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正面管教 》這本書告訴我們家長在管理自己孩子的時候,通常會夾雜自己的情緒,失去正確的判斷方式,你會寫相關的讀後感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正面管教讀後感範文三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2

我們共讀正面管教這本書已經結束了,這兩天才有時間來整理一下自己在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首先感謝蘇老師給我們提供的平台,也感謝兩位講課的老師給予我們細緻的講解,給正在針對孩子教育路上迷茫中的我點燃了一盞燈,讓我受益匪淺,並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

我的孩子她的性格很外向同時也很倔強,不聽話時我也經常打她,雖然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是氣上來的時候真的是忍不住。我是一個控制性型比較強的媽媽,遇到問題會把它放大了看,以至於親子關係也不太融洽。孩子經常大喊大叫,做事沒有耐心,特別愛生氣,為此讓我很苦惱!我把自己的業餘時間毫不誇張的説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花費在了她的身上,在生活中我經常向我認為比較優秀的孩子媽媽們取經學習、在網上學習一些教育方法,回來了也照着做,但都效果不大。

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和善而堅定,記得那天有一段是劉翔老師的講解,我的孩子跟她的孩子很像,就是這一次我吸收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那天起我首先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孩子又一次遇到事情對我大喊大叫時我沒有嚮往常一樣在她生氣的時候對她進行説教,而是等她冷靜之後再和她談,我告訴她媽媽最近也在學習,以前也是媽媽做得不好不懂一些好的方法,有時説的話可能傷害到了你,也告訴她媽媽在進步的同時也希望看到你在進步,我們首先改掉大喊大叫的毛病,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忍住了自己的壞脾氣,每天都會跟她談談心,才開始的前幾天效果不大,在越來越往後的日子裏我發現孩子真的慢慢的在改變!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個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然而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不同,實施方法肯定也不一定相同,但重要的核心不能丟,那就是情感聯接!我相信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裏出來的孩子絕對是充滿自信的的孩子。

書中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和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孩子的方法,不過對於很多家長來説實行起來還是小有難度,想要融會貫通必須要有自控力,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願每個孩子都能在愛的滋養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3

正面管教,可謂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育兒之法,今日受命於學校拜讀之下寫之如下之愚見。

一、孩子是在追尋歸屬感中成長的

我們再成長,我們卻忘記了曾經的我們成長的“坑”。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想確認的其實是爸爸媽媽是否真的愛我。這種愛,十分的奇特,它完全與家庭的貧富程度是區別開來的。為之父母的我們十分簡單又異常複雜的便是,如何讓孩子能感受到這份愛,給予孩子歸屬感。孩子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羣體,從一出生確定與確信世界歸我,我心動而萬物隨我心動,慢慢變為我是宇宙的塵埃,漂浮於塵埃,如何找到依靠,這也是很多家庭出現問題的根本。在他們覺得是塵埃時,我們並未走進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他可信任的朋友,家庭是他們的港灣。好的親子關係,絕對是有歸屬感的親子關係。

二、承擔後果的能力

當年,巨嬰國可謂轟動一時,“啃老族”、“巨嬰大母神”這些詞的出現正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沒有承擔後果的能力,或者説連根本的因——果關係都沒有弄清楚,就“被迫”長大,使得巨嬰們根本沒有行為能力。婚姻中最常被抱怨“雲老公”不就是我們教育的問題,從小沒有承擔過行為能力的後果,多數希望寄託於長大後他能明白,或者,父母總是為他們托起天,天大的事有“老子”頂,卻不知小時不承擔後果,生活總有一天會讓我們吃夠苦頭。責任感是從小培養的結果,是在承擔行為後果的總結。不去承當應有的後果,哪來的責任?

三、我們厭惡着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卻又不得不重複他們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我小時候,每每覺得父母教育之不妥處,時常會心裏暗自想着:以後,我有孩子堅決不那樣。然而已為人父母的我們,卻無意識地去重複一些我們父母教育我們的不當方式,而這種無意識非常之可怕就是,你能明白,在這些不當的方式會帶來什麼傷害,卻還是不自覺地對着你的孩子在重複。這就需要你更多地去了解,有什麼其他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或許可以請你的孩子的老師,其他媽媽,看看相關的書,集思廣益。畢竟,教育孩子是比造宇宙飛船更加複雜以及困難的事。

四、我們的語言是有力量的

這是我們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我們忽視了語言的力量。我們生氣時,那些沒經過大腦的語言,能深深傷害到別人,這一點適合於對孩子也適合於夫妻,情緒腦發揮作用時我們都冷靜一下,再溝通。讀後感·這也是本書最喜歡的一個點,積極暫停,當我們被情緒腦控制時,不要想着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應該各自暫停、冷靜。

五、孩子出來問題100%是你出了問題

當孩子出現了問題,我們為此感到生氣、沮喪、懊惱時,請停下來指責孩子,想一想,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我們的方式哪裏沒有正確,我們應該在修正中前行,而不是指責傲慢中失去了我們的孩子。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方式,曾經的教育聖經都不斷被現今理念所不斷打破,所以,你還信你的方式能一條路走到底?和孩子的相處中我們不斷磨合、改進,出來挨着石頭過河,行不出更好的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