一名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品格。今後要如履薄冰,嚴於自律,自覺接受黨和組織的監督,勇於接受羣眾的監督。把黨組織和羣眾的監督當成一種警戒、一面鏡子,經常想一想,照一照,檢查一下自己有什麼不足和缺點,及時加以改進和糾正,增強自己拒腐防變的能力。

三、進一步以案為鑑,自警自醒

___等腐敗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金錢、官位、名利的誘惑下,放棄了對世界觀的改造,放鬆了對自身的要求。如果不注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私慾膨脹,背棄理想和黨的宗旨,人生觀、價值觀就會偏離正確方向,道德觀念就會失衡,就會把國家和人民賦予的神聖權力,當成謀取不義之財、謀取私利的工具,就會在政治上喪失信念、經濟上貪得無厭、生活上腐化墮落。通過學習對照,既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又從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訓,要從每一個細節處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不能有任何偏離。自覺地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面對物質利益的強烈誘惑,不沾不染,自覺抵制。不斷改正工作作風,不斷遵守廉潔自律的各種規章制度,杜絕腐敗現象的滋生。

我將從___的案件中吸取教訓,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漸,警鐘長鳴,牢記宗旨,做好本職,恪盡職守,牢牢樹立執政為民、廉政為民的思想觀念,做到“貪慾之禍常思、非分之想常除、為政之德常修”,為巴中科技和知識產權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篇2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通過七個故事,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展現了建國70年來國家的發展變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管虎執導的《前夜》。

?前夜》的主演有黃渤、王千源、歐豪、樑靜、佟大為等。《前夜》講述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前夜,_廣場旗杆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等人爭分奪秒克服重重困難,保障開國大典上我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升起的故事。

?前夜》聚焦面對歷史鉅變時個體小人物的生命體驗,通過林治遠等徹夜奔忙的工作人員,表達了大家對於開國大典這一光輝瞬間的期盼。

1949年10月1日的中國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身為90後的我,似遙遠,又似眼前。雖然沒有見過那麼熱血沸騰的場面,但是作為華夏子孫,我只要一想到那種震撼的畫面,仍感到揚眉吐氣,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但是,我永遠忘不了,1937年12月13日,30餘萬中國軍民死於日本侵略者無情的蹂躪下,無數兒童死於非命,大量的財物遭到掠奪,三分之一的建築遭到毀壞,日本侵略者一手製造的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大慘案”之一,如此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中國曆非常黑暗的一頁。如此重大罪行,外者不容置疑,更不容篡改,因為這,就是事實!

我永遠忘不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如此輝煌的萬園之園,竟毀在入侵者一把炬火中,這些侵略者把能拿走的國寶通通拿走,這園林藝術的瑰寶,這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灰燼。這滄桑的歷史,使所有的中國人心裏充滿了無限的仇恨。

我也永遠忘不了,1950年10月-1953年7月,美國不顧安理會反對,強行要挾歐盟國家出兵干涉朝鮮內部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75000人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陸。此後,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退卻。10月1日,美偽軍越過三八線,隨後侵佔平壤,並繼續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進犯。從8月27日起,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和轟炸掃射,但是戰士們浴血奮戰,成功地把美帝國主義趕了回去。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的70週年,現如今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正確領導下,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加強,黨員隊伍穩步壯大、戰鬥力不斷增強,始終保持着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黨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政治、“一國兩制”等方面作出了理論分析,形成了新的完整理論體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我們要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永遠地傳承下去。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來之不易,我們有職責、有義務,也有激情與活力去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讓祖國這條騰飛的巨龍飛躍發展,讓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為之奮進,讓我們為這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感到驕傲、自豪!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篇3

單位組織全體職工觀看了警示教育片《守住第一次》、《職責與犯罪》1、2集,看後感慨較多。既為那些曾風光的領導幹部一下子變為階下囚感到遺憾,也為黨內清除了一批“蛀蟲”而慶幸,更為黨中央強大的反腐倡廉力度而叫好。

警示教育片以案説紀、以案説法,觸及靈魂、震撼心靈,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潔教育,體會頗多:

一、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犯罪分子之所以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根源在於他們背棄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思想上蜕化變質。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靈魂,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黨員領導幹部更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才能抵禦住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二、黨員幹部要慎重使用手中權力,嚴格遵章辦事。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職責範圍內正確行使權力,恪盡職守,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都是一種貢獻,對自己也是一種肯定;如果失職瀆職,濫用職權,甚至以權謀私,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則是一種犯罪。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明白,權力是誰給的,手中的權力應該為誰謀利。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做到警鐘常敲,時刻不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金錢的誘惑,永葆共產黨的本色。

三、要牢記艱苦奮鬥精神,切實抓好反腐倡廉。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寶貴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實質上就是一種廉政的表現。作為我們工作人員,工作中一定要深刻牢記黨的宗旨,發揚艱苦奮鬥、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有損企業的做法既損害了黨的形象,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作為一名黨員,一定要帶頭髮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耐得住艱苦,檔得住誘惑,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人,做一個對黨對國家有用的人,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篇4

女排精神,是對時代的呼應和作答。此刻,宏觀語境清晰地顯示我們所處在“時”與“勢”——這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這更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挑戰在前、重擔在肩,就當爬坡邁坎、滾石上山。面對未知征途,郎平指導曾鏗鏘有力地説:“我們要打出精氣神,為國爭光,我們的目標只有升國旗,奏國歌。”最終,郎平的承諾兑現了。但從承諾到兑現,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靠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來讓願景一一落地。行走在新時代的我們,要的就是這麼一股子勁!

學習女排精神,以奮鬥拼搏向祖國獻禮。對於中國女排取得的佳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幹出來的。希望你們繼續保持昂揚鬥志,不驕不躁,再創佳績。”

榜樣的作用是引領,精神的力量是無窮。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女排姑娘那樣,或是在車間生產一線以卓越的勞動踐行工匠精神,或是在田間地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或是在科研攻關中瞄準關鍵領域潛心鑽研,或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堅守實業報國的追求……每一個人的崗位,都是競技賽場,都應該發揮出中國女排“一分一分咬牙頂,一球一球頑強拼”的精神。以奮鬥拼搏為最樸素的方法論,我們定能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篇5

一千六百五十六年前暮春三月的一天,一羣人來到一個叫蘭亭的地方集會宴飲。曲水流觴,逸興遄飛,坐中俊才豪傑,各個把酒臨風,即席吟詠,好不熱鬧。參加的人或許不知道,這一場熱鬧,竟然能永載史冊,而浙江紹興的老農,更不敢想象這個叫蘭亭的地方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化標籤。畢竟,才子佳人相邀聚會,政客富賈附庸風雅,在習慣於山水寄情詩賦抒懷的古代中國,是再平常不過的了。

奇蹟的發生,委實太簡單了,僅僅就是因為一個三十二歲的太守的筆走龍蛇,使這次集會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文化活動,而小小的蘭亭,也毫無爭議地定格在了歷史的文化標杆上。太守,就是當年的東道主王羲之,所謂的筆走龍蛇,就是王羲之用行書寫下了《蘭亭集序》。一個是書聖,一個是書聖寫下的“天下第一行書”,就憑這兩點,蘭亭能不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瑰寶嗎?

?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昭明文選裏沒有登錄,古文觀止裏卻赫然在目,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而《世説新語》裏雖有錄入,卻比現在的《蘭亭集序》少了二百多個字,也留下一個大疑問。所以,在郭沫若先生為此大打筆墨官司之後,我們確實很難在文章內容上作什麼評價。

“死生亦大矣”,是對六朝明理的沉痛反對,“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是對老莊清談的無情撻伐,這些思想即便是後人附會,我們也可以記到王右軍的頭上,因為憑右軍的性情和作為,是完全可以擔當這樣的責任的。

編輯推薦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閲讀書聖王羲之寫的《蘭亭集序》後,心中會有莫名的感觸,有很多的想法,寫關於作品的讀後感,可以讓我們再一次回味這本書籍。您從《蘭亭集序》中有哪些領悟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國小生看《蘭亭集序》的心得體會》,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花開時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時間如白駒過隙,在時間的長河裏,我們是激起千層大浪,還是默默無聞,隨之而逝景趣之美:《蘭亭集序》屬寫景抒懷之作,但其真正描述自然風景的語句並不多。原因在於作者寫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為形而為意,不重實而重虛,即以最少的筆墨,創造一種最能體現自我審美追求、最便於抒發獨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靈虛淨的意境。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便是文章第一段、也是全文最迷人的有關自然風景的兩句描述。前句不寫水美山肥、青山疊翠,也不寫綠水白浪、彩石麗魚,而是避開一切具體的色彩,用最簡潔的線條、最少的筆墨、最清淡的語言,極寫山高林茂竹修長、水清流激映蘭亭的和諧與疏朗。

水是山的靈魂,山是水的骨肉。唯其水美,方使林茂竹秀;緣何山崇嶺峻,只因清流映帶。正如某些古代山水畫一樣,看似無色,其實有意,看似簡單,其實搞笑,這既是作者獨特的審美意趣之所在,也是時代審美精神的體現。魏晉時期,思想界崇尚老莊,高談玄理,在山水描述中,往往表現為一種清淡空靈的意象美。後句寫天氣與風力的描述更突出了人對自然的一種感悟與親近,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其景中清淨淡雅,舒適宜人的靈性美,絕非鳥語花香、蟲鳴蝶舞的豔麗與歡快所能比及。

這種以少勝多、以虛當實、以簡馭繁的寫法,除了表現作者的審美趣味而外,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為蘭亭盛會中曲水流觴的禊祓之事帶給了一個適宜的背景,有利於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體情趣與理趣的闡發。這也是作者寫景的意趣之所在。

情趣之美:從文章的整體結構來看,本文情感呈現一種動態的變化過程,並且“樂”“痛”“悲”“感”有張有弛,情趣超凡。作者寫景記事,意在抒情。流觴曲水,暢敍幽情,其樂融融,自不待言;天朗氣清,遊目騁懷,仰觀俯察,亦視聽之娛。這是人在自然美景面前所產生的生理上的一種快感,是一種比較淺的感官享受,當屬一種本能的體現,所以作者感到“信可樂也”。比這種自然的情趣美更深的是一種人生社會的情趣美。無論靜躁,無論內外,人之相與,欣然所遇,快然自足,事過境遷,感慨萬千。由此及彼,不難想象,人之一生,修短隨化,終歸於盡。拋開一切的事務,無論多大的情懷,應對無奈的死生,孰不覺其痛哉!

這種生命的感悟,表面看來與前文之樂截然相反,其實,這正是由耳目之樂聯想到了人世間的一切歡樂及其歡樂過後的感慨,並緊承其懷,想到死生,頓生痛感,此等情懷,絕非俗人所感。

第三段先言“悲”,後得“感”。“悲”不是簡單地對前文“死生亦大矣”的痛感的強調,而是為人類永遠無法超越的認識上的侷限性而感到悲傷。具體説來,包含兩層意思。不明白為什麼昔人興感之由與自我能如符契一般相吻合,所以只能臨文嗟悼,歎息不已,此其一也。明知時人崇尚的老莊思想中視生死為同一是荒誕和虛幻的,可後人依然會和今人有同樣的感慨。

文中“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觴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許多人以為此處之悲仍為死生,其實不然。那裏的“悲”係指人類對死生認識上的侷限性,即對當時社會文人士族借老莊思想來逃避現實,逸情山水,麻醉自我,漠視生命的態度,並且這種無法擺脱的認識上的侷限性古今同一,此為其二。

結尾的“感”出自“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由“悲”類推而來。正因為古人和今人在認識上有不可抗拒的共性,所以蘭亭盛會的詩文也將使之後的讀者產生同樣的感觸,即情感上的共鳴。文情至此,作者的“悲”與“痛”就應説已經被“感”所代替,轉變為一種相對平和舒緩,甚至趨於欣慰或愉悦的狀態,進而使文章的情感走向與開頭的“樂”產生呼應的跡象,使文章感情境界得到昇華,較之前文的視聽之娛,當屬難得的精神享受或超凡的情趣轉化。

理趣之美:理趣之美,在於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臨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藴涵的人生哲理與人文價值。

歲月在飄逝中永無聲息。某一刻,我們也會兩鬢斑白容顏蒼老。而歲月沒有痕跡,痕跡都在我們的生命裏。

我常常心裏泛起一絲愁緒。人活在世上,為了幸福、快樂所追求的美好,到後來卻總是會消失、會厭倦。我們總是情不自禁的沉浸在快樂裏,過後又有種深深的惦記。我們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都不會適可而止。但是,無論是有價值無價值,最後彼此的生命還是都化為烏有。

王羲之,一同會集的人“羣賢、少長”都為賢者、年齡各異,都是些志同道合的人。作者怎能不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風景的優美,讓人心曠神怡,作者怎能不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此刻,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天空廣闊之大,地下萬物之繁。作者怎能不樂?

作者也會感慨,這些美好的東西總是會逝去。無論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每個人的追求總是自己認為美好的。但是,時間總是眨眼間,我們很快會老的。老了後,連同着自己的一生,或喜或悲,都會永遠的終止。

文章瀰漫了憂傷感慨的氣息。文字間貌似滲透出一種淡淡的頹廢,面對只有死的結果,誰又會不斷的欣喜?表面上消極的情緒令人頹唐不安。其文裏,卻非淺嘗輒止的只是一種情緒。面對短暫而又有限的生命,我們應該去盡力盡心創造出自己命途的價值。面對容易逝去的時間,我們應該愈加的珍惜,利用好有限的每一分每一秒。

“死與生”自古以來便是世間的大事,自古以來也是多少人思想最深處的筆鋒。我們該如何對待?從以前到現在到未來。生命永遠無休止的輪迴,我們也只是不住的感慨。

珍惜有生之年,執着的在命途裏奔波,為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而努力進取!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當我再讀起《蘭亭集序》這熟悉而深邃的詩篇,不禁浮想聯翩。名序一篇,流傳千載。

有的人思緒隨文穿梭千載,看到了名流薈萃,與會諸者;有的人情節隨風凝結萬點,看到了流觴所至,即席賦詩。可是,我卻看到了在曲水流觴的背後,作者那一顆孤寂的心;可是,我卻聽到了在瑰瑋之文背後作者那透人肺腑的訴説。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詩人的第二種眼光一針見血,它不同於前人只看到了生命的長度,簡單的一致,他還看到了生命的寬度是不同的。不論以怎樣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憑造化,最終歸於結束。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後一切皆無。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

生命是一場單向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這些就好比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雜草和磐石。如果你一味的退讓,只是仰天長歎“一死生,齊彭觴”,那你的一生只能是“狹窄”地走過。痛苦不能只剩下痛苦,那是非常恐怖的,沒有什麼不可能。如果你能去清除它們,就相當於拓寬了你生命的寬度,你將走得更加順暢,這就是奮鬥的奧義。

回到現實,想要學業有成,事業有成,也只有多些認真,多些專注;少些浮躁,少些抱怨,才能成功。

所以,我們還是少一些空談,多做一些實事,畢竟走在一條寬敞的路上比走在一條狹窄的路上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吧!

讀完《蘭亭集序》,首先想到的還是生與死的問題。

王羲之在文章中寫明瞭自己的生死觀,在他看來,對生的執著、對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認為,死和生具有同樣重大的意義。

作者由生想到死,感歎人生無常,但又不是消極的心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出他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

生老病死,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客觀規律,然而我們都畏懼死亡,可是死亡並沒有因為我們整天擔心它,它就會偏愛我們而不來找我們。我想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試着換個心態去生活。

上帝給予我們的都是公平的,最初的我們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有人生活的富足,而有人卻只能沿街乞討?是因為他們的目標不同。有人志向遠大,就會為之奮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放棄。而那些稍有不順就停滯不前的人就只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永遠都抱着一顆悲觀的心生活,生命裏怎麼會有燦爛的陽光呢?所以,保持樂觀的、積極的心態尤為重要。

雙手高位截肢的劉偉創造了達人秀冠軍的奇蹟,沒有手,卻用腳彈奏出了常人用手都很難彈出的優美曲子,是什麼讓他做到的?是毅力和一顆樂觀的心!他説:“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正是這種樂觀的心態讓他取得了成功。

人總是會死的,再多的擔心也是無濟於事。與其整天都活在畏懼死亡的陰影裏,還不如換個心態,去做點有意義的事,實現生命的價值。既然父母賦予我們生的權利,我們就有義務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篇6

近日,單位組織大家集體觀看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我的淚點很低,從影片一開始看到熒幕上飄動的五星紅旗,聽到王菲用空靈的聲音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情緒就開始升騰,當一個個故事漸漸鋪開,我的眼淚就再也忍不住了。

故事中有一些我沒有經歷過,有一些我經歷過但當時還不理解,通過幾位導演對每一個重要歷史時刻平凡人物平凡故事的藝術昇華,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祖國70年發展歷程的艱辛與輝煌,更真切的理解了祖國強大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意義。就像一個孩子長大後懂得了自己的母親。

曾經年幼時,我也像我的孩子一樣每天戴着紅領巾,對着國旗敬禮,卻並不能切身體會國家之於我和我周圍的一切意味着什麼。待慢慢長大,學習了歷史,有了更多生活體驗後才漸漸懂得了有國才有家。祖國強大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才能生活的和平穩定,才有機會去追尋自我價值。同樣,我們每一個人愛自己的國家,多做有利於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我們和我們的祖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要論感觸最深的篇章還要數《白晝流星》和《相遇》,因為這兩個故事觸動了很多我個人生活中曾經的感受。《白晝流星》中的兩兄弟很幸運,在人生的岔路口遇上了一位恩人為他們指引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但不是所有貧窮人家的孩子都這麼幸運,我想起自己求學階段一次次被催繳學費,幾次走到要輟學的邊緣。相信今後有像我當年一樣遭遇的貧苦孩子會越來越少。因為,國家正在且一直在強有力的推動脱貧攻堅。更多的窮苦孩子正在擺脱無學可上的境地。《相遇》裏沒有過多的場景,但任素汐在公交車上的一大段台詞很深入人心,作為一個地質人的妻子,我甚至也感同身受。國家的每一次飛躍式發展都是千千萬萬的無名英雄無私奉獻換來的,我們所感受到的歲月靜好,是因為背後有人在負重前行。雖然戰火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平安温暖的大環境中,但是我們永不能忘記那些用自己的一生去奉獻去保護整個國家的偉大科學家們,要心懷感恩,要向他們學習那無私的精神和不求回報的付出!

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美麗!

看完書後的心得體會篇7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用七個感人的故事,講述了這70年間在邁入世界強國之列所做出的努力,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説起中國女排,讓我想起了最近一次郎平指導接受採訪時表示:“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為國爭光是我們的義務和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升國旗,奏國歌”是中國女排的追求,是中華兒女奮發向上的“強心劑”。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冠軍那刻起,代代相傳的“女排精神”代表着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儘管其間幾經挫折、磨難、沉浮,但中國女排精神一直洋溢於國際賽場。在中國女排奪冠後,五星紅旗的一次次升起、國歌的一次次奏響,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女排精神”所藴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的範疇,已融入各項事業中,化為了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緒,引領着全體中國人民鋭意進取、艱苦奮鬥、不畏艱險、埋頭苦幹,激勵着中華各族兒女不斷奮發向上,追求卓越。

“升國旗,奏國歌”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是“為國爭光”的義務和使命。排球運動員朱婷曾説,“每次比賽奏響國歌的時候,就有一種要為國爭光的感覺。那時候,自己就像是一個戰士,而國歌代表着中國力量。”體育的本質即是鍛鍊身體、保持健康,但這是大眾體育,是普通人對健身鍛鍊的理解。然而,體育的含義有着更大的外延,如專業運動員,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運動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全力“為國爭光”、“為國旗奮鬥”是所有專業運動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拿到世界冠軍,在國際大舞台上“升國旗,奏國歌”,為國爭光,激盪着中國力量堅定前進。

“升國旗,奏國歌”是每個中國人的目標,是新長征路上的“力量所在”。時光流轉,世事滄桑。30多年來,女排姑娘有過成功登頂的榮耀與輝煌,也有過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得有多深,反彈就有多強”,女排始終堅守為國爭光的夢想,永葆求新求變的精氣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專業素養提升實力,以開放包容博採眾長,靠苦幹巧幹贏得競爭,這是新時代女排精神的豐富所在。郎平説,她們的目標是升國旗,奏國歌。“升國旗,奏國歌”不只是女排的目標,更是每個中國人的目標,是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力追上時代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年,在祖國的守護下,我們享受着歲月靜好、闔家團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升國旗,奏國歌”是我們的共同目標,讓我們把個人夢想和國家夢想互動交融,奏響一個偉大民族走向復興的交響樂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