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讀後感優質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79K

在閲讀了一篇名著後,大家別忘了及時記錄好讀後感哦,值得讓我們寫讀後感的名著一定是讓你有收穫和啟發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戰爭》的讀後感優質8篇,感謝您的參閲。

《戰爭》的讀後感優質8篇

《戰爭》的讀後感篇1

雨果.格勞秀斯,16世紀末17世紀初荷蘭法學家、哲學家、政治家,世界近代國際法學奠基人。《戰爭與和平》是格勞秀斯在總結和借鑑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完成的人類社會第一部系統的論述調整國家之間關係的規則的著作。它奠定了近代國際法的理論基礎,在國際法的發展歷史上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該書論述了格勞秀斯的自然法思想、戰爭的合法性以及主權。

首先,格勞秀斯論述了他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是正當理性的命令。格勞秀斯遵循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人是一種動物,而且是一種社會的動物。”他認為人們結合在一起並組成社會。每個社會,無論大小都需要法律予以維持。法律來源於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們的需要。人類是一種理性的動物,因此,法律是在人類理性的指導下發展起來的。社會性本能的需要是法律的來源;維持社會的安定和存在是法律的目的;司法正義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和必要條件;而理性則是“法律適用,甚至智慧的最高主宰。”

和個人一樣,國家自由而平等,不能孤立的存在,他們不能完全自給自足。為了維持國家的生存,他們被迫和其他國家進行聯繫。國家類似於處於自然狀態的個人,自然法也像適用於個人一樣適用於國家,這樣我們就有了萬國法。自然法在國內具有強制性,而萬國法則是國家之間的法律,在國家之間具有強制性。

接下來,格勞秀斯論述了戰爭,他認為“進行戰爭是為了保障和平。由於任何爭端都可能導致戰爭,因此,研究戰爭法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可能發生的任何爭端以及每一種爭端。戰爭本身最後會指引我們走向和平,而和平正是戰爭的最終目標。”“導致戰爭和引起法律訴訟有着同樣多的原因,因為當法律的解決辦法失敗之後,戰爭就開始了。”格勞秀斯認為戰爭具有合法性,在處事自然原則中,沒有任何反對戰爭的因素;相反,戰爭在各個方面都是受歡迎的。因為戰爭的目的和宗旨是保護生命和肢體以及獲得和擁有對生命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戰爭完全符合初始自然原則。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取決於它是否符合自然法和其他法律。

最後,格勞秀斯論述了主權。主權是指行為人行為不從屬於其他人的法律控制,從而不會因他人的意志的行使而使其歸於無效的權力。國家的主要特徵是掌握主權,主權的共同主體是國家,具體主體是個人。主權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它的行使不受任何權利的限制。它的意志也不能被其他任何權利取消。它是獨立的,不受法律和個人干涉。格勞秀斯認為主權只能掌握在君主或極少數人手中,臣民應該絕對服從國家的權。

格勞秀斯是17世紀初新興資產階級在法律哲學和國際法領域的代理人,他的學説反映了新的資本主義時代和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也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侷限性。他在國家的權力和義務中賦予戰爭以首要地位,但今天,關於思想的整個衡量標準已經發生了變化。和平被認為是所有法律制度中的正常狀態;相反,戰爭充其量只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它有悖於任何源於正義的法律制度所推崇的爭端解決辦法。

儘管如此,格勞秀斯仍稱得上是一名學識淵博並取得偉大成就的法學家。有一種誇張的説法形容他“假如上漲的海水將威脅到荷蘭國家的存在,僅僅憑藉格勞秀斯的生平和他的著作,荷蘭就有權要求全世界記住它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

《戰爭》的讀後感篇2

今日,我向大家介紹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這本書,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是圍繞着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生動地描述了1805年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列寧曾説:“《戰爭與和平》當之無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戰爭多好呀!戰爭既能夠掠奪國土,又能夠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戰爭與和平》使我明白了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完美,和平是最可貴的,當和平的土地上硝煙裊裊升起時,也就意味着戰爭的開始——人們紛紛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驚恐的神色,人們斷水斷糧,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麼的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和平,多麼神聖的名詞!

我願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國都建立起友誼和信任;我願是一隻潔白無暇的和平鴿,帶着和平的使命飛向四面八方!

《戰爭》的讀後感篇3

這本書是圍繞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華西里四大貴族的家庭生活展開的。記載了1805年至1820年拿破崙統治的法國與亞歷山大統治下的俄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取得的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書中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性格內向、意志堅定的安德烈,有較強的社會活動本事;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的彼埃爾,缺少實際活動的本事,側重於道德夢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們在保衞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其中,有兩個人物異常耐人尋味,他們的性格變化得十分快。彼埃爾——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富翁和社交界的寵兒。獲得遺產後的彼埃爾一開始貪圖享受,之後獻身於慈善事業,最終又想當兵打仗。娜塔莎——羅斯托夫公爵的女兒,她起初喜歡保爾。康斯基的兒子———英勇善戰的安德烈,之後又愛上了阿那托裏,最終又跟彼埃爾結婚。

?戰爭與和平》裏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咀嚼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裏探出頭來,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研究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終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歡樂的微笑。

?戰爭與和平》讓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是多麼寶貴!和平是多麼重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多麼得幸福!

《戰爭》的讀後感篇4

最近閲讀了《戰爭與和平》其中有句經典的語句深深的吸引了我:“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能夠由愛轉為恨;但神聖的愛不能改變。無論是死還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它是心靈的本質”。

“我倒下了麼……我只明白,我再也不用舉着旗子奔跑……再也不用為戰爭而煩惱了……”安德烈公爵靜靜地躺在地上。這是戰爭,為了信仰而有的戰爭,也許帝王以為這只是一場有關榮辱的如同過家家般的戰爭的話,那麼就錯了。如果只是認為受了屈辱,而不和拿破崙議和的鬥爭,就不是戰爭了,別人在戰場上流血犧牲,而帝王卻很無恥的説上一句,“我將準備酒肉。你們準備戰爭。”這一點,是最令人痛惜的。帝王——是歷史的奴隸。那麼,真的是嗎?別人在犧牲,他能夠説出這種話。

“橋炸掉了嗎?”軍官發問。“當然。”另一個軍官洋洋得意地説。“代價是多少?”“不值一提,兩傷一亡。”軍官無所謂的聳聳肩。看到那裏,不由自主地捏緊了拳頭,有這樣把生命當做是兒戲一樣嗎?可是轉念又想,這不就是戰爭嗎?死傷是肯定要有的,可是,這種將生命當做兒戲,漠不關心他人死活的事情,不就是僅有軍官階級的人才做得出來的麼?今日,在戰場上,你衝鋒陷陣,明天的今時,你就有可能沉睡在這個灑滿了鮮血的修羅場。

戰爭本就是喪失人性的最野蠻的行為,為何還要想到什麼愛、詩、哲學等人類最禮貌的東西呢?我認為這句話説的一點都沒有錯。已經是為了信念組成的不是戰鬥的戰爭,再談到完美的東西,正是牴觸的東西。可是,我又認為,在這時候,談談這些完美的東西沒有錯。説實話,本人是很佩服彼埃爾的。在任何情景下,温和卻不懦弱。他看上去,是一種完美的結合。在最危難的時候,想到的不是絕望,而是完美的餘輝。搖身一變成為別霍斯夫公爵的他,人生充滿了戲劇性。

這一部穿插在上流社會,不侷限於一隅的小説,場面的波瀾壯闊,是他成為經典的原因。裏面的人物個性鮮明,讓人難以忘懷。彼埃爾、安德烈、尼古拉等等,彷彿只要穿越時空,仍然能夠觸摸到,那些熱血,那些真正的悲傷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就這樣展此刻人們的眼前。生下來,人的各種慾望、醜惡一面盡情展現。情慾、貪慾,更多。庫圖拉夫也是一樣,毫不在意地聽別人説他是獨眼龍,在軍事上,兢兢業業,為國家效忠,盡犬馬之力。最終,卻因為別人的不滿,軍權移交。卻竟然只呢喃一句,“我的時代,最終過去了……”。也許,就像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所説: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異常喜歡他的芬芳。也許他是被上帝咬得異常多的那個蘋果,所以,他是最被上帝所最愛的那人。

和平的前奏,總是需要流血和犧牲換來。明天太陽是否能依稀升起,沒有人明白。狹小的車間中,娜塔莎和安德烈互相人性的寬恕。當戰爭結束,拿破崙的時代徹底過去,奧軍取得勝利的時候,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黎明,最之後臨了。是的,來臨了,經過戰爭的洗禮,這和平的曲調奏響之時,那旋律格外的歡快和動人。

婚禮舉辦,生兒育女,這是人之常情,這是真正的和平時代了。最終一句話,讓人感觸頗多:我所能做的,只可是是令愛我的人都感到幸福。那是小尼古拉的感慨,那個十五歲的瘦削少年所説的話。是的,既然已經和平了,我們所能夠做到的,只可是是愛我的人都感到幸福而已。

《戰爭》的讀後感篇5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鉅著,它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作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曆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的十分準確,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作品,但流傳至今,卻依舊熱捧真實,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為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場面壯觀,描寫的十分清楚,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説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衞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地刻畫出來。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他隨和、善良、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裏以至於顯得有點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十分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有點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裏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讓我感到很可惜。《戰爭與和平》裏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裏探出頭來,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考慮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後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快樂的微笑。這一段特別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非常簡單,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戰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爾那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更加可貴。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説出這麼看似不經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

《戰爭》的讀後感篇6

如果説當我手捧《戰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是懷着崇敬的心情的話,那麼,當我讀完《戰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此之前,關於俄羅斯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我已經聽説不少,今天,當我完整地學習了《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説後,對小説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認識。

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上幾乎無人能與之媲美的偉大作家。他的文學創作,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體裁豐富,被譽為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象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會變動。

?戰爭與和平》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為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

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説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衞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我覺得,《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小説,對我來説,雖然有點深奧而新鮮,但通過這次學習,我對這樣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學習慾望。

《戰爭》的讀後感篇7

?戰爭與和平》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為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楚,具有強烈時代感。

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説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氣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衞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熟悉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我覺得,《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小説,對我來説,雖然有點深奧而新鮮,但通過這次學習,我對這樣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熟悉和學習慾望。

《戰爭》的讀後感篇8

在這個九月我看了一本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書,這本書的名字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那就是《戰爭與和平》。

書中寫了許多人物,其中有很多大家肯定都不太知道,不過有一個人物大家一定十分熟悉,那就是波拿巴。大家肯定會説,這個人是誰?聽都沒聽説過,其實這就是拿破崙。托爾斯泰在書中塑造的許多人物形象,個個色彩鮮明,個性突出。他們多屬於鮑爾康斯基公爵、羅斯托夫伯爵、別祖霍夫伯爵、庫拉金公爵這四大家族。別祖霍夫伯爵死後,在新一代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安德烈公爵和皮埃爾伯爵。安德烈公爵身材不高,面貌英俊,表情嚴肅冷漠,對上流社會生活感到厭倦,在這一點上與普希金筆下的奧涅夫有些相似。皮埃爾伯爵是老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他為人正直、善良,喜歡進行思考,可是意志薄弱,缺乏辦事能力。通過對他們的生活經歷,一個危機四伏的舊俄羅斯上流社會清晰地展現在我的面前,比如為了老別祖霍夫伯爵的財產,有許多人千方百計地想害皮埃爾。

之所以説它是哲學之經典,是因為它同時具有歷史小説、社會心理小説、家庭紀事小説和哲理小説的特點,是全面反映了俄國一個特定時期的社會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具有史詩性的歷史小説,這個看法大多俄羅斯學者都認同的。作為一名國小生,我雖然也貌似通讀了這本恢弘鉅著,但所獲得的感受與體會必定是很淺薄的,以後隨着年齡及學識的增長能再多看幾遍得的話,那體會與認識一定會逐漸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