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坷德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2W

在產生了新的感想後我們都要好好的寫心得,心得體會是記錄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的書面材料,是非常考驗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唐吉坷德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7篇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篇1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裏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裏面。閲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閲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堂吉訶德是由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所著,其書成功的塑造了醉心於騎士事業的主人公堂吉訶德這個既好笑又有正義感的人物,和忠誠老實的桑丘·潘薩。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堂吉訶德對騎士事業的忠誠,我感覺我們國小生以及青少年們都應該具有堂吉訶德這種醉心事業的精神,為了自己的理想得到實現而付出所有代價。堂吉訶德同時在生活中也是一個幽默有趣的人。把皮帶當作魔鬼,把羊羣當作敵人。可是在關鍵時刻,為了維護正義,竟然可以犧牲生命,把生死置之度外,這種精神是崇高得。

由貴族到騎士,大家可能會想為什麼好好的貴族會變成騎士呢?其實“唐吉訶德”原名叫吉哈納是一個年近五旬的人,生活很奇怪,最愛看那些瘋狂的騎士小説,還愛聽街房鄰里説那些關於騎士的故事,最後每天都是瘋癲癲的,整天想着當一名偉大的的騎士,便準備出國旅行。他帶着盔甲和武器。還買了一匹戰馬,光是馬的名字都想了6、7天,最後給自己起了一個偉大的名字“唐吉訶德”。從此和僕人桑喬踏上了旅程上了旅程。

一路上和僕人桑喬發生許多有趣、驚險的事情。

在唐吉訶德回故鄉的時候偶染重病。最後唐吉訶德的死使全家人都很悲傷。唉!“人世間一切事物,無不經歷了由興至衰並且最後導致消亡的歷程,特別是人的生命。”〈名言〉是啊!人總是消磨時間而人生做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此生足矣。我覺得唐吉訶德是我的英雄。死後家人給他立了一個墓,碑上寫着;高尚貴族

長眠此地,英勇絕倫,雖死猶生,功蓋天地。雄踞世界,震撼寰宇,身經百難,生前瘋癲,死後穎異。

我從這裏知道了一個道理,要實現一個夢想,應該不要放棄夢想,抓住機會,更主要的是“信心”。

我一定要是實現夢想!相信我!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篇2

昆德拉在《帷幕》中曾感慨,《堂吉訶德》與《湯姆瓊斯》一類,其敍事藝術被奇怪地擱淺幾個世紀。隨着小説轉入精細化的描寫時代,它被“歷史”的陰影所籠蓋。(大意如此)

關於這本寫作於17世紀初的作品(1605—1615,上下部先後出版),就其敍事技巧而言,可以寫就一本書。

它存在四個或更多層面的“現實”:隱指作者、敍述者、虛擬作者、虛擬譯者、主人公。存在虛構層面的主人公與“現實”層面的主人公穿越敍述層的相遇、交叉、對比。存在一種虛構層面的主人公對另一更加“不可靠”的虛構層次進行評説、矯正、辯白。存在敍述者的跳接、變幻。存在敍述者對自身敍述的議論(通過虛構一個譯者,達到了合理的效果)。存在預敍、補敍、插敍。存在不完全的套盒(這種不完全是各層錯位的結果,在後現代文本中發揚光大,化為無形)和拼貼式的故事結構。存在下部對上部的修正、辯解,對上部敍述手法的議論,並且,它甚至乾脆把讀者的反應寫入下半部,與讀者形成對話。

除此之外,它是一本粗野與狡猾之書。由於塞萬提斯本人對其主人公主僕二人的態度在寫作中發生了極大變化,他本人為自圓其説,在第二部中將眾人對主僕二人的捉弄描述得極為過火。這種過火的捉弄固然能夠一如既往地產生逗樂效果,但由於主僕二人的形象愈發超出了作者控制,使這種對主人公命運的安排顯得過於刻薄,殘酷,不近人情,讓人無法開懷與容忍。作者便巧妙地站在讀者一邊,指責捉弄他們的人比他們更傻更瘋,賦予他們一定的尊嚴。

毫無疑問,堂吉訶德是個讓人心碎的真正騎士。在死前,作者按預期目的使他清醒於世,看到“騎士小説害人發瘋”的“真—相”,知曉世上從未有什麼騎士,現在也沒有。騎士小説也許真的就此絕跡了,這是來自戲擬反諷的解構的力量。然而,讓人心痛的卻是,温柔多情、好俠仗義、才情國人的堂吉訶德,卻就此墮入一個更加可怕可鄙的世界。這難道就是作者想看到,所期望他生存其中的世界麼?

在堂吉訶德“發瘋”的時候,凡塵俗世的一切都是“着了魔”的,他用這個詞語解釋世界的醜。解釋他心上人為何是村姑,巨人頭顱為何是酒袋,軍隊為何是羊羣,巨人為何是風車。在那個“着了魔”的世界,桑丘也可以成為海島總督,一切理想得以實現,一切不平得以剷除。那些捉弄他的人們誘使他發出的議論,篇篇高明無比,字字句句都來自於天賦與自尊。作為“幻想+行動”的代言人,堂吉訶德不是瘋子,卻是一個勇士與藝術家,是英雄和詩人,是世上最美好的詞彙的結合,世上最美好品質的擁有者。以捉弄他為樂、為業的伯爵夫婦二人,很遺憾,是整個故事中最壞的人物。他們貌似清醒,實則是迫—害藝術家和勇士的、以操縱他人命運為樂的殘酷的政治家、統治者。作者對他們的態度不夠明確,這恐怕就是此書在“殘酷”問題上遭人詬病的原因吧。此外,堂的朋友,參孫學士、神父和理髮師三人,他們從開頭燒掉書房起,到扮演鏡子騎士與白月騎士誘使其還鄉,以致堂吉訶德因鬱而終,他們撕毀勇士的美夢,毀滅其幻想的彼岸世界,正是這種從魔界、英雄界到凡界、現實世界的落差,造成了堂吉訶德的死亡,以及這個夢一般的故事的徹底終結。他們作為堂的朋友,卻不知如何去愛他,拯救他,如同喚醒一個窗邊的夢遊者,使其因恐懼失足墜落而亡。這是十足的悲劇,以現世的絕對力量壓倒勇士詩人的着魔的幻想世界告終。此外,此書細節處問題叢生,對主人公的掌握過於專制或過於漫不經心,對人物的命運態度過於殘酷,偏又賦予主人公太多美德,以致自相矛盾。尤其後半部,已全然不能引人發笑,惟有引人揪心、鎖眉、厭惡。這一切,都與作者過於絕對的創作初衷相關:“消滅騎士小説”。在這個狡猾的初衷掩飾之下,許多應當注入的成分還未及注入就已喪失,這是作者與作品的遺憾,也是納博科夫當中撕毀此書的原因。

對敍事技巧的關注是重要的,然而,在這種關注下,尤其將敍述“委託”給一個虛構的敍述者時,隱指作者所需要擔當的責任並不就此淡化、轉嫁了。相反,它會受到讀者更多的關注,應千萬慎重。這是衡量一個作家是否強大有力的重要因素。

最後,附上納博科夫對堂吉訶德騎士的溢美之詞。它適用於所有遭命運捉弄的、有才能、有自尊的,“着了魔”的詩人:

“他的紋章是憐憫,他的旗幟是美,他代表一切稱之為文雅、孤苦、純淨、無私和英勇的品德。”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篇3

堂吉訶德只顧自己奮力奔向前,不顧桑丘因為追上他而從驢上掉下來,面色蒼白。

堂吉訶德看到了桑丘狼狽勞累的樣子,居然又認為是什麼魔術師的把戲,並且更加確定了這一點,併發誓要幫桑求報仇。“我憑藉自己的名譽發誓:要是我能爬過牆頭,或者能下得馬,我一定會替你向那些粗魯的卑鄙小人狠狠報仇,讓他們一輩子也忘記不了我對他們的嚴厲懲罰。”即使要違背騎士規則,堂吉訶德也願意為桑丘報仇,這是他對現實妥協,也暗示了作者塞萬提斯自己對現實的屈服與無奈。這裏也可以看出堂吉訶德品質中善良的一面,這是他性格中的這一面,才會使他願意為了自己的隨從不惜違背自己的原則。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堂吉訶德才能相信與堅持他的正義理想。

但是桑丘聽了這一番話並沒有受到感動,而是反駁到:“不,我倒不管騎士不騎士的,寧願自己報仇,只不過是無能為力罷了。”桑丘努力維護他自己的個人利益,他的話傳達出他對騎士規則的蔑視,他跟隨堂吉訶德出遊根本不是因為支持和信任堂吉訶德的夢想,而是因為它自身的利益。

其實,桑丘早就看清了堂吉訶德的行徑可笑,“我們這樣到處冒險,到頭來只會是自討麻煩,吃盡苦頭,恐怕連左腳右腳都分不清呢》”桑丘的話解釋了一個一直存在卻無人向堂吉訶德説透的事實,那就是堂吉訶德所謂的出征以及“斬妖除魔”,動機雖然善良,得到的卻是危害人的後果。這不僅是小説中桑丘對堂吉訶德善意的勸告,也是作者對堂吉訶德行為的滲透到現實中認知,即既敬佩又無奈。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篇4

名著是遺留人世間的珍珠。

?堂吉訶德》為我們刻畫了一位瘦骨嶙峋、乾癟面龐的主人公形象。他是一個沒落的貴族,沉溺於騎士小説而不能自拔,竟像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把自己裝扮起來,把桑丘——一個矮胖的農民當作自己的侍從,並且把村裏的一位村姑當做美麗的夫人,作為自己信仰的公主,然後開始了他們的三次騎士旅途。在征途中,他竟然把風車當作三頭九臂的巨人,並且和它大戰了一番,最後以“睿智”的堂吉訶德的失敗而告終;其後,他又把客店當作城堡,睡夢中把酒囊當作巨人搏鬥。這就是他,一個荒誕不堪的堂吉訶德,他的出現,註定帶給我們無盡的歡笑。僅僅如此嗎?不,這些猶如珍珠一樣,帶給我們無盡笑料的同時,也帶給我們許多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受益終身。

故事中,堂吉訶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與桑丘的簡單樸實形成鮮明的對比。堂吉訶德的顯著特點是脱離實際、耽於幻想,生活在自己的臆想世界裏,不能辨別幻想與現實。故事中,他自己幻想公主,幻想打巨人、臆想世界,當他的幻想被人戳破後,他卻不能接受現實,總想是他身邊的一位魔法師搞的鬼,故意破壞他身邊的人和物,損毀他的幸福,這更加突出了堂吉訶德的荒誕可笑以及他受騎士小説的荼毒之深。他是一個可笑的人,做事橫衝直撞,不問緣由,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連累了他人,嘲笑了自己,但在這一切的笑料之後掩藏着他那熱心、善良、正直、無私、正義的心。他勇敢,為了他人,他可以毫不畏懼的迎向危險;他仁慈善良,在危險面前,他保全僕人,獨自應對危險;他荒誕可笑,但只是建立在一個鋤奸救苦的基礎上的,他酷愛自由和公主敢於為主持正義而忘我鬥爭。

堂吉訶德帶給了我們許多,讓我們認識了這位偉大的狼狽騎士,他讓我們明白了:人人生而平等,勇者無懼,信仰的力量是無盡的,信仰使他從不退縮。他的經歷告訴我們遇事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堂吉訶德陷入騎士小説而導致了他的愚昧荒誕,使我們明白,要學會扒開自己眼前的迷霧,使自己清醒。

吾日三省吾身,我們知道,我們笑他的時候,自己心裏明白,他並不比我們自己可笑多少。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篇5

當讀到《堂吉訶德》這本鉅著時,便愛不釋手,這本以騎士道為題材的小説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堂吉訶德與桑丘,這兩個形象生動活潑,彷彿真實。他們趣味的談論與奇妙的故事讓人感到滑稽。但更多的,我感到的是鋪於文字下的悲哀。

這本書的主角我認為是堂吉訶德與他的僕從桑丘共有的,他們彷彿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堂吉訶德是個沒落的小貴族,因看騎士小説入迷,自命遊俠騎士,要遊遍世界鋤強扶弱,維護正義與公道,實行他所崇信的騎士道,單qiāng匹馬,與僕從桑丘出門冒險,歷經了許多力氣有趣的事,但最終一事無成,鬱鬱而終。最初讀到這本小説時,我為堂吉訶德的滑稽和桑丘的趣談而忍俊不禁。因此我最初看到的堂吉訶德是一位瘋癲可笑的騎士。但繼續讀下去,我感受到堂吉訶德所處的社會的悲哀,這也讓我開始思考社會的內藴。堂吉訶德對桑丘説過:“桑丘,讓他們管我叫瘋子吧,我還瘋的不夠,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讚許。”堂吉訶德彷彿從被諷刺的對象成為了諷刺者。是啊,正是因為它與現實社會的不相符才令他人覺得他瘋的無藥可救,是這樣麼?我倒覺得堂吉訶德具有一種超然於社會的無畏精神。他是瘋子麼?也許是,但只與那些“清醒的人”瘋的種類不同罷了。他因為他人所見的瘋病而受到嘲笑,我們也會因其不切實際的理想而感到可笑,但同時,在笑話他時,我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可憐意味。他這麼執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受到嘲笑,卻不以為然,“傻乎乎的”去踏這虛架的路。

英國作家約翰生説:“堂吉訶德的失望招的我們又笑他,又可憐他。我們可憐他的時候,會想到自己的失望;我們笑他的時候,自己心上明白,他並不比我們更可笑。”我想,我們也許與他有相同點,我們會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有時長或云云走的路不對或對我們的目標而嘲笑,我們是否會堅持?但同樣我也想,究竟是對還是錯,是想堂吉訶德一樣鬱鬱而終,還是開闢新的道路呢?堂吉訶德選擇了堅持而不理睬他人的嘲笑,我認為不管結果如何,想要做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堅持下去,至少可以因此而充滿樂趣。這是我從他身上感受到的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堂吉訶德的形象是複雜交錯的。他的瘋癲可笑是其中的一方面,但他的瘋癲可笑似乎是體現在用騎士道講道理,嚴肅而理性分析問題的時候。但同時,這也正體現了他所具有的美好品質。無可非議,堂吉訶德有理性、講道德,象徵着沒有判斷的理性和道德觀念。而他的僕人也正象徵着沒有想象與理性的常識。

這兩者結合就是最完整的智慧。堂吉訶德具有強大的想象力、道德觀念和理性,以至於撇開了感覺,以自己的想象行事,這才讓他可笑,但實際上,這點也是因該受人欽佩的。所以當我看到堂吉訶德與桑丘意見的爭執時,聽從的是桑丘,但往往更敬重的是堂吉訶德。堂吉訶德情願犧牲自己,一心要實現一個與現實所不容實現的理想,所以既可悲又可笑。我猜想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作者,寫作目的不是要笑聲,而是為了諷刺,為了那些看不到的荒唐文字底下的淚水。讀這本書時,我慢慢尋到這動人而偉大的思想感情,叫人失笑,又叫人下淚。聯繫到上面所述,他願意去鋤除惡暴,或者組織罪惡,可是作者使人們感到無法實現的無奈。堂吉訶德追求正義,他的美德卻使他成了瘋子,狼狽不堪,更加一步説明,這的確是社會世事的可悲與可笑造就了堂吉訶德。所以堂吉訶德的崇高志願成為了可笑的夢。令我感受到現在自己所處的環境的着一種複雜性。但堂吉訶德寧可捨棄性命,決不放棄理想,有不可動搖的信念,在他身上存在着一種永恆而普遍的,必須是我們至誠地努力,經歷過磨難才可以換得的東西。可以看到,作品的客觀內涵超過了作者的主觀意圖,但對不切實際的英雄的諷刺卻還是有所體現的。騎士小説中的英雄武力超人,戰無不勝。但堂吉訶德卻被桑丘封成“哭喪着臉的騎士”。遊俠騎士都有一位絕美美人作為意中人,可堂吉訶德卻以一位粗壯的農家姑娘作為自己的杜爾西內婭,還為其寫情詩發瘋。但最終只成為了笑柄。堂吉訶德不僅是一個誇張的滑稽的鬧劇角色,他具有騎士應有的學識、修養以及大大小小的美德。他會寫詩、會辯論、會説教、有着對筆桿子和對槍桿子的奇論。他的忠貞、慷慨、勇敢、建議、純樸和堅持真理都讓我對他深深敬佩。他最大的特點在於他的嚴肅,但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因這個而可笑。他嚴肅,一切以騎士道的規矩做事,雖可笑,卻越發令人敬佩他的`嚴格律己,至少我們是難做到的。堂吉訶德的侍從桑丘因堂吉訶德而逐漸充實。最初之時,我以為他是沒有理性的傻子形象,當後來,他暗中打小算盤的樣子然我印象深刻,活靈活現的寫出了他狡黠可愛的一面。但同時他對主人的恩惠感激不忘,隨受苦受難,卻始終不肯背離。他與堂吉訶德形成了一種對照,兩兩襯托出對方的深層形象內涵。他們又結合成一體,理性與常識的結合,理想與現實的結合。最後,我還是要思考堂吉訶德是英雄還是瘋子,是可笑還是可悲可敬可敬。

從客觀上看,他是瘋子,卻也可悲可敬;同時作者在主觀上批判他,寫其可笑。這也就讓我們感受到了開懷大笑後的辛酸回味。我想作者的嘲笑也有着對自己身世艱苦的悲哀。堂吉訶德的確是個瘋子,但社會中會看到很多人與他一樣瘋,看到自己和他的相同之處,桑丘的傻也是如此。也許他的這種令人回味無窮,捉摸不透的形象讓他成為經典,《堂吉訶德》也成為傳世鉅著。讀完後,對這荒唐可笑文字的底層,我產生了很多很多的社會與人生的思考,這便是我讀完這本書後最大最有價值的收穫。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篇6

西班牙詩人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去年暑假,趁着休息我讀完了這本書。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瞭解了一下作者,作者是一個出身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近郊的一個潦倒的外科醫生家庭。曾經抗擊過土耳其軍隊,並導致左手殘廢,後來又被海盜俘虜。他的一生坎坷,所以這部作品一定值得一讀。

這部小説的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荒誕不經的騎士。他有一支長矛,還有一面皮盾、一隻瘦馬和一隻獵兔狗。他年近五旬,體格健壯,肌肉乾癟。在他空閒的時候非常喜歡看騎士小説,甚至為了看騎士小説他不打獵,不管家事,還把自己的土地賣掉去買騎士的書籍。

他把同村的一個農家的女兒當做他的意中人,將一位農家的女兒當成意中人。他決定做一名行俠仗義的騎士。有一次在田野中他看見了一排風車。那是當地農民用來推轉石磨的工具。堂吉訶德把它當一排巨人,把風車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廝殺。儘管他的僕人桑丘大喊這是風車,要阻擋他,但堂吉訶德腦子裏裝滿了妖魔鬼怪一類的東西,連理也不理。最後衝向風車,正好一陣風颳過來,差點被風車殺死。

讀完這部小説以後,我感受到了堂吉訶德是一個有着精神幻想症的人,他渴望做騎士,於是做着各種荒誕的事情。當他最後清醒的時候,生命已經到了盡頭。我感受到塞萬提斯的想象力的豐富。他批判了那個矛盾的時代。我們今天的人還有好多活在幻想中。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堂吉訶德是一個可憐的人,今天的我們應該認真去面對我們的人生,不要盲目幻想,避免堂吉訶德的悲劇再次發生。

唐吉坷德心得體會篇7

堂吉訶德的小説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説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堂吉訶德是一本好笑的書,可當翻過最後一頁時,心裏卻不禁在問:"究竟是誰真的可笑?堂吉訶德?還是我?"突然想起剛進大學校園時,一位夫子説:"讀《堂吉訶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難怪每每想起這個奇情異想的末路騎士時,心裏總會湧起一種異樣的感覺---

堂吉訶德這本書如果隨便看起來,確實很有趣,可是當我認真思考後,覺得堂吉訶德這本書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相隔四個世紀之後,仍感動着每一個讀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