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3K

為了記錄我們讀書後的感受,幫助我們提升和進步,讓我們及時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精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精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
關於精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

我是在20xx年11月看的這本書,而當時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緒一直失落了幾個月,但是很恰巧地選擇讀了這本書(其實這本書我早就買了,就一直擱着沒看),然後將信將疑地按照書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後我的情緒也慢慢樂觀起來,對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開,而且也藉由那件事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心智模式。因此這本書在我心中佔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學習心靈成長的啟蒙書,也是啟發我閲讀的起點,因為從這次改變讓我明白:可能有些書你現在買回來了,或是別人推薦給你了,你並沒有去讀,但當你生命中出現改變,出現困惑,出現迷茫時,它會恰當地出現在你眼前,然後給你啟發,給你希望,並陪伴你走過一次次的蜕變,這便是閲讀的“緣分”---就像旅行一樣,你並不知道你會遇到什麼樣的書,但是你總會在下一個轉角,下一次閲讀中遇到適合你的書,而且不會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時間裏,我一共讀了三遍這本書,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收穫,但是每次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温暖、熟悉、親切,彷彿和書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樣,感覺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認為這是一本有靈魂、有心靈的書,所以我也向身邊的許多朋友推薦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時作為禮物送給他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到他們。

關於精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

合手掩上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自然的出現了這八個字。已記不得這是曾經哪個化粧品的廣告詞了,但這麼多年過去,能留在記憶中,説明了這八個字是多麼的貼近內心。

現代社會,我們在社會中不斷為生存、財富、理想而奔波、忙碌,被外在的物質慾望緊緊鎖住,我們每天都在攀比,追求有房有車的生活,無窮無盡的物質追求讓我們接近瘋狂。朱光潛説過“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了無生趣的囚牢。多可惋惜啊!”。

我們不清楚我們長大為了什麼,我們也總是刻意掩飾自我的情緒,在扮演着各種各樣的角色,去取悦他人,可是卻很少能聽從自己內心召喚,不知道自己真實的需要,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自以為可以操控我們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更可悲的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重視和改正這樣簡單錯誤的邏輯,導致生活越來越糟糕,內心越來越沉重,越發感覺不到現代社會物質極大化帶來的樂趣,無法在生活中找到歸宿感,無法尋求到真正內心的快樂!

六祖慧能説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總是感歎,最快樂的時光是童年,因為童年的我們沒有那麼多羈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因為童年的我們最真。我曾經看着我新生的女兒眼睛感歎,孩子的眼睛是那麼的純潔,真的猶如一汪清澈的池水。相反看着鏡子中的我,雙眼已經略顯灰濛,這也許就是書中説的,當我們長大了,被外界影響的小我所控制或支配,當我們不能從“真我”中尋找能量時,就只能像在殺戮戰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着奪取別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權力駕凌他人、獲得別人的關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我們看的太多,想的太多,已經讓塵世逐漸迷住了雙眼,那隻能不分好壞的從別處去攝取,從而越發的阻礙了與真實自我的溝通。

“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和別人的事。老天的事,我們無力抗爭,只有臣服。別人的事,我們又管不着。所以,做好自己的事便好,這樣的話,生活會不會變得簡單許多呢!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率性而為,取悦自我”。

取悦自我,面對層層同心圓的包裹,我們需要撕去面具,突破思想與肉體的禁錮,認清自我,發現真正的自己,達到“真我”的“愛,喜悦與和平”。

我們的真我永遠知道該怎麼做,而我們只需要沒有絲毫的糾結去做,去努力地忠於真實的自我,率性而為,聽從真我的召喚,做自己覺得快樂的事,不讓心靈成為肉體安樂的奴隸。

關於精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範文

一直説想要找本書看看的,因為現在很多人的業餘時間大多都浪費再手機上了,感覺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找了一個畢業後就認識的好友,因為看到她這些年的變化和朋友圈經常發表的一些學習感悟,給朋友們推薦的很多自己已經看過不錯的書籍,所以找她借來一兩本我自己適合學習的書,她直接推薦了這本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自己對於身心靈脩行課也不是很瞭解,但是她推薦的肯定也是值得我學習的。

先看了作者寄語:在身體和心理層面,先從自己能夠切實做到的一個好的小習慣開始,身體層面,比如飲食或運動;心理層面,每天檢視今天是誰或什麼事讓你產生了負面情緒,然後向內探索原因。現在自己也是給自己每月每天定一個小目標,今天必須完成什麼,必須達到什麼結果。每個好的習慣一定要有意識地持續至少21天,才可能轉化為潛意識中的習慣(自動化)。四月份開始堅持每週跑步,每天抽空把書讀幾章節,要求自己就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

本書是以主人公若菱與老者每次的見面談話及尋找問題答案追溯來展開。從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的迷茫,失落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再到解決問題、認同結果,迴歸真我的自然狀態。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書中的主人公,每天也都會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書中有講到能量作用及影響,比如壞脾氣的壞心情的傳播,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的小實驗測試,引用書中的日本小學生的米飯實驗,教室放三碗米飯,每天上學同學們對第一碗米飯説我愛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完全沒有任何關注,第三碗米飯得到的話語是:你醜死了,沒人要理你。一個月後,第一碗米飯變黃色,發出酒香味兒,第二碗米飯黑色發臭,還長了黴菌,這就是無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變黑髮臭,稍好一點,因為至少有人理睬。這跟平常我們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一樣的,比如每天有人誇你今天看起來好精神,今天的粧容很漂亮,你會一天的心情都是超好的,看到什麼也都感覺是美好的,但是每天被人説醜,笨,心情是沮喪的,看到什麼也都是灰暗的陰天一樣,長此以後,自然整個人都會被情緒影響,工作生活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所有的人、事、物都式你自己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鏡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卻渾然不覺,想要走出自己的觀念,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觀念,而且你的觀念是阻擋你進入自己內在和平、喜悦的唯一障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