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生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4W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大家對名著人物的認識,大家在讀完一本好書後,一定會有寫讀後感的習慣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無人生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無人生讀後感6篇

無人生讀後感篇1

當我看到《燈光》這個題目時,我十分地不理解,燈光,到處都有,很普通呀,圍繞燈光有什麼好寫的呢?我帶着滿腦子的問號往下讀。讀完後,我心潮澎湃。郝副營長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後代能在燈光下學習,為了人民能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他犧牲了自己。但渴望用上電燈的他,卻連電燈都沒有來得及見上一眼。

文章以 “我”在天安門廣場上散步,由身後的一人説了句:“多好啊!”,引起了“我”無限的回憶。“我”當時是一名戰地記者,郝副營長為了讓革命能夠勝利,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為了能讓孩子們過上幸福生活,不惜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的感人事蹟。

小説有兩處地方,使我又感動又深有體會。第一處:他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明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將頭靠在胸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電燈,這個詞對於見過太多新奇玩意兒的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是多麼平凡,甚至是多麼微不足道啊!但在當時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能看上一眼電燈都成了郝副營長,喔!不,應該是千千萬萬的中國英雄兒女,平民百姓心中最大的願望,可見,當時的條件…… 然而,郝副營長為了能使後代千千萬萬的人使用上電燈,自己卻犧牲了。他是多麼渴望看電燈一眼啊!但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能過上好日子,他卻不顧自身安全,用生命照亮了革命前進的道路。我知道郝營長對勝利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同時也期望自己用上電燈,孩子們也用上電燈,在明亮的燈下學習、讀書。我感到了郝營長他很關心下一代,為了讓孩子在燈下學習,他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郝副營長和我比,我則顯得很渺小,因為我不懂得關愛他人,自從“見了”郝副營長,我就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品質。第二處:“這位年輕的戰士不惜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我讀到這裏很感動。郝營長犧牲了,可他的犧牲是為了孩子,為了讓他們用上電燈,在燈下學習,所以他的犧牲是光榮和偉大的。他在犧牲前想的還是孩子,關心的還是他人,這種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將我折服。同時我又覺得很慚愧,以至一時説不出話來。

在漆黑的地堡裏,望着黑黑的圍牆,戰士們的心也隨着黑暗了,突然,黑暗裏出現了一星火光,雖然火光很微弱,但對戰士們來説,這是生命之光,勝利之光,可誰又知道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郝副營長用火柴點燃了手中的那本書為戰士們照明,才是戰士們殺出了一條血路。到火光暴露了他自己,被敵人的機槍射中犧牲了,讀着讀讀着,不知什麼時候眼淚或落到了嘴角。看啊!郝副營長是多麼的堅強、勇敢,為了能然這次戰鬥勝利,為了能讓孩子們在電燈地下學習,他還沒來得及看看他渴望了好久的電燈就結束了生命。多莫難忘的人,多莫難忘的事,多莫難忘的戰鬥,它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絃。郝副營長犧牲前還沒見過電燈,真實有點遺憾。我見過電燈,所以一點也不遺憾。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留一點傷感。

其實,不光郝副營長具有捨己為人的精神,狼牙山五壯士也是這樣。他們為了讓敵軍不發現革命軍隊,最後拉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了。是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前輩用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五星紅旗是革命前輩用鮮血染紅的。

我讀着讀着,不由得對着桌上的那盞枱燈笑了笑,説:“多好啊!” “多好啊!”這個貫穿全文,連接全文紐帶的句子,一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使我記憶猶新而且最讓我回味無窮的一句話話,讓我掩卷沉思,原來這幸福生活這麼來之不易呀!我們就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長大後,做一名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我下意識地望了望窗外,燈火依然斑斕……

全文讀完了,我的收穫也不少,也使我知道了革命者的精神,如果沒有他們,中國也沒有今天,所以我要尊敬我們的革命先驅者。而郝副營長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電燈,一直刻在我腦海深處,永遠牢記,牢記在心。

無人生讀後感篇2

主人公叫力克.胡哲,是一本作者的自傳書。他天生患有疾病——海豹肢症,沒有四肢,只有一個腳丫子和兩個腳指頭,他戲稱是“小雞腳”,他還會因為體温過熱引發腦部癲癇,留下腦傷後遺症。隨着成長他要不斷練習基本的生活技能,穿衣服、洗漱、寫字,對於平常人來説最簡單的事情,他要花費比正常人多幾倍的時間,曾今小時候的他也想過自殺,而長大後卻減減發現“上帝讓我長成這樣並不是偶然,而是在我的生命中有一個重大的安排”。力克逐漸的長大,他開始適應他的生存壞境,努力完成更多的事情。在七年級的時候,他被選為學校的學生會主席,與其他人一起處理地方慈善機構和殘疾組織的各種事情。年僅25歲他就獲得了兩項大學學位,30歲開始了全國演講,隨後他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了這本數,來鼓勵更多的人。

四肢健全的我們,不管這本書讀多少編,都無法真正體會他的痛苦和艱辛,但是我們可以感受他的快樂與正能量。人生無時不刻都會遇到挫折,這些讓我們流淚、崩潰、成長的事情,也讓我們變得堅強與勇敢。比起胡哲我們屬於很幸福的一類人,雖然有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有家人朋友相伴,可以隨時吃到美食,或是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排解心中苦悶,也正是這樣我們沒有胡哲的韌性,沒有他那麼堅強。有些人,看似毫不費力就可以取得成功,那是因為在你沒有看到的時光中他們付出了比你多十倍的努力。有些人看起來活的瀟灑自如,可能他們經歷過萬千辛苦,從逆境中領悟人生的真諦。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成功都在是在挫折後才會出現的。相信奇蹟的光芒會出現在任何人的身上,但是我們要有陽光來迎接,所以努力積極的生活,隨時迎接屬於我們自己的奇蹟。

力克.胡哲的一生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用一隻左腳來駕駛輪椅周遊世界,他用自己的努力活出了生命的奇蹟,他的演講和書籍幫忙很多悲觀的人慢慢走出來,重新開始生活。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充滿了艱辛,但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做最好的自己,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一路困難險阻也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

無人生讀後感篇3

趁着十一小長假讀畢了《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感受頗多,現分享些許讀後感。

作者在第一輯人生漫談中提到:人世間,波詭雲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保持心情的平衡。所以,中庸不極端的態度應該是,既能腳踏實地去耕耘學業事業,又能仰望星空順其自然,而不是像我曾經那樣努力一段時間後渾渾噩噩,與不可更改的事實作無謂的鬥爭。失之坦然,得之淡然,順其自然,大抵就是這個道理吧。

第二輯做人與處世中,兩篇印象較深。一則是引用冰心前輩為他人題的座右銘: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不必奢求太多,要有自知之明,知足常樂即可。做人也要有原則,各年齡段各角色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有取捨。另一則涉及到的是出自《論語》的典故,“三思而後行”這是眾人熟悉的,多數人也認為反覆權衡再抉擇是必要的,曾經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然而,其後還有一句“再,斯可矣”,意思是做事誠然要小心謹慎,但過分猶豫則不可取。現在想想,昔日被教誨的所言極是。

再者就是,第三輯裏我們面對的事實中《論恐懼》的文篇,作者以蒙田的短文為引,折射出其對待恐懼的態度,簡而言之即是,遇事不要驚慌失措,而要處變不驚。這點於我是非常適用的,到了任何環境都應學會適應和融入,面對任何困難都應極力克服和解決。以上是較能打動我的章節,給予了我思維上的轉變和行為上的指導,希望對於你們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總之是一次很愉悦的閲讀體驗了,收穫頗豐,我最希望的狀態是,從書中習得的智慧將伴隨着我,從容與自信地走完接下來的人生。希望你們也是這樣的,自信而從容,篤定且真實。今日舉國同慶,趁此良機,寫下此文,與你們分享喜悦。祝你們平安喜樂,萬事勝意。

無人生讀後感篇4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能夠無限延伸的開區間,所以,對於每一個人來説,自己的人生都是有着無數種可能的。在胡哲的《人生不設限》一書當中,對於這樣的人生的可能性更是有了最好的詮釋。

在整本書當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也是十分豐富的。雖然有着完美的童年,但是身體的殘疾對於他的成長來説還是造成了一些很大的阻礙。

所以,對於主人公來説,自己的人生在最初的時候其實還是因為先天的不足而受到一些限制的。同時,這份先天的不足不僅僅僅是對於自己的行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也是有了很大的影響。

其中,主人公的母親甚至都不願意抱自己的孩子。所以,對於主人公來説,生活就是十分殘酷的。但是,他的人生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先天劣勢而失去自己的光彩。

慢慢的,我們的主人公和他身邊的親人開始學會了理解,同時對於這樣的事實也是慢慢的開始了一個反抗的過程。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我們的主人公不僅僅僅能夠獲得正常人的生活,同時也是將自己的人生活出了別樣的精彩。

所以説,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説,雖然有的時候在起步階段會有一些不足或者是劣勢。但是,人生是充滿了期望的,所以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放下,一切都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就好像是主人公一樣,將本來暗淡的人生活出最絢麗的精彩。所以説,要想讓自己的人生精彩,必須要持續自己的期望。

無人生讀後感篇5

生活是一杯淡淡的白開水,清醇而曖昧。它尋常而深刻,讀池莉的小説,恰似在品評一碟下酒的茴香豆抑或是在細細咀爵五方齋的粽子。她的小説簡潔明瞭,謐人心扉;含着悽悽地哀婉、少許的固執、幾多母性的温情。洞悉世事的無常、捕捉瞬息的變卦;小説虛構出一個觸手可及的真實世界。

池莉的小説折射出生活的陰影,你權且把她的主人公當作一個標尺,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完缺、醉醒、悲喜。她的小説着眼點很低,卻極微妙。是深入淺出、發人深思的立場。

?煩惱人生》奠定了池莉在當代文壇的地位。主人公印家厚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煩惱正代表着那個羣體千千萬萬人內心壓抑的苦惱,那煩惱本身錐心隱痛,卻又無能為力。煩惱與木然的生活磨擦,生出無端的矛盾,形成一種悲哀。作者沒有去寫哈姆雷特的悲哀,那樣的悲哀又幾人有?在逼真殘忍的現實裏,為了維持日常生活,必須終日奔波勞累,放棄許多擁有的東西;縱然如此,他依然無法主宰生活中一切。中華民族是一個極能忍辱負重的泱泱大國,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一個人的煩惱總可以被整體大而化之,似乎微乎其微,但煩惱與悲哀卻揮之不去,一直積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這存在本身也許能讓悲哀來得更深重更深刻一些。

正如作者所言:只是平庸的外表和平庸的生活方式掩蓋着這一切。《煩惱人生》也是池莉目前唯一一篇收入《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的作品。同一時期的還有路遙的《人生》、王安憶的《流逝》等等,這一系列作品鑄造了新的文學起點,它們內容樸實深厚,感情真摯飽滿,是“新寫實主義”的先鋒。

從《煩惱人生》在《上海文學》上發表的時候起,讓億萬中國人恍然發現自己的煩惱,人們開始慌亂、莫名的躁動。作者抒寫的不是憤事疾俗的片面之談。凌厲的池莉用她的筆深入生活的切口,啟發着一種怎樣真摯的錯綜複雜的情感!

幾十年前的《煩惱人生》穿過新的世紀,新的讀者接觸它的時候,更看重主人公印家厚最後的舉動——印家厚關了枱燈,趁着黑暗的瞬間抹去了湧出的淚水。他不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會竭盡全力去做。

是的,竭盡全力地去直麪人生。

無人生讀後感篇6

一口氣讀完路遙的成名作《人生》,不僅讓我再次體會到閲讀的快感,更重要的是故事裏的主人翁讓我明白真正的人生意義。

小説故事大概發生在改革開放的前期,第一主角高加林失去民辦教師資格,無奈的加入田地勞作同時又幸運的和善良美麗的巧珍墜入愛河。由於高加林的才華後來被安排到縣政府做通訊員,卻又選擇了高中同學亞萍的戀情而拋棄了尚在農村的文化程度低的巧珍。可惜,由於亞萍的準婆婆告發,高加林從對事業婚姻一片美好憧憬突然跌入谷底,加林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面臨着再次回到農村。而此時深愛他的巧珍已經出嫁了,並且在加林回到村口的時候,並沒有收到村民的恥笑,而是一羣被巧珍這樣無私的愛感動下的村民送來的安慰和祝福。

雖然小説中愛情故事情節在許多國產電視劇裏也有雷同的再現,但是我還是對作者塑造的巧珍人物形象非常喜歡。這是多麼立體多麼值得天下男人所夢想的女孩啊。儘管她沒有讀過書,但是她有無私的愛,有寬闊的胸懷,這在現實生活女性中也是非常少見的。可以這樣説,巧珍對加林的愛是經得住考驗的,是真愛,是大愛。

反觀,飽讀詩書的加林,雖然才華橫溢,心高氣傲,在面對失去民辦老師工作,家裏窮困潦倒的時候,是巧珍的幫助讓他走出陰影而很快進入農民辛勤耕作的角色。但是,在進縣城工作後以為當了通訊員就高人一等,尤其是和巧珍日常生活中覺得沒有共同語言了,嫌棄巧珍沒有文化而選擇了表面上和自己談得來的播音員亞萍。雖然他們倆是高中同學,雖然他們也有短暫的花前月下和招搖過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和亞萍的愛肯定經受不起生活的檢驗。這一點從亞萍打電話讓加林去尋找水果刀這個情節就能看出亞萍和巧珍的天壤之別。

故事的最後,不得不要承認,加林其實也是幸運的。雖然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在巧珍的關愛下,相信加林還是會融入鄉村生活的。這一切也要感謝巧珍——金子般的好姑娘。

小説是高於生活的,但是在生活中肯定是能找到原型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加林的影子在身上,都想走出家鄉到外面有一番闖蕩。但是,請大家謹記,無論我們去了哪裏,家鄉永遠是我們的家鄉,哪裏才是我們棲息的地方。更何況那裏有我們的親人和朋友,無論你在外多麼的飛黃騰達或者是窮困潦倒,回到家鄉,你會覺得一切都是虛無。在曾經熟悉的田地,莊稼,溪水,山林,街道和村房前,你會覺得生活的本質在這裏才能得到最清晰的體現。

可惜加林在人生得意的時候並沒有領悟到在他的家鄉有多麼好的一位女子還在痴痴的等待她,卻拋棄了這段姻緣。讓他的兩位長輩為之歎息。

如果加林能早點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相信他也不回丟失那塊金子——巧珍。

也希望我們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看清自己的位置,在淳樸的生活中享受生活的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