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狂人日記》有感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7W
當我們用心讀完一部作品後,通常都會有很多很深的感觸。寫一份都後感來記錄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四篇讀魯迅《狂人日記》有感範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讀魯迅《狂人日記》有感範文四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1
 
  那夜的月光,森然中透着絕望。
 
  又一次細讀《狂人日記》,不知這是第幾遍了,只知道每次閲讀先生的文章都懷着敬意。先生是我的敬仰!對於此文,我不敢多作評點,因為我純粹是以求知的心態來欣賞先生帶給我們的文化盛宴。至於那些抨擊先生的閒言碎語,還是留給小人們説去吧!我能做的只有靜靜地閲讀先生跳動的文字。
 
  先生生活在鉅變前夕的中國,可謂風雲激盪,當時的華文文壇也算波瀾壯闊。先生是冷靜置身文壇的狂人,是文壇上一筆濃墨重彩、彪炳史冊的財富!文壇沉寂了太久,需要有人觸醒那鬆弛的神經。順應時代變遷,《狂人日記》誕生了。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藉助"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説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於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盪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於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歎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泄着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着,熠熠發光!
 
  先生無奈地説:"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先生絕望了嗎?沒有!"絕望之為虛妄,正如希望相同",在先生看來,絕望是虛妄的,以希望的目光看待事物,則不會陷入虛妄的泥潭之中。在絕望的背景下,需要以一種冷靜的心態來面對虛幻的事物,從而在須臾的間隙尋找新生的希望。這好似一種悖論,但先生卻能領悟其中的真諦,或許這只是我片面的理解。
 
  讀《狂人日記》,我深切體會到先生內心的痛苦。一方面他無力杯葛政府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又為中華民族的衰亡而哀歎!所以全文結尾時,他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先生寧可燃燒自己,把光亮留給孩子們,因為那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生命,更是希望!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2
 
  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説。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為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為家裏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污,吃人或被吃。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3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於我這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來説,真的是晦澀難懂,如同嚼蠟。可名作就是如此,不然何以區分大家與大眾之分。
 
  所以於我,魯迅先生的文章必讀兩遍以上,方可略知其意。如若再不懂,那隻能是自己的智商拙急,不能深領其意了。而《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篇晦澀難懂的文章。
 
  至於寫下這篇筆記,也是再讀了很多遍的前提下,再參考着文章,才用拙劣的文筆寫下的一絲小理解。
 
  文末的註釋寫到《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説。那麼魯迅先生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都知道當時的中國社會還處於動盪不安的年代,寫此文必定會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響。
 
  那麼魯迅先生既敢寫出此文去抨擊社會禮教,就證明了魯迅先生已經深刻認識到當時的社會已經腐朽沒落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也缺少敢於對抗的思想。
 
  所以魯迅先生通過《狂人日記》這篇小説,塑造了一個被外界認為是“瘋子”的我。而我之所以被認定為“瘋子”,就是我覺得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會“吃人”的人,而且都要吃掉我。甚至連那狗都想要分一杯羹。
 
  可最後的我,竟然發現我那死去的妹妹,可能也被我的哥哥做成了肉,予每個人都吃了。而我可能也是那吃了自己妹妹肉的人,也成了那“吃人”的人。
 
  於是文末感歎到: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甚是悲涼悽慘。
 
  所以以我低能的智商理解這篇文章,魯迅先生許就是通過那真真假假的“吃人”手法,來批判當時社會的昏暗腐朽,來批判那封建禮數。
 
  通過吃人,來反應那落後的封建思想,反應被那封建思想吃掉的真正的“吃人”者。使社會沉淪,使思想沉淪。
 
  所以魯迅先生才會棄醫從文,不光是因為封建禮數的“吃人”,還有中國人自己吃自己的慘痛經歷。
 
  魯迅先生當時在日本求學時看到了一羣身體強健的中國人冷漠的旁觀一個要被殺害的中國人,竟然麻木到不能反抗,任人宰割。於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造就當時國情的一切根本毒瘤。就是封建思想的麻木,沉淪。它腐蝕了人的思想,讓人逆來順受。
 
  你順從,則永生;你若反抗,則必死無疑。
 
  所以當時社會才會淪為最大的殖民地,淪為人不人鬼不鬼的人間地獄。才會有許多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去換取人間正道。
 
  讀罷,竟也覺得悲慼,想到當時若是沒有像魯迅先生這樣的愛國文學家去做文章,做新文學。來對抗舊時思想,那麼還有有多少人都殘忍的“吃”掉呀!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4
 
  曾經兩次閲讀過魯迅先生的小説《狂人日記》,可全然不知到説了些什麼,就像一頭誤入霧林的小鹿,毫無方向地奔跑着。今天再次拿起此書,在翻開之前,心裏不停地嘀咕,這次會不會也一無所獲呢?慶幸的是,今天好像有點想法了,雖然不知對不對,姑且先記下來。
 
  《狂人日記》中説的吃人的人並非指真實的人,而是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中的消極成分。吃人的人只不過是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傀儡,是已經被吃了的人。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傳承了幾千年,根深蒂固,新文化運動之前從未被質疑過。它是非常頑強的,及其頑固的,在吃人的人心中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它統治的地方——舊中國,他的勢力是無敵的。仁義道德是它光彩的外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等,深深植根於人們的頭腦中,像一個鐵牢一班制約束縛着他的“臣民”。而那些至聖先師,是專門傳播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人,是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外化,其他人便是他的忠實粉絲。而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歸根到底只為一個人服務,那就是封建獨裁專制的統治者。它就像是西方教會中的教皇,代表着神,受萬民敬拜。
 
  作者是一種新起的異端——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代表。他代表着自由、民主與進步。他企圖改變甚至是以新代舊,也正因此而遭受到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打擊。就像作者説的“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從而導致了陳貴翁之流出來作冤對。“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就是千百年來未曾改變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陳貴翁之流就是所謂的吃人的人。不過作者之輩是新生的,勢力是弱小的。作者一個人走在路上,一路上的人都給他怪眼色,以鐵青的臉色相對,甚至連他的親大哥也一樣。新、舊形成鮮明的對照。可見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在當時是多麼的瘦小!但是,作者並沒有因此而害怕,他非常勇敢,信念堅定,作者勇氣百倍的向別人質問起吃人的事,他敢於戰鬥,他是一個真正的猛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當然,他不是也想吃人,吃掉吃人的人,他想改變吃人的人,使他們不再吃人。他最先企圖改變他的大哥,卻被大哥稱作為瘋子,甚至受到所有人的仇視。他沒能改變他大哥,更別説其他像他大哥之一類吃過人的人了。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信念。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這是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吶喊!這是對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吶喊,是對吃人的舊社會的吶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