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1W

心得是一種感悟的闡述,一篇好的心得體會是會引起別人的共鳴的,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也能夠更好的將自己的感受抒發出來,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覺醒年代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7篇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篇1

解好時代疑難題爭當優秀答卷人

去年,中組部印發的《關於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精準設置關鍵性、引領性指標,實行分級分類考核,引導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抓重點破難題、補短板鍛長板。合格的領導幹部,不僅要能夠妥善處理好日常的常規工作,更是要有發現難題、直面難題和解決難題的能力。為此,廣大黨員幹部當以《通知》的精神為航向標,從工作中的硬骨頭和痼疾中着手,力戒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主動向重點和難題發出挑戰,競相爭當優秀的時代答卷人。

力戒耳目閉塞,煉就洞察秋毫火眼金睛。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新變化新發展,需要領導幹部們堅持好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問題導向,深刻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找到癥結所在,方能對症下藥。為此,黨員幹部既要準確識別國內外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增強風險防範的意識;

又要深刻認識基層各項工作推進中的複雜問題和民生難題,做好化危為機的準備;

同時,也要時常照鏡自省,對照優秀楷模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加以重視。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轉變以往對問題視而不見、對難題置之不理的處事方法,以敏鋭眼光洞察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最為棘手的難點痛點,傾聽好時代的呼聲。

力戒避重就輕,鑄成迎難而上鐵肩膀。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攻堅深水期,面臨的阻礙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值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際,黨員幹部本該一鼓作氣衝鋒向前,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幹部卻被畏難情緒束縛住了幹事創業的腳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敷衍心態有之,戰戰兢兢畏首畏尾的猶豫不決亦有之。李大釗曾説: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衝過去的。黨員幹部當時刻謹記自己的初心,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用遠大的理想信念激揚超越功過的擔當精神,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少一分個人得失的算計,多一分捨我其誰、攻堅克難的拼搏奮發,扛起使命,知難而進,百折不回。

力戒庸碌無能,鍛造披荊斬棘金剛鑽。在各種各樣的難題面前,領導幹部不僅要敢於擔當,更要能夠擔當。能夠擔當,便是要求堅持在與前進道路上各種重難點進行鬥爭的過程中提高戰鬥本領,不被輕易打敗。正所謂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領導幹部身在其位,肩負國家與人民的期望,與位相匹配的為必不可少。新長征路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有待去攻克,克服本領恐慌、提高戰鬥能力刻不容緩。唯有在攻堅克難中多經歷幾遍風吹浪打、多捧幾次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不斷砥礪治理能力、動員能力和貫徹執行能力,補短板、揚優勢,才能切實做到手中有招、心中有數,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的難題,用確定性戰勝不確定性,交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滿分答卷。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篇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覺醒年代》正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從1915年《青年雜誌》創刊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電視劇《覺醒年代》全景式展現百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該劇導演張永新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拍一部能真正反映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對我來説是挑戰,也是突破。”

由於年代的特殊性,該劇對於背景細節的把控尤為重要,製片人劉國華透露,劇中大到當年的建築,小到制服上的金屬鈕釦;大到院中的棗樹,小到雜誌社的紙張;大到外交部的陳設,小到劇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無論是尺寸,還是材質,都力求真實再現。為了拍出最佳效果,北大紅樓建築甚至按照1:1.2的比例復刻原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點點滴滴的細節凝聚成龐大的真實感,而真實感正是我們與觀眾建立信任的首要因素。”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到絲絲精準,這是張永新對全劇組工作的基本要求。

該劇除了還原真實歷史背景,同時也要求符合歷史邏輯,比如蔡元培吃飯的鋁飯盒,劇中出現的鉛筆、暖水瓶、唱京戲的女旦等,儘管這些一掃而過的畫面只有幾秒甚至幾十幀,張永新依然要求劇組精益求精,找到歷史邏輯性。

在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基礎上,張永新還總結了兩個創作重點:一是堂堂正正宏大敍事;二是認認真真塑造“人”。“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些史實實實在在寫進了中國歷史,我們要把它們講得堂堂正正。”關於人的塑造,張永新覺得就像“文學是人學”一樣,影視藝術的核心也是人的藝術,活生生的人、立體的人才能讓觀眾接受。張永新表示演員的神似大於形似,但是劇中的幾位主要演員都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效果,而在塑造人物時不僅要表現角色的高光時刻,更要展現歷史人物的多面性,這也是真實還原歷史人物的考量之一。

“兩千五百年不變的車轍如何去面對船堅炮利,只有一條路──覺醒。”劇中還多處使用隱喻手法表達該劇主旨。《覺醒年代》表現的1915年到1921年,是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雜糅的年代,這些碰撞體現在文化、服飾等方方面面──留辮子的,穿長袍馬褂的,穿西裝的,帶着鼻煙壺的……大街上的人林林總總,折射着那個時代的百態人生。不僅是人物,劇中在其他地方同樣設置了能夠傳達時代精神的意象。“我們從北大紅樓出發,跨過長城,走到中共一大會址,又走到了嘉興紅船,真實還原了準備建黨的整個歷程。”張永新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形容整個創作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表示創作過程中壓力很大,但作為導演,應當將壓力轉化成動力,各方支持給劇組打了強心劑,也激活了他們的創作慾望。“我們要想盡辦法把它塑造得更精準一些、更生動一些、更豐滿一些、更立體一些。”這是張永新對劇組的要求,也是他創作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準則。

值得一提的是,《覺醒年代》也集結了不少的“天津元素”。製片人劉國華介紹,《覺醒年代》題材重大,意義重大,從籌備到後期一直是多方力量在共同完成這一史詩級別作品。“該劇得到了魯迅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外交系統等多個部門的鼎力支持,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和小熱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上海京劇院藝術家等都為該劇的創作貢獻了不小力量。”此外,天津籍演員張桐扮演的李大釗也成為劇中一大亮點。從人物的生平事蹟到著作思想,在把握人物思想高度的同時,張桐也在用心揣摩人物的真實一面,力求表達一個鮮活的偉人形象

近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覺醒年代》在cctv-1黃金檔震撼開播。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張永新執導、龍平平編劇,張桐、於和偉、侯京健、馬少驊、朱賀日堯、高爽等演員聯袂出演,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該劇首播破1後,連續兩天都穩居收視冠軍。

?覺醒年代》開篇就通過一場辯論將那個年代的知識青年眾生相展現在觀眾眼前。其中高爽飾演的郭心剛是一名對革命懷有熱情的北京大學學生,顏值演技雙雙在線,頗受觀眾喜愛好評不斷。在首集中,郭心剛與一眾身處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留學生們探討國情,發表自己的意見,而陳獨秀的言論卻引起了留學生們的唾棄。高爽稱這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因為他心中懷揣着對前輩的敬意,怎麼也找不到最佳狀態,越到後期越有心理負擔。對於張永新導演和於和偉老師的現場幫助,高爽表示非常感謝,導演讓他想象這口口水是替天下人討伐曹操吐的唾棄之水,使他慢慢放鬆,最後完美展現了這場衝突戲。

“青年永遠是革命的,革命永遠是青年的”。劇中,郭心剛這個角色沒有歷史原型,但他是許許多多革命青年的縮影。在那個時代,國家不需要那些年輕人居廟堂之高,需要的正是像郭心剛這樣擺脱社會冷氣,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的愛國志士。正是因為他們的這份少年氣,使他們能把心頭的熱血揮灑向革命的戰場。

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新青年》的創刊號一出,各地熱血青年熱烈響應,很多青年人從這本雜誌上看到了個人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各地革命的種子紛紛發芽,如雨後春筍。郭心剛身為一名北大學子,心中滿腔熱血,誓要把革命進行到底。

從cctv-8《緊急公關》中的職場精英李巖,到cctv-1《覺醒年代》中的愛國北大學子郭心剛,高爽在熒屏塑造了多個正義、正直、意氣風發的正面角色,均取得了不俗口碑。先天的外型優勢加之細膩的演技功底,令觀眾和粉絲對他的影視作品抱有很大的期待,且每一次均能遞交高分答卷。讓我們繼續期待他在《覺醒年代》中精彩的表現。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將於今晚(2月1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震撼播出。該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組織策劃創作,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

全景還原建黨歷程 揭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通過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眾多歷史人物為中國尋找出路的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宏大背景、歷史卷軸。

上世紀初,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依然沒有能夠擺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頭頂,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矇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為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羣有識之士開始奮起抗爭。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思想啟蒙,力求喚醒民眾救亡圖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們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隨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啟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面貌為之一新。電視劇《覺醒年代》清晰展現了這一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致敬建黨革命先驅 塑造刻畫生動鮮活人物羣像

電視劇《覺醒年代》聚焦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塑造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羣像圖。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了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羣像。

一流團隊精心打造 電影質感再現建黨偉業

該劇題材重大,北京市委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安徽省廣播電視局提前數年組織策劃精心打造,集結了一流主創團隊。“全國電視十佳製片人”劉國華擔任總製片人,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祕書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編劇龍平平操刀劇本,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馬向陽下鄉記》《安居》導演張永新執導。張桐、於和偉、侯京健、馬少驊、劉琳、朱賀日堯、張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的加盟,讓《覺醒年代》看點十足。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核心事件,勾勒大時代,傳承大文化,抒寫大情懷,揭示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的主題,藝術再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夢想,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

該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安徽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製,中央電視台、北京歌華傳媒集團、安徽廣播電視台、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阿里文化娛樂集團優酷劇集中心、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海寧新永勝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篇3

讓“五四”精神指引廣大青年的不斷前行

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100年來,無數中華優秀青年不約而同地走在了民族解放、民族復興道路上,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捍衞了祖國的完整、捍衞了民族的榮譽。今天我們站在偉大祖國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五四”運動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思想,以時不我待、積極作為、勇於擔當的勇氣,不斷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愛國,“五四”精神的基本核心。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羣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從此,“愛國”成為廣大青年心中的永恆主題,至此在中國大地上迅速掀起了愛國救國的熱潮,一大批優秀青年投身於愛國救國運動,如陳獨秀、李大釗、鄧中夏、張太雷、陳潭秋、瞿秋白、張聞天、周恩來、沈澤民等等,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指引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讓我們繼續以“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為指引,激勵廣大當代青年全身心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

進步,“五四”精神的永恆主題。五四運動也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需要進步的文化、進步的思想來指引中國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送來了進步的思想,在俄國革命的號召下,在列寧的號召之下,在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號召下,大批贊成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進行了自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徹底的文化革命,從此帶領軟弱的中國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實現了偉大祖國的偉大統一。在新中國成立後,面對一貧如洗的中國,經濟落後、生產力落後,中國共產黨人依然用進步的思想創立了改革開放,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實現了祖國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當前,我們站在偉大祖國的新時代下,仍然需要進步、需要復興,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進步的思想指引廣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努力。

民主,五四精神的時代特徵。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的民主實踐,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傳統,“皇家就是國家,忠君就是報國。”近現代以來,西方列強步步緊逼,羣眾靠誰?靠皇帝?皇帝跑了;靠北洋政府?袁世凱倒了,段祺瑞、徐世昌等一撥又一撥,走馬燈似的,都不行。所以,毛澤東在1919年7月寫下了《民眾的大聯合》,指出“我們醒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説,誰説?我們不幹,誰幹?”這個“我們”就是民眾。人民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掌握自己的命運,從五四運動的民主意識和民主精神,誕生了人民當家作主。現在,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科學,五四精神的中國道路。五四運動的科學精神不僅僅是自然科學,更重要的是拯救中國、發展中國所探索的選擇的道路的科學。五四運動以後中國人民一直在探索什麼樣的救國方案、救國道路才能真正的讓中國從水深火熱中走向統一、走向富強、走向未來。經過檢驗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等等道路在中國都行不通,只有馬克思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逐步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認識、歷史選擇和現實勝利。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篇4

全劇以辛亥革命後整個中國發生的大的歷史事件相連,向觀眾徐徐展開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碰撞變革的畫卷。以新文化運動為主線,圍繞新文化運動講述了社會各階層代表人物思想逐漸覺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講述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三位文學巨擘的人生經歷,同時也介紹了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熱血青年,從懵懂到覺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個戰火紛飛,各種主義思想滿天飛的年代,北京大學成為當時各個流派文人的理想避難所,也使得北京大學成為了宣揚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陣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張北京大學應該成為思想自由,各種學術文化兼容並存相互碰撞發展的場所,不可避免的以陳獨秀為首的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與以辜鴻銘為首的舊文化的守護者發生了衝突。劇中並未用批判者的視角來描述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而是盡力刻畫其思想和個性。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辜鴻銘的思想無疑是先進的,是符合現今社會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講課時,他強調: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割掉了毛髮,穿上了西裝,滿嘴的english,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一箇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鄙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着他們與眾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們才會在心裏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這與我們時下強調的弘揚民族文化不謀而合。誠然,在國家積貧積弱,被列強分割蠶食的背景下,國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變的歷史潮流,但辜鴻銘堅持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堅持中國的才是世界的,他不希望傳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斷層,丟掉很容易,再撿起來就很難了,這無疑是超越時代的眼光。他宣講的中國人的精神中關於温良的闡述,真是令人叫絕。

他學貫中西,會9國語言,有13種博士學位,妥妥的學霸式人物。雖然他堅持的舊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説:我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經歷使他明白西方文明中缺乏仁義,只知競爭,生搬西式的文化並不適合中國,一個有獨特靈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之林。

時代在發展,當時不適用的想法,並不代表現在不適用,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辜鴻銘雖然有着封建的外殼,但他無疑是一個有着超前眼光,熱愛民族文化,致力於宣揚民族文化,讓世界真正瞭解中國的愛國者。

另外,劇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劇情凝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獻禮建黨百年的歷史劇,十分推薦大家觀看。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篇5

假期作業七七八八的都做完了,閒着沒事幹,便在平板上看起了老師佈置的電視劇《覺醒年代》,沒想到竟然收穫頗豐。

?覺醒年代》裏的人們竟有着那個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氣衝斗牛;主張舊思想的,則巧舌如簧,會維護自己。陳獨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歡迎。中國人只是缺一個指引方向的,骨子裏都有一股衝勁。《新青年》出版後,買的人不少,不論是受苦受累的民眾,還是青年學生,亦是商人,只要還沒有淪陷在舊封建思想之中,拿到這本書後,眼裏就會有希驥。有能力的,並且有思想覺悟的,都要跟着大幹一場,一時間,當真是氣衝斗牛。

新文化運動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勢之反派被攻擊的體無完膚,服服帖帖,中國的時代要來了,中國要覺醒了,要翻身,要戰鬥,誰也無法阻擋。在此期間,陳獨秀等先驅是中國最忠誠的戰士,他們一心為拯救中國的聖土,為喚醒中國人民而奮戰。

現在的人其實或多或少是有些墮落的,沒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直接與人民接觸,只是暗地策劃着如何能讓自己舒適,骨子裏的衝勁也沒了。我認為,創造即進步,只有創造,才能拓寬進步的渠道,創造才能構建未來,預知未來,現在的中國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們想着如何進步,如何鬥爭,現在想着如何安排。小地方的人想着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着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着讓兒女們能夠拿到高薪……想要創造的卻是少之又少。中國到現在仍然算不上發達國家,人們口中的好東西竟然都是進口的。為什麼中國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與國外的相比?源自中國人很少自己創造,國產香水只能在兩元店賣,當然不是好貨。中國造不出超跑,理由竟是怕賠錢。

一心想走出小地方的人卻想不到小地方有多少資源未被開發,找工作的人從來不想着自己創業……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所以,中國人應該學着自己創造,趁着還年輕,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時代進步應該如此,國民進步重在創造?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篇6

黨史學習要耳到眼到心到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基層黨員幹部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來龍去脈,在學習黨史時注重耳到眼到心到,在紅色歌曲中聆聽黨史,在歷史劇作中瞭解黨史,在革命聖地裏學習黨史,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切實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在紅色歌曲中聆聽黨史,讓偉大事業不絕於耳。優秀的紅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奮進的詞作激盪着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絃。紅色歌曲中的黨史,是《紅梅贊》中江姐英勇就義時的英雄豪膽,是《我的祖國》中志願軍戰士無畏向前的愛國情懷,是《贊贊新時代》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紅色歌曲作為聯繫黨史的紐帶,不能將其束之高閣,基層黨員幹部要注重對紅色歌曲的保護與開發,通過在各部門各單位舉辦紅色歌曲演唱活動,並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使紅色歌曲常唱常新,讓紅色歌曲中的黨史不絕於耳。

在歷史劇作中瞭解黨史,讓偉大事業盡收眼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黨時,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近日,大型歷史劇作《覺醒年代》在央視一套熱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清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影視作品作為重現黨史的重要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直觀地回顧那段歷史,基層黨員幹部要運用好基層黨建app等信息平台,做好對黨史劇作的宣傳活動,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觀後感,引發更多人的關注與討論,感懷先輩們接續創造的豐功偉績,讓歷史劇作中的黨史盡收眼底。

在革命聖地裏學習黨史,讓偉大事業扣人心絃。黨史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要走出房門,去到革命聖地汲取精神養分。革命聖地作為承載黨史的載體,能夠讓我們在聖地重遊的過程中汲取營養,基層黨員幹部學習黨史,要將挖掘宣傳當地紅色資源、革命聖地等結合起來,利用閒暇時間去實地考察學習,瞭解革命聖地背後隱藏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蹟,感悟偉大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並在共產黨員網上投稿撰寫心得體會,積極引導更多的人重遊革命聖地,讓革命聖地中的黨史扣人心絃。

: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篇7

我將無我 不負重託

在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擲地有聲、震撼人心的重要講話,深切鼓動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信仰信念信心,激勵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拓展生命的寬度,豐厚人生的質感,潤染時光的底色。

苦苦探索,初現真理之光。視線拉回到100年前,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破敗的國,貧窮的家。維新志士譚嗣同寫下這樣悲壯的詩句:“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樸實善良的中國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難。一批批仁人志士知恥而後勇,絕地而後生,蹈鋒飲血,前赴後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經過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一系列救亡圖存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迷惘中的中國人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高舉起“民主”和“科學”的大旗,以摧枯拉朽之勢,氣勢磅礴之力,喚醒了東方這頭沉睡的巨獅,喊出了“土地不可以斷送,人民不可以低頭!”的口號,四萬萬同胞,無人不潸然淚下。五四運動拯救了民族危亡、捍衞了民族尊嚴、凝聚了民族力量。這是一條唯一正確的道路,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使命,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人的持續奮鬥。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今天,就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永不停步地開拓前進。

拳拳之心,歸來仍是少年。五四先驅陳獨秀在《愛國心與自覺心》中發表警世言論:“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必殆。二者俱無,國必不國。”不論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愛國心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沒有一顆拳拳之心,就像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始終是一顆漂泊的浮萍,心無所依。愛國不是空喊口號,愛國主義作為科學馬克思主義原理的一部分,其不光是感性的,發心的,它還是真理的,實踐的。青年人要把“愛國”二字鐫刻在心間,流淌於血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祖國培養下歷練,在立誓報國中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經典,意思就是告訴青年人要正確處理“大我”與“小我”的關係,要把個人命運同家國命運緊緊相連,要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志存高遠,勇立鴻鵠浩志。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有了理想,奮鬥才有目標,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着”……始終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掛在嘴邊的殷殷希望、諄諄教導。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只有13人,到現在已發展成為國際上第一先進政黨,這個過程中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彪炳史冊:,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秋瑾、孫中山……他們捨生取義,用鮮血譜寫勝利的謳歌,他們永垂不朽,用生命踐行信念的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要“到人民羣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成為引領中國前行的時代號召,中國青年運動始終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復興偉業同頻共振,就能保證中國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和中國青年先鋒力量,始終樹立為黨和人民奮鬥終身的最高目標,就能確保黨的事業燈燭輝煌,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五四風雷激盪百年,青春中國風華正茂!先驅長逝,歷史已遠,然天下居廟堂者與處江湖者,當以史為鑑,牢記民生之重、國運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