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雪>課堂教學實錄》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9W

讀《<雪>課堂教學實錄》心得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雪>課堂教學實錄》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雪>課堂教學實錄》心得

《雪》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版,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學會讀書十一:橫看成嶺側成峯”的第一篇文章。這個單元共有五篇文章,除了散文《雪》,剩餘四篇都是作家對魯迅《雪》的不同理解。回想起自己在2015年10月份教這篇文章時,我還清晰得記得自始至終一直給學生強調本文的寫作背景,尤其是在學生回答問題與文章主旨有偏差時,我總是提醒學生“別忘了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背景哦”。可我在讀餘映潮老師的課堂實錄時,卻有了全新的認識。

課堂伊始,餘老師以深情朗誦同題小詩開場,貼近教學內容又不乏詩意。緊隨學生的發言,引出本節課的學法:作品感受。這樣的設計和本單元的主題極為吻合。接下來餘老師給學生展示本課的寫作背景,語言很簡潔,但字字是關鍵。除了屏幕上的展示外,餘老師還補充了一段話“……魯迅這個人呢,是富有戰鬥精神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生活、工作、創作都受到了威脅。所以他通過這樣一篇文章來抒發自己的情思和情懷。”更為巧妙的是,餘老師穿插了學法介紹,即冰心教我們讀詩文的一句話“古今中外寫景狀物的詩文,都是作者從自己主觀眼光和心情中,賦予了他所接觸的景或物以特殊的性格和生命。”那麼,怎樣來感受呢?餘老師將課堂分為三步:略讀感受,比讀感受,精讀感受。這樣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讓我耳目一新,同時,也讓我意識到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活動開始,餘老師提醒學生文章寫了不同地方的雪:江南的雪要讀得温潤一點;朔方的雪要讀得粗獷點。讀完請同學們隨便談感受,並明確這篇文章的文體是散文詩。在學生髮言後,餘老師的小結非常也很有特色,層次感強,由粗到細,逐漸精準。學生的隨便談,不僅降低了難度,還拓寬了角度。這是我在教學過程當中所不敢嘗試的,原因是唯恐學生説着説着就偏了,我又擔心自己拉不回來,所以,很容易出現當學生回答稍有偏離時,便會用請同學們別忘了作者寫作時的背景來提醒孩子們。其實,現在想想這樣的提醒往往是堵塞了學生的思路,破壞了學生的思維,只要學生認真讀,文字間的情感我們應該相信他們能讀出來,只不過有時表達的不夠準確而已,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特別注意,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説,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只需畫龍點睛式的點撥和熱情的讚美鼓勵,讓孩子敢於説,樂於説。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是有聲有色,不斷生成的真實課堂。

在第二板塊“比讀感受”中,以“前三段寫什麼,後三段寫什麼;前三段表達的是什麼,後三段表達的是什麼”引出學生的深入思考,學生圍繞話題,多角度探究,且先寫後説,很好的讓讀寫完美的結合了起來。餘老師沒有刻意的強調寫作背景,但學生在自己的比讀中,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讀出了詩意盎然,生活氣息濃濃的味道;讀出了意味深長,吶喊聲聲的感覺。

最後一個活動是精讀感受。學生在品讀關鍵詞中獲得了對文本的深層理解。整節課中,餘老師從沒重複一句關於寫作背景的話,而是學生在品讀時,會不由自主的聯繫到寫作背景。這不得不説,一節成功的課並非老師一個人努力就能上好,學生的努力更為重要。只有老師指導有方,學生樂於學習,師生共同努力才能鑄就一堂好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