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1000字範文模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4W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閲讀偏好和興趣,通過寫讀後感,我們能夠提煉出書中的精華,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實現知識的轉化和應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後感1000字範文模板6篇,供大家參考。

讀後感1000字範文模板6篇

讀後感1000字範文篇1

放假後,我決定再讀《幻城》,我仍然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這部小説,我一直想不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這部小説不以現實的背景來寫,反而更像童話,或是説比童話更加離奇。四維(注:《幻城》的作者)給卡索安排了很長的生命,我認為這也是改小説一個很妙的地方,因為歲月將會增加卡索的負擔,讓他始終徘徊在愛與恨中,使他的心變得沉重。整本小説以愛來貫穿,卡索對櫻空釋的愛,櫻空釋對卡索的愛,釋知道卡索不想當王,於是就希望並提出自己要當王,然後以自己最大的權力給卡索自由,然而,卡索卻誤會了自己的弟弟,並親手殺了他,釋被卡索殺害時臉上仍帶笑容,在他失去知覺的時候也只説了一個字,“哥!”這是一個很悲慘的事情,被自己最愛的人殺死自己。

再次讀完這部小説,似乎有了點體會。《幻城》是一部可以代表人內心的小説。小説中的人物如卡索、櫻空釋、梨落、星舊、泫榻、嵐裳、蝶澈、潮涯、遲墨、片風、皇柝、淵祭、剪瞳、離鏡,他們各有各的性格和形象。卡索是個孤獨的王,他為了使他弟弟櫻空釋還有他愛的兩個女人梨落、嵐裳復活,冒險去找淵祭,最終他成功了。淵祭告訴卡索,復活的那三個人將會實現他們生前最希望自己成為的那種人,並且只有他們在看到卡索之後才會恢復記憶。於是,卡索開始去尋找這三個人,最初找到了他的兩個愛人,但名字變了,是剪瞳和離鏡,接下去就是找他弟弟了。但是他一直沒有找到,直到火族的人攻打下了幻雪城,卡索看不到希望於是選擇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他才發現站在他面前的就是攻打幻雪城的罹天燼就是當年他的弟弟櫻空釋。最後,該小説以一句話結尾,也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句話——“釋,原諒我,沒有等到你。”

真的,這個世界上似乎只有愛才能貫穿一切,無法想象,如果沒有愛的存在,這個世界將是怎樣的。《幻城》中的故事虛幻而又真實,結局讓人悲哀。我們能感覺到的也只是城市的呼吸,而這呼吸是從哪裏來的卻是一個迷。撲朔迷離,時隱時現,也許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本質吧!所有事情的發展都是變幻莫測的,人不可能捉摸透一切,這也是做人悲哀之處。有時候,我們可能遇到一些很完美的人或事物,但是,完美的背後更是一種遺憾,雖然説“知足者常樂”,但人總是不知足的——這是人的本性吧!

再讀《幻城》。

很多人説,看四維的《幻城》,是看一遍哭一遍,也許是他們比我更感性吧!説實在的,《幻城》並不能稱是一部經典,之所以多人看是因為它的風格比較新。但是,《幻城》還是一部很值得研究的小説,它的深度到底在哪裏還是等待大家的評價的!

讀後感1000字範文篇2

平凡的世界,是的,我們的生活可能很平凡,我們的世界也可能很平凡。而不平凡,不簡單的是人,是我們自己。

讀完《平凡的世界》內心百感交集,可當要落筆寫讀後感時卻感覺無從下筆。擔心自己拙劣的文字解讀不了這麼優秀的書。我認為勞動者是幸福的不管是腦力還是體力他們都是依靠着自己過日子。人,無論站在什麼位置,無論貧困,只要有一顆時刻保持熱血的心只要熱愛生活,生活永遠是待他平等的。

路遙先生用他深厚的基礎,穿插的描繪了多個人物的性格,不主觀也不失客觀的書寫了在那個時代和生活在那個時代中的小人物所閃爍的一種光芒。這本書中最使我震撼的無疑是孫家的兩兄弟和他們所愛着的戀人,在農村與城市激烈碰撞的美德。

他的故鄉是面朝天背朝土的雙水村,他們世世代代都為農名民,少平也不例外,但他卻有着比農民更好一層的思想境界,他不甘僅僅成為一個農民,他有自己的最求。在生活的壓迫下,他沒能上大學,家中艱苦的條件是不會允許的。都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少平十分懂事,他要挑起家中的這份擔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有的人可能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有的人可能在荊棘中掙扎了會兒,到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而少平是屬於另一種人,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困難,仍然選擇在這條平凡之路上繼續前行。

他離開故鄉,踏上一個陌生、無依無靠的地方一黃土高原,剛來到這裏時,他是一個不起眼的攬工人,到最後成為一個正式的煤礦工人,其中付出了多少艱辛。少平的工作也許是低層的,他任一絲不苟、賣力地幹活。對於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如今,許多人會覺得某某工作很低賤,例如掃大街,自己不應該做那種事,其實並不是那樣,任何工作地位都是平等的,從事任何工作都要盡心盡力。少平嚐到了愛情的甜果他與曉霞的愛情雖然美好,可是好景不長,他深愛的曉霞在一次採訪中犧牲了。曉霞在他心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對他來説,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失去自己深愛的人。生活與精神的種種打擊也沒能將他打跨。而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勇敢的戰勝生活中的暴風雨?我們要好好地去思考思考。我也很佩服曉霞,她是一名出色的記者,不顧世俗的眼光與少平相愛。為了救一個孩子,她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她與少平的約定還未實現就走了。

少安與少平從小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下,命運卻截然不同。少安從13歲就開始了看起來永無止境的苦力活,而少平卻在大哥的幫助下上完了高中而就是因為高中,少平的‘人生與世界觀徹底的改變了。

他追求的似乎是一種理想而不是怎樣度日為吃喝煩惱。與錢財無關與前途無關只是一種自己所相信的美好的夢想。

少安是一種比較早熟的性格,可能是因為他是大哥的關係吧自己是老大就總覺得身上擔着保護弟弟妹妹的責任感。雖然在愛情上退縮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反而我覺得這倒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雖然有些人感情不分高低貴賤但是我們想象一下潤葉她能想秀蓮一樣幫助少安做那種髒活累活嘛?磨的雙手上有一層厚厚的老繭,整天灰頭土臉她能做到嘛?這樣的婚姻最終也應該會撐不住吧。

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自然而然的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會被奪走的期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和今生的驕傲。

我們大多數人選擇了平凡的人生,這本書後,我對與於平凡有了新一層的思考。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少平,平凡的曉霞,願我們能活出“平凡”的自己。

讀後感1000字範文篇3

經常在文獻中看到被引用的《物種起源》,時隔100多年的書或其中的觀點為何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帶着好奇,我通篇閲讀了達爾文先生所著、苗德歲先生翻譯的《物種起源》。該書的核心觀點,如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緩慢進化的早就被人們所熟知,但在19世紀中期大家都在爭論生命是不是由神創造的年代顯然是有化時代好處的,怪不得恩格斯説它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了。

以擁有現代科技水平頭腦的人來看《物種起源》,你或許會發現它是類似於科普性質的著作,但書中羅列的事實和超多的生動的案例在我看來,即使對此刻的科技工作者依然是有啟發的。bbc的紀錄片或許繼承了達爾文講故事的傳統,透過羅列案例往往也能打動觀眾。如達爾文在論述食物與氣候對生物的影響時引述福布斯的例子:生長在南方淺水區的貝類比生活在北方深水區的顏色要鮮豔的多;同種的鳥,生活在清澈的大氣中,其顏色要比生長在海島上的鮮亮;生長在近海岸的植物葉子多肉質。這些案例在最新的文獻均得到了驗證。關於生殖與生長的關聯,達爾文引用了哥德的話,“為了要在一邊消費,大自然不得不在另一邊節約”,這就是著名的補償或平衡法則,則在植物生理上得到了廣泛的驗證。

達爾文堅信“自然界中無飛躍”,認為變異是緩慢的過程,不是突飛猛進的。他在書中花了超多篇幅來解釋為什麼變異是緩慢的,他同時也多次坦白人們對自然選取和一些自然現象的無知,如在書中他不厭其煩的説人們對於某些問題“極度無知”、“一無所知”和“知之甚少”,一個謙遜有禮的老學者形象躍然紙上。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達爾文沒有過多的糾纏在造成後代與親代每一個細微差異的原因,但他認為透過自然選取積累的差異使得平衡發生哪怕毫釐之差,而這便會決定哪些個體將生存、哪些個體將死亡(pp372)。此刻來看這樣的闡述,即種間差異,是何等的正確啊!

雖然達爾文沒有深究某個細節,但基於超多的觀察和試驗他最終發現了物種的起源和進化的規律。而這些要歸功於他的科學精神。如他堅信透過解剖學的手段來解釋現象,在對馬駒身體比例的分析上他是透過“仔細測量”得出相關結論的,他在論述雜交不育性時反覆強調“未經試驗,無人知曉(pp211)”,他在疑惑什麼使馬滅絕的因素時對自己的驚異表示“無根無據(pp253)”。我着實被這些體現達爾文嚴謹的科學精神的例子所震驚!這或許解釋了為何18世紀的世界科學中心是英國!達爾文在對論點論證的同時,會舉很多有説服力的小案例,這要得益於他的勤奮,我想他就應是一個隨身攜帶筆和紙隨時做記錄的人。如他做了蘇格蘭冷杉幼苗更新的小試驗論述生存鬥爭(pp58),他透過種子萌發的試驗論述擴散的方法,類似的小試驗或許令現代的研究生都感到汗顏(pp285)。科學精神歸科學精神,當我讀到達爾文關於騾子和斑馬的進化關聯時,我絲毫不懷疑靈感在達爾文構成其學術觀點中發揮的作用。

達爾文在書中反覆強調所有的生物都有高速增殖的傾向,即按照幾何比率增加的速度,而恰恰由於生存鬥爭的存在才不至於使一個物種就佔用了地球的全部資源(pp53,54,64,254)。而這或許部分解釋了為何自然界的許多生理生態現象均可用冪函數y=a*mb來解釋。書中達爾文舉了林奈關於植物增長的例子,做為一個增殖最小的邊界,植物的更新速度也是驚人的。達爾文同時也堅信種內之間的鬥爭是最慘烈的,正因種內的個體有相同的資源需求。由於種內生存鬥爭和外界不利環境致使世界上每種生物均不能按照幾何比率無限制的增長,這點難道不能用於解釋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嗎?如果沒有戰爭、瘟疫和地質與氣象災害,人類估計會遍佈地球上每個角落,若果真如此,人類這種毫無限制的增殖或許導致其自身的快速滅絕。從這點好處上來講,戰爭、瘟疫和地質和氣象災難倒有好的一面了。

達爾文對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興趣以及其顯赫的家世促使他完成了近5年的環球科考,這樣的經歷是達爾文完成《物種起源》的基礎。書中超多生動的案例幾乎嚴謹地證明了他的論點,這種科學精神是值得稱道的,如他在書中不停地論述試驗和數據的重要性。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書中沒有生物化學方面的數據,也僅採取簡單的數理統計分析,對一些“法則”和“規律”不能很好的解釋,但書中解剖學、形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的知識,個性是科學思維和邏輯依然對現代的科學研究有啟發好處!

讀後感1000字範文篇4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偉業,則《紅樓夢》必是不讚一詞,千秋萬代的驚世鉅著。

如果色彩斑斕的文化陣地是一代偉人夢想的天堂,則《紅樓夢》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歷史遺留的文化鉅著是大海里的浪濤,一浪高過一浪,則《紅樓夢》必是浪濤的波峯,屹立在珠穆朗瑪的頂峯,獨現其風采,俯視其萬物。

?紅樓夢》的橫空出世,使千篇鉅著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

走進《紅樓夢》,頃刻間大觀園的大門為我們打開,使我們認識了温順世故的襲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氣吞聲的尤二姐,敢於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潑辣能幹的探春。

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的來歷和以往繁盛的景象,也寫盡了大觀園裏豆蔻年華的熱烈,但在那個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造成了大觀園裏的重重杯具:跳井而死的金釧,孤守青燈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紈,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還有遠嫁的探春……在封建社會的殘害下,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那純潔如雪善良的心靈,那如天使般的笑臉,無不讓人為之歎息。

而晴雯卻是這重重杯具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強,敢怒敢言,敢愛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絕不向封建勢力低頭。她説:“難道誰比誰高些……即使衝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氣。”她誰都不願奉承,也不想奉承,寧願得罪別人,也不受窩囊氣,可見她是多麼的狂傲。

抄檢大觀園時,在氣勢洶洶的勢力面前,眾人無不戰戰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頭髮,闖了進來,豁鋃一聲,將箱子打開,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裏之物都被倒了出來。”這正顯示了她對權勢的蔑視,但也預示着她悲慘的結局。

然而紅樓夢的主旋律在於寶黛之間的感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寶玉的形象簡直壞透了,他被家長們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從小一齊長大,從不向他講那些“混賬話”的。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刁劍嚴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僅有她,才是唯一的知己。社會相逼,使他們產生了愛的火花,而他們的感情卻是不被支持的,他們愛的越深,當時的社會也就會對他們傷害的越大,他們倆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會力量相較量的。最終,他們的感情被當時封建社會釀成杯具,黛玉離開了大家。

讀完了《紅樓夢》,彷彿走進了這座深宅大院,使我們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開闊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驚呼:“此書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

讀後感1000字範文篇5

在還沒有讀完《台北人》的時候,我就想把這本書吼着對周圍的人説,快看看這本書。現在仍然這樣想,像個祥林嫂一樣,兜售這本書一樣。本書作者白先勇,裏面是一個個短篇小説,每篇刻畫一個人物,講述一段過往。與其説是一本書,不如説是一個合集,在我來説,失敗之處是在最後的最後加入了一篇別人的讀後感和分析,典型的學究式分析,是我所不喜歡的。所以,看這本書,或者看任何書之前,不要去看別人的評價,不要去看別人的分析,我喜歡自己去感受,也許你看完還是讀不懂,但終究有一天,某一個瞬間,書中的一些情節,一句話會給予你一個解釋,也許,這解釋並不是作者的初衷,但一部作品的本身,除了傳達作者的初衷,偉大之處也正在於給予每個人不同的養分。我個人始終倔強的覺得,那些研究派所分析出來的東西,興許並不是作者的初衷,一個故事,分析出來各種目的,各種隱喻,其實也許作者就是單單純純的想説個故事罷了。所以,如果你讀到個故事,但沒有感受到深處的震撼,那並沒有什麼干係,我們不再是高中生,不需要分析文章目的和宗旨,也不需要段落概況,也許剛巧,作者就是告訴了你這麼個故事,至於你的所得,誰又能知道它在你的身體裏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呢?

實在不想把它寫成一篇我所討厭的分析性讀後感,也是因為沒那個能力去分析人物背景和傳達的東西,所以就單純的覺得很震撼,然後真誠的推薦個周圍的人。讓每個人自己去認識,結識,書中一個個像是站在你面前一樣的各色人等。

讀後感1000字範文篇6

我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還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在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我很感謝續者高鶚,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讓她別了寶玉,我覺得很好。

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不過不是有句話説:賽翁失馬,焉之非福嗎?對於黛玉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劇結局,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睡時,看着寶石仍在凡是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是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説,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也是不贊成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地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顎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憤恨,氣極至亡。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到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甚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説,寂寞地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的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問題。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二離開賈府的,否者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鬥爭,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説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黛玉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如既往地愛着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