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W

為了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你知道該怎麼寫心得體會嗎,透過心得體會我們意識到情感智慧在思考中迸發,如同花朵一般開放,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8篇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1

在,幾天的努力之後,我讀完了這本書。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全名《堂吉訶德》。它由兩卷組成。

小説講述了一個50多歲的鄉村紳士唐吉訶德,瘋狂而痴迷於閲讀騎士小説的故事。作者筆下的騎士唐吉訶德將騎士小説中的無厘頭內容與現實生活混為一談,導致了一系列讓人發笑的可笑行為。他曾經視風車為巨人,與之對抗。雖然在他的騎士生涯的路上,被砍了一隻耳朵,打掉了很多牙齒,斷了幾根肋骨。雖然屢遭失敗,但他固執而不悔改。通過這種荒誕的行為,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和對高尚道德的讚美。

現在社會風氣越來越差。因為很多青少年學習不好,從小就做偷竊等不良行為。還有,有人把手機落在椅子上,看到的人應該還給失主了,或者撥打了110,但他的良心畢竟不是貪得無厭的.對手,直接轉身把手機裝進了口袋,然後就跑了。還有,當你沒有注意到銀行卡切換事件時,立即用手擋卡,然後只需要一兩秒鐘就可以成功。社會氛圍不算濃厚,但監控和警力都很強。現在到處都是壞人的“捕鼠器”。包圍圈嚴密,抓住他們只是時間問題。像酒駕,有的人趁機鑽空子,最後不僅吊銷了證件,還佔了班房。天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你現在做壞事,你會後悔的。

唐吉訶德發達了四肢,頭腦簡單了,終於付出了應有的代價。他不能太沉迷於閲讀,否則會走火入魔,無法控制自己。我們不能這樣做。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2

堂吉訶德做了自己一個人的騎士。我該怎樣做呢?

西風瘦馬,破鎧爛矛,頭頂銅臉盆,後跟騎驢伴隨從,這是堂吉訶德的經典形象。

邪惡的魔法師,國色天香的公主,金碧輝煌的城堡,構成了一個虛幻而荒謬的世界,這便是五十多歲的落魄貴族的精神土壤。他將現實與理想完全混淆在一起,陷入一個囚籠,他走不出來,也甘願沉淪。

從許多方面來看,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他把客棧當作城堡,在馬棚內舉行受封儀式;把風車當作巨人,與之作戰,卻換來傷痕累累;把與他素無來往的鄉下姑娘想象成絕代佳人,“眼睛是太陽,臉龐是玫瑰”。他愚昧地模仿騎士小説中的種種情節與説辭,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與現實分離得越來越遠。堂吉訶德做了一個人的騎士,他在虛無中得到滿足,而大多數的旁觀者只當他是神智不清的瘋子,投向他的目光不是對騎士的景仰,而是同情,憐憫,甚至嘲諷。

但我並不對這樣一個孤獨的騎士嗤之以鼻。在我眼中,他同情弱者,疾惡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艱難的美好品德卻比那些道貌岸然只知粉飾太平的所謂紳士要崇高得多。他表面荒唐可笑,對於真實的世界毫無感覺,但已注入他的血液甚至已經滲入他的骨髓的騎士精神是不能抹殺的。魯迅先生説得好,堂吉訶德的立志打不平,是不能説他錯誤的,錯誤是在他的打法。我想,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去改造這個世界,哪怕是一點點,也就給這個現實世界帶來了一點希望和陽光。這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堂吉訶德本應該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他單純、勇敢、無畏,可是卻遭人鄙夷,是什麼改變了人們的眼光?還是説,單純與正直本來就是不適合於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堂吉訶德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之中,而我們又有多少人敢像他一般固執地去追求做一個人的`騎士?人是為自己活着的,是需要一點精氣神的。“身不能至,心嚮往之”,保留自己的一片天地,保留一份哪怕狂熱的理想,也是幸福的精神支撐。

固然,現在看來這樣的做法太過“一根筋”,甚至極容易變為愚蠢的代名詞。因為現實世界正在變得愈加趨炎附勢愈加功利浮躁愈加不堪承受挫折,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丟掉了自己的理想,達不到目標,便一個勁兒尋找理由開脱,放棄追求,安於現狀,迷失信念。或許某些時候,學着做一個勇往直前的騎士也是挺好的,孤獨也罷,被別人瞧不起也罷,至少那些奮鬥拼搏挑戰的光陰是不會輕易被人忘卻的。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3

,這是我假期裏讀的第一本書,也是這本書讓我進入了一種荒謬而有趣的遊俠生活。

這本書揭露了騎士文學的荒誕,嘲笑了騎士空洞的理想和可笑的制度,也反映了當時西班牙封建社會的惡劣天氣,讓讀者真是哭笑不得!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位“英雄”騎士在可怕的風車歷險中做了一件可笑的事:唐吉訶德在田野裏發現了風車,他馬上回到騎士的小説裏,對隨從説:“你們在冒險方面是外行,他們是巨人,我們的機會來了。如果你害怕,站在一邊,我會和他們戰鬥到死。”之後,他對着空空如也的妻子祈禱了幾句,然後拿着長矛跑了過去。風車那麼大,好像他那麼小。風一吹,30多個風車出現了。唐吉訶德受不了了。他被扔出十多英里。可憐的唐吉訶德有幾顆牙齒被打掉了。

還有一次,唐吉訶德和他的隨從們正在散步,一個牧羊人趕着一大羣羊在他們面前。但是,這個唐吉訶德不得不説,兩軍交戰。就像書中的騎士,他想過要幫哪個隊。然後他給隨從講了很多關於“這兩支軍隊”的故事,更現實的桑喬_ _唐吉訶德隨從居然信了。兩個可笑的人被殺了。牧羊人大喊大叫,無法説服他們發瘋。牧羊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羊羣,用石頭砸碎了兩個“瘋子”,打碎了唐吉訶德的兩根肋骨。

在唐吉訶德眼裏,他看到的一切都是他的騎士小説的片段。他會把自己放在小説裏,扮演小説裏的騎士,幻想自己是小説裏的主人公。結果,一次又一次,我讓自己傷痕累累。嘿!真是自作自受。

最後,唐吉訶德恢復了理智。他討厭奈特的小説,這些小説讓他蒙上了一層無知。唐吉裘德死前瘋了,當他死的時候,他意識到閲讀那些騎士小説的愚蠢和危險。但他後悔自己悟得太晚,沒有時間去讀一些開導自己靈魂的書來補救自己。他帶着遺憾死去。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4

歷時兩年多,終於把《堂吉訶德》看完了,所以花了這麼長時間,是因為它實在不能引起我的興趣和愉悦,因此讀着讀着就丟開了。近來,曾國藩的讀書講求“專”字,很把我教育了一番,於是又把深埋在書叢裏的《堂吉訶德》翻找出來,接住原來看過的重又讀起來。可也不着急讀完,每天看兩三章,這麼既能了卻“專”的心願,也不會因讀多了而引起煩躁的情緒。

據説它的作者塞萬提斯寫這部小説的一個極大動力,是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説,並把騎士小説的那一套掃除乾淨,因此創造了堂吉訶德,他沉迷於騎士小説,竟至於要離家當騎士,聘請了一個亦智亦愚的侍從桑丘,一路上去扶弱鋤強,解危濟困,伸張正義。然而他常常不是幫倒忙,就是無理取鬧,譬如他騎着馬,在路上看見運送獅子的,就叫囂着要和獅子決鬥,説這兩頭獅子是他的死對頭魔法師送來的,為了表現自己的英勇,便執意要求馬伕打開獅籠,後來是獅子不願出籠,他才免於災禍,他卻説自己是一直等着的,是獅子自己不出來。書中類似表現他荒謬的故事講了很多,也寫了好些小人物的故事,印象裏講男女不幸愛情的居多。

也是全讀完,才能想出一些堂吉訶德身上的可取之處,第一是他的為忠於一個假想的心上人杜爾茜內婭,而拒絕任何誘惑的堅定,很值得歌頌一番。二是不涉及騎士道時,他卻很有些對於事物的見識和智慧,並不是一直瘋魔,然而我願意多看的.是他的道理見識,書上卻講他瘋魔滑稽的多,果真是要叫人討厭騎士小説了,可是我一個東方人,從沒看過騎士小説,可用不着費心呀,倒看過《西遊記》,也是騎馬走天下的,既有孫行者打妖怪的熱鬧,又有教人向善、堅定信仰類的主旨,那可有意思多了。可見得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

自然沒能欣賞這部佳作,也是我的能力的限制,好像一個外行人看畫展,只是樸素的喜歡或不喜歡罷了。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5

最近我讀完了一部世界經典名著《堂吉訶德》。它的作者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堂米蓋爾·塞萬提斯,而《堂吉訶德》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堂吉訶德》一書講述了一位住在西班牙拉·曼卻地區的窮鄉紳被騎士小説迷了心竅,突發奇想去當騎士,還帶上一位鄰村的農夫桑丘·潘沙做侍從。他覺得作為騎士沒有意中人不行,便編造出了一位杜爾西內婭·台爾·託波索。他把客店當成堡壘,把店主人當成堡壘的長官,讓他封自己為騎士。他還把風車當成巨人,把兩大羣綿羊當成兩支軍隊,把紅酒袋當稱巨人的腦袋,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砍亂劈,弄得滿屋子都是酒,甚至把理髮師的`銅盆當成曼布利諾頭盔……他乾的瘋事簡直數不勝數、不可計數。

初看本書,我認為它只是一部供人消遣的庸俗之作。有句話説得好:“讀堂吉訶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果然,我仔細一想,堂吉訶德放棄村子裏和平安寧的生活,出來歷盡艱險、飽經風霜地做遊俠騎士,真的只是因為瘋嗎?不!他做遊俠騎士有許多難能可貴或荒。唐透頂的原因,其中包括了:為家鄉和心上人增光,讓侍從當上海島總督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他要復興衰亡已久的騎士道,鋤強扶弱、尊老愛幼、保護婦女……這些都是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

堂吉訶德代表了正義與光明,而他想象出來的壞魔法師啊、壞巨人啊以及種。種惡勢力則象徵着邪惡與黑暗。它是以一人之力,抗衡萬般邪惡呀!他吃盡了苦頭、受盡了折磨,依然無怨無悔,維護的是正義啊!許多人都認為他又瘋又傻,十分可笑,竟把這樣一位偉大的騎士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殊不知,真正可笑的,正是他們自己、乃至整個被利益驅使的社會!他們之所以覺得堂吉訶德可笑,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根本沒有正義,沒有愛!

哭喪着臉的騎士啊,你瘋得既荒。唐透頂,卻又高尚無比。願你的靈魂能在天堂之內、上帝身邊,得到永遠的安息……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6

堂吉訶德在旅途中感到愉悦,遇到巨人、軍隊、洞穴,那些他希望看到的。這些是對現實的消解。在文本中穿插的田園牧歌式的故事是荒誕主線的相對的另一面,故事只是很短的片段,擴展不了很長的距離就被荒誕主線截斷,堂吉訶德只能站在邊緣觀望田園。即便是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也是虛假的,看似和藹的牧人把堂吉訶德和桑丘打得個半死。堂吉訶德打算做牧人在野外度過承諾的一年之期,可是他已經沒有時間了。

也可以説,堂吉訶德是一個具有遊戲精神的流浪者。他看到曼波里諾頭盔、城堡、公主;其他人卻只看到理髮師的盆、旅店、村婦。他們不是堂吉訶德,他們沒有那種精神。他以遊戲的眼光觀察世界,世界應該是有趣的,看到的不應該只是農業社會,而應該是騎士社會。

對於堂吉訶德,瘋就是生活,因此他要無緣無故地發瘋。“他僅有的瘋狂舉動就是對死亡的聖戰:‘堂吉訶德的瘋癲真偉大,原因在於產生瘋癲的根源也偉大,即永遠不熄滅的生存渴望,這是最張狂的傻事和最英勇的源頭。’”神父和剃頭師傅把堂吉訶德帶回家,以為待上幾個月他就不會再犯瘋病,可是堂吉訶德只有發瘋才能活下去,所以他開始了第三次出行。

堂吉訶德只不過是鏡子裏面的`奧德修斯,在旅途中尋找故鄉,即便那是一種無節制的生活。他只是在過自然的生活,順應身體的召喚、情緒的宣泄,而不是節制。堂吉訶德只有在旅途中才是堂吉訶德,在村莊裏,他只是吉哈諾或科薩達。他總是在和由於為人正派而博得“好人”名聲的阿隆索的身份對抗,堂吉訶德可以離開阿隆索,但是阿隆索卻不能夠離開堂吉訶德,如果堂吉訶德意味瘋的話。

最後,堂吉訶德説:“我終於明白了,那些書籍均為荒誕無稽之談。”後來,他死了。他不瘋癲了,意味着向死亡妥協。桑丘説:“一個人生活中能犯的最嚴重的瘋是無緣無故地死去。”堂吉訶德離開阿隆索,阿隆索也就死了。他自己不願意發瘋了,可是他還是以瘋告終。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7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著名小説家塞萬提斯筆下的人物形象。堂吉訶德是一位讀騎士小説讀上癮的貴族。終於有一天他捨棄了家財,立志做一名雲遊四海的騎士。於是他騎上了一匹瘦馬,粗製濫造了一批武器,踏上了征途。

充滿戲劇性的故事劇從這裏開始了。首先我們的騎士在路途中遇到了一家客棧,他認為這就是堡壘,店主是堡壘長官。於是他非要其冊封自己,店主認為他好笑,但是也答應了這個要求。在等待冊封的過程中騎士打傷了騾夫。店主害怕再鬧出什麼亂子,只好草草結束了儀式。第二天,堂吉訶德遇到了第一次挑戰,他碰到了一支商隊,他很蠻橫無禮的站在路中間挑戰商隊,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他被打得的奄奄一息。回到村裏之後,他找了一名侍從,叫桑喬,這是一個自作聰明,想發財的`人。這次旅行他們的運氣認為好轉,依然被一些受不了他們的人打的遍體鱗傷。不過也做了一些好事,促成了兩對人美滿的婚姻。最後堂吉訶德被朋友們送回了家鄉。

在家裏,堂吉訶德過了一段正常的日子。但天意弄人,一位無聊的學者勾起了堂吉訶德的騎士癮,於是堂吉訶德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帶上侍從,偷偷地走了。這次遠征更有意思了。開始,一切順利。他打敗了有學者假扮的騎士,甚至得到了老天的幫助,打敗了一隻飢餓的獅子。一路上也遇到了他人的捉弄,卻以陰差陽錯的做了又不少好事。本以為騎士生活還能再過下去。不料,學者再次假扮騎士挑戰,這次學者贏了。堂吉訶德遵守諾言,休息一年。豈止,這一仗之後堂吉訶德大受打擊,一病不起。在臨終之前,他想通了一切,認識到了騎士小説的危害。

塞萬提斯一生是坎坷的。他曾被人誣陷而兩次入獄。在獄中展開了《堂吉訶德》的創作。小説問世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不幸得是,小説出版一年後他就與世長辭了。

縱觀全書,大家。一定為這個可愛的騎士而感到好笑,他是多麼的滑稽呀。雖然他的精神很崇高,但當時的歐洲已經發明瞭火槍,以往偉大的,富有戰鬥力的騎士團已經落伍了,失業的騎士們淪為了強盜。本書就寫於這樣一個背景下。本書藉以騎士小説的方式將騎士精神漫畫,果然書一出版西班牙騎士小説銷聲匿跡。但這本書的宏觀意義已經超過了作者的初衷。文中幾乎涉及了當時所有職業,活靈活現的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反映了社會的發展下,有一些東西中將會被淘汰。同時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人不切實際而僕人則非常務實。成功的人物塑造,深刻的形象刻畫,也無怪乎這部小説獲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小説”稱號。

閲讀堂吉訶德的心得體會篇8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藴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如果説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你的運道決對不可能久長,轉眼之間就會處處遇災殃,你的喜悦不過是夢中幻想…”也許是天意,或者更像是註定了的,公爵家的女僕一時戲言唱出的詞句,竟成了拉曼查的紳士堂吉訶德騎士生涯的真實寫照。而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則以前所未有的清晰與殘酷展現在世人面前。主角拉曼查的紳士,“好人”阿隆索.吉哈諾,因閲讀騎士小説而萌發成為遊俠騎士,行俠仗義助弱扶貧揚名萬世的念頭,更名堂吉訶德,從此開始為人所恥笑而又艱辛的生活--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動彈不得,被馱在驢背上回到村裏;第二次出行最終以被人裝在木牢裏帶回村裏告終;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學士裝扮的騎士打敗後鬱鬱寡歡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終一病不起。路然而,堂吉訶德所走的道路,之所以為世人所驚詫,不僅在於其艱辛,更主要在於其脱離現實。這其中,如果説“艱辛”是顯而易見的,那麼我要説它的“脱離現實”是有現實意義和諷刺意味的—在當時或是今天,當一個人為之奮鬥的希望無法達成時,我們怎麼説?--“深表遺憾”,而如果他依然走自己的路,我們又怎麼説?--“他是個瘋子!”現實不像軟土可以隨意塑造,而活在現實中的人卻又不像鑽石那樣善於包持本色,更何況在今天讓鑽石發生變化也並非難事。堂吉訶德在見到上古騎士的聖像後曾説過這樣的一番話—“……這些聖人和騎士在世的時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俠仗義。我同他們的區別在於:他們是聖人,為神道而戰;我是凡人,為人道而戰。他們憑藉自己的驍勇贏得了天國,因為天國是需要經過努力才能進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還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勞換回了什麼……。”是的,憑這樣的夢想是不會換回太多榮耀或幸福的,然而,有着這樣的夢想難道是一種罪過嗎?試問一句,作為人就不應該有這樣的理想嗎?然而現實卻又告訴我們什麼?它説,“不”。所得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究竟得到了什麼吧—傷痕,這只是他所得的一小部分。其它部分難以言表,不是不能,而是不忍。不然,就聽聽這位好先生是怎麼説的吧—“噢,先生!但願上帝能饒恕您,因為,想讓世界上最為幽默的瘋子恢復神智無疑是對天下人的冒犯。先生,您難道不明白一個神智正常的堂吉訶德可能有的益處絕對抵不上他的瘋癲言行帶給人們的樂趣嗎?……他的每一言每一行可是都足以化愁苦為歡顏啊……”這算什麼?對他的感恩還是讚歎?但這就是世人給他的賞賜。再來看看他的侍從又是怎麼説的吧—“説實在的,説實在的,我端詳過您老人家好多回,從腳尖一直到頭髮梢,沒發現您有什麼招人愛的地方,反倒覺得您挺嚇人的…您老人家無美可言…”…無需再看別的,以上就足以説明人們對他的感情而我們的騎士他的所得又是多麼的豐厚。最終有哲人説,以為世事能夠一塵不變純粹是痴心妄想,恰恰相反,一切都像是在輪轉,確切地説是周而復始。春去而夏來,夏初則酷暑至,繼酷暑的是清秋,接清秋的有寒冬,冬過重又見陽春,歲月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循環不止。唯獨人生有限,猶如流光般地倏忽,去而無返,直抵永無盡期的冥世。如果説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醒;我曾經是拉曼查的堂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諾。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從前對我的尊重。……”堂吉訶德的這番話出現在他生命的終點似是所謂的清醒卻更像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與淒涼,諷刺與無奈。當堂吉訶德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時,他遺囑的公證人剛好在場,他説,從未在任何一部騎士小説中看到過任何一位遊俠騎士能像堂吉訶德那樣安祥而平靜地死在自己的卧榻之上。然而事實上,他卻是一對矛盾中極大的一個受難者,不平的冤魂。“這倒是很符合其賴以孕育的監獄環境,那裏包藏着一切哀怨,彙集着一切悲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