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編版《維特的煩惱》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2W

讀完一本有意義的書之後,我們的思想一定得到了昇華,那麼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寫一篇讀後感了,你知道該怎麼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編版《維特的煩惱》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精編版《維特的煩惱》最新讀後感範文三篇

《維特的煩惱》最新讀後感1

維特愛上了綠蒂,是自然而然的發生了。愛情使維特甜蜜,使維特煩惱,不是簡單的多巴胺增多,不是簡單的朝思暮想,是不可控制的靈魂顫抖,是無法控制的眷戀。就這樣義無反顧地愛上了,就算綠蒂有了婚約,他也想再陪她走一段時光,他心存希望。阿爾貝特回來了,綠蒂與維特之間的情誼不再縹緲,不再迷離。

維特鬥不過那一紙婚約,也鬥不過眾人的執念。於是維特走了。孤獨地與世界鬥爭,爭取自由。

走得再瀟灑也抵不過思念的羈絆。再度回來的維特,愛情使他變得焦慮。維特想靠近綠蒂,但是阿爾貝特的存在使他變得鬱悶。他無法忽視綠蒂已婚的事實,又不想離開她,也控制不住自己的非分之想。他開始覺得自己的存在讓所有的人都不快樂,綠蒂説的為了自己的安寧,認為維特的愛只是得不到的執念。維特很絕望,他對綠蒂心存的一絲希望都沒了,謝世是最好的選擇和證明。當初心存的一絲希望,是維特以為綠蒂是個有追求的,還是在意他的女人,這樣就有希望衝破世俗的界限。然而,這一切因綠蒂的搖擺不定打破了。維特覺得自己是個可笑的單戀者,破壞了別人家庭的和睦。也許真正的離開能還綠蒂真正的安寧。沒有人給維特自由,維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愛的自由。

只是,一切就安寧了嗎?書中最後那裏寫道:"老法官和他的兒子跟在遺體後面,為維特送葬,阿爾貝特沒能來,他正在為綠蒂的生命擔憂。"故事落幕了,生活還在繼續,綠蒂會如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演繹。

《維特的煩惱》最新讀後感2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德國十八世紀偉大文學家歌德的成名作,我認為這部書最美的地方就是歌德通過維特的眼睛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出美麗的大自然,最絕妙的地方就是大自然於維特的心情息息相關,四季的變化隨着維特的心情或風和日麗或狂風暴雨,加深了我們讀者對維特心理變化的理解。歌德塑造了一個純潔善良憂鬱富有詩人氣質的少年形象,從維特身上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年青時的影子。

我看到很多評論都讚揚歌德描寫出當時德國社會的鄙陋,評説歌德通過維特的故事勇敢的喊出了那個時代的青年要求擺脱封建束縛,建立平等人際關係,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等等,我發現很多書,特別是一些名著,作者都把故事安排在一定的歷史場景中,如《雙城記》產生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牛虻》反映了十九世紀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爭取國家統一的鬥爭時期,我一開始有些困惑,有時候根本從書裏讀不到眾多評論名家所説的社會背景,現在我讀了很多書,我想,作者這麼做可能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吧,通過明裏暗裏的鋪墊,賦予和表現故事裏人物更深刻的人性。

我同情維特,但並不讚揚維特,維特愛上已經訂婚的綠蒂,他痛不欲生,原來一切讓他熱愛激動,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賜給他激情和快樂,當他下決心離開綠蒂後,他到社會上供職,聰明才智卻得不到施展,社會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個個精神貧乏,空虛無聊,虛偽奸詐,爾虞我詐,一心追逐地位,維特很傷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綠蒂身邊,當受到綠蒂的拒絕後,他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想維特的煩惱不只是維特自己的煩惱,也不只是如評論家所説是十八世紀德國的現狀,維特的煩惱是人性的體現,人不論貧富,不論地位的高低,不論哪個時代,人的煩惱都是一樣的,放眼看去,社會上齷齪重生,道德淪喪,人之惡又何時隨着社會的推進,年輪的增長而改進,每一個年青人,純潔善良的心在成長過程中必遭傷害,有的人受到傷害後流於庸俗,有的人寧折不彎,有的人避世獨立等等,回顧一下自己的青年時代,自己都會啞然失笑,年青時的自己是多麼稚嫩,對事情是多麼較真,對的絕不允許説錯,眼裏揉不下沙子,因為這受過多少委屈,吃過多少苦頭,留下過多少眼淚?現在我崇尚陶淵明,我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於一些醜惡厭煩的事,我就拋開去,不給他們發揮的市場,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藴,處處有我寄託情思之處,何必糾纏於醜惡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維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樣把煩惱傾瀉於寫作,歌德就是重生後的維特了!

《維特的煩惱》最新讀後感3

在小説中,不同於理智的綠蒂,維特更重視情感,他認為在愛情中,情感要勝過理智。所以在愛上綠蒂後,儘管明知綠蒂已是有夫之婦,但他還是放任自己的感情,讓自己越陷越深,正如他自己所知道的:“我竟是這樣睜着眼睛一步一步地陷進了眼前的尷尬境地!我對自己的處境一直看得清清楚楚,可行動卻像個小孩似的。”但這並不是説維特沒有理智。他也試圖擺脱這種痛苦的三角關係,他強迫自己離開綠蒂並去了一個新的工作崗位。如果這時社會能給維特提供一個充分發展的機會,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但社會上卻到處充斥着虛榮無聊虛文俗禮的小市民,包括維特的領導公使也是個拘泥刻板,因循守舊的人,加上等級觀念根深蒂固,瞧不起像維特這樣光有才華沒有地位的人,這一切使維特徹底失望了,他又重新回到綠蒂的身邊,在情感與理智的交鋒中不堪心理重負,終於走上自殺的道路,釀成了悲劇,可見在當時社會背景下,視情感重於理智的人終究要失敗。

《少年維持之煩惱》是年輕的歌德用自己的血和淚栽培出來的,充溢着一個處在德國“狂飆突進”時代青年人的愛和恨,對美妙生活的嚮往和對腐朽社會的控訴。小説中維特敢於為愛犧牲的精神,讓這部作品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動人的小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