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版《國富論》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4W

我們閲讀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開闊我們的思想認識,但是要想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是要有寫讀後感的習慣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實用版《國富論》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版《國富論》讀後感範文三篇

《國富論》讀後感1

實話實説,初讀《國富論》是由於它的聲望,有人説,它是經濟學領域的不朽鉅著,有人説,它對人類幸福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貢獻的總和。帶着這些讚譽聲,我翻開了這本書。

《國富論》於1776年在英國出版,他的作者是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建者―亞當·斯密。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一個引領時代經濟發展的巨人,他的自由經濟思想,一直沿用至今。讀好一本書,必須先了解它問世的時代背景。在18世紀的西方,由於世界地理大發現,發現了新大陸,工業革命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在這些新背景下,就需要有新的制度來維繫。

《國富論》由此產生。總的來説,貫穿整本書的思想就是自由主義,圍繞自由他談了自由經濟,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他在《國富論》中建立了以自由競爭為基石的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解決了財富來源的問題,斯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增加國民財富為主線,以資本主義社會3個階級的收入理論為核心,總結出國民財富增長的兩種途徑,一是分工和勞動生產卒的提高,二是增加勞動者數量和資本積累。斯密的《國度論》系統的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範疇,共分為五個篇章,它不僅僅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著作,還在思想學,社會學上發揮重要作用。

有位名人説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接下來,我就這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談談我的觀點。首先,我對斯密提出的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表示贊同。

自然權利是自然秩序賦予我們的權利,而自然自由作為一種經濟自由,則是自然權利的一部分,為人們所享有。自然,是《國富論》中倡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亞當·斯密將自由理解為完全自由,這是不對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裏的自由也應該理解為相對自由,這也是今天在中國倡導發展的經濟理念,當然,這是後話了。

《國富論》讀後感2


看完國富論、美國近代經濟發展史、羅斯福新政後,一直想寫點嘛。現在4點多了,也睡不着了,就寫點吧。

1929-1933年的美國,是美國經濟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這個時期,是美國私人壟斷企業發展到最鼎盛的時期,但是這種私人壟斷鼎盛帶來的,是國民經濟減少,貧富懸殊加劇,階級矛盾尖鋭,社會動盪不安。每一個人都把最壞的東西扔在大街上,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跟今天的中國發生的情況一樣)帶來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私人壟斷企業的鼎盛。因為私人壟斷企業追逐的就是利潤,就是個人利益,為了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它是不負任何社會責任的(就像現在的中石油,中石化。我壟斷了我就是不降價)很多商品他寧可囤積爛在倉庫裏(就像現在的囤積房地產),倒在大海里,也不願銷售出去。因為賠本銷售,帶來的是不盈利。私人壟斷追逐的是個人盈利。社會動盪什麼的,似乎跟它無關。

但私人壟斷忘記了,個人利益雖然最大了,但在一個動盪、黑暗、每一個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折手段的社會裏,怎樣安全消費,利益再大又有何用。只有社會穩定,人人富裕,商店顧客盈門的環境裏去消費,才能真正實現和體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到處遊説,提倡富人要把自己的財富,反哺於社會。這就是為什麼郎鹹平在講座時,一遍一遍問富人們,你們還敢不敢讓孩子一個人去上學。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美國富人們為什麼去上書國會,主動要求增加自己的税負。他們這種財富來源於社會,就要反哺社會思想的起源,就源自1933年以後的羅斯福新政。

1933年,羅斯福上台,實行新政,結束了美國最黑暗的私人壟斷企業時代。最主要的做法,就是由國家拿納税人的錢,出手收購私人壟斷企業部分股份(不交出股權的就反托拉斯法解散掉),使私人壟斷企業發展成國有私人混合的壟斷企業。美國也由一個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為一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企業還是壟斷,但因為股權的改變,導致壟斷的受益人變了,壟斷賺的每一分利潤,都通過國家控股這一部分,返還到每一個納税人手裏。每一個美國公民納税人,都通過手中的身份證,享有這些壟斷企業的一份股權,享有壟斷帶來的利潤。(這點更像是共產主義)

私人企業的缺點是什麼,私人企業的缺點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私企發展的最終形態,就是私人壟斷。當市場都被壟斷以後,矛盾就出來了。商品的價格我可以隨心所欲的抬到10倍以上,其他商品哪怕爛在倉庫裏,我只要賣出去一件,就賺回本了。兩件就是100%的利潤。價格被抬到10倍甚至百倍以上的結果,就造成社會生產只為個別壟斷資本家服務,而付出勞動去生產的工人,卻享受不到社會生產帶來的成果。社會矛盾因此尖鋭,社會動盪不安。舉個例子,黨國是誰亡的?有人説是蔣介石,有人説是宋子文。而真正忘掉黨國的人,是宋靄齡,宋靄齡是個很聰明的小女人,説她聰明,是因為她很早就看到蔣介石的光輝政治前途,將妹妹宋美齡介紹給他,再利用宋家的威望,將老蔣送入大總統的寶座。老蔣掌權後,她就讓其夫孔祥熙做了行政院長,其弟宋子文做了財長部長,把持黨國行政財政大權,天下財富盡歸我有(如上海打老虎,就是蘇聯留學回來的蔣經國打囤積壟斷,一打就打到孔家了)。但説她小女人,是因為她沒有大的眼光,天下財富盡歸我有這種私人壟斷最後帶來的,就是天下大亂,動盪不安。黨國很可惜沒能等來羅斯福新政,亡國了。(當然那個時候也不可能迎來羅斯福新政,因為貴族門第思想嚴重,普通人民自我意識太差。只有經過共產主義革命後的中國,人民自我意識覺醒,才有可能迎來新政。)

國有企業的缺點,這點每個國人都知道,就是效率低下,產能低下(大鍋飯嘛,幹不幹都一樣,我幹它幹嘛。)投資沒有責任(不是自己的錢,花的不心疼)。這裏講一個笑話,這個笑話是索馬里海盜的笑話,索馬里海盜劫了一艘中國船,中國派了個官員去談判,海盜要200萬贖金不還價,最後這個官員一看沒辦法的就説:“我給你300萬,你給我開個900萬的發票好不好。”海盜一聽哭了:“兄弟們,別做海盜了,去中國當官吧。我們風裏來,雨裏去,槍林彈雨的才掙300萬。人家動動筆,改個發票就能掙600萬。”這個笑話折射的就是沒有信託責任的國企的特點,投資,不是自己的錢,花多少都沒關係。是否盈利,也沒關係。不需要評估報告,隨心所欲。國企,缺乏監管;監管,形同虛設,甚至是共同利益人。再舉個例子,這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鐵道部的張曙光,網傳他貪腐了20億,有人就不平了,説張曙光招標高鐵項目,砍英美企業的報價,一下就砍掉30億,替國家節約了30億。我就想問一個問題了,這個價格是怎麼組成的,翻翻國富論就知道價格是由土地地租,勞工工資,和資本利潤三部分組成,國富論是西方經濟構成的基礎,堪比中國封建王朝之論語,歐美的大企業能不知道。去競標一個項目,都會拼命把利潤降低,把價格壓低以求中標。但這幾個歐美企業卻一下就虛開30個億,30個億啊!這是為什麼。唯一的可能,就是政治賄賂。好吧,你要面子是吧,你要政績是吧。我在送上政治獻金的同時我告訴你,我把報價虛報了40個億,你明天砍我30個億我就接受(我當然也得賺10個億嘛,你看獻金都在你手裏了),給足你面子。當然這只是個人猜測,但這就是國企啊,這就是沒有監管,產能低下的國企啊。

而國企和私企相結合的這種混合企業,就正好有效化解了兩者的矛盾。

私人企業,追求利潤,追求壟斷。而混合企業通過國有控股這個有效手段,使得國家這個股東,可以監管他的財務,防止他的壟斷,和價格虛高。而且又通過國有控股這個有效手段,使得企業的利潤,又通過股市,返還到每一個股民,每一個納税人身上。促進資本流動,緩和了社會矛盾。

國有企業,產能低下,而混合企業又通過私人控股這一部分,將企業利潤,獎勵給企業的經理人,返還到每一個私人股東。企業的私人控股的股東,又為了利潤,主動對經理人進行有效監管(如果私人股東和經理人聯合起來做假賬,這不光是要坐牢,還會被遊街的)。這就使得企業在監管下,很有效的向前運行。

這就是揚長避短的混合企業,這也是資本和社會主義結合的最終形態,國有壟斷混合企業。

《國富論》讀後感3

在國富論中,第四章起名為論政治經濟學體系,可通讀全章,看到更多的是亞當斯密對重商主義、限制進口、出口退税、獎勵金、通商條約、殖民地等涉及國際貿易的內容,可能在亞當斯密的概念中,凡涉及國家干預經濟的內容就屬於政治經濟學。

由於我所理解的政治經濟學更多的是強調國家與市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國家維持社會穩定及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管理制度,所以在理解上,無法同意亞當斯密將自己所寫的第四章納入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在我看來,重商主義、限制進口等更準確而言應該歸屬於國際貿易的內容。

這裏有一個名詞解釋一下:

“重商主義——18世紀在歐洲受歡迎的經濟管理體現,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一國的國力基於通過貿易順差——既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這是16、17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者説經濟體系,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這個理論目前依然有許多經濟學家引用,包括中國國內目前奉行的國際貿易政策。從具體表現上看就是,為了維持貿易順差,一國政府會傾向於通過關税(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獎勵金(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等手段,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提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出口大於進口的目的,達到吸收貿易逆差國的資本流入本國,藉以提高本國的資源條件,從而增加本國的國民總收入,以實現經濟的增長。

亞當斯密由於是堅定的市場經濟倡導者,其一直提倡小政府理念,所以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第四章幾乎每頁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意思——重商主義提出的絕大多數的維護貿易順差的手段,都在某種程度扭曲了市場在資源調配中的決定性作用,從長期看都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國家應該減少監管,應該放手由市場自發調節進出口。

也許是由於時代背景,也可能由於其他原因,亞當斯密並沒有完成對重商主義的批判,只是在字裏行間表達了與重商主義觀念不一致的思想和理論。

回到現實,回到本文所述的國際貿易體系,在我看來,國際貿易的最大作用和好處主要是兩個,其一讓市場擴大,其二促進了社會分工並使得生產效率提升。市場擴大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產國,各種細分市場的商品,尤其是家電類產品(手機、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其主要生產地都是中國,如果沒有國際貿易,中國已經形成的生產體系就會出現生產過剩。

所以對於目前的中國而言,因為國內的生產體系已經形成,我們已經建立並形成了自己的工業體系,短期內實現改變不是太現實的事情,所以相比於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中國都更需要國際貿易的自由但又有序的發展。

但是否意味着我們必須要追求貿易順差呢?我的觀念是,貿易順差來源於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由於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日益上升,我國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也有限度,貿易順差用最簡單的言語表述就是,我們通過勞動及資源投入,生產出來了商品,但本國消費不完,那麼就出口到外國,而外國給予的是本國無法流通的紙幣,其實這種貿易順差實現的外匯儲備,類似一種債券。也就是逆差國用債券,購買了順差國的各種商品。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短期看順差有利,但長期看,貿易順差就如同幾個世紀前的殖民地一般,順差國就是逆差國的殖民地。

更簡單的説,我反對維護貿易逆差,從社會分工的角度,出口等於進口是對一國人民最公平和合理的勞動獎勵。

除了順差逆差外,關税、出口退税等都可以單獨成文書寫,本文不做累述。

希望看完本文,你對重商主義有所瞭解,對國際貿易有初步認識,最好能理解貿易順差的意義和缺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