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16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W

小夥伴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我們的生活實例,一般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受,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覺醒年代16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覺醒年代16觀後感8篇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1

近期,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覺醒年代》這部作品。這部電視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而作,尚未完結,雖説只看了幾集,但給我的感觸頗深。等不到看完便來寫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觀感。

?覺醒年代》從新文化運動講起,陳獨秀歷盡艱辛從日本回國之後,以文學為基,創辦《青年雜誌》,力求從思想上改變中國新青年,進行討袁運動。中國當時處在一個迷茫的路口,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領導者不知道中國應該走哪一條路。袁世凱渴望恢復帝制,開倒車的行為為各路人士所不恥。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壓力將自己的考量,思路説與人們,中國的思想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不斷髮展。片中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獨秀由《國際歌》歌詞有感説出的話:大到國家,小到個體,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當初的中國剛剛推翻幾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階段,袁世凱卻到處借款,依託外國支持,打擊新思想,新制度,這是不可取的。且不説袁世凱有復辟之心,就借外債、依託外國過活這一舉動來説,他就已經失去了獨立之心,一個國家,如果連自立自強,獨立更生都做不到,依託外國,與殖民地何異。中國要想發展,獨立是必須的,必須有骨氣有方向,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一律適用,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獨立之心,沒了前行道路,説句不好聽的,這樣活着和等死沒有區別。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當時的中國需要一條獨立,民主,科學的道路,陳獨秀他們便將民主科學的道路展示給眾人看。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2

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航向,知之深則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夢想,陳獨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新舊思潮發生激烈衝突,此時蔡元培受命當上北大校長,立志培養人才,上任後立刻招攬有賢之士,三請陳獨秀。陳獨秀當上文科學長後,更是請以一篇文章而名聲大噪的李大釗,胡適,許多賢才慕名而來,北大人才濟濟。許多著名的學術論文,小説如潮流般湧來,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出自魯迅先生筆下,中國第一篇深刻研究的《體育之研究》出自進步青年毛澤東(二十八畫生)之筆。

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矇昧,思想混亂中,出了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李大釗,陳獨秀,胡適,毛澤東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思想啟蒙,力求喚醒民眾救亡圖存,隨着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啟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為之一新。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歷史性的貢獻,也有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公認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留給我們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無私精神。今天的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又面臨着“天將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青春夢想,因青春奮鬥而光芒萬丈,艱苦困苦,玉汝於成,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3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正是春分,寒風呼嘯,幸而沒有下雨。離清明還有半個月,掃墓的人卻多了起來。路上車堵成一條長龍,公墓周圍聲音熱熱鬧鬧,這地兒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熱鬧。租住在鄉下農村,也就這段時間人氣多些。當然,車也堵些,也許上班會是個難事。

今天看完了那部《覺醒年代》,大結局裏黨終於建起來了。雖然早知道結果,但看劇更有代入感,更能體會先輩們開拓的不易。1921年,一個小黨誕生了;一百年後,這個黨有了一億多黨員。因為這個黨,我們的國家翻天覆地,生活日新月異,一切都不一樣了。

以前的生活怎樣我不知道,説説自己能感受到的吧。很小的時候種田是件辛苦的事,純粹靠用人的體力去插秧,去收割,去打稻穀,那些在田地裏的時光想起來都是苦澀的。避不開的烈日,好像永遠抱不完的稻子,在田地裏跑來跑去,生活好像沒了希望;後來有了收割機,轟隆隆的機器一過,人就輕鬆了許多。

就是看個電視也難。以前都是看老式的電視劇,只有一個江西衞視,為了看動畫片版的西遊記早早爬起來。後來有些村裏人家裝了衞星電視後就跑去蹭着看,不喜歡的也只能耐着性子看,看得一些人不開心,總是被關了電視。那真是一段屈辱的日子。但時間總會改變一切的,自己家也會有電視,能自由地換台,看劇。

時代進步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都是百年前建立的那個黨帶來的。看《覺醒年代》,比價注重偉人們在年輕時的經歷,看他們怎麼從一個平民成長為大人物怎麼昇華自己的思想。深受啟發的一點是: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優秀的人總是互相靠近,互相吸引。在什麼樣的圈子裏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審視了一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明白了眼下生活彆扭的原因。原來不是我不適應這個環境,而是這個環境不適合我。

好在一個人的時候更多,有時間自省自查,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下班的時間更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走向。總有人在默默努力。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4

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題記

在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封建復古的思想充斥着整個中國,毒害着人們的靈魂,束縛着人們精神上的解放。

就在這種腐朽思想大肆蔓延的時候,《新青年》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衝破了舊思想的羅網,從而開始了一場歷史意義深遠的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的主辦人獨秀在第一卷第一期的發刊詞《敬告青年》中説,“中國社會到處充滿了黑暗,首先覺悟、勇於奮鬥的青年,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精神,同陳舊腐敗的思想決裂,推動社會的前進。”這種思想猶如漫漫黑夜裏迸發出的火花,所以《新青年》一出版,就受到進步青年的追捧。

在《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中,我還看到了友善細心的李大釗、朝氣蓬勃的毛澤東、正直的陳喬年和陳延年等等許多人物。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不為名不為利而活,也不甘平凡一生,他們的一生,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愈是黑暗,他們燃燒的愈加猛烈,於是變成了火炬,點亮了一個時代的夜空。

曾在《新京報》中看到過一段話,我想引用這段話作為我今天習作的結尾。

“我們深信,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亂與蕪雜,努力與精進,都將在進步中變得更加清晰。時光漫長,道路寬廣,我們仍舊擁有理想,擁有未來。”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5

故事的開始,日本早稻田大學內,遠在異國他鄉的中華兒女聽聞了袁世凱的行為,都感到了羞恥心。眾人義憤填膺,紛紛舉起了右拳抗議着。雖然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國的心,但是卻總有一些頑固子弟依舊執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憲制度。與此同時,李大釗與陳獨秀單獨見面。

通過電視劇,可以看到當時陳獨秀的外貌,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鬍子又長又散、衣服雜亂不堪。

在全國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個人,卻似乞丐一樣,吃着別人的剩飯。他為革命任務負重、為國家斬草除根、為人民捨棄一切。陳先生是個忠心、聰慧的革命家,他樂觀面對留學生的唾罵,他依舊面帶笑容,他是一個內心無比堅強的人。

他回國後,立志救國,沒有向那些位高權重、且站在對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積極發表言論、發表文章,決心拯救國人之政治覺悟,覺醒新一代人,為推翻袁世凱做出了極大地貢獻。

陳延年和陳喬年是陳同志的兒子,但是他們沒有以父親的名字和地位欺負別人,而是在上海灘勤工儉學,並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們永遠不會叫苦,並且孝敬、簡樸。

當他們的姨媽帶來了包子和蛋湯,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收下,儘管肚子早已餓的咕咕亂叫。我敬佩他們的堅持、簡樸、不服命運的高尚品質。他們的禮貌。樸素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是新一代的模範,是國家升起的新星。

?覺醒年代》不僅是覺醒國家,更是覺醒人民。以民為本,創建一個新共和國。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覺悟,我們新年青也應該有此覺悟!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6

2021年的寒假生活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曾觀看了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內心收穫滿滿。其中,我覺得電視劇《覺醒年代》最能打動我的心,它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中國……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國君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了二次革命。最先開始的陳獨秀離開日本稻田大學,回國途中,看到已被德國佔領的膠州灣,悲憤不已,到上海發表了討伐信奉五教三綱的袁世凱等人的檄文,也是喚醒國民愚昧思想的良藥——《青年雜誌》(從第二版起改名為《新青年》,並使新文化運動逐漸興盛起來了。新文化運動,就好比一株剛萌發的芽兒,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編輯主將的加入,猶如為其增添了養分。而那些毒害國民思想的保皇派與新文化運動所發生的衝突,好像蟲子在啃食其莖葉。在與舊文化的搏鬥中,戰場搬到了北大,鬥爭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運動已成長到一株能承受風雨的小樹時,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當我看完《覺醒年代》時,把自己跟這裏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時很多人説“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説:“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當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復克德萊的職位時,如果我是蔡元培,我會聽從上級的安排,但蔡校長卻竭盡全力地反對。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才會成功;共產黨才會成立;中國才會煥然一新。正如陳獨秀而言:“新文化運動,當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錢。”

正是有這樣的革命先烈,我們才有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傳承!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7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這段振聾發聵的話,來自《新青年》的創刊號。《新青年》讓民國青年覺醒,成為了新青年;《覺醒年代》讓如今青年瞭解,那段覺醒的歲月。

?覺醒年代》裏,一個個課本中歷史裏陌生又熟悉的青年才俊出現在我們眼前:為實踐自己信仰的道路不斷奮鬥的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倆、雷厲風行剛正不阿的鄧中夏趙世炎、一念救蒼生的毛澤東、建立覺悟社在天津參加五四的周恩來鄧穎超……他們從一張張黑白老照片裏脱身而出,走近了我們,我們終於得以感受到他們青春的温度與光亮。

青春熾熱如火焰。看着延年喬年從上海震旦到北大嘗試互助社再到留法勤工儉學,我被他們深深打動。他們難道不知道可能失敗嗎?但他們就是敢試敢闖,擦乾淨眼淚拍掉身上的灰繼續前行,沉着而堅定。青年,閃光發熱正當時。在留存下來的照片中,陳延年目光如炬,燃燒着他堅定不移的信仰;在公開的履歷中,陳喬年寫自己大名鼎鼎的父親陳獨秀“以革命為職業”。那段赴法留學與走向刑場的蒙太奇裏,腳鐐手銬是沉重的,青年的步伐是自信的;血污疤痕觸目驚心,笑容卻依舊燦爛。再想到延年寧死不跪與喬年所説“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怎麼能不落淚?為一百年前他們燃燒的青春,為如今上海龍華他們墓前的花兒與那一個蘋果。

青春不光是一段歲月,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不畏強權、維護公理,不謀私利、捍衞國家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北大青年之間紮根,在全國青年之間成長。和平歲月北大學子在校內辦雜誌開講學,國危之際北大學子上街遊行演講力爭國權。白色學生裝、黑色學生帽、紅色圓校徽,是他們揭開五四運動的序幕。許德珩鄧中夏站在講演台的慷慨陳詞,喚醒市民之思;郭心剛殷紅鮮血寫下的“還我青島”,烙痛見者的心。如同蔡元培校長説的那樣,他們早已抱定宗旨,不圖宦達,為國為民。毛澤東在長沙建立新民學會,後創立《湘江評論》,發出“天下者,我們的天下”的呼告;周恩來鄧穎超在南開,與覺悟社的同學支持五四運動……正是因為這種青春的精神擴散到大江南北,才有更多的青春才燃燒起來。

青春燃燒之後,剩下的絕對不只是一抔灰。一句話這樣説:“現在的學生可能怎麼也想不到,一百年前竟然真的有人會為了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理論和主義獻出青春與生命。”讀到這句話,我深感慚愧。他們的青春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於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換來了窗明几淨;當我們已經習慣幸福時,卻幾乎忘卻了前人的披荊斬棘。就連我點開《覺醒年代》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帶走娛樂色彩的打發時間。而當我看完《覺醒年代》的最後一幕時,我想到黑格爾説過:“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尚有餘温。”是的,延年喬年、中夏世炎……他們的青春之火至今仍在燃燒,仍在激勵着我們,當新時代的新青年。一百年前,他們前仆後繼,點燃自己的青春照亮晦暗時代,讓一個又一箇中國人覺醒;站在他們的一百年後,我們早已不再沉睡。我們應當接過這熊熊青春之火與不朽青春之精神,繼續前行。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李大釗先生的《青春》中最激越有力的片段;是《覺醒年代》中眾多北大青年冬日裏長城上放聲朗誦的一段話;更是今天的我們應該深深銘刻心上,以為青春之指南的一段話。以不朽之青春,創建光明之未來!

覺醒年代16觀後感篇8

這個暑假,我追了一部劇——《覺醒年代》,對偉大的先驅李大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第一次瞭解李大釗,是學習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先生的女兒李星華回憶父親從被捕到就義的悲壯歷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崇高偉岸、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這次看完《覺醒年代》,李大釗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僅僅是仰望中的高大,而變得更加豐滿、真實。

李大釗先生平易近人。他一出場,身穿長袍,戴着眼鏡,坐在一羣留學生中,和年輕人討論着國家大事,呼籲學子奮起“倒袁”,拯救國家。

李大釗先生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當他聽到陳獨秀先生説“中國沒救了”時,立即進行反駁,表明自己的觀點,堅信國家有光明的未來。

李大釗先生胸懷寬廣。雖然在對國家未來的辯論中有不同見解,在陳獨秀先生被一羣學生圍着毆打時,他還是挺身而出,掩護陳獨秀先生逃出,並且在知道對方真正意圖後,和陳獨秀先生成為朋友,還把自己的大衣送給了陳獨秀先生。

李大釗先生關心民眾疾苦,深愛自己的孩子。當一位母親在大街上乞討,希望得到一些醫藥費給孩子治病,李大釗先生站了出來,幫這個窮苦的家庭交上了醫藥費,當得知孩子需要住院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衣物、懷錶等放到了當鋪;當李大釗先生的一位學生因為缺錢而上門求助,希望能得到資助時,李大釗先生不顧自家的情況,毅然為學生湊齊學費,卻差點和自己的孩子毀約,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去吃一頓涮羊肉。

李大釗先生,既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先驅,同時又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普通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