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讀後感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21K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人性、道德和價值觀念,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讀後感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種對話,是文學作品的延伸,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項鍊讀後感參考6篇,感謝您的參閲。

項鍊讀後感參考6篇

項鍊讀後感篇1

我看完了莫泊桑的【項鍊】後,深有感觸。這篇小説寫了:瑪蒂爾德·洛塞爾是一個樸素的女人,她有一天收到一封晚會的邀請,但她卻不知穿什麼衣裳去好。於是,丈夫讓她去借朋友家的首飾。她借走了一串金剛鑽項鍊,在晚會上大放光彩。但是,在她回家後,那串項鍊卻不見了。

他們找遍了他們去過的每個地方,都一無所獲。後來在一家店裏看到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鍊。但店主説要三萬六千法郎給他們。為了項鍊,他們開始借錢,直到借夠了錢,買下了項鍊還給了朋友。為了還債,他們辭退了女傭,搬了家,瑪蒂爾德·洛塞爾開始嘗試做家務,丈夫開始幫商人謄清帳目賺錢。十年後,他們終於把債還清了。瑪蒂爾德·洛塞爾高興地告訴朋友後,才知道朋友借給她的那串項鍊是假的,頂多值五百法郎。

個偶然也可以説是必然的事件,讓女主人回到現實之中。這個現實是殘酷的:它要你為之付出辛勤的勞動;要你犧牲美麗的容顏;要你心力交瘁。但是,它也給你豐厚的回報:女主人的生活因此而充實;她與丈夫和衷共濟,享受着相濡以沫的甜蜜;總之,她物質卻不富有,但心靈卻獲得了真實。莫泊桑無疑在用一個顯得殘酷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由浮躁到真實的故事。只是這個代價太大了,用了十年的汗水和艱辛。

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並不屬於自己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的去幹一番事業,通過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榮譽來。

項鍊讀後感篇2

?項鍊》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賽的妻子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拿走買了衣服,又向女友借來一串項鍊。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們都望着她出了神,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脱衣服時發現不見了,夫婦大為驚恐,在遍尋無着的情況下,只好賠償,最後在當鋪店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花重金買了下來,還給了女友,而這對夫妻花十年的功夫,還清了買項鍊的債務。

在十年後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了女友,在談話中她得知女友先前借給她的項鍊竟是贋品,讀完,給我的感覺很不可思議,會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變化多端,一串項鍊使她平步青雲,也斷送了她的一生,是不是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十年青春,但對於不滿意自己生活現狀的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玩玩而已,她苦守着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着自己尊嚴,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説,在買這串項鍊的時候為什麼會選擇要來償還呢?

欠帳、逃走,都可以使她不用承擔這筆債務,向朋友説明真相,但她沒有這麼做,可見其自尊的一面。瑪蒂爾德毅然堅決的選擇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經過風、雨,她變了,貧窮生活的磨練,不僅僅改變她的容貌,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在她從不切實物的幻想中拉了出來,現在的她是一個陌生的瑪蒂爾德,雖然是無辜的,她的不幸在於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負擔,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看完這篇小説後讓我覺得:生活不是雲裏霧裏的幻想,更好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走完!

項鍊讀後感篇3

莫泊桑是19世紀後半葉法國很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和短篇小説家、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傑出代表,被譽為“短篇小説之王”,《項鍊》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説之一。閲讀《項鍊》,我們可以感受到莫泊桑小説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跌宕起伏的情節

?項鍊》主要講了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羅瓦塞爾的妻子瑪蒂爾德容貌姣好,愛慕虛榮,受邀和丈夫一起參加晚會,由於家裏落魄,她向好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也如願在舞會上大放異彩,但舞會結束後卻發現自己弄丟了項鍊。無奈,夫婦借債買了三萬六法郎的項鍊,並壓上了二人十年的生活還債,十年後故人重見,卻告訴她當初那條項鍊是假的,只值500法郎。據此,此文可分為六個部分:

1.瑪蒂爾德的出身和性情;

2.舞會受邀,準備禮服,借友項鍊;

3.舞會如願,項鍊丟失;(第一次高潮)

4.借債還寶;

5.十年辛苦,還清債務;(第二次高潮)

6.真相大白。(第三次高潮)

由此看來,文章情節可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由借項鍊引發的三次波折:

第一波,從天堂跌落。在借到項鍊參加舞會後,“羅瓦塞爾太太大獲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士都美麗,又雅緻又嫵媚,滿面春風,快活得幾乎發狂,所有的男士都盯着她打聽她的名字,求人引薦。部長辦公室的人員全都要和她共舞一曲,部長也注意到了她”,此時的她,如願以償,心在天堂,“她興奮地跳舞,發了瘋似的投入,快樂的陶醉了;她沉溺在她的美貌的勝利和成功的光輝裏,沉溺在奉承,讚美,追慕以及對女人來説無比甜美的完全勝利的幸福雲霧中,已經忘乎所以了”。然而,快樂的時光不會持續太久,一念是天堂,而一念是地獄。不幸地,剛到家,項鍊,丟了。找遍了衣服和家裏,甚至去警察局和報館發文懸賞,都一無所獲。此刻,瑪蒂爾德的心情已從天堂開始跌落,文章基調也開始下降。

第二波,人性的轉變。文章的第五部分人士寫夫婦二人通過十年的努力終於還清債務。這十年,是馬蒂爾德性格的一個轉變時期。十年前,她容貌姣好,風姿綽約,十年後她粗獷,蒼老;十年前她幻想自己享受榮華富貴,終日悲悲切切,十年後,他變成了窮苦家庭裏的女強人;十年前她在舞會上豔壓羣芳,十年後,她“頭髮不注意梳理,裙子穿的歪歪斜斜,説話大嗓門兒”……十年間往日輝煌已不在,留下的只是一個女人在經歷生活的波折之後的認命與妥協。此時不得不再一次佩服莫泊桑——以一人的經歷反映了一個社會。當時法國向資本主義過渡,大資產階級剝削壟斷,小資產階級逐步淪為平民階層,其經濟和政治地位都在下降,無疑,瑪蒂爾德的前後轉變是最典型的代表。

第三,十年努力白費。在那十年裏,“她可算體驗到了笨重的家務勞動和廚房裏的討厭活兒。鍋碗瓢盆,都得她自己洗刷。油膩的陶器和鐵鍋底磨壞了她玫瑰色的手指甲,髒衣服、襯衫、抹布也都得自己洗,然後晾在繩子上,她每天早上把垃圾搬到街上,再把水提到樓上。上一層樓都要停下喘一口氣,她穿着和普通平民一樣的衣裳,挎着籃子上水果店、雜貨店、肉店,沒完沒了的還價,一個數一個數的捍衞她那可憐的錢袋,免不了經常捱罵。”然而十年以後,她與故友相見。故友卻告訴她,“哎呀,可憐的瑪蒂爾德,我的那副是假的呀,頂多值500法郎!……”五雷轟頂!無法言語!目光呆滯!此刻的他,從地獄還未爬起,卻掉到了深淵。所以,她與丈夫花了36000法郎買的是假項鍊嗎?這十年的努力,到底算什麼?其實,她本不應該是現在這麼落魄嗎?她本可以更好嗎?她本可以亦如當初的美麗動人嗎?……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懸念,耐人尋味,引發猜測。

二、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文章第一部分花了大量篇幅對瑪蒂爾德的出身及其性情進行了介紹,由此可以看出開始的馬蒂爾德是一位美麗動人卻愛慕虛榮的女人。她有着不屬於她這一階層的想法:“她會想到四周懸掛着東方壁毯,青銅高腳燈照得通明的幽靜的侯見室,想到候見室裏兩個穿套褲長襪的高大男僕,被暖氣管的高温烤的昏昏沉沉,正在寬大的安樂椅上酣睡。她會想到四壁蒙着古老絲綢的大客廳,想到陳列着珍貴古玩的精緻櫥櫃以及……”榮華富貴,珠寶首飾這些都是她沒有的,可她偏偏愛的就是這些,她覺得自己就是為此而生的。正是由於她淺薄,庸俗的性格,促使她為了面子借項鍊,才導致了後面一系列事情的發生。但事實上“女人原本沒有階層和種類,她們的美貌、她們的風韻、她們的魅力就可以作為她們的出身和門第。她們唯一的分野,在於天生的機智,本能的優雅和頭腦的靈活,有了這些品質,平民家的姑娘也能與最顯要的貴婦媲美

然而,十年清貧艱苦,她卻可以日日復日日,月月復月月的熬下來,又可見她性格中堅強的一面。

羅瓦賽爾——瑪蒂爾德的丈夫。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痴情,寵愛妻子。為了給妻子買禮服參加晚會,將自己攢的四百法郎送給了妻子;妻子在舞會上大放異彩,他選擇在一旁守護;妻子從舞會出來時,衣着單薄,她怕她出門受寒,連忙把帶來的衣服披在她身上;尤其是在項鍊丟後,他更是不離不棄,與妻子一起奮鬥十年,終於還清債務……這是很偉大的愛,無關貧富,無關美醜,只是簡單的守護,只是單純的給予。

從這裏可以看出莫泊桑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術,他不會專一從人物的某一方面去描寫,而是通過個性化的描寫和各種手法的烘托塑造一個更真實的人物,有優點也有缺點,十分現實。

總之,《項鍊》,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作者情感強烈,讓讀者透過一個故事,看到了一個時代,十分精彩!

項鍊讀後感篇4

昨天關於《項鍊》的讀書會,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每個人都面對着不同的現實。而瑪蒂爾德面臨的現實是:她沒有一個好父親,沒有一個好身份,沒有一筆陪嫁金,因此就無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給了與她門當户對的小職員路瓦栽。如果她是高老頭的千金,定能成為高貴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財奴的女兒,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難計其數。

年輕的瑪蒂爾德因為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日鬱鬱寡歡。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那便是“夢想”。正如冰心在她的小詩《繁星》裏説到的那樣:“夢兒是最瞞不過的啊,清清楚楚的、誠誠實實的告訴了你自己靈魂裏的蜜意與隱憂。”

她的夢境不是太虛幻境,而是當時法國富貴之家奢華的真實生活。由於當時法國的社會現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的思想如洶湧的浪潮無情地衝擊着人們的靈魂、生活、婚姻,於是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直麪人生,而把理想寄託在夢境裏。

無庸置疑,此時,我們可憐的瑪蒂爾德已經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她變了!十年貧窮生活的磨練,不僅改變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艱苦的生活,把她從不切實際的幻想的雲端拉回到切切實實的地面。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在對瑪蒂爾德肅然起敬的同時,我聯想起另一個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與瑪蒂爾德一樣,在平庸的生活與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裏尋找夢想的幸福。但瑪蒂爾德一夜狂歡後,選擇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而她在盡情享受了浪漫的愛情與奢侈的生活,財產蕩盡,債務累累之後,沒有勇氣重新生活,而選擇了死亡。兩相比較,我不禁為瑪蒂爾德喝彩。

項鍊讀後感篇5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這個年輕貌美,着裝華麗的女人身上,誰會想到她只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勞動婦女,誰會料到她為了這一刻卻付出了十年的青春,而所有杯具的根源,卻歸功於主人公靈魂深處的虛榮心。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法國,美麗動人但出身低賤的女主人公蒂爾德,不甘落入一個小職員的手中,過着平淡無味,茶餘淡飯的生活,她的慾望,以及社會的這一切也誘使了她虛榮心的滋生。

在這個虛榮的舞會上,一切的一切也是為了掩飾自我的虛榮心,一切的一切也是為了掩飾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貪圖享樂的浮躁內心。她無疑是舞會上最亮麗的焦點,可是她不會想到這是她用10年青春換來的一個夢。

最終,她為自我的虛榮心付出了代價,剝奪她的青春無疑是對她最大的懲罰。蒂爾德為賠償朋友的項鍊欠下了鉅額債務。生活再度跌入了低谷,為早日還清債務,她不辭辛苦,拼命勞作,經歷了十年令人難以想象的生活。她的虛榮到了崩潰的邊緣,她漸漸意識到了何謂自欺欺人。莫泊桑筆下結局更是對這一切的諷刺與調侃。

在當時的社會,過度的虛榮心也不必感到奇怪,正是因為在這個金錢至上,思想封閉的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的行為也自然而然發生了極大的扭曲。虛榮是人們的普遍行為。其實我們不必太在意某些東西,不需要在別人面前打腫臉充胖子。表面上的榮耀都是華而不實的,僅有從心中滲透出來的氣質與品質才是最真實的自我。

莫泊桑寫作的意圖無非要是打擊當時社會的思想,以及諷刺人們過度虛榮的愚蠢,他們終將會像女主人公一樣付出相應的代價。

項鍊讀後感篇6

我決定用閒暇的週末時光時光來好好讀一下《項鍊》這部家喻户曉的由著名作家莫泊桑寫的短篇小説,準備好好品味一下這部耐人尋味的著作!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美貌、善良與智慧、貧窮和愛慕虛榮並存的女孩,講述的是主人公馬蒂爾德,為了參加教育部部長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搶的錢買了裙子,又在一次偶遇中向朋友,伏來士潔太太借了一串十分精緻,引人注目的鑽石項鍊。在晚會上,她出眾的打扮贏得了許多人的稱讚、投來讚許的目光。為此她開心極了。但回家後,一切就像是一場噩夢突兀而來,項鍊不見了。最後在無處可尋的情況下,他只好自認倒黴,四處借錢,在首飾行了購買了價值三千六百法郎的一模一樣昂貴鑽石項鍊,為此,她用了整整十年的事件終於還清了債務.但後來的一天,上帝又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造物弄人.原來朋友的那串項鍊是假的,可他卻還給了她一條真的,而他卻為之付出了十年的青春。

或許人們都認為主人公馬蒂爾德,太過於愛慕虛榮。的確如此,但當我讀到“每當她看到那個布列塔尼女傭在幫她料理她的微不足道的家務時,總勾起她的傷心和惱恨,並使她想入非非.”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她那種對於現狀的不滿,和憤恨。但後來當她為了那累累的負債,而整天忙碌的奔波於家裏那骯髒的家務時,他甚至又開始懷念起過往的日子。或許人們總是這樣做,以前總是對身邊那些不起眼的東西毫不在乎,但當失去了才開始懂得珍惜,但有些事情往往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無法挽回,只好任憑命運的捉弄。

通過讀《項鍊》這篇文章,我得到了一個啟示:的確人不應該太愛慕虛榮.而且我發現我們不應該常常不滿足於現狀,也許應該漸漸懂得知足常樂,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心中那不滿於現狀的慾望,而使得所做的事情常常適得其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