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2W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帶着討論和研究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積極進取,孜孜以求的求學態度,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閲。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

本學期出現了一門新的學科--研究性學習。 高二的學姐在給我們介紹的時候説,這是一門“可以增強女漢子技能”的學科。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系統學習之後,我想學姐要表達的,應該是這門科目的實用性和嚴謹性吧。

(一)課程總結

1、新知識

研究性學習,在我看來,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極強的學科。開學的第一個月,我在老師的指導和教授下,瞭解到研究性學習的內容、特點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研學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它可以鍛鍊我們的邏輯思維以及動手能力,對文科和理科的學習,特別是理科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如設計實驗時對方案的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要有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步驟以及強大的理論支持。同時,這段時間的學習也為之後的課題研究實踐打下了基礎,指導我們在進行研究前要確定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等等。

2、九連環和四巧板

九連環和四巧板是這學期的課程中最有意思的內容了。九連環和四巧板都是中國的傳統益智遊戲,是祖先們的智慧結晶。九連環是小時候就學會的,看到老師帶着一大箱九連環來到教室的時候,覺得很親切。下課了同學們常常花上10分鐘的休息時間來一場速度大比拼。可以説玩九連環的時候,整個人的思維都必須高度集中,要能提前預想到下一步甚至是整個解鎖的過程,先下哪個環,再裝哪個環,注意力稍不集中有可能就會解錯掉。我更喜歡的是四巧板。我們不僅花了一節課親手製作了四巧板,瞭解了它的組成和構成的過程,而老師給大家嘗試的那些圖案,更是讓我興趣滿滿想要挑戰一下。最後在我和小夥伴們的齊心研究後,我們成功地從“幼兒園”級別拼到了“研究生”級別,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3、我的收穫

讓我記憶非常深刻的一節課上,我們學習瞭如何研究的方法,有文獻研究法、網絡調查法、個案研究法等等,原本我以為做研究就是查查資料、做實驗,沒想到可以各種各樣的方法都可以進行有效的研究。這為我們小組後來的實際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讓我覺得十分新穎。

老師曾説,研學是一門和語文數學外語同等重要的學科,把研學課認真學好,對每一門科目都有幫助。一開始聽説這句話的時候,我並不相信,但在經歷了自己的小組合作之後,我覺得研學的確在逐漸地改變我思考一些題目的方法方向,而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會慢慢收穫研學課給我的幫助。

(二)自我評價

1、我的工作

首先需要解釋一下,我們小組因班級學號安排有些特殊,我們5號小組一共只有4位同學。又因為我們的課題是“影響中美兩國人生活習慣的差異的研究”,而有一位同學是日班的,所以大多數工作都又剩下的三位同學商議完成。

在我們小組中,我參與了課題的討論選擇並最終確定了本小組的研究課題,完成了開題報告中“研究進度及時間安排”的初步設計和規劃,組織了本小組同學嘗試各種資源與外國友人進行溝通了解(但最終由於參與的人數太少,學校當時沒有來自美國的交流生,採訪的結果不具普遍性,經小組討論去掉了該內容)以及結題報告的回答老師同學的問題解答部分。

2、工作比例

大約佔總工作的25%-30%,耗時約5小時

3、評分

我給自己打85分。理由:本來小組在設計實驗方案是有許多的雄心壯志,但最終只能採用文獻研究法和個案分析法,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們進過小組討論做出了許多修改與調整。雖然最後呈現出的東西里並沒有我們失敗的內容,但是這樣一個探索的過程我一直參與其中,也覺得很有意義。我覺得從開題報告的任務下達開始,我和另外兩位組員都態度積極,合作也十分愉快。鑑於我的投入,我給自己85分。

最後有一點一定要説的,不知道是哪一部分裏的。當做自己的感想好了。

我們組做完結題報告後,我負責回答問題。我本以為老師會提問我們組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的過程或者是思考,結果老師的問題是,你們的研究對我們同學們的生活學習有何實際的應用意義。我當時回答的時候並沒有多想只是按照我們當初討論時的思路回答了問題。然而之後我想起來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研學不像數理化,雖然需要的都是嚴密的邏輯和理科的思維,但是做出一道難題的目的是拿到分數,而開展一個課題的目的卻是運用研究成果更好的更快捷的服務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去。而這將給我們之後的研學課、甚至是走上社會以後,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有方向地工作,提供一個明確而有現實意義的目的,那就是,努力讓生活更加美好。

關於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2

研究性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策略,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知識經濟的產物,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研究性學習要求賦予素質教育嶄新的、更深刻的涵義和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徵。可以説研究性學習的應運而生是開展教育改革以來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甚至有利於學生終生髮展,以迴應素質教育的時代呼喚。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初次實施,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構建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探討的熱點。如何有效地解決研究性學習中的問題,是很值得探究的。下面就我校在本學期組織學校高年級同學進行的研究性課題《張村的紅色人物》的實施總結以下幾點:

一、成立指導小組,廣泛宣傳動員,認真確定課題。

德興市張村鄉是老革命根據地,是一片英雄的熱土,這裏曾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之一,方誌敏、邵式平、饒守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在革命戰爭時期張村的許許多多的英雄兒女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使我們的學生秉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校在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組織了五六年級的學生深入全鄉各處,進行調查,研究,撰寫學習報告,確定了此次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張村鄉的紅色人物》。

二、課題力求突出地方特色

根據我鄉的特色,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充分挖掘潛力,利用一切資源,為我所用,拓寬學生研究性學習領域,辦出我校自己的特色。如:目前,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求真務實,形式多樣,除了六年級學生的《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外,結合我鄉大畈村委會境內延綿幾十公里,與三清山一脈相承的西灣蛇紋石礦也是我鄉境內的一大特色,因此五年級學生的《蛇紋石礦的特點與價值》這一課題也在啟動與研究中。同時,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們積極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查找資料,進行學習與研究,具有本校自己的特色,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制定符合實際的方案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了使本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能夠順利實施和有序開展,我們經過學習和研究,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計劃和方案,這些計劃與方案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研究性學習評價方案,指導教師的職責等,為本次研究性實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四、成立學生課題小組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調查的一種活動方式,因此,我校的此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採用了以高年級為單位,5-10人一組,自願組合,自行選擇指導老師,構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進行研究。同時,為了加強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我校研究性學習,每週開設1節,學生主要用來進行研究性方法的學習,學習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而教師則主要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同時,還帶領學生週末或節假日到圖書室或電腦上收集資料,或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到實地(如張村梅溪是饒守坤的家鄉,張村沙路是方誌敏的姐姐生活的地方)進行考察、調查、訪問。

五、加強對學生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指導

為了體現此次研究性學習學生參與的自主性,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代替與包辦,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讓學生自己設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方案與步驟,教師加強指導工作;讓課題小組的成員,互相討論,相互啟發,教師相機誘導,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關注同學、關注校園、關注社會,從自己關心的社會熱點中尋找有關資料,蒐集與整理各項資料,然後進行篩選與加工。比如,在張村中學任教的饒家火同志是饒守坤的遠房堂孫,他對饒守坤同志的生平事蹟知道的較多。於是,我們的指導教師就讓學生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對饒老師進行採訪,採訪的時間,步驟,問題都由學生自行確定。在採訪結束後,教師又指導學生自行對這樣材料進行篩選與整理。這樣,學生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既增長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3

我們這次研究的內容是《垃圾資源化》,以下是我們研究題目的具體內容:1、垃圾處理的方法2、垃圾如何分類、回收3、個別垃圾個別處理。

研究一個課題,首先應該確定研究方向。我們的研究方向是從生活入手,配合現在國際環保的要求,我們選擇了這次的主題。與此同時,雖然是第二次研究我們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制定實驗方案。在制定實驗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身為組長要有掌控能力,由於我不很得心應手研究便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拖再拖。所以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事先制定出一份詳盡的時間表,然後應該嚴格按照時間表來執行。只有在這樣詳細的規劃下,我們才能按時完成任務。

雖然我們的報告成功完成,但由於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一些詳細的工作沒有完成的很好。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也得到了許多收穫與財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規劃”的重要性。世間萬物皆有規律,而計劃就是一個能時刻跟隨規律,調整規律的時間表。只有在嚴格的規劃下,才能完成高質量的課題和項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責任”。身為研學的組長,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費在個人享樂上,這就是責任的意義。同時還要確立責任意識,只有當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處於領導地位,這樣他所帶領的小組才能在紛繁混亂的環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第三便是“效率”。沒有效率,就如同浪費時間。有的人能在學校便把作業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揹着未完成的作業一起趕到學校,這就是差距。而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當於有了三頭六臂,一個人可以處理好多事情。而專心就是效率的保證,只有當自己處於一個專心的狀態,會感覺時間像是停滯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請自來”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愛好,但各位同學中極少當成愛好的。當然,我也並不把研究性學習當成一個愛好,因為研學,也是學!但是,如果我們轉變自己的看法,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學習和自己一切不喜歡乾的事,就一定會找到一個有趣的切入點。有了興趣,什麼都好説。

第五,將壓力變為動力。整整一個學期,研學給我帶來最大的感覺,便是那巨大的壓力。當看着周圍的同學們相繼完成了實驗,寫完了報告,我們組的試驗還只停留在紙上,我充滿了壓力與危機感。也正是這樣的危機感,為我加速,促使我按時完成了任務。而有些人,遇到壓力瞬間就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自亂陣腳。我們應該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總有完成的時候。當有了這種壓力的時候,我們的動力和潛能才會被真正地激發出來。

第六,團隊精神,每一個團隊都應該要有團隊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一把筷子卻很結實”——這便是國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解釋“團隊精神”時所舉的例子。沒錯,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級為單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團隊精神和能力。在被劃分成研學小組的同時,這種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鍛鍊。如果是以班級為單位,僧多粥少,不是每個同學都有鍛鍊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往往被班級中少數幾個“積極分子”所掌握,鍛鍊的機會總是在他們身上。而因為有了研學小組,每個人得到鍛鍊的機會近似均等,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鍛鍊團隊精神的平台。有了團隊精神,當我們在社會上加入某些團體後,我們要有在團隊中協調等能力,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創造性,同時將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説,“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團隊中,每個人不但能力能發揮出來,同時還有可能超常發揮。

第七,聽指揮。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羣龍無首的精鋭部隊那也只是一羣烏合之眾!如果一個團隊中大部分人不聽從指揮,那麼這個團隊也就無異於“羣龍無首”。大吵大鬧地反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幫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對自己,對大家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所以,聽從指揮,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我還想説的還有很多,值得總結的也還有很多。這次研究性學習不但給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並且收穫中我還學會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