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傅雷讀後感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9W

大家平時不要忽視讀後感的寫作哦,我們可以通過閲讀很好地放鬆身心,大家應該知道書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強我們對書上內容的瞭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書傅雷讀後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書傅雷讀後感最新7篇

家書傅雷讀後感篇1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是偉大的愛,愛環繞在我們的身邊,因為有了愛我們在光明的世界裏長大。而在所有的愛裏,父母的愛是最濃郁的,最動人的,最重要的。

?傅雷家書》講了傅雷對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培養藝術修養,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的指導。在為人上,他要求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木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進行了細緻的關懷。家書中處處洋溢着無微不至的關心,大到人生事業,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倍至,讓我多次想到了生活中爸爸媽媽對我的體貼照顧。

而且傅雷敢於在兒女面前承認錯誤,結合自身經歷給出孩子中肯的建議,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説到這裏,我不禁再次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他們給我的愛可不比傅雷給傅聰的少,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他們雖不能講出偉人一般的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父母常常讓我明白許多道理:失敗了要勇敢的站起來,永不言敗;氣餒時自信起來,進步時要學會虛心、低調。一路走來,父母的指導似是明燈,一路指引着我向前。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傅雷家書》還拉近了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讓我們對父母有更多的理解,更能懂父母的嘮叨與擔心。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多與父母溝通,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溝通中消除與父母的隔閡。有一天我們也會長大,然而父母的領航始終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是我們的牽掛,無論何時,回首時父母都在張望着我們。

家書傅雷讀後感篇2

這週週末,我讀了一本好書《傅雷家書》,讀後收穫頗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記憶深刻,回味無窮:“以後要多注意,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做到越有理由,態度越隨和,堅持真理原是一場艱鉅的鬥爭,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還是有耐性。萬萬不能動火,令人誤會——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態度謙恭,虛懷若谷。”

這段文字雖樸實但飽含着真情實感,飽含着傅雷對兒子的殷切的期盼。從“講話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細緻以及對兒子教育之嚴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可以説,傅雷是一個立德樹人的典範,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樣。

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只要求學習成績。我們家附近住着一個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教師,對她的學業水平要求格外嚴格。每次放假,她就像一直被束縛在籠中的小鳥,不能出家門,不但要完成家作,還要完成父母給她的額外作業。

在他們家中,學習是首要任務。雖然小姐姐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也許是因為這樣,她也變成了一個驕傲自滿、輕視他人的人。

學會做人,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育,不但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做人,也讓我們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他們的愛,用金錢無法買來,卻如金子般寶貴。但是最優秀的父母不僅僅是給予孩子最深情的愛,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書傅雷讀後感篇3

傅雷的個人修養極高,不僅表現在文學、藝術、真理上,重要的是他做了一個好榜樣給兒子。

他告誡兒子:“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圍巾和大衣必須一同脱在衣帽間裏,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禮儀能夠體現對別人的尊敬,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父親教育兒子要注意個人禮儀,可想而知,傅雷也是一個非常謹慎,注意細節的人。一個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了基本的禮儀素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愛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傅雷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國內的大水災害,迄今仍極嚴重。災難的損失,初步非正式估計已達十萬億。人民的生命財產更不知道損失了多少。”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憂國憂命之情。體現出了作者是一個具有高尚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的知識分子。

傅雷生活經驗豐富,在信中,他寫了一段內涵的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會淹死莊稼。”這是一段富含哲理的話,主要是想告訴自己的兒子:勝不驕,敗不餒,要理性看待榮辱成敗。

為了不讓兒子走彎路,以免重蹈覆轍,他對兒子説:“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句話讓我明白:只有敢於正視現實的人,才是能夠面對錯誤和失敗,並且有望改正錯誤,走向勝利的人。傅雷寫這封信,主要是想給情緒低沉的兒子加油鼓勁,希望他能夠正視現實、正視成敗,最終讓自己成熟起來。

傅雷幫遠在波蘭的兒子排憂解難,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的生活經驗豐富,對兒子起模範帶頭作用,他個人也有極高的修養。

家書傅雷讀後感篇4

每個人都體會過爸媽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爸媽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家書傅雷讀後感篇5

讀《傅雷家書》,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傅雷作為一個父親的温度,而我卻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個學者的力度。儘管傅雷在信中對傅聰噓寒問暖,十分感人,但我卻更加關注兩人談論藝術與文化的信件。

作為一個曾出過國、留過學,也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翻譯家,傅雷對於東、西方文化的主旋律是兼容幷包。他既認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品可以讓人眼光寬廣,又把漢代的精美石刻奉為精品,其開放而寬廣的胸懷和貫通中西、海納百川的治學態度可見一斑。

傅雷是一個善於對比和求同存異的學者。他常在書信中談起中國古代的詩詞。他有時會將詩詞獨立提出,有時則與西方音樂同時談起,尋找共同之處。比如,他認為,莫扎特、舒伯特都富於一種近乎於李白的氣質,而蕭邦樂曲的神髓則與某些中國古詩詞頗具相像之處。

他對東西方文化的對比與分析,並不拘泥於詩歌和音樂,也有許多是針對於文化更深層之中優缺點的。這也體現了他不但長於探求細節,而且也對宏觀的文化頗有些見解。

比如,他認為西方人的思想是混亂的,具有雙重性和矛盾性。又比如,在貝多芬的作品之中,始終充滿了“人”(即自我)和“神”(即命運)的鬥爭,而在他最後的晚年裏,“人”落在了下風,貝多芬在命運前低了頭。是否低頭沒有定論,但西方思想的混亂由此可見。

實際上,西方宗教信仰之“無我”(非是現在所謂無我),與現代精神之“有我”之間的戰爭,儘管自文藝復興之時便已開始,但一直到今天,仍未結束。反觀中國古代,由於諸子百家,無一以宗教信仰為人之根本,縱是後來傳入的佛教,也極重視自我智慧的完全覺醒(徹悟),所以,中華民族不可能在思想上出現如西方人般的矛盾與混沌。

最不同尋常的是,這些關於藝術與文化的絕佳評論,有相當一部分,是寫於他被強加反黨罪名,隔離審查期間。在這時,他的待遇差到了極致,每天甚至只能看五分鐘書。對於一個愛書如命的知識分子,這樣的情形幾近人間地獄。但他依然在對文化和藝術提出着自己的想法,依然在謹慎而嚴密的思考着。

也許,只有這樣無論境遇好壞,總有一顆求索之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學者!

家書傅雷讀後感篇6

整本書瀰漫着一股濃烈的思子之情,這是我這個長期與父母待在一起的人所不能感受的。讀傅雷的信就好像聽一個父親在嘮叨,這個父親把一切都安排得很詳細,告訴自己的孩子你該這樣,你不該這樣。

傅雷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但從他的涓涓話語中,我只知道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還有那麼一點像嘮叨的婦女。但他的嘮叨卻不同於一般人的水平,涉及到了許許多多方面。

這些點點滴滴的嘮叨匯成瞭如潺潺清溪般的《傅雷家書》,也培養出了出色的鋼琴詩人傅聰。父親在我們的眼中或許就是一個嚴肅而又高大的形象,但在傅聰的眼中一定不是這樣,傅雷既像傅聰的朋友,又像傅聰的老師,有時傅雷還會向傅聰傾訴自己的煩惱。他們的關係早已超出了父子而已。傅雷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道:“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寫信的,總覺得落了寫些什麼,收信的也總盼着信早點到。寫信的這種感覺真的很好,而我們早已拋棄了這種文藝的辦法。濃濃的親情也被日益發達的網絡給沖淡了。

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避風港。愛,將我們串聯。

家書傅雷讀後感篇7

不得不説,《傅雷家書》無疑是一部極親切、極寫實的作品,無論是作為一名讀者,還是對當時的傅雷一家來説,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讀完全部的家書,無論對誰來説,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負責,有自省能力的父親。信中細膩入微、誠心誠意的文筆,無不充滿着對孩子的愛。從開始的致歉,到後來的噓寒問暖,他隨着孩子的長大,自己也不斷的改變着,這是十分難得的。你很難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筆下看到這些。也許是失去了,才最終大徹大悟,體驗過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親在自省的同時,更多的,是給予了尊重。孩子遠走高飛了,心裏,説不出的難過。但我們從信中卻見不到任何約束,更多的是建議,更像一位朋友,這點也無不令我佩服。在這位父親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難以忘懷,他説,人是感情動物,展示了父親感性的一面,人就是這樣的,生而為人,我們為麼特殊於其他生物?就在於我們有更多的情感。無論痛苦、快樂,這都是我們一份難能可貴的經歷。為什麼總那麼理性呢?享受這些獨特的情感,將人生變得多彩些,才不負此生!

在這些信中,看的是父親,也不少見母親的筆影。在文中,我發現母親對於一些事,往往更為理性,她在文中説過:“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實兩者並不衝突,因為有父親的感性,有母親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這也就是父母能帶給孩子的引導與愛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們不乏能看出父母的關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換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寫多了,或是孩子寫少了。

但無論如何,我很欣賞傅先生説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託。”還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種享受,我們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還有很多,別荒廢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