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32K

不管寫的是什麼事情上的心得體會,我們都應該先了解清楚事情的發展過程,在生活中得到啟發之後,都可以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記錄下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歲月》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歲月》心得體會8篇

《歲月》心得體會篇1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筆者深深為習主席青年時期如飢似渴讀書、孜孜不倦學習的精神所敬服。在回憶當年知青歲月中的讀書生活時,習主席説:“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書,把羊拴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

習主席讀書,可謂“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在樑家河插隊7年間,沒書可看了他就四處借書,哪怕要走十幾裏山路;白天干活他隨身帶着書,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飯的點滴空閒讀;晚上則點起煤油燈挑燈夜讀……就是以這樣的毅力和堅持,習主席當年讀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書籍。反觀現在我們的讀書條件,閲覽室,窗明几淨;書架上,琳琅滿目。可一提讀書,一些官兵卻總説沒時間。時間都去哪兒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一些同志把大把時間都空耗在閒聊中,浪費在遊戲裏,卻不願靜下心來讀一本書。有調查顯示,中國國民年人均圖書閲讀量僅為4.58本,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平均水平。“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們都應像習主席那樣,抓緊大好時光,見縫插針地多讀書,讀好書。

習主席讀書十分注重方法,“他看書經常是幾本書同時看,有所對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較幾種説法的同異,也推敲作者為什麼這麼説。”習主席讀書,一方面,看一本書時就一個觀點、一個史實同時尋找相關書籍作為佐證,從不同側面瞭解分析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形成獨到見解和觀點,經過反覆論證、消化吸收後歸納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讀《共產黨宣言》時,習主席找到著作的不同譯本,分析其不盡相同的理解和各有側重的翻譯,在分析對比中真正學深悟透。我們只有像習主席那樣分析對比地去讀書,才能提高讀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掌握知識間的關聯,也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素質。

習主席對一些重點書目,總是花功夫認真研讀。比如他在讀蘇聯軍事著作時,將《蘇聯偉大衞國戰爭的重要戰役》圖冊攤開鋪在炕上,對照文章仔細尋找一個個文中涉及的不熟悉的地名,熟悉之後又進行“兵棋推演”覆盤,力圖從紛繁雜亂的戰役經過中總結出兩軍對壘所展現的戰略思維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之處。這告訴我們,“非學無以成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不下功夫認真揣摩仔細研讀,就不可能深入領會書中的精髓要義,不可能深刻把握精神實質,不可能深度理解精華內涵。只有定下身來讀書,靜下心來鑽研,像習主席那樣聯繫個人成長去讀書,聯繫工作實際去讀書,聯繫客觀規律去讀書,才能在讀書中提升自我,在鑽研中掌握真理,在提煉中昇華認知。

習主席讀書涉獵極其廣泛,既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又讀中外歷史著作;既讀中國古代文學,又讀世界經典名著;既讀軍事理論,又讀國際政治。廣泛的閲讀不僅帶給習主席思維的拓展、視野的開闊和心靈的滋養,更帶給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驚人學識和兼容幷包、胸懷天下的宏大格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讀書是一個不斷豐富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讀書帶來的知識儲備讓我們受益終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孜孜不倦的精神、高效的方法和辯證的思維,更將伴隨我們的成長,產生愈來愈重要的影響。“學不可以已”,多讀書、讀好書,帶來的只有益處。習主席説:“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廣大官兵唯有像習主席那樣博覽羣書、勤學不輟,不斷從書籍中汲取營養,厚實根基,才能在軍營中學以成才,成為文武兼備、全面過硬的“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

《歲月》心得體會篇2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時代。之後,人生歷程中拉開的差距,除了所處的不同客觀環境、客觀條件影響外,很大程度上與青年時代的主觀世界、主體努力與人格狀態不同直接相關。習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擔任我們黨的總書記,並明確為全黨的核心,應當説,與他在陝北延安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辛磨鍊、積極努力,以及之後的歷練密切相關。陝西省延川縣樑家河村民王憲平一語中的:習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實實幹出來的。曾任延川縣革委會通訊組組長、1975年採訪過習近平的曹谷溪説:陝北七年是習近平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曾任延川縣文安公社黨委書記、縣教育局局長的白光興也説:入黨、提幹、上大學都是習近平奮鬥的結果。這些親眼看見習近平在樑家河插隊鍛鍊且成長的人這樣來評價習近平,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真實的知青歲月和成長曆程。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年出版),習近平知青歲月的整體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有追求

大部分人不同程度上都會有艱難困苦的人生歷程。艱難困苦可以成就一個人,它可以鍛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毀害一個人,它可以成為摧毀你的藉口,究竟如何,關鍵看你的人生態度。要麼在困境中崛起,要麼在困境中毀滅。習近平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關鍵在於他有追求,志存高遠。曾任延川縣文安公社知青專幹的劉明升説:近平立志辦大事,不搞形式主義。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的知青王燕生説:近平在困境中實現了精神昇華。在樑家河7年,習近平立志辦大事,要給羣眾做實實在在的事情。這種毅力和決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變,實現了精神上的昇華,這就是養成了他胸懷為民謀福利的信念和抱負,這就決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習近平後來返回北京,又有了有前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棄了看似更平坦舒適的道路,下沉到基層,沉到社會實踐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走得很充實。這是有大抱負、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選擇。為什麼?這與他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信念和抱負直接相關。一句話,在農村7年,習近平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7年知青歲月,是習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對他整個成長、成熟、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與他這7年努力拼搏、自強不息、刻苦鍛鍊有關,他不甘於平淡生活,認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業,要在修齊治平方面有所作為,這是他成長的內因;二是外部因素。如黨組織的培養,家庭與環境的影響,陝北老鄉的關懷教育,等等。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的有追求,主要體現在為民族擔當為人民擔當為黨擔當。

能吃苦

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經受苦難。能吃苦者,就能經受苦難的考驗,能磨其心志,苦難會成為他人生成長的教科書和難得的精神財富。怕吃苦者,會整天處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孟子曾説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就是説,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任和擔子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們的內心痛苦,使他們的筋骨勞累,使他們經受飢餓,使他們受到貧困,通過這些來使他們內心警覺,使他們的性格堅定,增加他們原來所不具備的才能。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在書中提到,習近平是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習近平把7年最珍貴的青春歲月,留在樑家河這個山溝裏。7年艱難困苦的知青歲月,為習近平擔當黨和國家大任,奠定了堅實的人格基礎。延川縣樑家河村民張衞龐、呂侯生、劉金蓮説:近平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1969年在延長縣插隊的知青孔丹説:陝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簡單。這些樸實的話都是真實的寫照。習近平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一開始要過四關: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應當説,這四關過得很艱難。就是説,要找出一條從樑家河走出的路,對那時的習近平來説,實在太難了。如果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得不到昇華,就會處處怨天尤人。別人是從零開始,而習近平要從負數開始。然而,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習近平沒有消沉,他不對身邊的人抱怨什麼,不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悶,反而比較堅強,能吃苦,能頂住壓力,這使他度過了這四關,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昇華,思想得到了提升,認識得到了提高,這就是:貼近黃土地,貼近農民,下決心紮根農村,立志改變樑家河的落後面貌。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的能吃苦,主要體現在他為民族、黨和人民的事業夙夜在公、竭盡心力。

愛學習

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學習能改變命運。這是不爭的事實。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的知青戴明説:近平在樑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另外兩個與習近平一起到樑家河插隊的知青趙華安、張春富也説:近平很喜歡讀書學習,也喜歡寫東西。習近平到樑家河插隊期間,裝滿了兩個箱子的書。他在田間地頭休息間隙抓緊讀書,幹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書到深夜。他勤奮好學,到了夜以繼日的程度。他讀的書有政治、歷史,有文學、哲學、軍事,他還注重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國經典古籍。政治能幫助他明確政治方向,哲學能幫助他抓住事物的矛盾、本質、問題、重點,歷史能使他看到事物發展的來龍去脈,並從中汲取歷史智慧,文學能豐富他的精神世界,瞭解五彩繽紛的人生。他讀書注重分析對比,力求知其所以然。當今,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之所以具有哲學的眼光、底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經驗,之所以常常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就與他注重學習、讀書有關,與他厚積薄發的積累有關。而這,對他今日治國理政,尤為重要。今天,他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建立在他對中國優秀文化和歷史傳統的深刻認識基礎上的。擔當大任,不僅需要勞其筋骨,還要博覽羣書,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好比領導幹部完成工作任務是過河,而過河需要船,需要橋,這裏的船和橋,就是思想方法,就是工作方法。這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既從實踐經驗中來,也從學習、讀書中來。習近平説得好: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辦實事

只有心裏想着、裝着羣眾,才會想着為羣眾辦實事,進而才能真正贏得羣眾的信賴和擁護。習近平在樑家河插隊期間,一心想着為當地羣眾辦實事,試圖改變當地落後面貌。為羣眾做實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無論是在當知青的時候,還是在當大隊書記的時候,習近平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人民服務。要為羣眾辦實事,就要先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瞭解當地實際情況。一個黨的工作者,只有真切瞭解基層羣眾的疾苦和貧困地區羣眾生活的艱難,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夠有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當習近平越來越多地瞭解當時農村的落後與老鄉生活的艱苦,就越激發他為羣眾做實事的激情。習近平説:我到樑家河畢竟好幾年了,老鄉對我不錯,我不能就這麼走了,得幫助老百姓做點事兒。他認為,是陝北人民收留了他,愛護他也保護了他,他要為民辦事。

習近平曾自述: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通過調研研究瞭解實際情況後,習近平就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並腳踏實地去做,去苦幹實幹。習近平在樑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幹實幹作出了一番成績。他帶領幹部、羣眾打壩、挖井、辦縫紉社、代銷點、鐵業社、磨坊、辦沼氣。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辦。從剛到樑家河才幾天就去弔唁一位老黨員過世的母親,到對智力有點缺陷的靈娃之包容、關心;從把孃的心針線包送給村民張衞龐,到幫助果農提高蘋果產量質量;從把好點的糧食分給老鄉吃,到對貧下中農、老人、兒童、殘疾孩子的真誠相待;從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東西給討吃老漢,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為了讓羣眾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樣,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近平的為民情懷。習近平認為自己就是個普通農民,還經常説他是老陝,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這説明他已經完全把自己融入農民之中了。當今,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三番五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強調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説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強調要把人民作為我們力量的源泉,之所以經常到那些貧困地區體察民情,與他這7年知青經歷所培養起來與人民的深情有關,與他在樑家河插隊所形成的為民情懷直接相關。近幾年,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扶貧要攻堅、扶貧要精準,就是因為他曾經就是一名農民,他懂農民。1969年到延川縣段家疙瘩大隊插隊的知青陶海粟説:為羣眾做實事是習近平始終不渝的信念。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的知青黑蔭貴説: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學習辦沼氣。延川縣梁河家村民石春陽説:羣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樑家河村民武暉也説:近平一心為民辦事又善於為民辦事。這些都道出了習近平腳踏實地為羣眾辦實事的務實精神和開拓精神。正因如此,習近平入黨、當村支書、上大學,大家都擁護他。

重辯證

習近平所讀的書,最多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唯物辯證法。習近平認為,簡單孤立地談論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不顧其他方面,是片面的。如果認為辯證法僅僅是一個鬥字,就把整個問題簡單化了。習近平強調,既要看到矛盾雙方的對立,還要看到矛盾雙方的統一。習近平善於運用辯證思維處理各種矛盾,做各種細緻的工作。他做羣眾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從不採取強勢、高壓的做法,總是儘量做思想工作,認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開了,事情也就順理成章做好了。習近平看問題,習慣從多方面考慮,善於運用辯證思維方式,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多角度反覆推敲,互相印證,而不是簡單地只從一個方面刻板地考慮問題,更不自以為是。這使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雷平生説,習近平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較多思考。當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樹立辯證思維,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就與他當年在樑家河插隊時注重學習唯物辯證法有關。

敢擔當

敢擔當才能辦大事,敢擔當才能成偉業,敢擔當才能為人民。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能解決過去長期想解決但沒有解決好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但沒有辦成的大事,就與他這種敢於擔當的精神和氣概相關。

樑家河村民樑玉明説:近平敢説敢做敢擔當。習近平做事情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一旦擔起責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幹事,敢幹大事。敢於擔當與具有戰略定力有關。不論大事小事,習近平遇事總是沉着淡定,始終保持情緒上的冷靜,因為他認為,做大事者要具備冷靜的心態和自控能力,這樣即使事務再緊急,也可以條分縷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當今,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具有敢於擔當和戰略定力的品格,就與他在樑家河7年知青歲月所養成的擔當精神和戰略定力是直接相關的。

:

《歲月》心得體會篇3

放暑假時,老師發給我一本《崢嶸歲月》。書裏講了十三位瀏陽籍革命前輩小時候的故事,引人入勝。尤其是陳昌烈士,就是我家住的那個村子的人。而潘虎烈士,卻是本家,一個祠堂的人,比曾祖父只大了幾歲。所以,對他們的故事我更感興趣。

崢嶸二字,起先我並不清楚。到網上查了一下,崢嶸就是不平凡,不尋常。

讀完這本書,真有這種感歎,那年月確實不平凡,這些人確實不尋常。

我更發現,這些不尋常的人有着許多共同的特點,才成就了他們同樣的璀璨人生。

他們以孝為先。小余開寧可不要穿新衣,只要媽快點去睡覺,不睡覺,媽會累壞的。他頭一天拉車掙到錢,就給媽媽買了一條頭帕子。李白五歲時就幫着父親拉車,爹不讓,他説:我多拉幾次不也就慣了嗎?

他們志氣大。幾歲大的田波揚認定: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有決心改變祖國落後面貌的squo;青雲之志squo;。小任窮對大哥説:我長大了也要為國家做一番大事業。李志民向養父學武,為的是上保國家,下護黎民百姓!

他們德行高。陳昌的品行為師友稱道。李白救起昏死過去的祖孫倆,並把好不容易撿到的魚烤給她們吃,還將他們帶回家住下。小耀邦發動大夥幫助被火燒了家的鄭家象。小楊勇冒着在爛泥裏送命的危險抓到了一條大魚,為的是送給病怏怏的孤寡老人五婆婆。

他們學識好。王首道以最高成績考取了長沙修業農業專科中學;田波揚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卓然高小;陳昌成績出類拔萃;李志民年年考第一;小耀邦畢業考試時,他的成績竟為全班第一。他們都是學習標兵。田波揚小時候寫的《戒牌歌》和反對抽大煙的快板、陳昌編的《修路歌》,還有四年級的李志民寫的命題作文《桃花》,讓人不禁要舉起大拇指。而十歲的陳昌有假也不願意休息,拼命地學。更讓人稱讚的是,一天工夫,他居然一口氣全背完《論語》四章八頁,還會理解得這麼透徹。

他們口才棒。小余開以人不能分貴賤,威後都知道squo;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squo;的辯詞反抗先生的責罰不公,將先生一時噎住,臉脹得紫紅。王首道的愛國演講吸引眾人,他在文明戲中演壞蛋更是演得惟妙惟肖。小陳昌反駁老師,將譚嗣同、唐才常推舉為中興名臣的演講説得真好、真痛快!

他們腦子活。王震林利用一輛破舊的手搖車,讓潤之先生扮作一個癱瘓的病人,瞞過了敵人的重重崗哨。李貞出主意,由她扮新娘,做出送親的場面,打了敵人一個出其不意。小耀邦就靠兩張紙條,兩包稀牛屎,便將敵人嚇得心驚膽顫地溜回去了。

他們不怕事。小余開敢於反駁先生。陳昌和李志民指責先生不該打人,還把先生説得心服口服。

好書不厭百回讀。每讀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收穫.我要向革命前輩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歲月》心得體會篇4

影片開場的音樂一響,動聽的音樂不僅輕輕飄入了我的耳畔,也很快就叩響了我的心扉。伴隨着小男孩的旁白,電影在樸素的鏡頭中把觀眾一下子就帶進了幾十年前的舊香港,也走進了這平凡普通的一家人的生活。調皮搗蛋的小弟,優秀上進的哥哥,勤勞踏實的父親,聰明賢惠的母親,還有巷子裏友善的街坊四鄰。透過小主人公天真無邪的雙眼,穿插着歷史資料的鏡頭,我們彷彿看到了整個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縮影,市井買賣裏小販的艱辛,英人治港下華人的尷尬,平民百姓家温暖的幸福。這些我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畫面很從容地讓我們隨着小男孩哥哥的出現而感受到故事的轉折。優秀的哥哥墜入了初戀的愛河,誰料病魔襲來,給他和這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挫折。然而,面對着雪上加霜的處境,一家人並沒有垮掉,而是堅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迎接生活帶來的挑戰。

其實,打動人的電影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情”字上的成功。從父親和母親的相視一笑中,從父親為母親親手做的那雙紅色皮鞋中,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相濡以沫,看似平淡卻情深似海的愛情與親情;從父母帶孩子看電影的一幕,從父母對兒子患病後四處奔走的焦急和喪子之後悲慟的感傷中,我們每個人都感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實;還有晚飯時分鄰里街坊們串門吃飯,家長裏短的聊天中,我們又感受到了他們互相幫助,融洽和睦的關係。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兄弟倆之間自然流露的親情,哥哥和女友初戀的美麗,這些都將本片的情感彙集,成為了讓觀眾為之心動的源泉。

影片的主題是關於生活和人生。正如片中吳君如所説,“一邊難,一邊佳”,“人活着要有信”。歲月雖然能夠無情地偷去我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些東西,但是卻帶不走我們最重要的,那就是信念,活下去的,對未來美好生活嚮往的信念。影片開頭也借弟弟之手象徵性地描寫了時間對我們生活的偷竊一般的行為,毫無察覺地,我們也許就失去了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東西。然而青春可以逝去,容顏可以老去,親人終會離去,朋友也會散去,可在温暖的情感下依託着的我們對於生活的美好向往,卻是永不改變的。正如片中提及的兩道彩虹,也如本片的英文名所示,彩虹正像是我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向往,不論你有沒有曾經見過它,你知道它的存在,它就是美麗的,這就夠了。而電影結尾處兩道彩虹的出現,也給了我們觀眾一個淡淡的微笑。

《歲月》心得體會篇5

曾經多次觀看有關介紹於漪老師的錄象,也曾親自聆聽過於老師的報告,今天,手捧《歲月如歌》一書,更如同於老師就在對面,娓娓道來,一清如水。書中於老師回憶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畢生從事語文教育的思想軌跡,為我們青年教師、為教育事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於老師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路上,她“堅信經歷汗水才出能力,有無運氣亦當自強。”在於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她以對祖國、對人民、對學生的無限的愛,以她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毅力,以她無私的奉獻和人格魅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榮譽,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於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觸很深。她一輩子與語文結緣,終於“人的語文能力是從哪裏來的”。於漪老師的課堂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教無定法,學無定式,變化多姿,靈活多樣,從來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因此,於老師被稱為“沒有固定模式的特級教師”。這種獨具特色的、沒有固定模式的個人教學風格,可稱之為“無恆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基於對語言教學多功能的認識,組成了一種立體化的課堂結構。因此,這“無恆”,就是“常將講、思、答、議、評有機結合起來,常取啟發式、學導式、自學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長而自成風格,獨為一體”。於老師創立了“點、線、面、體”教文育人立體教學體系,“點”即課文,每課必精心設計;“線”即文體,即成序列又統籌兼顧;“面”即全局,對目的、任務、內容、訓練作總的科學安排;“體”即文章的文與道,情與理、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彼此交融,熔於一爐。

於漪老師語文教學觀的核心就是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相信他們有巨大的學習潛能,相信他們有無限的創新能力。幾十年來,於老師一直恪守這種信念,一直用這樣的信念鞭策自己,教育學生,所以她的語文教學才能取得令大家信服的成就。

於老師對育人有一個全面、具體的認識,她把育人的標準定位在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和德才兼備的要求上。她善於正確處理育人和教語文的辯證關係。她認為,如果離開了對人的培養,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於老師主張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説能力和思維能力,又要使學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學、美學、文化的素養。正是在這種育人思想的指導下,於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培養出了眾多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在於老師身上,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於老師説“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時代的活水,靠的是兩把利刀即學而不厭和努力實踐”,她教導我們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和豐富的智力生活,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要不斷學習,要學而不厭。在《歲月如歌》這本書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於老師那種好學不倦的精神。她以有限的業餘時間,在人類知識長河中涉獵之廣,簡直令人吃驚。她以一個非語文專業出身的大學生,轉行教歷史再轉教語文,學科的差異讓她感到自己專業知識的'缺乏,繼而像海綿吸水、像磁石吸鐵,如飢似渴地探索和開發知識的寶藏。她以親身體驗告訴我們“讀書樂無窮”,告訴我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用她“一輩子學做老師”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深刻道理。

於老師還告誡我們“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作為老師,要和學生的心絃對準音調,要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學生”,備課時要充分備學生,讓“教”在學生身上起作用。於老師説“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薰陶感染學生,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撒下美好的種子”。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走進孩子生活的世界、心靈的世界、知識的世界,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多進行心理角色的置換。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淘氣的,有性格倔強的,有個性內向的,每一個孩子就象一個大問號,要尊重每位孩子的與眾不同,教師就要善於去觀察他們的個性、挖掘他們的潛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

於老師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態度尤其令我欽佩。她在語文教學上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她以火一般的熱情,以勇往直前的氣魄,以過人的智慧和膽識,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條有理論深度,有完整體系,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她被評為上海市的特級教師,是理所當然的,也是當之無愧的。然而在榮譽面前,她不但沒有陶醉,反而更加虛心了。她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機遇,歸結為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於老師在自己成為特級教師後,下了這樣的決心:“一切從零開始,邊幹邊學,邊學邊幹,追求卓越,努力縮短”實“與”名“的距離,向名副其實的目標奮然前行,不辜負組織的培養,不辜負學生、家長、社會的期望。”

掩卷沉思,實為身邊有這樣的榜樣而慶幸。作為教師,我才剛剛成熟(受長輩指教,改為成長起來),今後的路任重而道遠。我將永遠以於漪老師為榜樣,銘記於老師“胸中有書,目中有學生”的教誨,學習於老師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作風,用好於老師所説的“學而不厭和努力實踐”這兩把利刃,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奮發前行。

《歲月》心得體會篇6

去年11月28日至今年3月17日,中央黨校《學習時報》連續刊發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系列採訪實錄共19篇。為了滿足社會期待,中央黨校決定把這一系列採訪實錄結集成書,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8月17日,第一批成書出版發行,當晚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發了消息。這段時間,這部書受到了廣泛的社會歡迎,目前發行已超過200萬冊,並且增長勢頭強勁。這部書之所以如此受到歡迎,主要在於人民領袖成長的獨特魅力、在於崇高思想精神的獨特魅力、在於生動感人故事的獨特魅力。作為《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部書的忠實讀者,我抱着一顆虔誠的心研讀全書,深受教育,深受感動,我談幾點體會。一是七年的知青歲月,鍛造了習近平總書記剛毅堅定、吃苦耐勞的意志品格。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陝北黃土高原上的樑家河。他與幾個知青一起住窯洞、點煤油燈、睡土炕;窯洞裏跳蚤很多,他被咬得渾身都是包;一開始,不會幹農活,就跟着老鄉學,老鄉咋幹,他就咋幹。從種地到拉煤,從打壩到挑糞,插隊那些年,幾乎什麼活都幹過。樑家河的插隊生活,不僅讓青年習近平練就了強健的體魄,還學會了擀麪條、蒸糰子、醃酸菜,樣樣都行的生活技能。多年後他回憶道,自覺接受艱苦生活的磨鍊,幾年中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成了村裏的壯勞力和種地的好把式。他説: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在遇到困難時想到這些,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二是七年的知青歲月,培育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羣眾、愛民為民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我們展開一幅幅青年習近平同人民羣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歷史畫卷。總書記曾經回憶道: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窯裏、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瞭解鄉親們最需要什麼!當村支書時,他帶領羣眾在樑家河打出了第一口深井、建立了第一個鐵業社、縫衣社、代銷店、磨房,建成了陝西省第一個沼氣池,打建了至今仍是樑家河村最好的淤地壩。多年後總書記説: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羣眾的感情。對於我們共產黨人來説,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三是七年的知青歲月,鑄就了習近平總書記不變的初心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我們生動再現了一位涉世不深、質樸厚道的青年成長為一名信念堅定、果敢擔當的黨員領導幹部的歷史過程。作為老一代革命家的後代,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受到的革命家庭教育薰陶,傳承着紅色基因。樑家河的7年磨練,他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轉變,實現了精神上的昇華。7年中,他矢志不移,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終於得以入團、入黨,並擔任樑家河村大隊支部書記。他在回憶文章《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寫道: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名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四是七年的知青歲月,養成了習近平總書記讀書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他積澱厚重廣博的文化素養奠定了紮實基礎。《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青年習近平帶着沉甸甸的一木箱子書下鄉來到樑家河,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讀書,跑幾十裏山路借書以及帶領大家讀書的情節。據北京知青孔丹回憶:插隊期間,勞動是艱苦的,生活是艱難的,好在政治上還是平穩的,書還是可以讀的,讀書的時間也是有的。總書記當年讀的書很多,主要是政治、經濟和文學類書籍。受訪者曹谷溪回憶説: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他從來沒有忘記博覽羣書。在土窯洞裏的煤油燈下,每天他都要讀書到深夜。據我所知,上大學前,他就三遍通讀《資本論》,寫了厚厚的18本讀書筆記!。受訪者北京知青戴明説:在樑家河那段艱苦的日子裏,近平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和思考。我和近平都看過一部書,對我而言,大概就是讀過了,瞭解了歷史,豐富了知識。而對近平來説,他就會有思考、有借鑑、有批判。總書記自己曾説:在德國,我講了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陝北農村插隊,聽説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里路去借這本書。讀書學習成為總書記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的生活愛好和精神追求。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養成了他特有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積澱了厚重廣博的文化素養、知識素養、歷史素養和理論素養。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部書,讓我們從歷史和生活的層面,生動、真切地分享了習近平總書記一段極其重要的人生經歷。我們由衷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有深刻的實踐基礎、羣眾基礎的,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也深刻地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的7年知青歲月,為我們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青年樹立了可親可近可敬可信的光輝榜樣,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心中應該珍藏的寶貴精神財富!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部書,確實是當代青年樹立正確人生觀、勵志成才的生動範本,是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提高黨性修養、提升政治能力的鮮活教材。當前,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全黨全國上下熱切期盼。我們要把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部書,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結合起來,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增強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感情認同,提高政治能力,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優異工作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歲月》心得體會篇7

山河歲月譜新篇,人間正道是滄桑。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百年風雨、百折不撓、百鍊成鋼的偉大征程中,每一代青年都曾經唱響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他們用自己的赤誠和勇敢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書寫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創業、百年築夢、百年輝煌、百年奮鬥的壯麗史詩。

?山河歲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出品,總枱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節目以山河為經、以歲月為緯,以人物為峯、以黨史為鑑,真實記錄中國共產黨百年風雨、百折不撓、百鍊成鋼的偉大曆程,創新再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創業、百年奮鬥、百年築夢的影像史詩。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從黨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下面就是觀看《山河歲月》的心得體會。

觀看《山河歲月》需要信仰“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百年回眸,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就是一部用理想信念戰勝千難萬險的奮鬥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大、始終得到羣眾擁護的執政黨,就是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信仰,有共產主義信念。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涵養堅若磐石的信仰信念,要把學習黨史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與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提高黨性修養,把初心使命融入我們的精神血脈中去,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幹事創業的第一原則,用初心使命構築起堅不可摧的信仰圍牆,領航着中華民族的巍巍巨輪朝着偉大復興的彼岸行穩致遠。

觀看《山河歲月》需要銘記“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嘉興南湖紅船上誕生的中國共產黨,將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展開了不屈不撓的卓絕鬥爭,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砥礪奮鬥。從井岡山到古田,從瑞金到延安,從西柏坡到北京,這一路走來,共產黨人歷經曲折而不畏艱險,屢受考驗而初心不變,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潮頭,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民族復興夢想越接近,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我們要接過先烈們的歷史的接力棒,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守住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征路。

觀看《山河歲月》需要擔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奮鬥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無論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還是影響至今的鐵人精神、“人造天河”紅旗渠的事蹟,其背後,都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毅然擔當。廣大黨員幹部要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大力發揚新四軍鐵軍精神,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以“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擔當體現先進性,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為為民造福。

《歲月》心得體會篇8

時間過得飛快,在疲勞與充實中,我順利地完成了兩個月的教育實習。

對於老師,學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學生的進步就是自己的進步;對於老師,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實習,可以説讓我更近一步地接近了這個職業,也更深刻地認識了這個職業。

實習期間,和每一個實習生一樣,經歷了許多的首次:首次面對一個班四十多張陌生而又熱情的臉龐;首次走上講台,拿起粉筆,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換;首次批改作業;首次聽到有人對我喊:“老師好!”的聲音,這些嘗試使我的成長有了一個新的飛躍。教育實習是我們大學生將理論知識付諸於實踐的必需環節。通過實習,接觸了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這三個月的體驗,我收穫了很多,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體會了作為一名老師的艱辛與勞累,也明白了作為一名老師的光榮與責任。

現將基本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科教學實習

1、聽課:

因為初到實習學校,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細節情況不熟悉,實習學校首先安排聽課。此時此地的聽課,這種聽課和我們以往的聽課不一樣,這種聽課並不是為了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因為這種聽課的重點是學習老師怎樣備課、講課,學習怎樣傳授知識,怎樣駕馭課堂。在這期間,我們聽了不同老師的課,感受到了每個老師都擁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即有屬於自己的教學特色:王豔彩老師上課的時候重難點分明;王桂霞老師教學邏輯性很強;尤其板書這方面各個老師都寫得很好,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很積極地去聽課做筆記思考等;

我會積極聽課學習,並試着備課、試寫教案,並與指導教師的備課教案,進行對比學習,積極與指導教師交流想法以及心得體會,並請老師給與指導。這一舉措,使我受益匪淺。在指導老師的教導幫助下,我的課一節上得比一節好,越講越熟練,越講越流暢,都能做到突出重點難點,板書也比以前清楚多了,語言流利程度有??

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授課時間,也能夠適時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對上課時的課堂紀律也能完全在掌握之中。可是做個好老師並不是只要做好這幾點,還有教學方法、授課形式等方面都需要我們有所突破。與此同時,我還積極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成績、個人喜好、性格特點等,其中以瞭解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狀況為重中之重。同時還要批改班級的數學作業,批改作業後我認真分析每位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不但可以給上課的同學瞭解學全掌握知識的程度,也可以讓對以後授課做個初步的規劃和設計。批改作業使我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認識更加準確。

2、上課:

聽課是一個鋪墊,是一個向他人學習、模仿的過程。關鍵還是如何把從別人身上學到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剛開始,當我們站在講台上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侷促不安的感覺,但得到學生與老師的鼓勵,逐漸熟悉並順其自然去講課。有時一位實習老師上課,同伴會進行聽課,課後,我們組內的其他成員各抒己見,毫無保留地指出了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特別是請指導老師,切中要害地點評。從講課聲音與語速、講課方法、教學思路、課堂紀律的管理各個方面進行教誨。在教態方面的小毛病,也被指導老師指出,這讓我們這些學員感到教師工作的確是一件非常細緻的工作。通過備課,上課,評課,改作業和試卷,再上課,我們大家學到了很多。在教學心態上,能否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其關鍵在於認真與愛心。有了認真的教學態度,才能嚴謹仔細地準備教學內容,多方尋求資料和理論依據予以佐證。有了對課題的興趣和對學生的愛心,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長尋求很為合適的教學切入點,收集資料,鑽研教材,力圖使課堂異彩紛呈。

一般每次課上完後,我們小組都會仔細分析取得較好教學效果和反響的部分,總結出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情景再現、傳媒的圖片資料,讓大家直觀形象地感受。

2、突出懸念,加強互動。懸念感對於學習興趣的調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學生很高的興趣。

3、對比之中見真知。對比的教學方法往往會使比較雙方的特徵更為突出,進而得

出更為令人信服的結論。

4、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並茂,聲畫交融,為教學提供大量多媒體實景資料,直觀生動。

3、課堂教學

實習期間,我一共備了40個課時的教案,上了80節左右的課,並且經常在自習課時去給學生做課外輔導。我認真對待每一節課,每節課都是認真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尋求很適合的方法傳授知識,並虛心向老師詢問細節問題。由於準備充分,上課思路清晰,課堂氣氛活躍,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與要求。課後與指導老師共同探討教學效果,查漏補缺,認真分析,努力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錯難懂的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如在教材的挖掘程度上還需努力。這反映出我的理論水平還有待提高,還需要積累更多的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一點,上課不難,上好課才難。上好一堂課,需要準備好充足的教學資料,不斷地試講,推敲,提煉,昇華。社會是不斷髮展的,科學是不斷進步的,所以老師為了不落後於時代,也要不斷的充電、不斷的完善。我們要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應該學好理論知識,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的提升組織能力與應變能力等,不斷提升個人素質,不斷完善各項能力,為成為優秀的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實習期間,指導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教學方面,得到了指導老師很多的指點和建議,特別對於基礎較薄弱的班級。首先,整個課堂知識點內容要條理清晰,板書工整;其次,對自己所上內容的重難點有個準確的把握度。再次,授課過程中,一個知識點的傳授,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該值得研究。之後,批改作業是老師瞭解一個班級學生對當天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的很好工具,因此,在每天的批改作業中我都很認真的完成。

同時,在實習期間,我也聽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課,從他們身上,他們的課堂上也學習到了很多。明白了要讓一節課獲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內容要豐富多彩,並且對所上內容非常的熟悉;其次,課堂紀律的維持很重要,一旦課堂鬨鬧,那麼這節課將很難順利進行下去;再次,教師在講台上的語態應該抑揚頓挫,以區分重難點,肢體語言應該豐富、協調自然,語速要適中,那麼課堂就會很順暢了;老師要善於調動班級氣氛,利用邊角的時間,以彌補課後花更多的時間。

二、班主任實習工作

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是監督早讀、學生做課間操、下午的課外活動和晚自習情況,並進行一些主題班會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方面,儘快熟悉每一個學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學生溝通交流,從而進行班級管理。花了一個星期記下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並對他們有了一些基本瞭解。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去教室和學生交流一下他們的想法,對學習、對生活等方面的看法,鼓勵他們往好的、積極的方面發展,樹立自我信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尤其是他們作為90後的一代,只有對學生充分了解後,施以正確的方法管理加以引導,才能使他們突顯自我優點,在班級管理上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班主任工作繁瑣卻意義重大,關係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作為班主任,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學生,去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軌道。這些方面,我們都有幸從班主任那裏得到指點並學習到,這都將成為我們以後教師道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在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上,雖然得到了教學指導老師和班主任老師的肯定,但仍存在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上對時間的把握方面還有待加強,班主任工作上還要更積極主動接近學生等等。

三、實習教學反思

(1)同學們普遍感到應更加註重加強我們的專業知識與師範生技能方面,特別是對於有明確當老師的同學,這也為師範生在實習以至於以後的教學工作上做充分的準備;

(2)到實習學校後,爭取多觀摩優秀教師授課,吸取在職老師的教學優點,為我們自己的課堂授課添加優質元素;

(3)實習期間應多爭取班主任工作,跟原任班主任學習如何管理學生、如何做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為以後的班主任工二、教學感受

這次的教育實習,我的心得體會:

接近三個月的實習工作雖然短暫,卻給我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回憶。對每個組員來説,這都是一個提高自己、檢驗自己所學的過程。三個月裏,同學們在教學認識、教學水平、教學技能、學生管理水平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鍛鍊,為日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實習,同學們也增強了信心,堅定了信念,向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又邁進了一步!

首先,我深感知識、學問浩如煙海,使我不得不刻苦鑽研。如果我們僅懂得書本上的知識的話,那是遠遠不夠的。上好一堂課不僅要求我們能夠旁徵博引,而且學生在平時也會提到一些書本上沒有涉及到的知識,所以自己的知識面一定要廣。

其次,我深刻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其他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動作神態等也都是要有講究的。上完一節課後,我很大的感受是:當好一名老師真不容易啊!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將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爭取做一名真正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這短暫而又漫長的兩個月,讓我清楚地懂得: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傳統醫學中“望、聞、問、切”四診法。於是,我總結出四點:細心“望”其表,耐心“聞”其聲,真心“問”其想,準確“切”其脈。學生需要“愛心”。教師要把自己當成活動中的一員,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發者,是學生的學習夥伴、知心朋友。一次次真心實意的交談,一句句親切入微的話語,一份份暖意融融的愛護,學生會產生對老師的親近感與仰慕心理,

總之,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老師只要認真投入教學,孩子就會積極配合。這種過程是很開心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通過這次實習,我的教學實踐技能得到明顯提高。我首次發現自己真的長大了,不是一名學生,而是一名老師;首次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學生中引起那樣大的影響。也許,隨着歲月的流逝,我會淡忘他們的臉孔,但這種美好難忘的師生之情將永駐我心。在這段時光中,我付出了很多,但得到學到的更多。不管將來我是否成為一名教師,這些都使我終身受用。雖説我們的實習已近尾聲,但我對教學的追求和努力將一如既往,我對學生的關愛也將永不消減,作為準老師的我將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不斷努力、不斷成長,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過實習,同學們也增強了自信,堅定了信念,大家的一個共同願望就是: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熱門標籤