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800讀後感精選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5W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我們對名著所寫的理解,優秀的讀後感是可以吸引很多讀者去閲讀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論語800讀後感精選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論語800讀後感精選5篇

論語800讀後感篇1

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舉止的綜合,可謂是儒家的精華,儒家育人的必備品並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時期,如果三字經是家喻户曉,那麼論語就是代代相傳舉一個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經典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可謂是論語的經典,我可不會像大多數人那樣,長篇大論解釋一番,然後加個結尾就結束了。其實,第一段話告訴我們的其實很簡單,要苦中作樂,學完之後要温習,不苦嗎(老師別打我,這是我們的心聲,不信你去問)有朋友自遠方來了,自己又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了,不苦嗎(爸媽,我沒別的意思,饒了我吧),朋友來了還不理解你的話,更苦吧(我不是説大家文盲,説這一段話我得罪了多少人啊)但我們還是要“不亦説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不是嗎。下一段簡直就是瞎扯,有誰每天都反省自己啊,想着怎麼氣死老師還來不及呢。是不是我則麼一解釋,我是不是又為大家樹立了一個新的世界觀。

其實啊,論語遠比我説得要高深,我相信我們的前輩説的話是沒錯的,相信大家也是吧。

論語800讀後感篇2

寒假裏老師讓我們讀一些國學經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論語》。

?論語》源於周朝,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就像一位老師,裏面的許多句子都給予了我們啟示,如"巧言令色,鮮矣仁"告訴了我們看人的方法,正如黎巴嫩的紀伯倫所説的,看一個人,不要聽他説出的話,而要聽他沒説出的話。所以真正的好人都不會努力地表現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聖經》十戒中的"己所欲,施於人。"更先進了一步。比如説,在大冷天,你剛剛運動完畢,身體很熱,便拿了塊冰棍吃,你能硬讓凍得發抖的父母吃嗎?不能!所以它所説的是一種保守的品格,自己不想的彆強施於別人。這條法則很有用,譬如做生意:你想買質量差的商品嗎?肯定不想!那你就別生產質量差的商品,也好讓別人收益。

看了這本書以後,很慚愧,我覺的現在雖然科技發達了許多,但人們的品質卻一天不如一天,以前我們雖然物質文化不豐富,可精神文化卻發展到了頂峯。人人安居樂業,家家夜不閉户。而如今有這種現狀嗎?現在人的品格問題尋根究底起源於教育問題,現在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很少注意學生的內心思想,品質也很少關注。我曾經做過計算,現在我們一學期共有近四十次考試。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次考試,人人都關注孩子的分數,極少注重孩子的品格。分數是什麼?分數成了家長們的面子,是用孩子們快樂的童年和精力換來的!這樣的填鴨式的教育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高科技的人才,而是考試人才。這些人墨守成規,整天紙上談兵,根本不會實際操作,除了考試一無所長。再説了,就算能培養出高科技人才,品質不行造成的結果只能是禍國殃民!讓我們捫心自問,為什麼北大、清華這些高等學府裏的優秀學生還會有個別自尋短見?

我誠心的希望,這些執迷不悟的人們能夠早點醒來,學學兩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文化。

論語800讀後感篇3

幾天前在一個同事那裏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頓時起了興趣便借來看看。《論語》記錄了孔子一生的言行,雖然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他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先進的。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而儒學的經典旨在突出“仁”,所謂“仁”就是胸懷仁義、寬容大度、從容不迫。因此《論語》的主要思想也是提倡“仁義”,如果一個人具備了這種品質他就可以叫做君子。“君子”在《論語》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那麼什麼叫“君子”呢?司馬牛曾經問過孔夫子,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君子呢?

孔子答道:“君子不憂不懼。”

司馬牛又問:“不憂不懼就可以叫君子嗎?”

孔子又説:“反躬自省,無所愧疚,當然沒有什麼可優可懼的。”

其實孔子的標準看起來很容易,但是要切實做到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但在如今這個繁雜的世界裏名利的牽絆已讓我們失卻了面對內心的勇氣。

雖然我們不能都成為君子,但是我們可以避免成為小人。君子和小人是兩種不同的修養和層次,“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是尊重道德法制的,猶如我們生活中排隊購物,雖然排隊會耽誤我們一點點時間,卻維護了公共道德和秩序。而小人則貪圖眼前的利益,鑽小空子,貪小便宜。所以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搶佔眼前小便宜的人。

關於君子和小人,孔子還有一個論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能夠團結周圍的人,卻並不會結黨營私,而小人正好相反。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有一句成語,我想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就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講的是君子的信用。“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崇尚實幹的,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君子的諾言也是行動的諾言,做得到才説得出,説得出就一定要做到。

?論語》的內容當然不止這麼一點點,于丹教授的心得感悟對於我們理解孔子的思想起到了很好了推進作用。“道不遠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永遠在我們內心深處,但是絕大數時間我們卻向外求索。君子在我們心中,小人也在我們心中,我們努力的在外界尋求君子的時候卻忘了自己內心世界也藏着一個君子。

而我們剛走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對於君子的探求應該是什麼樣呢?古人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也是君子的人生理想,所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惦記的是法度,是自己的自身修為,是天下的仁義。

因此首先我們要樹立一個實現自我的理想。孔子説:“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講的是理想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志向決定了他的發展方向。樹立好理想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從最基礎的做起——修身。通常來講就是要快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強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經驗積累,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在這傳統的理想當中“修身”是最為基礎的卻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

對我們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講,懷揣理想,揮灑青春和激情是我們修身的開始。

論語800讀後感篇4

在學習班裏,同七年級預備班的學哥學姐們讀到了七年級上冊的課本,其中,《論語十則》這篇文章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起初,我看不懂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極其深奧、奇怪的文字。之後,教文言文20xx年的那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大意,讓我們讀三遍,然後,背下來,我覺得十分容易,比死記硬背強多了。最後,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下面,我選了幾則論語,分享給大家。

論語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大意是:學習之後按必須的時間複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到來,不也很快樂嗎所以我覺得,人生,好比一塊麪包,你已經把一塊麪包吃完了,不必須你的一生就過完了,你能夠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處的東西,不是嗎

論語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讀到這篇論語的時候,我覺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會反省自己。我就應學會檢討,學會反省自己,同學們你們也就應行動了!

論語之三:子曰:歲寒,然後之松柏之後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後凋謝。讀了這篇論語。我明白人的知識是無窮的。隨時隨地都能夠想出一個創意。

以上幾句中,有好幾句論語是孔子先生寫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讀了上面幾句論語,你是否感覺自己又增長了一些知識,又懂了幾分道理,那就請繼續在論語中遨遊吧……

論語800讀後感篇5

?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分為學而、為政、里仁等共20篇。是我國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又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所以古人説:“半部論語治天下”。

我讀《論語》時覺的幾則特別好,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理解的是:學習之後按一定的時間複習不是很快樂嗎?,有朋友自遠方來你不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懊惱不是君子嗎?。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是説,温習舊知識總中可以發現新知識,那麼你就可以當別人的老師。

我從《論語》中體會到怎樣做君子,君子就在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不懊惱。動口不動手。小人恰恰與君子相反更體現出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運用到《論語》中的句子,比如:有人總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事情卻做不好,就有人勸他:“欲速則不達”。當有家長帶孩子出去看到兩種人,一是賢人,一是不賢的人。於是家長對孩子説:“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見到有才能的人就要想到與他看齊,見到有缺點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毛病,以便改正錯誤。

?論語》是我國的一大名著,我不但要認真體會,而且要行動起來,做一個像孔子一樣對國家有大貢獻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