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讀後感800字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為了幫助我們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悟,可以及時寫份讀後感,書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強同學們對書上所寫的理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後感讀後感800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7篇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篇1

我愛讀書,更愛讀《茶花女》這樣的好書。

牆角里鑽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牆角,糜爛是它的養料。

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漂亮,美得脱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嚮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豔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後再死,而是讓它保持着美貌離開了世間。

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爬出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決心的,況且還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愛人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瑪格麗特死了,孤獨的死去,再也沒了活着時的奢華,以前無數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的時候就愈是冷清。

讀後感:亦或許,瑪格麗特並不是個完全的悲劇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愛,她的靈魂得到了淨化。貴婦人們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質的享受,卻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希奇的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人們,明明鄙視放蕩的女,卻又要逼良為娼。假如瑪格麗特沒有生在這樣一個骯髒、虛偽、殘忍的資本主義時代,或許她就是聖母瑪利亞。可惜那樣的社會,那樣的時代,連聖母也會被玷污。而在瑪格麗特被玷污的軀殼下,頑強而又聖潔的靈魂正是讀者們暗暗哭泣的原因。感謝小仲馬塑造了茶花女這樣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漂亮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牆角,能天天和陽光為伴,即使不再那麼漂亮,也不要重複前世的悲劇。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篇2

論持久戰中有這樣一段話,盧溝橋事變⑴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樣一種公式,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着。這個公式是對的,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軍隊,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統一戰線上可以放開任何敵對思想,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抗日,不管是多數還是少數,不管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都是在抗日,都是值得尊敬。同理,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我們現在的正能量作戰方式,不管哪一種作戰方式,不管是坐而論道,還是衝鋒陷陣,不管是長篇大論,還是一個頂字,都是在表達一顆我們炙熱的愛國思想,如果狹義的認定正能量的宣傳方式,是侷限了我們的思想,也是侷限了我們的宣傳範圍,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建立最廣泛的互聯網正能量統一戰線,不在於一個以何總方式,不在於宣傳的手段,而在於把正能量傳遞出去。傳遞一個人也是傳遞,我向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獻上我崇高的敬意,我作為一名89年介於80後與90後的人,對於前輩們把這種正能量傳遞給我們感到高興,變達我的尊敬。都是為了傳遞正能量,又何必糾結於在於何種方式,何必侷限於何種方式。

論持久戰沒有讀完,目前先寫出這麼多,是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多多傳遞正能量,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受到我們的影響,一言一行不侷限於網上,不侷限於生活,君子慎獨,希望大家多多慎獨,一言一行皆有意。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篇3

我喜愛讀詩,不僅因為我沒有耐心去讀長篇文章,更是因為我在享受讀每一首詩的過程,體會每一首詩獨有的韻味。從這一點來説《泰戈爾詩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讀泰戈爾的詩,就像置身於一片茫茫大海,它將帶給你極大的吸引力令你愛不釋手,又會給你極大的神祕感,因為你想要看透這片深邃的海實屬不易。但是當你將心放到詩海里去體會時,你會感到身心愉悦。這是對身體乃至心靈的一次洗禮,這樣的感覺讓我不由得好奇,泰戈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讀《泰戈爾詩選》之前,我對泰戈爾的瞭解寥寥無幾,包括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詩集《吉檀迦利》我也一無所知。

我堅信能完美地展示一個人內心的就是他的作品。

給我印象最深的詩泰戈爾寫的這樣一段話“在那裏,心是無畏的,頭也抬得高昂;在那裏,智識是自由的;在那裏,世界還沒有被狹小的家國的牆隔成片段;……在那裏,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在那裏,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斷放寬的思想與行為——進入那自由的天國,我的父啊,讓我的國家覺醒起來罷。”

從這一段話不難看出,泰戈爾的內心有一股洶湧澎湃的泉水,急遽迸發。他渴望這個世界每個人平等,不再有壓迫;自由,不再被束縛;國家團結而不再被分割。他是:“行動派”,希望用自己或者他人的雙手、用行動去觸摸夢想。當然他無比深愛自己的`國家。希望自己的國家成為理想的“天堂”。

他在《採果集·感恩》中還説:“我與卑微者同命運……但未來是屬於他們的”。我不知道泰戈爾究竟經歷了什麼,讓一位偉大的詩人傾訴着“與卑微者同命運”的話語,這種心情實在令我敬佩。這也讓我更進一步瞭解泰戈爾,一個偉大的人願意俯身傾聽更多人的疾苦,他的心與更多人在一起。

由此,我的好奇心又帶我去搜尋更多關於泰戈爾的信息。

後來,我還在網上了解到泰戈爾生於印度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的家庭,他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愛國主義者。他同情苦難深重的印度農民,將自己投身於民族解放運動中。

最終我堅持把《泰戈爾詩選》讀完。在合上書的那一刻,我感覺讀一本書就像走一條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沿路去聆聽作者內心的傾訴,去感受他的情懷,然後去了解這個人。一路上我有了很大收穫,我體會到了讀一本書、解一個人的樂趣,就是在好奇中一步步探尋;我亦瞭解了泰戈爾,一位真正的偉大的詩人!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篇4

我最喜歡的書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取材於作者的親身經歷。主人翁保爾·柯察金是出身在貧困鐵路工人家庭的紅軍,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飢寒,他沒有倒下。種種艱難困苦,不但沒將他打倒,反而使他更加堅強。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的時候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以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是保爾·柯察金的人生觀,正是這種永不言敗、堅強的偉大精神激勵着他對革命事業忠貞不渝,使他把“鐵”煉成了“鋼”。

在我看來,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想要取得成功,最關鍵的一點是:需要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説過:“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園圃,我們的意志就是這園圃的園丁。”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從小喜歡文學,生活很貧苦。年輕時,屢遭失敗,一事無成。但他始終沒有屈服,而是以頑強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目標,終於創造出許多不朽之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像一面鏡子照着我,使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正是它堅定了我改變我的缺點和不足的信念。“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那烈焰熊熊的鍊鋼場面,讓我明白:要想把“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

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種種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但是,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在戰勝困難後,回過頭來,我們會領悟到,和保爾—柯察金相比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沒有理由唉聲歎氣。

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得彩虹?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為堅強喝彩,把“鐵”煉成“鋼”。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篇5

?麥田裏的守望者》其實很早就接觸過這本書的名字了,只是一直沒有找時間去好好的讀一讀。最近,想上網找一些適合自己的書來閲讀,無意中發現了它——《麥田裏的守望者》這個熟悉的名字,才又一次勾起了我閲讀的興趣。

?麥田裏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是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德,他出生於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學校裏的老師和家鄉強迫他好好學習,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凱迪拉克。而他在學校一天到晚所幹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此老是挨罰。到他第四次被開除時,他不敢回家,便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他在電影院裏百無聊賴地消磨時光,糊里糊塗地招了妓女,情不自禁地與虛榮的女友摟摟抱抱。與此同時,她的內心又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和真理。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裏。

一開始讀《麥田裏的守望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喜歡,因為幾乎每一段文字都會夾雜着一兩句“他媽的”或者是“混賬”之類的粗口,這是在其他書裏還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另外,讀了一大半書後,也沒有發現有什麼是能和麥田裏的守望者能扯上關係的。可是,我想,既然作者能用這幾個字作為書的標題,一定有它的合理之處,那麼麥田裏的守望者究竟指什麼呢?帶着這個疑問,我有接着往下讀。其實,説實在的,一開始,我真的不太喜歡該書的主人公霍爾頓。他的頹廢、消極、滿口的髒話讓我難以理解,甚至無法忍受。可是,漸漸的才發現,原來霍爾頓的彷徨、叛逆、玩世不恭都是有原因的,是因為當時所處的環境使他變得抑鬱、憂傷、病態。在這種環境的壓迫下,他別無選擇,他只好漸漸地掩藏起他那顆敏感、脆弱而又善良的心。

或許,從表面上看來,霍爾頓不求上進、揮霍無度,他還不學無術、卻總在抱怨,但是如果你細細地品味過這本書,你會發現霍爾頓其實有它天真和善良的一面。雖然,他看似對所有事情都是否定的,對所有人都是懷疑的。但事實上,他懂得欣賞,懂得愛,他感情豐富,他細膩敏感。他是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孩子,在他的心靈深處對幸福有着很大的期待和渴望。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篇6

?家》這本小説是我讀的最快的一本。我讀書的速度並不快,但這本書兩天便讀完了,我自己都有點驚歎這個速度。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有任務在身,必須快速讀完,二是這本小説確實十分有吸引力,看着看着就全身心融入進去了,等回過神才發現原來已經看了這麼多了。

巴金的《家》這部小説,以四川成都為背景,寫出高家這個很有帶表情的封建大家庭漸趨腐朽的過程,其間表現了覺民兄弟和一羣新青年奮起反抗以及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女性的悲慘命運,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高家三兄弟了。雖然他們是兄弟,但性格差異很大,所以對比起來就很有意思。

首先是覺新,覺新是一個很可憐的人。他本來也是一個有這自己的夢想和心愛之人的人,但由於封建大家長早就為身為長房長孫的他規劃好了一切,安排了他的工作和妻子,覺新沒有反抗,家庭的重擔落在他身上,他也默默承受。他開始用敷衍的方法來與長輩相處,以避免衝突。於是覺新的朝氣與青年夢想被生活磨盡,他處於極度的痛苦之中。後來又因為他的懦弱,妻子在生下二胎後死去,覺新才覺醒,幫助覺慧離開高家。覺新信奉着“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深受封建毒害但又受一些新思想影響,可悲又可憐。

然後是覺民,覺民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帶金絲眼鏡,温文爾雅,比覺慧理智,又比覺新勇敢。為追求愛情,逃出高家,堅決抗婚,最終取得勝利。他是介於覺新與覺慧之間的人。

覺慧可以説是三兄弟中覺醒最早最徹底的一個,或許是因為年少而無畏,受封建影響不深入。覺慧藐視等級制度與丫頭鳴鳳相愛,反對包辦婚姻支持覺民逃婚,大膽揭穿迷信的捉鬼、血光之災等邪説,最後義無反顧地從封建大家庭出走。但我又覺得覺慧身上還存在着他所出身的那個家庭和階級的思想印記,比如他對待鳴鳳的態度,一邊表示着自己的愛慕,説着並不在意鳴鳳婢女的身份,但一邊又想着要是鳴鳳處於琴的地位就好了。如果他沒有封建等級觀念,或許根本不會這樣想,所以我覺得覺慧並沒有完全跳出封建的桎梏。

讀後感讀後感800字篇7

魯迅先生是我一直都挺崇拜,挺欣賞的文學家,他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讀過,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收穫。

但我最喜歡看的還是魯迅的小説,我感覺他的小説很真實,批判了當時舊社會的醜陋面目。

?孔乙已》是我在《吶喊》中比較喜歡的一篇,可能是這篇學生,所以對這篇所有的細節都比較瞭解。我第一次讀這篇是在國中課堂上,那時老師讓我們自己先讀,當時,我讀得很認真,因為我對這篇挺感興趣的,因為是魯迅寫的。當時讀得不太懂,聽老師分析後,感覺明白了很多。

孔乙已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讀書人,在黑暗的社會裏,他唯唯喏喏她活着,他一生都在尋求功名,一直考,一直考,可都考不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中,他成了一個行尺走肉,一個麻木而不任的人,正像他所説的“竊”書不為“偷”,因此在一些醜惡的人心中成了一個“小偷”,可在孔乙已的心中,他並不這麼想,在與他同齡中,只要是見到他,除了笑,沒有話講,因此只好向孩説話,他也只有在孩子面前,他才會有受到蔑視的笑,後來有人説他又去偷書,結果被打斷了腿,當他再一次來到客棧時,諷刺的笑聲就沒有停過,此時的孔乙已更偈一個行shi走肉,只靠着兩隻手來行走,終於,在人們的笑聲中,消失了。過了幾年,終於沒有再見孔乙已,有人説的已經死了。

這就是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結果,給人無盡的思考與想象到底孔乙已這個人物時,運用了大量的手法,在人物外貌,動作,語言上都有很多的描寫介紹。作者筆墨越多,所想表達的人物形象越明顯。

我覺得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有兩點,一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抨擊,作者在每一篇小説裏,運用了不同的手法,將現在的人物與過去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對周圍人物的形象描寫介紹,以及周圍的環境的描寫介紹,有力地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的封建統治制度,但在另一方面,我覺得隱隱約約可以看得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希望在他文字的激勵下,人們能夠奮發有前,能夠從麻木不仁中清醒過來,使這個社會能振作起來,這是他一種愛國的表現,他並沒有去用語言激勵人們,而是用文字,在文字的背後是他一顆愛國的心。也許他的文字並沒有激勵到每一個人,但不可否認,還是有一部分人,還有一些知識文化的人都能在他文字的激勵下而清醒覺悟過來。

現在,有許多文章,作品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但我比較情有獨鍾,只喜歡魯迅先生的,因為他樸實而強有力的文字中,人們看到了當時醜惡的面目,我覺得孔乙已那篇比較明顯,通過對孔乙已人物形象的描寫介紹,從頹廢,每一個文字,從直接到間接,從明顯到不明顯,讓讀者真實地看到了像孔乙已那類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知識分子的從善良、愛面子的人轉變成頹廢,麻木不仁封建的人。

這樣的文章沒有用華麗的文字,但字字都像利刀像一樣直插人心,這就是我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他的愛國情懷激勵着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出獻,這也就是我愛國的表現。

所以大家一起來《吶喊》吧!為我們賴以生存的中國來吶喊吧,作為學生,要好好學習,作為工作,要好好工作,大家都盡一份力,使我們國家更家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