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傳讀後感推薦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人性、道德和價值觀念,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故事和情感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永遠銘刻在心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路遙傳讀後感推薦6篇,供大家參考。

路遙傳讀後感推薦6篇

路遙傳讀後感篇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傾注了後半生心血的頂峯之作,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作者經過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閲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説,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長年過着“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由於生活長期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服了百餘副湯藥,身體才略有恢復,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到創作《紅樓夢》時生活也是相當的窘迫。

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書中孫家兄弟倆齊頭並進又相互映襯,其兄孫少安13歲就輟學回家務農,後辦磚廠起家致富;其弟孫少平求學、教書,後出外打工、挖煤。通過他們兩條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生存際遇和孫少平外出謀生的艱難。

小説是以城市與鄉村的對立為核心的二元對立世界,在這基礎的核心對立之下,衍生了諸多二元對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進——落後、浪漫——淳樸、複雜——純潔、高貴——卑微、自信——自卑,等等。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識地排列起來,並通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事件清晰地並置在一起,‘構成了矛盾的、不可調和的兩極’。這顯然作者精心結構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徵,後者是鄉村的隱喻。

作者以客觀的筆觸去書寫鄉村、描寫都市,在路遙筆下,城市與鄉村的對立,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對立,而且是文化空間的對立,城市是在與鄉村的對比中存在的,而鄉村也在城市的陰影中展開。毫無疑問,鄉村空間指向的是歷史和記憶,城市空間肯定指向的是未來,城市是進城鄉下人的慾望對象,也是鄉下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路遙本人其實也是有城市情結的,從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從高中畢業後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父兄一直支持他好好讀書,在家人眼裏也是讓其離開土地,創出另一條路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沒有錯的。

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説作品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書記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人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説中有大量關於人間美好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有孫玉厚的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等,還描寫了人間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為之感動。但象青梅竹馬的孫少安、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都沒有能出雙入對,也讓讀者有點意猶未盡。

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東西很多很多,這在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物質極其匱乏而精神卻相當充盈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現在,對眾多熱血青年都是有相當好的積極意義的。對於現在沒有見過人民公社,沒有見過生產大隊,沒有用過糧票、肉票、布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只聽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八零後九零後來説,看看路遙的這部鉅著,瞭解一下當時的歷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路遙傳讀後感篇2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這句話一説出來,估計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總裁馬雲,電子商務時代的風雲人物。最近在看訪談節目《財富人生中-馬雲》中馬雲有提過《人生》這本書(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天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也許目前很多年輕人都把馬雲當做偶像,我當然也不例外,《人生》這本書真的對一個人影響這麼大嗎?我拿起電話,先打電話給創新書店幫忙查詢這本書,創新書店説沒有庫存,而後打電話給解放西的新華書店。店員説還有庫存,我就十萬火急地去解放西那邊買下了這本書。

6月25日,買到書的當天,我便認真地閲讀起來。6月28日,把書看完了。(還沒這麼認真看過一本書,白天,晚上,公車上,路邊)

故事中幾個人物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師,高中畢業,當時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沒上過學,心裏深愛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他,劉立本二女兒)

高明樓,劉立本(村裏的能人,小幹部,有點狡猾)

黃亞萍(幹部子女,有點任性)

德順老漢(村裏面的光棍,人生閲歷豐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軌跡,從縣裏到農村,農村到縣裏,最後結局是被貶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奮鬥的一生,心裏有很多的人生抱負,從一個人民教師,到被高明樓利用權勢趕下台,讓他兒子三星當老師。明樓不得不從農民做起,在此期間,巧珍深愛着他,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樓收穫愛情以後,心裏踏實下來,從農民做起,努力地幹活,最後被安排到縣裏面做通訊幹事,當起了記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縣裏面的風雲人物。當時的高中同學亞萍也在縣裏面,在學校裏面就曾經喜歡過高明樓,一直很仰慕他的才華,為了他,不顧當時社會的藐視與指責跟相處兩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樓為了事業,毅然把巧珍給拋棄了。不顧道德觀念的影響。受到社會上,村裏面的指責。最後,被人舉報走後門當了通訊幹事,被重新貶回農村當農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滿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理想,從一個農民踏踏實實地做起。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一心想離開農村,不滿足現狀,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併為之奮鬥,的確讓人敬佩。但是他為了人生,事業擯棄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現實,最後落的這樣的下場,也讓很多人噓唏。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高加林,社會的現實往往跟我們個人理想有矛盾,當社會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我們卻能改變對待這個社會的態度。不能偏離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先做人,後做事,無論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路遙傳讀後感篇3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天之驕子尚且有不為人知的辛苦,更不用説常人。我一直認為,聰明人能夠更為準確自己的定位,分得清楚什麼才是重要,拜讀路遙先生著作《人生》之後感覺尤為明顯。

主人公高加林是不幸的,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在縣城教書的工作被別人因走後門頂替;同時高加林是幸運的,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時候,就得到了善良的巧珍一心的愛慕,一個喜愛他、崇拜他、心疼他甚至願意為他付出一個年輕女子最寶貴的情誼的女子,在他最低落的時候給予他愛情的甘霖。可是終究高加林還是不幸的,他失去了巧珍,失去了一個擁有金子般內心的姑娘。

看完書之後思緒萬千,一度覺得高加林十分可恨,一切的天道有輪迴都是源於人本身的咎由自取,高加林在叔父幫助下走了後門,可終究還是被人揭發,因此也再次丟掉了自己的工作,甚至於也失去了自己真正心愛的姑娘。

他可以嚮往城市的熱鬧與喧囂,可是他卻不該被熱鬧迷了眼。細數書中人物,都是可悲可憐可歎,黃亞萍拋棄了克南,高加林拋棄了巧珍,可是最後他們都幸福了嗎?沒有。克南母親恨高加林搶走自己兒媳而告發他走後門,高加林失去工作,與黃亞萍分開,巧珍最後也嫁作他人婦。

他拋棄了平靜的山村、拋棄了做人的原則、拋棄了一斷真摯的感情,也最終為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所拋棄。這是幾個人的悲劇,卻是現實社會一類人的縮影。

最終,高加林發現他的歸屬還是融入他骨血裏的鄉土,當他明白過來自己真正地情感所在,只可惜佳人卻也不在,他的佳人即使到最後也還是盡力地去幫助這個負了她的人,只是他把金子當做土圪丟掉了。悔之晚矣。

高加林最後會從自己的良心裏走出來嗎?誰知道呢?終究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只是他與巧珍的故事永久地畫上了不完美的句號。

“人不能因為虛榮要拋棄做人的原則”,這是德順老漢對高加林説的話,大概也是路遙先生對世人説的話吧。

路遙傳讀後感篇4

那麼長的小説,從國中開始,已經看了n遍了,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很多情節歷歷在目。

裏面的種種人物都那麼鮮活,真實。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那些可愛的人,在生活的苦難中堅韌。

可以從裏面讀到很多東西。

第一遍,也許你只是看故事,但你還可以看很多遍,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那的確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人,他們的能人生引起共鳴。那是父輩那個年代的故事,在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影子。

看到少平上學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國中的時候班上有這麼一個孩子我並不瞭解他的人格我也不算董事我能善待他嗎?

看到少平進城務工的時候我就想時常在路上遇到的那些年輕民工們有像少平這樣的嗎我看不來他們誰有顆堅持的心誰有值得學習的人格品質我甚至都沒有多看過他們幾眼

看到少平下井的時候我就問老爸下井的情況老爸也是下過礦的人雖然是鐵礦比不上煤礦危險但因為這樣才更讓我心痛少平心痛那些礦難不幸的人。

看到少平最後出院的時候,我感慨,路遙先生真的給我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沒有童話的結尾,沒有感人的結尾,也沒有悲劇的結尾,那就是一個芸芸眾生平凡的結尾。

點滴小人物的生活,他(她)們是活生生的,有幸福,悲傷,個人的奮鬥以及生命的無常。一羣農村的孩子們在時代的背景下,抗爭,奮鬥,使人感同身受,以及更加理解小人物的悲喜。很是感動。這是很早以前看的文,如今心中還有淡淡的哀傷。

路遙傳讀後感篇5

最近閲讀了《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書。閲讀完這本書後,有幾點讓我印象深刻。一是作者文筆自然平實,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而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情、世事變遷相呼應,可謂一大特色。《平凡的世界》十個春秋冬夏,季節流轉,世事變遷,也映襯着人物命運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總能在敍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總結,恰到好處,發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對於我而言,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是它洋溢着的那種生生不息、執着進取的精神!

讀完《平凡的世界》,一種強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遙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熱情和激情在寫作。他是理想的實踐者,用近乎殘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體力行了他關於人生的宣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路遙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平凡的世界》,它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為它所凝練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恆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給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詮釋,給情感以至純至真的體驗,給懶惰以無可爭辯的痛擊,給執着進取以最有效的鼓勵。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他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路遙傳讀後感篇6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各自的人生中,無一例外,要時時做出人生選擇,太多的抉擇。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伴隨着舍與得,失去與得到。重要的是我們在給出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時,是不是沒有丟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夢想,使身隨心動。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説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為伴,不乏“悲劇”。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眾多讀者一樣偏愛着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説,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為重要,更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