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民法典》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21K

實事求是是寫心得體會的基本原則,我們要堅持客觀、實際地反映自己的體驗和認知,經常寫心得體會,為我們的人生增添智慧和成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觀《民法典》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7篇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篇1

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編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着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根據黨中央的工作部署,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接續努力推進編纂民法典工作,先後十次審議民法典相關草案,組織全國人大代表兩次研讀討論民法典草案,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積極迴應社會關切。經過反覆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該法典在本次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通過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和願望。

二、民法典將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標誌着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誌着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三、民法典頒佈與實施與廣大人民羣眾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彙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慼相關。民法典的頒佈,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佈,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羣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建設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杈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民眾智慧得到極大發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湧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

四、作為法律工作者的律師要把學習和掌握民法典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學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杈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這1260個條文涵蓋了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響還體現在對其他民事單行法的吸收合併上。《民法典》正式頒佈實施後,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篇2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今年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不由讓人暢想當“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有多麼大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如一塊千錘百煉,無比堅固的“磐石”,鋪就在“復興號”列車帶領人民駛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來可能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風浪,但只要人民羣眾齊心協力、眾志成城。這塊堅穩的“基石”就能讓列車穩穩地全速前進。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迴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自助行為制度”、“離婚冷靜期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職場和校園性騷擾、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範。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規範民事法典,明確法律界限,方能構建穩中有進的社會秩序,有效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複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佈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篇3

為深入貫徹關於民法典頒發實施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八部門的聯合通知要求,公務員在學踐民法典中要當好“三者”,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自覺提升法治觀念,切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台階。

帶頭學好民法典,要當好“宣傳者”

民法典是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公務員作為治國理政的骨幹力量,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服務的組織者和推進者,帶頭學好民法典,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治理精細化進程中,公務員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單純懂得行政規章是無法真正化解好羣眾的矛盾糾紛,民法典就是公務員處理羣眾矛盾的法律利器。公務員要堅持把學民法典作為自身能力素質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深學悟透、精準運用,不斷提升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努力把法典的法治精神、法治觀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斷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要結合自己的本職,帶頭開展民法典的學習宣傳和普法教育,當好民法典的宣傳者,推動民法典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把民法典宣傳融入各類法治宣傳陣地,推動民法典融入人民羣眾的日常生活。

嚴格守好民法典,要當好“示範者”

民法典是中國法治發展的新起點,公務員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貫徹落實、守好民法典的思想自覺,如果公務員不能成為踐行民法典的示範者,樹牢法治理念,在執行公務活動中難免會發生常識性的法律錯誤。公務員必須依照民法典行使權力和權利、履行職責和義務,自覺把遵紀守法內化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養,外化為行為準則和行動自覺,在履行職責中堅持以民法典為準繩,時刻檢視自己是否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及時糾正,避免影響正常的民事活動。要堅持帶頭守好民法典,尊重民法典、敬畏民法典,自覺將民法典作為一面鏡子,燭照自己規範行權。執行公務活動要嚴格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決不侵犯人民羣眾的合法民事權利,切實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真正成為人民羣眾遵行敬畏的寶典。

規範用好民法典,要當好“實踐者”

民法典實施得好壞,是衡量各級公務規範用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尺度。要規範用好民法典,關鍵要守法、用法,做尊崇民法典、運用民法典的實踐者,要讓民法典上的權利義務規範變成現實中的行為規則、成為保護人民權益的源頭活水,轉化成為社會治理效能。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活動中要準確把握民法典的內容,以創新性思維,完善依法、執法和法律服務方式方法,要持續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不斷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的法治需求,提升民法典實施效果,有效解決實際問題,讓人民羣眾權益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更加有序、社會更加和諧,讓人民羣眾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民法典攜時代之手、與時代同行,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篇4

此次民法典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目標,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對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與此相關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權的獨立成編是此次編篡的亮點,具有極為深遠的意早在1986年,我國制定民法通則時就明確規定了“人格權”。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人格權的定義不斷豐富,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等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數據、互聯網成了一把雙刃劍,個人隱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信息泄露引發的電信詐騙,利用互聯網侵犯公民名譽權等現象層出不窮。法律從誕生那天起就具有滯後性,當現行法律還不能有效應對,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還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人格權保護需要。此次人格權編對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主體享有的各項人格權進行了明確規範,這意味着民法典的橫空出世對老百姓來説不僅僅是抵擋傷害的盔甲,更是奮起反抗的武器。公眾號逍遙文稿整理,讓以人為本真真切切的落實在生活中,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對人格權的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權獨立成編之外還回應了一系列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可以説,這是一部“社會活動百科全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篇5

?荀子·君道篇》中有載:“法者,治之端也。”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萬眾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重“典”已出,廣大黨員幹部當深學細悟這份重要“講義”。

深“明”大義,讀懂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內涵。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利益的主體日益多元化,人民羣眾的生活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民之所安,法之所繫;民有所呼,則法有所應。5年打磨,民法典寶劍鋒從磨礪出,終成就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和國法治建設從現在起正式宣告邁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所謂民為邦本,法系根基。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民法典,承載了幾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億萬人民的夢想,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更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旗幟鮮“明”,解鎖以人民為中心的善治密碼。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人民性”,7編法律條文不僅充分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傳統美德和法律文化,同時也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中有益成果。同時,進入新時期,人民羣眾的政法意識不斷提高,期待自己的各項權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民法典積極順應人民意願,堅持立法為了人民、立法保護人民宗旨,編纂過程中更是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匯聚民智、順應民意,是權利的宣言,更是國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事異時移、法隨時變。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此次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暴露出基層治理中的弱項和短板,對此民法典中明確保護特殊情況下無人照顧的“被監護人”、明確物業應急處置責任等,此外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也強烈體現了民法典應時運而生、為民所需的特點,堅持“創新”與“整合”的協調搭配,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有效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善治新格局。

清正廉“明”,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之治。各地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闢了“中國之治”的嶄新篇章。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奮戰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是連接黨中央、上級決策部署與人民羣眾的“最後一道橋樑”,是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一線施工員”,必須始終堅定“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的工作準則,心中裝着羣眾,手中常握戒尺,腳下才有力量。好法尚需善施,好經還需正念。黨員幹部要把廣大人民羣眾的擁護、贊同與滿意作為聯繫服務羣眾的“最好表彰”,運用羣眾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闡釋好民法典,讓良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同時,嚴明紀律規矩,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行政、司法公信力,堅決維護民法典權威,縱深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助推“中國之治”邁向更高境界。

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廣大黨員幹部請查收好這份精讀“講義”,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學習,入腦、入心、入行推動實施,不斷提升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攜手共創共享全面小康的幸福未來。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篇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這是因為該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

1、民法是對人們真實生活中行為的規範,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關於個人或私人的法。如隱私權和信息權,民法就是關於平等的民事主體公民或法人等的財產和人身關係方面的法律規範。

從市場經濟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徵:民法是以“私”字為核心的私權經濟,這個特點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的基本主體是私人(指有獨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體),其發展動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標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説民法又是權利法和平等法。即對任何一個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都要平等地保護。

如果説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民法通過強調人性,追求真、善、美,實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稱為“帝王規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它要求民事活動要以依此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在承擔民事責任。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曾説:“一個民族,如果民法規範健全,説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説明它的社會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文明進步的新時代。

3、《民法典》內容決定了民事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事行為和責任問題,需要與民法意識、民法觀念的培育和普及有關。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繼承和收養問題,涉及的財產方面的物權以及債權方面的合同問題以及侵權責任問題,都是基於民事法律關係的四要素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這就要求人們不僅要有權利意識,還要有義務意識;不僅要有行為的合法性意識,還要有責任意識。如果一個人沒有民法觀念,那麼,他的人格觀念、權利觀念、利益觀念、自由觀念以及責任觀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政府沒有民法觀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難説是一個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識的培養既是全民的自覺行為,也是政府責任。

4、民法典的貫徹實施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的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直接關聯,特別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此,民法典的實施,會很好地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着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隨着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時代的到來,人民羣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以及司法工作人員,要了解民法典的規範,瞭解公民權利與義務和責任的要求。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

觀《民法典》心得體會篇7

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瞭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體現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迴應社會關切。《民法典》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絡中的q幣、網絡遊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瞭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着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製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範、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小明”的成長記錄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守護我們的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