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作文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寫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小夥伴們的寫作能力,想要寫出優秀的作文,我們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牡丹作文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牡丹作文讀後感8篇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1

從中學時代就開始讀"牡丹亭",那是少有的特別讓人喜歡的戲劇。杜麗娘在劇中的人物形象温柔美麗,才情洋溢,最重要還熱情奔放的追求着浪漫的愛情,矢志不渝。讀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時候,讓人對她的愛情觀心生嚮往。純粹的愛情碰撞出絢麗多姿的花火。戲劇中讓人對杜麗娘這個角色有了很完美的想象,一個深閨小姐對愛情心無旁騖的勇敢追求。

當第一折遊園驚夢開始的時候,飾演杜麗娘的演員婉轉動人的唱腔把深閨少女懷春的情愫低迴婉轉,聲聲動人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温婉地讓人心生憐愛。讓觀眾覺得她就是杜麗娘,非常驚喜的欣賞到一出精彩絕倫的好戲。唱到"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讓人能想象着春光乍泄的花園裏那個美麗懷春少女嬌羞難掩對愛情的嚮往之情。

這段唱腔和身段完全把觀眾帶到牡丹亭的世界裏,讓觀眾都沉浸在戲劇情景裏,為杜麗娘的心思而不斷起伏情緒。第一次觀賞崑劇就能觀賞到如此水準的表演,真的説明高超的藝術表演是與觀眾沒有距離的,因為它能直擊人心,讓人共鳴,無論你是否真的內行。劇裏生旦淨末醜全齊,一起演繹了一場完美的牡丹亭。在冥判那場戲裏,表現出判官對杜麗娘的驚豔和憐愛,而杜麗娘也通過她細膩的演唱和表演身段完美的表達了她的感激之情,真的為之喝彩和動容。

湯顯祖的偉大在於塑造了一個人物情感豐滿充滿人性美的角色。讀書的時候,就會去想象杜麗娘的像,既有女孩子的`美麗柔媚嬌羞,含情脈脈,然後還有難能可貴的勇敢。牡丹亭為啥得到那麼多人喜愛,就應該是戲劇裏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吧,純粹的追求心中嚮往的愛情。

而把牡丹亭如此完美搬到舞台就是白先勇的才情和用心了。每個詞牌曲牌都是精心設計的,非常唯美,只有好的劇本,好的編劇,給予了演員好的土壤,能讓他們更好發揮出本身的表演特點而更好貼近角色。好的演員可以和角色融合在一起,讓人覺得她就是角色本身。再與好的曲樂組合搭配才能讓一部戲劇煥發出如此動人的魅力,得到那麼多的讚譽,讓觀眾都深深投入到戲劇裏的情景,真正詮釋了什麼叫"美美與共"。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2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上便浮現出這句話。我想,這大概是我心中最能描述這段傳奇的一句詩了吧。

杜麗娘,柳夢梅,二人皆為名門之後,祖上皆為封建統治的積極擁護者,而他們,卻是積極打破這一陳腐現象的“大膽之人”。他們的開始,是先生一句“關關雎鳩”惹得麗娘春心萌動,在春香的帶領下賞花遊園,於牡丹亭赴夢相見,結下茫茫人海中數不清的緣。但麗娘卻因此感夢而亡,死前將自己親手描繪的寫真埋於後花園中,等待一場未知的約定。或許麗娘甚至都不清楚柳生是何許人也,是渺茫的,是未可預知的。而柳夢梅呢,也不曉夢中的佳人是何家女兒,卻因此改名夢梅,以此來銘記這段緣分。透過時間的長河,我彷彿看見了一個玉顏勝雪,面如桃花的女兒家埋下一副小畫,連帶着數不盡的相思,説不完的無奈,望不斷的哀怨;隨後,柳夢梅也帶着於夢中收到的”請柬“,北上赴京趕考,與他的牽掛一起,赴這場未完的約。

故事中最讓我牽掛的,大概是柳生真的來了,來見他夢中的那位女郎,然佳人已逝,空留餘恨和數不盡的念想。曾經他在嶺南,麗娘在嶺北,未能相見;可現在他在嶺北,麗娘卻已獨向黃泉,更是難以相見。倒讓我想到了崔護與他那首飽含深情的詩——《題都城南莊》:傳説崔護赴京趕考時,於桃花林中偶遇一女子,從此念念不忘,而後他進京趕考,高中後再去找她,可佳人身陷相思,家人已帶她外出散心,兩人未得相見。崔護只好於門上寫下此詩,來細細訴説自己內心的遺憾,而後失落地離去。“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舊,人面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如果後來麗娘未感夢而亡,也許她早已嫁作人婦,只會將相思偷偷掩藏在舊時閨門中。而崔護離開後,名為絳孃的女子因錯過與心上人再會,茶飯不思,獨向黃泉。也許故事好像總愛給人歡喜的結局,麗娘因柳夢梅的到來起死回生,絳娘也因崔護的回訪起死回生,最後,皆大歡喜。

?牡丹亭》與其説是傳奇,説是故事,倒不如説是人們意識的覺醒,同樣是名門望族的小姐,宋代的李清照可以大膽的在後花園“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明朝的杜麗娘卻從未踏出閨房,連在後花園小小的滯留也會被訓斥。我想,這大概也是她為什麼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夢,在夢中遇見一個未曾相識的男子,卻久久難以忘懷,最後黯然死去,淒涼無比。古往今來,多少女兒家因封建社會的束縛,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空有才華卻被深鎖在閨閣之中啊。班婕妤,唐婉,卓文君,魚玄機……比比皆是。

我想,作者將大膽的反抗思想匯於筆墨之中,除了用來描繪麗孃的死,還有麗娘在”地獄“中大膽地與判官辯述,以及為了自己心愛的人勇敢地在金鑾殿上”反抗“。一個青春時期的少女,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能這般大膽地反抗,其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是令人震驚的,也是超越時代的。杜麗娘死於其所渴望的自由的人生,還有當時的腐朽的社會。他的父親不相信自己的女兒能起死回生,認為柳夢梅侮辱自己的女兒。因此將他打入牢獄,還認為自己的女兒是“妖魔”假扮。就算杜麗娘證實了自己的身份,還是認為柳夢梅家道中落,就算他高中狀元也配不上自己的女兒。倒讓人氣憤了,怎會有人頑固至此?與其説他刻板固執,倒不如説他愚昧自私好了。

故事最後,二人終於皆為夫妻,柳生高中狀元。我只覺得意猶未盡,結尾有些倉促,未曾描繪二人成親之盛景。等待了這許多時光,跨過了這麼多磨難,該有一場十里紅粧,長街相望。 不過,這就是故事啊,後面如何,不得而知。

如湯顯祖所述,這一段傳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在不同的平行世界裏,杜麗娘和柳夢梅仍在湯顯祖的筆下夢魂相會,“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直到今天,他們的故事仍然在被傳頌,留下了無盡的纏綿和念想於世人心中。

哎,真是”敢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啊!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3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巔峯之作。此劇通過對杜麗娘和柳夢梅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的展示,表達了飽受封建教條束縛的人們突破封建思想與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與解放的朦朧願望。

從劇情上來看,《牡丹亭》表達的是一個“古老”的主題,那就是愛情與現實的矛盾。不過在此劇中,它所反映的現實具有特殊的意義,即是為明代統治階所極力倡導的宋明理學中的思想枷鎖和封建禮教制度。杜麗娘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是一種天性,儘管她身居閨閣,但仍會不自覺地產生強烈的思春情愫,並最終獲得了自己的愛情。此劇的意義就在於用形象化的説法肯定了人之愛的合理性,並對理學枷鎖和禮教制度提出了批判,並特別突出了人之情與教之禮之間的衝突,表現出了理學枷鎖和禮教制度的不合理性。

從思想性上來看,《牡丹亭》一劇表現出了以往戲劇所無法匹及的思想高度和社會特徵,它不再侷限於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範疇之內,而是明確地提出了要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的口號。所以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為愛而生,也可以為愛而死,這便賦予了愛情不可戰勝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因此,劇中的杜麗娘才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個光輝奪目的人物形象。她的死即是當時社會男女道求愛情的結果,同時也是當時社會青年男女擺脱理學、禮教束縛的方式。

從藝術特色上來看,《牡丹亭》表現出了典型的浪漫主義特徵,它通過“因夢而死”、“死而復生”的誇張情節表現出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杜麗娘因讀《詩經》中的愛情篇章,而激發了自己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但是在現實的環境中,她的情感理想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作者虛構情節,讓她在夢中或以魂遊的方式實現了這一切。比如她耳聽母親的嘮叨,卻在夢中幽會柳夢梅。又如她在鬼差面前訴衷腸,並打動了鬼差讓她尋情郎,但在還魂之後,他的父親卻竭力阻撓她與柳夢梅的結合。作者通過現實與虛幻的強烈對比,突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社會女性對自由幸福的嚮往。

?牡丹亭》全劇多用抒情手法表現人物情感,所以品讀此劇更如品讀一首首抒情詩。儘管以詩入戲的手法在我國戲曲中由來已久,但《牡丹亭》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此外,劇中的賓白也饒有趣味,不僅有着北曲的潑辣沉重,同時也有着南詞的清雋秀麗。劇中男女主人公傾訴情愫多用南詞,而描寫鬥爭、鬼怪則常用北曲。

?牡丹亭》辭藻奢華、浪漫馳騁,但也未能從本質上跳出“發乎情、止乎禮”的傳統。尤其是杜麗娘還魂之後的情節,更是遵理從禮,沒有表現出徹底的以情代理的思想。但總體而言,它敢於對抗封建保守思想,倡導自由、解放,有着積極的進步意義,在我國戲劇史上佔據着先行者的地位。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4

?牡丹亭》由著名小説家白先勇改編,他對名著進行如此改編的初衷就是要讓高雅文化進入校園,創造能夠雅俗共賞的經典。在不改變湯顯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將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煉得更加精簡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輕人的欣賞習慣。

可喜的是湯顯祖的文字功底詩詞素養十分了得,全出劇都用唱詞寫了出來,很美。而且杜麗娘的形象確實光鮮可愛。柳夢梅雖愛吹噓自己是擎天柱現世寶,但巧的是他就真能中上狀元。對杜麗娘也算痴心一片,有幾分可取之處。陳最良的形象從頭到尾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

其實在文學作品裏頭,死而復生,生而復死,神神鬼鬼是不足為奇的,且放開心胸去關照。湯顯祖説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愛得死去活來,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舞台上的崑曲藝術的確體現了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精緻細膩、含蓄委婉的特點,無論是聽了讓人酥倒的江南吳語,還是看了讓人眼花繚亂的戲曲服裝,杜麗娘的美在黑色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扇子、水袖在一張一馳間道盡少女心中的無盡情思。

直白的讓人春心蕩漾,於是牡丹亭畔,芍藥欄前,湖山石邊,草作墊,花中眠,嬌娃俊少,花樣年華,兩情和合,真個是千般愛惜,萬種柔憐。這夢境中的情思讓所有觀眾“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只是夢醒來終究是空,女子相思成疾,卻至死不渝,最終手拈一枝梅花離了魂。地府裏是她痴情的魂,人間是她的青春的畫,冥冥中那夢中劉郎拾得此畫,杜麗娘起死回生,“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紅衣的杜劉在花神的簇擁下相擁於人間地獄之間,才子佳人終成人間佳話。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5

有一本書最好在靜夜裏讀,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閣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愛情最好在生離死別中吟,那還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後一頁的書角,我問自己:夢到底是什麼?于丹説,夢只關乎情懷,只關乎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湯顯祖卻道:“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而我想説:“夢很簡單,就是走出深閨大院,恍然間,看到那個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遺落的本真。”直言罷,“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附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便是我對《牡丹亭》最深的懷想。

杜麗娘,那位生於官宦之家的深閨女眷,被《詩經》中《關雎》一章所描述的愛情故事所打動。樑夢中,見一書生柳夢梅持柳求愛,從此共度良辰,幽會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麗娘因夜有所思,情無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終身。死後,其母親將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後移至梅花庵觀,丫鬟春香將麗孃的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當柳夢梅赴京趕考,留宿庵觀中,拾得那幅畫卷,憶起夢中佳人。他不顧開棺處死的危險,掘開杜麗娘的墳墓,讓她起死回生。幾經波折,兩人最終興得皇帝賜予姻緣,從此相伴相隨,相知相愛。倘若緣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繾綣。

?牡丹亭》與《長恨歌》不同,它沒有皇家宮苑,沒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藥花開,杏花雨落,青橋石板,滿園春色,還有那段夢迴千轉,相思不相負的愛情。或許如果麗娘不走出那深閨大院,沒有看見“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的風光,這段愛情會不會鎖進封塵中,不會出現呢?不,它會出現。因為它的背後有兩顆脱去世俗的心。這便是《牡丹亭》留給我最美好的夢幻。在那個宋明理學壓制,封建脅迫的年代裏,杜麗娘解放個性,追求幸福,是福還是禍?我説,是福。

封建思想讓她從唯唯諾諾變得執着勇敢,敢於為愛情放棄生命,勇於在朝堂之上據理反駁,慷慨陳詞。只有為自由,為信念奮鬥的人才會變得至情至理。我想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詩經》中“關關雎鳩”便是麗娘尋找本真的開始。誠然,每個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麗娘不應該甘於禮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尋找幸福;林逋不應該求生於污濁的官場,所以它隱於湖畔,梅妻鶴子;嚴子陵不應該安於富貴所以他逐夢山水,無憂無慮。請相信,人有時會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會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邊,卻無法被庇護,但人有時會因渺小而強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實人的本真很強大。

我想,我該重新翻開第一頁,因為愛情的故事沒有盡頭,自我的實現沒有終點。今晚,又是一靜夜。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6

愛情,一直以來都是人生永恆的主題。“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最美也最悲涼的一句祝福,天下有情人,有多少能此生不渝,相伴白頭偕老的?無論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中國的梁祝化蝶,都只開了愛情的花,來不及經受現實生活中風吹雨打的考驗。他們的愛情,也因之而永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恐怕是古今所有愛情故事最深刻的一條主線。《牡丹亭》中更是如此。愛情,能讓生者為之死,死者為之生,何等壯闊的情懷。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永恆的愛情呢,當然是有的。但粗糙的現實生活總會使愛情之火漸漸熄滅。雖然愛情是男女兩個角色共同分擔的,但主角卻往往是女性。女人為愛而生,這話不假。也因此,愛情的悲劇往往發生在女性身上。女人在愛情中艱辛成長,最終,實現真正愛情的,也往往是女性。

看過《胭脂扣》的人大概都會被如花的痴情所打動。她與十三少,相約死後重逢。然而,五十年過去了,依然是她一個孤魂野鬼。她的十三少在人間混跡,潦倒不堪,也早把她忘記。對愛情的信仰讓如花最終如願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昔日情人。然而她看到的,卻是一個邋遢的早已忘卻他們之間驚心動魄的愛情的陌生人。當如花心碎地離開,她該知道,愛情,只是她一個人的一場執着夢。 里爾克曾談到愛,“女人對愛無限投入,而從不或是幾乎從不要回報。”

愛情給予女人的,女人反過來哺育愛情。她們令愛情蕩氣迴腸,地久天長。

無論是《牡丹亭》裏的杜麗娘,為愛而死,又為愛而生,還是現代的張愛玲,為愛義無反顧,痴情一世,還有大家熟悉的劉若英,她們都不惜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愛,來行動愛。杜麗娘是勾畫的理想人物,可以在作者的美好願望裏而起死回生。現實中的人呢?張愛玲傷心獨自,劉若英形單影隻,然而,不變的是她們同樣永世的愛,生活可以破碎,孤單可以不避,但愛卻永遠不可以熄。

每個時代都有它那個時代的愛情面目。女人,不是失去了為愛犧牲的能力,而是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在改變着我們的愛情觀,也在改變着我們時代的女人們。 西方女權主義的浪潮似乎給了愛情主題一個嚴重的衝擊。雖然女子可以自由去愛,與男子同樣平等地愛,但卻讓愛的實質第一次遭到了懷疑。愛情氾濫得可以,真情卻少有幾分。女性覺醒了,但愛卻進入了低潮。是男人的危機感讓愛變得不再可靠,還是自古以來流淌在女人血液中的愛的不夠堅定?

在物質可以代替一切的經濟時代,女人如何尋求並捍衞自己的愛情?似乎很難答案。

愛情可以不請自來,但真情卻在利益當中逐漸流失;交通交流方便快捷了,但思念卻成了奢侈的消遣。有多少人還會為自己所愛的人茶不思飯不想的呢,為伊消得人憔悴也只成了古話文中的悽美背景。婚姻才是主題,嫁一個可靠的人,有一個終生的飯碗,愛情似乎就可以見鬼去了。校園裏的愛情也已經烏煙瘴氣,及時行樂的觀念已經深深烙進我們這代人的思想,生存的壓力使女人們委屈甚至棄置自己的愛情理想。

女人,終究是為愛而生的,而使她們改變的,使愛情快餐化功利化的,恐怕也有我們這個時代的責任吧。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7

湯顯祖是明代著名的雜劇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和《牡丹亭》,這四部作品合稱“臨川四夢”又叫“玉茗堂四夢”。最近我讀了其中的的《牡丹亭》一部雜劇,內心深有感觸。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一種奇幻色彩這個故事確實是充滿了奇幻的浪漫的色彩。故事寫的是官宦之家杜寶的女兒杜麗娘,從小深受封建教育遵從女子的三從四德。一日在園中午息夢裏偶遇年輕俊美書生柳夢梅並與之墜入愛河,醒來後終日尋夢,可尋尋無果,相思成疾便一病不起,最終懷春而死。他的父親將她埋葬併為她建造了梅花觀。後來,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借宿在梅花觀中,無意間拾得隨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驚覺此女子就是那日自己夢中曾與自己在牡丹亭畔幽會,陷入愛河的女子。夜裏,杜麗娘有透過夢境向柳夢梅訴説自己離世的原委,還請求柳生三天之間挖開自己的墳墓打開自己的棺材。柳生照做後,杜麗娘起死回生,二人結為夫妻一同千萬臨安。後來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看到被掘開的目的和不辭而別的柳生,就以為柳生是一個盜墓賊,也前往臨安向主人杜寶告發柳生盜墓之罪。柳夢梅到達臨安後參加了進士考試。考完來到淮揚,找到杜府,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寶杜巡撫感到卻怒不可遏,自己的女兒早在三年前就離世了,況且又聽説這個柳生還挖掘偷盜了女兒杜麗娘的墓,因而判了他斬刑。正在審訊時,朝廷派人找到杜府上,報知柳生中了狀元了,柳生這才得以脱身。但杜寶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於是上報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這對愛人結為婚姻,父女相認,形成大團圓結局。

?牡丹亭》故事的起承轉合是以杜麗娘的起死回生為線索,麗娘相思成疾懷春而死到後來掘墳後還魂,整個故事中杜麗娘為“情”而生而死。“情”具有超越生超越死的巨大力量。杜麗娘是封建禮教反叛者的代表。她美麗聰明的貴族小姐身份讓她有着温柔、馴順、穩重的性格特徵。可是在自由和愛情面前,她勇於反抗,敢於鬥爭,表現了青年男女衝破封建思想束縛的戰鬥精神。故事的男主人公柳夢梅則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會儒家讀書人的形象。他追求功名利祿,受封建倫理綱常的毒害,但同時又具有反叛精神。對於愛情,他痴情又專一,對於功名卻又窮追不捨。他的形象很複雜,是當時書生的真實寫照。不管是男女主人公,他們的形象都有着典型的代表性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值得細細品味。

牡丹作文讀後感篇8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

故事寫的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衝破約束,私出遊園,觸景生情,睏乏後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杜寶升官離任,在女兒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觀。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他在園內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認出是此女子便是那個曾在夢境中與他在牡丹亭畔幽會的女子。夜裏杜麗娘向柳生説出原委,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依暗示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成夫婦,同往臨安。杜麗娘的教師陳最良看到墓地情況,柳生又不辭而別,就往臨安向杜寶告發柳生盜墓之罪。柳生在臨安應試後,恰逢金兵南侵,延遲放榜。安撫使杜寶在淮安被圍。柳生受杜麗娘囑託,送家信傳報還魂的喜訊,反被囚禁。金兵退卻後,柳生高中狀元。杜寶升任同平章軍國大事,拒不承認婚事,強迫女兒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從小就被灌輸封建禮教知書達理的思想。但殘酷的封建禮教根本無法束縛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詩經·關雎》便惹動了麗孃的情思,她並不認為這是宣傳什麼儒家禮教的作品。而認為這就是一首戀愛詩,是一首撩動了無數少女春心的詩歌。而久困閨房的麗娘更是在家裏後花園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這説明了呆板的封建禮教根本無法束縛住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慾,從而更加揭露了當時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偽和殘酷。

雖然杜麗娘的行為與當時社會有許多不符,但這並不影響作品的情節發展。作者也便是通過“大家閨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閨秀的行為而來闡述作品的主題思想。

讀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麗娘的勇敢,堅持與真情所感動。一首“牆內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內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是他們最初的邂逅。而後花園一夢之後,麗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現實中,杜麗娘與柳夢梅至始至終壓根就沒見過面,更別談什麼真愛了。那又是什麼導致了麗娘傷春而逝呢,難道就真的是那一個夢嗎?不,不是的。夢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劇的產生,但夢境緊緊是促成悲劇的一個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試想在如今21世紀的我們有誰會因一個虛幻的春夢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見鍾情的機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別談什麼為夢懷春而死了。而在杜麗娘那個年代,在那個真情被壓制,人性被束縛的年代,這或許不過就是一個再也尋常不過的事情罷了。

在古代,女子必須三從四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經常就躲在自己的閨房中繡花練琴作畫。在出嫁之前見到的男人估計也就他父親,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麼偶然間突然見到一個與她沒有血緣關係的而後風度翩翩的男子,有幾個能不一見傾心的。而嚴酷的教條根本不允許這種私訂終身的事情發生。但往往物極必發,越加以束縛,就越能激發人性去挑戰。就説今天,男女平等,見到異性的機會多了,社會也開明瞭,很多人都能在尋尋覓覓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樂的生活。又怎會有那麼多拋棄家庭而私奔的悲劇呢。

所以説到底,就是封建禮教無情的壓抑了人性,造就了無數悲劇的產生。

再有的感觸就是杜麗娘的真情了。雖然僅僅是一夢之緣。但也無法澆滅心中那被烈火燃燒的情思。天逝之後,她衝破重重困難,終於見到了柳夢梅。而衝破這些困難那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多麼堅定的毅力。都説愛情是有期限的。而麗娘當了三年的鬼魂,卻仍然對夢梅念念不忘,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圓夢。而現今又有多少異地情侶因忍受不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而選擇分手,成為陌路人。我想説的是在今天我們勇敢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同時,請不要輕易放手,愛情總是需要堅持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