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最好的黨員讀後感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8K
《做最好的黨員》本書主要從“最好的黨員怎樣想、最好的黨員怎樣做、最好的黨員怎樣説、最好的黨員怎樣學”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教導我們如何去做一個最好的黨員。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做最好的黨員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做最好的黨員讀後感三篇

做最好的黨員讀後感1
  
  前幾天我閲讀和學習了《做最好的黨員》一書,頗有感觸,書中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優秀黨員事蹟讓我頗受教益,我想今後的日子裏能自覺學習,以實際行動爭做像他們一樣的優秀共-產-黨員。
  
  書中例舉的優秀黨員都是普通人,有我們一樣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優秀點滴使人萌發學習的動力。他們之所以做得更好,是因為他們在處理問題、面臨決擇時,自覺超越個人情感,將對人民羣眾的服務與奉獻,落實到自我的日常工作中。如優秀黨員支援西藏幹部周廣智,從發達地區的縣委書記,放棄了回家鄉泰州工作的機會,捨棄家庭温馨的生活,忍着強烈的高原反應和艱苦的條件,在曲水落實發展,帶領百姓富裕起來。周廣智説,“羣眾冷暖永遠是大事。”工作中遇到“小我”“大我”的矛盾時,他也痛苦流淚,但最終選擇了“小我”向“大我”讓路,他的忘我工作使曲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好的黨員要會學習和創新。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會面臨許多前人未曾遇到的新問題,新困難,新挑戰。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共-產-黨人,我們僅有主動應對,進取學習,與時俱進,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也才能使中華民族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個故步自封、抱殘守缺的政黨是沒有前途的政黨,一個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共-產-黨員同樣不可能為黨和人民作出有益的貢獻。所以,立足工作崗位找準適合自我的人生座標,把個人的事業發展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起來,在本職工作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僅有這樣,才是無愧於一個共-產-黨員的稱號。
  
  最好的黨員要敢擔當,有職責心。珍惜崗位機遇,珍惜此刻的工作機會,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愛一行、幹一行”是人們職業生涯中最夢想的狀態,可絕大多數人無法實現這樣的夢想。我們容易抱怨工作太平凡、太枯燥、太沒有挑戰性,我們以為換了個工作就能將自我的本事和潛力發揮到極致,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可是我們都忘記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對工作不愛、對專業不精的人,到哪裏都不可能把工作做得最好。在最好的黨員眼裏,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最好的黨員能將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能在人人厭倦的地方不厭倦,並且能夠“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來到華寧廠已經快兩年了,我們這一批人從新員工也慢慢成了“老員工”。對於廠裏大大小小的事物也有了必須瞭解,技術越來越熟練,但這並不意味着學習停止了,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有時間就去學習新的知識,向老同志多學習。有的時候時間緊了發貨來不及,要主動加班,作為廠裏的一分子,廠裏的任務就是首要任務。最為黨員,在處理問題、面臨決擇時,自覺超越個人情感,將對人民羣眾的服務與奉獻,落實到自我的日常工作中。在自我的本職崗位上忠於職守,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其實也就做到了自我心目中一名合格的,做最好的黨員。
  
做最好的黨員讀後感2
  
  我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則已經兩年多了,閲讀了創先爭優系列讀本中的《做最好的共產黨員》這本書,受益匪淺,特寫下心得體會!“ 最好的黨員講忠誠,最好的黨員當先鋒,最好的黨員敢擔當,最好的黨員能奉獻,最好的黨員重求實,最好的黨員愛學習,最好的黨員善創新,最好的黨員有敬畏。”這是印在封面上的顯眼標註的四行文字,忠誠、求實、先鋒、擔當、學習、創新、奉獻、敬畏,這八個詞組,八種品質是對優秀共產黨員的要求,也是對優秀人民教師的要求。
  
  忠誠,心在正中,沒有邪念;言而能成,沒有虛假。“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牧羊北海的蘇武,精忠報國的岳飛,都是大家公認的對忠誠最好的詮釋。那麼在教育崗位上忠誠是怎樣的?我以為,全心全意愛學生,專心攻克教育教學難題,耐得住教師的清貧與寂寞就是忠誠!
  
  當人們翻開黨章,一定會對其中的“先鋒”二字產生敬意。中國共產黨的先鋒作用,即使自身要求,也是歷史鑄就。__、狼牙山五壯士、黃繼光、董存瑞、王進喜、焦裕祿…...先鋒從來不缺。在這和平而又日新月異的時代,先鋒就是危機時刻的挺身而出的殷雪梅老師,先鋒就是三十八年始終如一,受傷後靠半側健全肢體堅守教學崗位,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的山村教師卜延榮,還有千千萬萬在教師崗位上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師們!
  
  一座不垮的大廈,必定有堅固的支柱;一個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剛直的脊樑。風生水起知猛虎蛟龍,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這就是擔當。作為一名教師,擔當就意味着責任,意味着勇氣,意味着智慧,更意味着毅力。教育學生的責任,敢於直面教育教學困難的膽量,有效利用教育藝術和教學方法的明智,對學生那顆始終如一的愛心和毫不懈怠的堅持。教師的擔當是對全民族的擔當,教師的擔當擔起的是中華民族的明天。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和發展,就在於每個個體對社會的貢獻,因此奉獻一直被視為社會的美德,人生基本價值的體現,促進了社會的健康發展。每個共產黨員在入黨時都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作為教師,作為黨員,就是以樂於奉獻為榮。奉獻精神既是一種人格修養,更是一種崇高職責。它是從事教育事業的前提,更是廣大教師隊伍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樹立樂於奉獻的意識,爭做樂於奉獻的典範。教師的勞動功在他人,功在社會。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實心實意地去投入,實打實幹地去做。一口吃成胖子太不現實,拔苗助長會事與願違,恨鐵不成鋼也無濟與事。教師的勞動註定不會轟轟烈烈、也不會一蹴而就,總是在一點一滴中進行,這是一種平凡的勞動,是一種踏踏實實的勞動,是一種日積月累的勞動。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我們用汗水澆灌,用愛心去修剪,用知識去引領,用情操去薰陶。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每個學生的成功,都包含着教師的心血,但又不單單是某個教師的勞動成果,而是教師集體奉獻的結晶。作為教育工作者,既要奉獻知識,奉獻力量,又要奉獻業績,奉獻基礎,要淡泊名利,甘做小小的鋪路石,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所有的光和熱。
  
  求實,説起來容易做起來男,一時一事容易一輩子堅守難。海涅説過這樣一句話:“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在現在社會,求真作為一種個人修養的同事,還必須是一種社會責任。對一名黨員教師來説更是如此。在備教材、備學生、備自己的“三備”中,務實求真是根本的保障。所做的每一項工作要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不要裝樣子,擺花架子,不要只做表面文章。黨員教師要實實在在做事,平平淡淡做人,始終保持先進性,真正無愧於黨員的光榮稱號,無愧於教師的神聖職業。
  
  在改革開放中推進現代化,在積累的國際競爭中實現科學發展是但面臨的新課題,而這又沒有現成的答案和經驗,只有靠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更好更快的向前推進。而作為黨員教師,做學習型的教師成為我們不二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喜歡讀書、擅長思考、富有愛心、誨人不倦的人成長為優秀教師或教育大師的可能性比不愛讀書的人要大得多,因為他具有與生俱來的內生式的教師素質——這樣的人具有一種強烈的、穩定的熱愛讀書的激情和習慣,擅長傳播或交流人類創造的智慧,具有巨大的熱情和興趣,即具有讀書人格。他會不自覺地熱愛着教育職業,熱愛着教學工作,熱愛學生,並會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
  
  回眸中國歷史,就會發現,中華民族的發展,就是一步創新發展的歷史,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舉世聞名的發明創造,就顯示了我們民族不竭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無疑要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並播種在學生的心田。所以做創新型的教師成為我們的目標。具備強烈的求知慾,尊重和鼓勵學生提問、質疑,既是創新型教師強烈求知慾的表現,也是創新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特徵。勇於自我否定,創新型教師不固執已見、不故步自封。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勇於開拓進取的創新才能和靈活機智的應變才能。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善於冒險、鼓勵創新的行為特徵。
  
  俗話説: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心有所畏,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在思想上始終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動上始終恪守一份勵志,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公正之心對待權,以精進之心對待事,這樣,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落實到黨員教師的身上的表現就是:敬畏真理,敬畏生命,敬畏學生,敬畏家長。教師應該從教師的使命、教師的規範和教師的角色期待中去體會教師這一職業,敬畏這一職業。只有有了這種敬畏,教師才能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做最好的黨員讀後感3
  
  這是一部慶祝黨的90歲生日的獻禮之作,號稱“摒棄假大空,教會黨員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説、怎麼學的一本看得進、讀得懂、學得會的黨員通俗讀物。”打開書頁,一股語境親切之感撲面而來,閲讀愉悦油然而生。比如“不只為人民服務,還要全心全意”,“ 要做好事,更要解難題”,“要有一流乾勁,還要有一流方法”,“會讀有字之書,更會讀無字之書”等等,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深入淺出,撩人心懷。本來是本教導書,是紙質教師,卻如一勺湯劑,滋潤如友人促膝談心。我很喜歡,甚至覺得它不僅教我做事,更是教我做人。
  
  當我掩上最後一頁靜心深思,在體會了它給予我的享受後,又一股難以言説的感覺,或者説是不解潛入心底——
  
  “最好”一詞,頂點,極限,山高我是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話説絕對了,好像也很佔地方。一般來説,目標要高,但不能太高,人要跳跳夠得到,否則,目標成了“死角”,可望而不可及。再者,“最好”在相對的世界裏存在嗎?是不是強言了?是不是給自己畫地為牢了?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優秀”是黨員中上承、精品,與“最好”又是什麼關係?天天講向優秀黨員學習,是不是該向“最好”黨員學習?
  
  用大白話講大道理,複雜問題簡單化;少一點應該,多一點怎麼辦,讓讀者自己選擇方向;以生動的故事來充分體現可讀性,化説教為潛移默化;結構簡單鮮明,一目瞭然,便於掌握和消化,提高學習效率。這些特點充分表明了此書的人性化和可讀性。然而,“怎樣想”裏的“五個特別”,“怎樣做”裏“要麼不幹,要幹就幹最好”,“怎樣説”裏“要……不……”,“怎樣學”裏“越……越……”,“會……更會……”,“……到老”,轉折分明,遞進有力,表達到位。但逼壓十分強勁,有喘不過氣的感覺。這書呀,看似平和,內力無窮啊!
  
  再説講故事。用“很多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兒來説事,如奮不顧身,捨己為人,反映出人性的缺失。再如郭明義的“助人為樂”和“助人不倦”,在當前“金錢至上”的時代,顯得特別難能可貴。“越不斤斤計較,越能奉獻徹底”,“不管難不難,只問該不該”,提前必須是為了黨的事業,為了羣眾利益,就這樣不計得失、不顧風險、前赴後繼,無濟於事的損耗就為成全一個名分?現在是科學發展時期,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請看書摘這例故事:
  
  “幾年前,郭明義狠心買了家裏唯一值錢的東西——一台25寸電視機,但不久,就送給了車間班組的工友們。後來,他又從舊貨市場上淘了台舊電視,但沒過多久,他又把電視送給了生活困難的張師傅。後來,郭明義又買了一台舊電視,這次,家裏人還沒看上幾天,電視機又讓郭明義送給了一個貧困家庭。”這是對自家人有仇?腦子出了問題?既是關心貧困家庭,送電視重要還是送吃的重要?這是做好事成習慣?共產黨人聖人乎?
  
  弗蘭克有個著名觀點:“只有人們感覺到某件事情的意義,才會努力去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事業,其意義正在於為人民服務。如此解釋雖顯蒼白,但理性,大局。這與人常説的“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內同。也是胡所説:“只有我們把羣眾當親人,羣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的實例註解。
  
  黨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羣眾中的先鋒。對黨員的要求可以嚴於羣眾,但切不可違揹人性。這應成為黨員管理中必須遵守的根本原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