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論語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5W

走心的讀後感是老師最希望看到的,所寫的讀後感的文字就是我們內心對於書裏面某些內容的真實的想法,編輯一篇讀後感能夠深化你們對書上思想的領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名著論語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閲。

名著論語讀後感8篇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1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和對話,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

?論語》中有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範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並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畢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範,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可是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外,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向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

2、"先引其炎而後從之。"則教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

3、"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

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於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2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會經歷很多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不會沒有遺憾和苦惱。當我們遇到遺憾和苦惱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生活呢?《論語》在這方面對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首師大的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説:“《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用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陷和苦惱,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論語》中告訴我們對待缺憾和苦惱的方法是:不要糾纏在苦惱裏面,認可它,然後盡最大努力盡量的補足它。我認為,我們對待缺憾和苦惱的方法就是應該儘快把它忘掉。

我記得和紳的隨從曾跟和紳説:“紀曉嵐,您要是老把他當個事,他就是個事。您要是不把他當個事呢,那他也就不是個事。”我認為這句話很經典。這句話正體現了《論語》中告訴我們的處事之道。我們碰到的不順心的事都是客觀的,事情已經發生,無法改變。而事情引起的遺憾和苦惱,那完全是心理作用了。如果我們放大這種心理作用,那我們就會失去很多的時間而且忽略了其他的美好了。正如泰戈爾所説——如果你因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麼你也將失去星星了。是的,如果深陷於痛苦之中無法自拔,從而失去太多美好的、快樂的事物,難道我們不覺得痛苦,不覺得遺憾麼?這也就是真正的遺憾了。

所以于丹教授認為:“誰的生活沒有遺憾呢?如果用內心的富足和飽滿,用內心的鮮活力量去彌補這些遺憾,你會成為一個坦蕩,磊落而勇敢的人。”在當今社會中,如果你在因為找工作碰壁或失戀而苦惱時,不如利用苦惱的時間去重新找一個新的工作或是一場新的戀愛。當別人深陷苦惱不能自拔而你卻脱離苦惱而找到解決方法時,難道你不覺得自己很坦蕩,很磊落,很勇敢麼?所以,用不同的心態對待生活,就會得到不同的生活質量。 所以,孔子云:“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這裏提到的勇並非匹夫之勇,而是在內心約制下的君子的勇。孔子提倡內心的制約。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意思是:內心有所約制,而在社會上還經常有過失的人,我見得不多。

即是説,一個人的內心要經常對自己有“日三省乎己”的反躬自問。問自己今天什麼事做得好,什麼事做得不好。看周圍的人,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肖則自省。”看到賢能的人,要向他學習,見到小人,反省一下我可不可能這樣。這就是約制了。誰能一生無過?但做錯之後,如果自己能這樣糾正的話,這就是真正的儒者所倡導的“勇”,所謂“君子之勇”了。所以勇敢有時是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內心自信與鎮定。即每臨大事以靜之。這讓我想到人們崇尚忍者的原因了。所謂忍者,即“忍人所不能忍者”。忍者個個身懷武功,但他們會強力約制自己,他們有着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不到非同一般的關鍵時刻,決不出手。真正做到了心靈之勇。決非匹夫之勇,即是真正的勇了。

正如於丹教授所説:“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靈的勇敢。 《論語·子路篇》中提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這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即使説君子心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靈的勇敢。它可以泰然自諾,但沒有驕矜之氣。小人則很張揚,表現出的是處處驕傲,甚至處處攻擊。他少了一份氣定神閒。所以于丹教授説:“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小人之驕,驕傲的是外在之氣。”

在當今社會中,適者生存,強者立足。要做強者,必須有勇氣,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有心的勇才能表現出真正的勇。君子之驕才能表現出真正的強。這就是《論語》教給我們為人處事的心靈之道了。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3

翻開《論語》,通篇的名言警句讓人回味無窮。“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使人懂得了一去不復返的時間的珍貴;“小不忍則亂大謀”,讓人學會了欲圖大業,必先忍耐;“生命至重,貴於千金”,令人明白了生命無價……一本《論語》包含了通俗卻又深邃的哲理,是留給後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儒家的“根”。它包括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部分,而着重論述強調了倫理和教育。思想深刻,內容豐富,雅俗共賞。

談起《論語》,我們自然會想到儒家的始祖孔老夫子。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雖然據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一捧起《論語》,他那慈祥而嚴肅的面孔,花白的鬢髮,縷着長長的鬍鬚沉思的神態就浮現在我們眼前。他少年時代貧賤而好學的精神感動着我們,激勵着我們;他孜孜不倦地引導人們走進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他的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性近習遠的教育理論,對中國的封建社會有着積極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境界高入雲端,明如皓月,淨如白雪。

我由於尚未成人,生活閲歷和知識淺薄,對《論語》的一些內涵似懂非懂,但我仍對《論語》愛不釋手,在夜晚,在月光下,在書桌前,我常常聚精會神地翻閲着書中的精彩語錄,如飢似渴地吮吸着着作中的精髓。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些字裏行間中表達的好學不倦,親愛友人,修身善養的意義,這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刻的至理名言,餘音繞粱,代代相傳。

宋代學者趙普曾經説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不僅對華夏這個泱泱大國的文化和傳統有着巨大的貢獻和影響,也對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推進起着重大的作用。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直到清末,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深達治國安邦,淺涉為人處世,《論語》無處不在,《論語》惠及四海。

?論語》不愧為“聖人之言,行身之則”。

自然,由於歷史的侷限,,《論語》中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糟粕和消極的一面。人終究是人,誰能要求人(即使是聖人)成為超凡脱俗、至善至美的神呢?更何況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人呢!

環顧當今社會,經濟科技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而在這同時,人們也越來越向“錢”看了。“聖人之言”拋擲腦後,“有錢能使鬼推磨”日趨盛行;“行身之則”少人顧及,“及時行樂”被津津樂道。一部分人浮躁,迷茫,自私,冷漠,懶於讀書,得過且過,生活無目的,無追求。

放眼看去,在茫茫人海中,如今還有幾多人在誦讀《論語》呢?在到處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紅塵中,還有幾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情操呢?兩千多年過去了,還是那輪明月高懸,還是那波浪花翻滾,還是那盞燈火閃爍,但有多少人在萬籟俱寂的夜晚,徜徉在《論語》間?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4

前幾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了《論語》八則。經過翻譯、理解這八則論語,這些論語讓我受益不淺。

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第二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連孔子這樣的聖人都説要實事求是,更何況我們呢?這句讓我想起了曾學過的《兩小兒辯日》,在這篇文章裏,孔子遇到兩個小孩爭辯太陽,當那兩個小孩想向孔子求證時,孔子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反而讓那兩個小孩笑話。

我們生活、學習中缺少的不就是這種事實求是的精神嗎?當我們面對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應該實事求是,如果不懂也應該去問。如果我們有了這種學習態度,我們做任何事都會取得勝利的。

就如我,數學對於我來説是一座大山。在做數學作業中,我會有一些不會做的題目。我就會把這些題目空着,等到作業做完時,一起去問父母。不過有時,在我聽了解題的方法後,還是會不懂,然而這時我一般都會就這樣寫上答案。而現在,學習了這篇論語後,我覺得我也應該實事求是,不懂就問。在父母教完我題目時,我還會照着他們的思路再把題目做一遍,如果有不會的,就再問他們,直到做到正確答案。

這句論語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深思,更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與態度。正如《尚書》中説“好問則裕”,喜歡提出疑問的人,知識就豐富。古人教給我們的有許多,就等我們去好好理解、思考。所以我們以後在學習中要不懂就問,實事求是,而且也要在空閒時間多讀讀《論語》、《孟子》之類的書,裏面會教給你許多東西!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5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説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

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6

在現代的社會裏,處處都應存在着誠信。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説是立國之本;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誠信可以説是立業之本。對於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説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典著作裏,遺留着古人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着人民朝着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範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麼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常看到這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種種廣告產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電視欄目裏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後的神祕面紗。主持人帶着大家,一齊總結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祕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裏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並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裏各個部位的毒素統統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現,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看來,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裏散發出來的。記者通過調查,才發現: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於洗腳盆裏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於水後的精鹽發生電解反應所產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裏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着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於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隻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項目將面臨失敗!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樑!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着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決不允許任何虛假的玷污!讓我們共同祝願:讓誠信永駐人間,讓誠信保留最真實最美麗的容顏!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7

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典籍不計其數,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論語》就是對人們影響最深的書籍之一。

學習《論語》內容,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是每一位華夏子孫的本分。本學期我們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論語》十句經典,讓我感慨最深的就是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這一句是孔聖人在河流邊感歎的,他告誡我們:時間就像河水一樣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是啊!時間飛速流逝,一去不復返。有一句名言:請珍惜時間吧!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我們才會實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延長,出彩。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象:許多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崇拜“遊戲英雄”,整天抑鬱不振,導致學業荒廢,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此美妙的花樣年華,卻被白白浪費在虛擬的遊戲中,被白白浪費在渾渾噩噩中。年輕時代,時間不能太隨性去支配,要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過得踏踏實實。

我國現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像是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祕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後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縱觀古今,沒有哪一位對國家,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不是珍惜時間,忘我勤奮的楷模。時下,不少中學生缺乏的就是時間觀念,他們沒有人生理想,學習態度不端正,一上課就萎靡不振,無心聽講。基本的學習時間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用業餘時間讓自己有所作為。長此以往,豈不是毀了自己的一生。

年輕的朋友們,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為了自己充實的人生,讓我們攜手,一起珍惜時間,一道務實奮進。來展現自己靚麗的青春,實現自己成功的人生。

名著論語讀後感篇8

寒假裏,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鬥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裏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裏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麼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鍾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鍾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鍾子期死後,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可見在一生中友誼是多麼可貴,多麼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開交。最後,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後,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