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關於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9.7K
上世紀60年代,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巔。今天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黨員關於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精選,供您參考查閲,謝謝!

黨員關於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精選

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修紅旗渠造就了無數的工匠,而外出蓋樓卻武裝了無數的工匠。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帶來了先進的信息,也帶來了嶄新的林州。是啊,林州人在扮靚祖國各地的同時,自己的家園同精神家園一樣,都沒有忘記,他們也在努力地跟上時代,跟上祖國發展的步伐,有了水,不等於富了,不等於生活好了,貧瘠的山頭,枯燥的村莊,偏遠的山區,就像修渠改變林州缺水的面貌一樣,他們都紛紛動了起來,讓貧瘠的山頭變成綠林,讓枯燥的村莊變成工廠,讓偏遠的山區變成旅遊勝地,他們要用紅旗渠精神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仰天長歎。沒到過林州,不知道林州的地貌,沒到過林州,不知道窮山惡水的真正含義。然而當你到過林州,看到如今的面貌,你才會真正體會到紅旗渠精神的內涵。站在茫茫人海中,看着身邊的摩肩擦踵的人,內心也許感覺很正常,沒有縱向比較,沒有放入到歷史的浪濤中去擊打,是體會不到自身的渺小的。時間飛一樣的流逝,半個世紀的光陰一晃而過,站在紅旗渠精神的發源地,不由得睹物思人,撫今追昔,看看別人,看看自己,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會產生多少奇妙的變化,但至少對於一個勤于思考的人來説,至少一種精神代表着一種動力,一種期盼和希冀。有時候常常想,悠然面對一座山,和用錘鑿山沒有什麼區別,現在,面對流淌着的紅旗渠水,似乎感覺到這話的分量在蒸發,在飄蕩。那麼,至少拿出一種動力來吧,無論風雲雷電,無論艱難困苦,面對着半個世紀的偉業,大喊一聲“嘿喲”。紅旗渠精神就像紅旗渠水一樣永遠流淌着,它時時刻刻已經融入了林州人的血液。在這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的日子裏,喝上了紅旗渠水長大的林州人,踏着田間的小徑,眼卻已經望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那地方有着高樓大廈,有着先進的科技,有着時尚的生活,有着先進的觀念。林州人看着身邊澆灌得綠油油的禾苗,已經把心放下,他們重新拿起修渠時的工具,背去行囊踏上了遙遠的四面八方。

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紅旗渠,是林州人民以集體智慧和力量,寫就的一段有形的中國歷史。20世紀60年代,安陽地區的林縣人民在共和國最困難的時期和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難,連續苦幹10個春秋,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乾旱缺水是歷史上長期困擾林縣人民生產生活的重大問題,在60年代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幾十萬林縣人民為什麼能夠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正是因為當地政府修建紅旗渠的決策代表的是林縣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得民心、順民意、去民憂的正確決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旗渠的修建成功,就是依靠羣眾力量,堅持走羣眾路線的真實寫照。

這裏展示的一切啟迪着我們:構思未來,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也需要大膽務實的憧憬和想像;實現夢想,需要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膽識,敢挑重擔,敢負責任的勇氣,更需要腳踏實地,親民愛民的情懷。

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沒有記憶的城市也無法擁有美好的未來。建立紅旗渠紀念館正是為了收藏、研究、展示、傳承這樣種記憶,回溯、瞻仰和堅守我們不變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通過林縣人民戰山斗地、開天劈地、引水入林的英雄事蹟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培育全體幹警敢於擔當、務求實效、精益求精、提高質效的檢察紅旗渠精神,激發檢察官幹事創業熱情,將內心的激情轉化為工作的動力。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永記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無私奉獻,為檢察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基層法院的法官,我有幸在雞冠區委員會組織安排下,於10月16日赴河南省林州市參加了第三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紅旗渠精神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學習期間參觀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紅旗渠,我心靈上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紅旗渠是1960年代,河南省林縣人民苦戰10年,用苦和累、智與慧、血和汗,用鐵錘、鋼釺,硬生生地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了全長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精神雖然是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但它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學習、弘揚和踐行紅旗渠精神,關鍵是把紅旗渠精神落實在行動上,貫穿到日常工作中,紅旗渠的“發揚自力更生、創新求實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換新顏”的豪邁心聲,也應當是我們用昂揚的鬥志、奮進的態度去開拓創新、求實求效、構建未來美好篇章的堅定信念。我作為一名黨員法官,定將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業業幹好每一分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把每一件案件都辦成鐵案,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為雞冠地區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原名林縣,是紅旗渠精神、扁擔精神發祥地。歷史上林縣是一個極度缺水的貧困山區,十年九旱、水貴如油。上世紀60年代,十萬林縣人民在縣委的領導下,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憑着一錘一釺一雙手,苦戰十個春秋,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孕育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響徹歷史的歲月,也同樣振奮着時代的精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紅旗渠精神依舊是匯聚新時代的磅礴力量,是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為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和強化領導幹部黨性修養及理想信念,創新理論思維,拓寬工作視野,不斷增強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和履職能力,促進工作水平的提升,2019年2月24日至3月5日,托克托縣組織縣委、人大、政府、政協主要領導,各鎮、各單位及部門主要領導幹部赴紅旗渠幹部學院,開展弘揚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培訓。

此次培訓在全縣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培訓結束後,全縣各單位掀起了學習紅旗渠精神的熱潮,分別以觀看《紅旗渠》紀錄片、主題黨日宣講紅旗渠精神、撰寫心得體會等多種方式展開,即日起,本平台將陸續推送紅旗渠學習培訓心得體會,敬請關注。

紅旗渠上的太行花色

3月陽光透過窗子灑在我手中一盒叫"太行花色"的茶葉上,牛皮紙質的盒子上各色的花朵圖案勾勒的極具美感,"太行"的巍巍之勢與"花色"的柔美結合在一起,鐵血中有柔情,柔情又愈顯剛強,彷彿它來的那個地方——太行是永恆的山碑,紅旗渠是温柔的鐫刻,紅旗渠豐盈了太行的顏色。

梅紅——梅一樣的品質。

如果不是一個地方千年百年的缺水,大概洗臉這種事情不會只發生在出生與死亡之時,水居然成為生命的見證者;如果不是長久的對水的渴求,也許灑了一擔水不能夠讓一個人懸樑自盡,水竟然成了生命的終結者;如果不是一個地方每逢大旱就要絕收,人相食這種事情大概只會發生在歷史書裏,他們是如何克服吃掉死人的恐懼,又該將人之為人的底線置之何處……這些"如果"背後,是林縣一幕幕缺水的歷史。歷史有多慘痛,人的渴望就有多堅定。於是,半個世紀前,中國林縣的三十萬開山者,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山的地圖上,從此多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

很多人把林縣人引水開山,比作盤古開天地。想當年的英雄們面對茫茫的太行山,一手執鑿,一手執斧,是多麼的豪氣沖天!然而,英雄的生活是苦的,他們睡的是石洞,要頭朝裏腳朝外,免得半夜翻身翻下山;吃的是野菜湯泡窩頭,有時只能"天池撈月";冬天要對抗嚴寒,外面下大雪裏面下小雪;夏天要忍耐 "身長一指半、嘴長一指半"的蚊子,咬了羊羊都疼得直叫喚……英雄的工作是險的,那張經典的懸在山崖盪來盪去除險的照片裏,看不見的是被繩子磨得血肉模糊的腰;那張經典的"鳳凰雙展翅"打釺的照片裏,看不見的是手背打針手心流藥的被震碎的手;那不經意被翻開的《紅旗渠志》裏,看不見的是多少個元金堂,為救工程救工友,被一箱炸藥炸的屍骨無存的生命……就像國歌裏那句血肉築長城一樣,所有的光榮與夢想,都是付出了血與淚的代價。這條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來的水渠,就是林縣人民勒緊褲帶也要創造的奇蹟,所謂"志之所趨,雖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精神像凌寒的紅梅永久的`綻放在太行山上。

澄黃——火一樣的意志。

如果説在紅旗渠的開鑿過程中,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那麼黨的領導就是歷史的推動者。沒有黨的領導,"引漳入林"的壯舉不會出世;沒有黨的組織和動員,30多萬羣眾不會自發凝聚在一起;沒有黨的堅持,在遭遇找水源、難勘測、缺工具、少糧食、政治壓力任何一個波折的時候,紅旗渠都可能會夭折……在當時沒有可供借鑑的經驗、先例,缺乏充足的物資和技術條件,更面臨着質疑和反對聲音的情況下,林縣縣委班子以"頭可斷、血可流,不建好林縣不罷休"的堅強領導,帶領全縣人民毅然決然打響了這場硬仗。餘秋雨曾在《都江堰》裏説 "實實在在為民造福的人升格為神,神的世界也會變得通情達理、平適可親".實實在在的他們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帶領人民羣眾為了圓夢而開展艱苦卓絕的奮鬥,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教材。

歷史的洪流裏,個人的小世界微不足道,黨員幹部的艱辛與不易也從不與人説。當年的黃花崗烈士林覺民留下一封《與妻書》,一句"意映卿卿如晤",雖肝腸寸斷,仍決然而去,83歲高齡的楊貴書記説起當年的艱難,依舊激動的情難自已。烈士亦有情有家、壯士也有傷有痛。但共產黨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意志,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擔當,彷彿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劍綠——劍一樣的豪氣。

青山不語,大地低伏,靜靜走在紅旗渠畔,綠色的水緩緩流過,安靜的只聽見山風,彷彿這一切來得渾然天成。然而,不是上天眷顧了蒼生,是蒼生不向上天低頭。夸父逐日走,道渴而死,至死不悔;愚公移二山,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精衞銜微木,以填滄海,以弱小之身撼博大之物……沿着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河逆流而上,自強不息的精神火把,從來沒有在歷史的天空熄滅過。於是便有了修紅旗渠的底氣,改革開放不懈奮鬥的朝氣,便有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豪氣。

從來沒有一個民族,五千年來,無論在怎樣的苦難中,始終不絕這口綿綿之氣。《流浪地球》全球上映後,外國人問為什麼面對災難,中國人要帶着地球一起流浪?在西方,不論是《聖經》的諾亞方舟還是如今的宇宙飛船,他們都是帶着人類逃離,而只有中國人是帶着地球一起尋求新生。這就是中國人刻在骨血裏的態度,自力更生,奮力拼搏,為了美好家園和幸福生活艱苦奮鬥,如春風拂綠,自古而今。

綠色的風光,紅色的課堂,作為組工幹部,要秉承着"紅旗渠"精神,把默默奉獻、甘為人梯的態度,團結協作、專注敬業的作風,以及攻堅克難、敢於擔當的行動,貫穿於每一項組織工作,把組工幹部努力奮鬥的一錘一釺匯入國家奮進的大時代,在組織工作的"太行"之上刻下斑斕的花色。

文/託縣委組織部 賈曉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