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範文1500字左右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8K

當讀完《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寫讀後感時注意要在自己讀後的基礎上來記錄自己的感想。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範文1500字左右,供大家參考。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範文1500字左右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範文1500字左右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藝術價值,使得這部鉅著一發表便引起巨大社會反響。托爾斯泰並沒有簡單地寫一個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俄國社會中婦女的地位,並由此來鞭撻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寫了個人感情需要與社會道德之間的衝突。書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則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這個資產階級婦女解放的先鋒,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真誠的愛情,雖然由於制度的桎梏,她的悲劇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但她以內心體驗的深刻與感情的強烈真摯,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劇性命運而扣人心絃。它最吸引人的是她膽大的作風以及華麗的文字和恰到好處的張力給這本曠世之作賦予了生命。也讓後人能夠記住它,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是我讀過的相對比較優秀的一部小説。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大家都説自己活的是有罪的或者沒罪的,但是讀了這篇文章讓我覺得我們有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樣的人,拯救像她那樣美麗而高尚的靈魂。因為我們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憐憫而活着的人。我們都在等待,等待着別的人來拯救我們自己。 我們企盼着幸福有一天會來到身邊。它會伴隨着我們,直至我們生命的結束。

這是個被壓抑的充滿勃勃生氣的女人,安娜因為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愛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愛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伏倫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鍾情,沉迷於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係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愛情十分膚淺。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倫斯基對她來説,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託,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 使 伏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着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與安娜的關係,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並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人。

安娜和伏倫斯基的愛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道家説,無為而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當在愛的純潔之中塗抹上其它色彩的時候,這種愛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沒有是非之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爭。 安娜是另外一個人的妻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是社會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愛情的對面,是長期的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這種大眾意志有時表現為道德,有時表現為法律。 而伏倫斯基是一個始終屬於世俗的人,他沒有勇氣與他過去的世界完全斷絕,他無力反抗來反對這種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也就無法幫助安娜擺脱極度危險的精神危機。伏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於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鍾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伏倫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裏。 對生活和理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 安娜最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很難説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能夠容納安娜這樣的女人,我們都企盼着理解、寬容、仁慈,我們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如果我們不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揚純潔的生活,我們的世界不知將會走向何方。當邪惡在社會中橫行的時候,純潔和高尚的東西反而顯得愚昧可笑。這是我們的現實。而文章的作者托爾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樣,直到生命終結,都不與不合理的現實妥協。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爾斯泰塑造了一個真實的靈魂,她是那麼美,潔白無暇,氣質非凡。這個靈魂只會活在托爾斯泰的心中,因為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靈魂中的至潔至純。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而她又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我們讀到她的人都會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內心深處的真誠願望,沒有任何的虛偽和矯飾的內心世界。正是在作者近乎苛刻的追求中,小説的重心有了巨大的轉移,安娜由最初構思中的"失了足的女人"(她趣味惡劣、賣弄風情,品行不端),變成了一個品格高雅、敢於追求真正的愛情與幸福的"叛女"形象,從而成為世界文學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範文1500字左右

開始看《安娜·卡列尼娜》。這次的緣由是因為聽喜馬拉雅上的文學名著縮寫演播節目,聽到了音頻。又想起以前上高中、上大學時都曾想過看一下這部作品——托爾斯泰的《復活》已經讀過了,但《戰爭與和平》太長——所以就想讀讀這本《安娜·卡列尼娜》。現在終於如願了,買了紙質書,開始看了。——這也可以看作是我的拖延症的一種表現吧。

這次的看書,是立體的看法。所謂立體的看法,就是將紙質書、電子書、音頻廣播、電影(多個版本)等各種藝術形式同步讀、聽、看。看一段書,利用跑步機上的時間聽一段音頻廣播,再利用週末或者晚上的時間看一段電影,並把幾個版本的電影進行比較觀看。因此,這次看書的印象也比較深刻,看得雖然慢,感想卻也比較多,收穫應該比只看紙質書來得多一些。

這次買的紙質書,還是從網上買的,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世界十大文學名著”叢書,草嬰譯的版本,2007年8月1版,上下兩冊平裝本。

先説一下書的開頭一句話吧。不是全書題記的一句話“伸冤在我,我必報應”,而是正文的第一句話:“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有些新的版本譯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相比較來看,草嬰的譯法注重了上下句的對稱,句式整齊,節奏統一,有一種和諧規整之美。新版的譯法則比較通俗,比較口語化一些,而且説得更細緻一些,降低了理解的成本。還有一點,字數更多,稿費更多,呵呵。

再説這句話的內涵。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對立統一的。幸福的家庭都相似,這是共性,也就是普遍性。不幸的家庭各不同,這是個性,也就是特殊性。從現實的生活中來看,幸福的家庭應該有這麼幾個共同點:和睦,互相理解,互助,親密,關愛,寬容。不幸的家庭確實有很多種不同的情況,有的是因為意外災禍,有的是因為疾病與傷痛,有的是因為背叛與猜忌,有的是因為貪婪與吝嗇,有的是因為無知,有的是因為懶惰,有的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可見,文豪之所以成為文豪,就是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而用一句簡單的話語進行概括,而我等凡夫俗子卻要用一大段話,囉裏囉嗦卻還沒有把話説全説清——這就是差距啊!

然後談一下奧勃朗斯基(以下簡稱其小名斯基華)的外遇。斯基華的外遇對象是自己家孩子的家庭教師。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現象。這種事情遲早會被發現的。即使妻子陶麗是一個多麼愚笨、多麼真誠、多麼善良的婦人,她也會有女人的直覺,對這種事情她一定會發現的。事情敗露之後,小説裏寫斯基華還在早上醒來時照例去拿帽子——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睡在沙發上而不是妻子的牀上,寫他自己吃完早餐喝完咖啡後滿足地打了個飽嗝並露出了微笑,寫他照例去辦公並和同事們——多數是下屬們談笑,這些都讓我們看出他是那種心比較寬——這是一種好聽的説法——的人,其實質是一個沒心沒肺、處事毫無原則的人。但從他後悔的種種表現上,我們也還知道他並非不可救藥,至少他想請求妻子的原諒,想保存一個完整的家,並且為此還搬來了救兵——他的妹妹,全書的主角——安娜·阿爾卡迪耶夫娜,當然安娜的到來幫了他的大忙,是她的一席話讓陶麗原諒了丈夫。斯基華的外遇事件作為全書的開頭,我想是託翁的刻意安排吧。這件事引出了不少人物,也讓每個人初步展示了各自的性格特徵,而且斯基華也是安娜與伏倫斯基見面的重要原因——這種由次要人物先出場再引出主角的寫法好像很為文學大家所喜愛——曹雪芹不也是讓劉姥姥進榮國府去牽出了全書的主要人物嗎?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範文1500字左右

安娜是一個資質優美,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裏,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都是美豔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閒恬靜而又顯得那麼優美端麗突然變為好奇、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心裏讚歎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麼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着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同她談話是一種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捨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着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並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歎賞她”,安娜“那穿着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着一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鬆亂的捲髮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個複雜多端詩意葱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

安娜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着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了無限的關切、温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註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説:“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她是一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説:“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於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掙扎在貴族社會虛偽的污泥裏,極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託在真摯的愛情裏,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並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着極其深刻的內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安娜體態和精神的美,不是偶然的。安娜的美,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情節結構以及作品人物,特別是對安娜本人的命運,都是有重要的作用。魯迅説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