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版《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2W

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讀書,就能夠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變的豐富,同時會也能夠讓我們變成一個思想深刻的人。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實用版《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實用版《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四篇

實用版《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1

中國——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擁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讀了《中國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麗的祖國——中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深遠與美麗,它讓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身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你們,是否也為自己美麗的祖國的深遠的歷史感到驕傲與自豪呢?

從傳説中的“人文始祖”——黃帝、堯、舜、禹的傳説到最後的帝國,經歷了何等漫長的年代!還記得國小五年級時學過的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沒錯!這件簡單單的四十二個字就説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年代。

《中國通史》的前言一開始就説到:“悠悠歲月,淵源流長;華夏文明,萬古相傳。古今風雲,變化莫測;葷葷學子,筆耕不輳風雨歷程,驚濤駭浪;思接千載,浪裏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鑑今;昭示未來,留芳百世。”僅此六十四字,卻意味深長,細細品味,這正是悠悠華夏文明的漫漫歷程,這正是泱泱中華歷史的這是寫照,不是嗎?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過史書,有多少人用筆墨來讚美歷史!歷史的每一瞬間都那麼的激動人心,讓人震撼!歷史將會讓我們明白許多……

難道身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我們不應該將歷史牢記在心,放眼未來嗎?身為青少年的我們,身為祖國花朵的我們不更應這樣嗎?

來吧!大家一起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喝彩吧!炎黃子孫們!華夏兒女們!

實用版《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2

至此啟書拜讀,兩月已。

此書其宏,非其書本厚,而以其精要之內容和索要之功能。雖歷八十餘載,亦可為知真史之參,鮮受偏思之影響。

其一也,史實,以其博識務求已定之論準確,未定之論僅表以看法;其二,也文化思想分析之主線,整書無不透露着文化之主線,南北朝、五代十國,遼金元清四朝及最後東西洋之分析皆是思想之引導;其三也,鮮有迎合與私情,尊重事實,不過多的強植觀點,擺事實而啟發思考。

然末,呂先生以民國之社會為優達,一為身處民國無法預知未來之事,其書付梓於34年(母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立之初);二為其歷經清末之無能與各不平等條約之患難、拳亂、軍閥之亂,得以安定實為不易,必是幸福的。

思先生歷新中國成立八年而仙去,其心是否欣然,可為一念也。

讀此書,決非一遍便可知其精要,只為粗略,須反覆讀;

讀此類書,非一本書便可知史之深廣,須聯繫讀。

如是,可知史之一二,以助瞭解已往,可知我民族何來,又何如此;以助解釋現狀,知向前邁進。

讀此書,靜虞開始是甚痛苦的,一是史記暗示以枯燥(然此書非也),二是書中夾雜簡繁與古今話,讀之是有拗口,時有識字不清而斷續(可輔之以字典),三是時間斷續,剛入境時,奈何事務卻可不斷打斷,接續費時,甚是痛心。

此書已畢,思之續之以何?手邊現存組織行為學、傳播學各一冊,均為極厚的,但卻都是可以接續通史的,傳播學教人何以有效傳播文化、增強影響力,組織行為學教人何以有效掌握組織過程中的方法技巧、提高工作效率,都是我們需向西洋人學習的,當然必需結合民族之“道、和、易”的思維,後可邁步向前。

實用版《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3

文字讓人們有了記錄並且傳承的前人的觀點以及發生的歷史事件。 楔形文字,象形文字, 這些都是依照着人們對於外在世界認知所造出來的字。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説裏,是倉頡造字, 中國的文字看起來好似那個字本身就能看出它代表的意思, 而無需你去讀出它們。 很多古代的傳説裏都有着關於這個世界美好的想象,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但是説起中國的歷史,卻絲毫不遜色於這些神話故事。 中國有着5000多年的歷史, 從小每每看電視紀錄片的節目, 就會聽到旁白解説這樣講, 從遙遠的遠古,到有了朝代記載的夏商周,夏朝的農民起義,商朝末年的武王伐紂,隋唐時期的歷史, 明朝的農民起義, 這些都曾經被搬上了戲劇舞台,以及被後世的文人加以修飾和誇張的寫成了小説,演藝。 但是不能不説這些歷史本身有着讓人發掘的地方。

《中國通史》是一部按照朝代記錄的歷史書籍。 為什麼我們要讀歷史呢? 上學的時候, 可能會説, 因為有這門學科啊。 那麼對於既不需要考試,平時工作中也幾乎不接觸歷史相關的我們,讀歷史又是為什麼呢? 個人認為,首先前人的價值觀念以及他們身上發生的歷史事件,一定程度上印象着後人的處事觀點、對待事情的看法, 孔子的儒家思想,至今影響着不止中國的人們,也影響着其他國家的人。恐怕孔子自己也想象不到後人會對他的思想這樣的推崇。 經過千年歷史之後,仍然有着人們值得學習之處;讀歷史可以從前人的經驗中吸取一些知識,用於自己所專長的行業。 説起前人的經驗, 如果不是孔融理解了應該謙讓的道理,那麼不會有孔融讓梨的故事, 同樣,後世的我們也不會知道這個關於謙讓美德的故事。

通讀中國的歷史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的事情, 從夏朝到當代歷史的更替是一個長且歷史淵源深厚的時間段。 三位作者合著了這部書,相信也有一部分這方面的原因吧。 我們之前學校中所學的那部分歷史, 有中國各個朝代,以及世界史, 卻不是連貫性的, 相對於考試來説,課本上的粗略的做些理解和記憶是足夠的。

三位作者簡明,生動的描寫,客觀公正的闡述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如果作為對歷史的讀物, 則不説值得關注,也不可錯過。

實用版《中國通史》讀後感範文4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並造就了每一箇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藴。歷史藴含着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着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是每一箇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然而關於中國歷史的書籍浩如煙海,如《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及各類野史可謂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説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節體”編纂為代表體裁。敍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由傳統“貴族精英”轉向社會民眾,由政治、制度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大都不再以“褒貶人物、臚列事狀為貴”。章節體裁的逐級分編、分章、分節列題形式,有利於敍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敍述的內在邏輯聯繫。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説,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麼“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嚥的苦藥。《中國通史》以白話文的形式對中國歷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説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乾涸的歷史細胞。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緻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曆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一簡要描述,對於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