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用“心”感悟黨史 用“行”傳承奮進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5W
  穿越血與火的歷史煙雲,歷經建設改革風雨洗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100歲的生日,讓我不禁想起了大三時在黨旗下一句句莊重而鏗鏘有力的誓言,“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作為紅土地上的黨員幹部,我們應該把黨史作為思想的“清心劑”、學習的“加油站”,用“心”感悟黨史,用“行”傳承奮進。這篇用“心”感悟黨史 用“行”傳承奮進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學習心得,歡迎閲讀。   
【學習心得】用“心”感悟黨史 用“行”傳承奮進
  感悟“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思想境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顧我們黨百年來的艱難歷程,從最初50多名黨員到現在9100多萬黨員的執政大黨,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究其原因,根本在於我們黨自成立之初,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井岡山斗爭時期,全國各地仁人志士匯聚於此,有關資料顯示,僅知識分子就有211人,海歸學子來了、黃埔精英來了、北大北師大的學生來了,還有不少名門望族和富家子弟也都來了,甚至國民黨的一些將領也投誠過來,他們放棄優裕安逸的生活,義無反顧投入到革命陣營中,並甘願為之獻出青春、熱血,甚至“肉體殞滅”。他們播種,不問收穫,明知需要犧牲,卻前赴後繼。為了什麼?為名、為利還是為升官?都不是!我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句話,正是對“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最好詮釋。新的時代,在日益多元複雜的思潮中,作為黨員幹部,我們唯有賡續黨的光榮傳統,築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始終忠誠於黨的理想與事業,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做到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使自己的人生道路行穩致遠。
  感悟“篳路藍縷啟山林”的執著追求。
  縱觀百年畫卷,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甘於奉獻、不畏犧牲的史詩。從建黨、建軍到建政,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再到遵義會議,從井岡山到延安寶塔山,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大革命、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質疑,從未改變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而是在反覆受挫中不斷糾正自己、完善自我,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井岡山道路。漫漫長征中,在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上,紅軍將士迎着冰雹和風雪,用腳步改寫了“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的歷史;在浩無人煙的大沼澤裏,紅軍用頑強意志挑戰人類生命極限……一路走來,幾經挫折但不斷奮起,歷盡磨難而淬火成鋼,共產黨人用事實告訴世人,路惟艱,行則成。當下,我們時常聽到有人抱怨工作繁重,有人哭訴工作壓力大,但相較於戰火硝煙、槍林彈雨、生與死的考驗,這點艱辛、這點付出似乎微不足道。只有把本職當天職、把職業當事業、把事業當追求來對待,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感悟“浮舟滄海立崑崙”的實幹品質。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走進百年曆史,一幅幅勵精圖治、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畫卷映入眼簾。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用32天,徒步700多公里,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上山之初,就提出“把支部建在連上”,制定和頒佈了紅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甚至具體到“不拿百姓一個紅薯”;還寫下了寧岡調查、永新調查等一系列調查報告,解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預示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都告訴我們“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唯有飽含青春激情,苦幹實幹,方能“吹盡狂沙始到金”。因此,我們要在學習黨史中汲取營養,找尋成功密碼,不斷圍繞工作學、帶着問題學、深入思考學,在學好黨史的基礎上,在服務羣眾中接“地氣”、增“底氣”、長“才氣”,努力成為複合型黨員幹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